首页 > 作文

越人歌翻译

更新时间:2023-03-11 21:58:48 阅读: 评论:0

艺术教育-都江堰风景区

越人歌翻译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

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篇一】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蝶恋花·春景

苏轼〔宋代〕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

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

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

本词是伤春之作。

这首词将伤春之情表达得既深情缠绵又空灵蕴藉,情景

交融,哀婉动人。清人王士《花草蒙拾》称赞道:“‘枝上柳

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

江东去’耶?”这个评价是中肯的。苏轼除写豪放风格的词

以外,还写了大量的婉约词。可是却总被“无情”所恼。这

正说明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忘情于现实世界。他在这首词

中所流露出的伤感,正是基于对现实人生的热爱。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

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

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他特别注意到

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

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绿水人家绕”

一句中的“绕”字,曾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

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

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

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

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

“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

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

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

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

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

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

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是

一条道路,行人从路中经过,只听见墙里有荡秋千的声音,

一阵阵悦耳的笑声不时从里面传出,原来是名女子在荡秋

千。这一场景顿扫上阕之萧索,充满了青春的欢快旋律,使

行人禁不住止步,用心地欣赏和聆听着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欢

声笑语。作者在艺术处理上十分讲究藏与露的关系。这里,

他只写露出墙头的秋千和佳人的笑声,其它则全部隐藏起

来,让“行人”去想象,在想象中产生无穷意味。小词最忌

词语重复,但这三句总共十六字,“墙里”、“墙外”分别重

复,竟占去一半。而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墙内是家,

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生命;墙

外是赶路的行人。行人的心情和神态如何,作者留下了空白。

不过,在这无语之中,有一种冷落寂寞之感。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也许是行人伫

立良久,墙内佳人已经回到房间;也许是佳人玩乐依旧,而

行人已渐渐走远。总之,佳人的笑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显

得静悄悄。但是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墙院里女子

的笑声渐渐地消失了,而墙外的行人听到笑声后却心绪难

平。他听到女子甜美的笑声,却一直无法看到女子的模样;

心情起伏跌宕不已,而女子也并不知道墙外有个男子正为她

苦恼。男子多情,女子无情。这里的“多情”与“无情”常

被当爱情来解释,有感怀身世之情,有思乡之情,有对年轻

生命的向往之情,有报国之情,等等,的确可谓是“有情”

之人;而佳人年轻单纯、无忧无虑,既没有伤春感时,也没

有为人生际遇而烦恼,真可以说是“无情”。作者发出如此

深长的感慨,那“无情”之人究竟会撩拨起他什么样的思绪

呢?也许是勾起他对美好年华的向往,也许是对君臣关系的

类比和联想,也许倍增华年不再的感慨,也许是对人生哲理

的一种思索和领悟,作者并未言明,却留下了丰富的空白,

让人回味、想象。

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

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

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

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综观全词,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

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

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

人回味无穷。

【篇二】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虞美人·听雨

蒋捷〔宋代〕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

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

阶前、点滴到天明。

赏析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

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

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

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

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

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它展现

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量。

“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

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在灯红

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一个“昏”字,把

那种“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的奢靡生活表现

出来。这时听雨是在歌楼上,他听的雨就增加了歌楼、红烛

和罗帐的意味。尽管这属于纸醉金迷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

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只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

风华。这样的阶段在词人心目中的印象是永恒而短暂的。以

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第二幅画面:“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

风。”一个客舟中听雨的画面,一幅水大辽阔、风急云低的

江秋雨图,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这里的“客舟”不是《枫

桥夜泊》中的客船,也不是“惊起一滩鸥鹭”里的游船,而

是孤独的天涯羁旅,孤独、忧愁、怀旧时时涌在心头。这时

的雨伴随着断雁的叫声。这一个“断”字,联系了诸多意境,

同断肠联系在一起,同亲情的斩断联系在一起,有一种人生

难言的孤独和悔恨。“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

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

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壮年之后,兵荒马乱之际,词

人常常在人生的苍茫大地上踽踽独行,常常尔奔曲走,四方

漂流。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他所展示的这幅江雨

图中。

“而今听雨”的画面,是一幅显示他当前处境的自我画

像。一个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处境之萧索,

心境之凄凉,在十余字中,一览无余。江山己易主,壮年愁

恨与少年欢乐,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

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悲欢离合总无情”,是追抚

一生经历得出的结论,蕴有无限感伤,不尽悲慨。“一任阶

前点滴到天明”,似乎已心如止水,波澜不起,但彻夜听雨

本身,却表明他并没有真正进入超脱沉静的大彻大悟之境,

只不过饱经忧患,已具有“欲说还休”的情感控制能力。

捷的这首词,内容包涵较广,感情蕴藏较深。以他一生

的遭遇为主线,由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写到寄居

僧庐、鬓发星星。结尾两句更越过这一顶点,展现了一个新

的感情境界。“一任”两个字,就表达了听雨人的心情。这

种心情,在冷漠和决绝中透出深化的痛苦,可谓字字千钧。

虽“一任点滴到天明”,却也同时难掩听雨人心中的不平静。

身在僧庐,也无法真正与世隔绝,也不能真正忘怀人生。

方位名词的巧妙运用,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少年听

雨歌楼上”,追欢逐乐,无忧无虑,正是作者一生中最美好、

最快乐的时光,因而一个“上”字,正好暗合作者这样一种

生活情境。”壮年听雨客舟中”,这时期的作者,进士及第不

久,南宋灭亡,他不肯仕元,开始了漂泊生涯。“软语灯边、

笑涡红透”的家庭生活既已失去,离乱生活,使他惟有感时

伤怀,于客舟中听潇潇冷雨,吹瑟瑟西风,看辽阔的江面堆

满铅灰色的云,失群孤雁传来凄厉的哀鸣,心境一何愁苦悲

凉!但这时的处境与暮年相比,还未到达极端孤寂的境地,

因而用一“中”字,倒也贴切。“而今听雨僧庐下”,已是白

发老者的他,已经尝遍了悲欢离合的滋味,大半生坎坷遭遇

的折磨,几乎使他到了麻木的地步,悲欢离合,已经无法掀

动他感情的涟漪,因而他能够听任檐前冷雨一直滴到天明。

作者真的已经麻木不仁、万念俱灰了吗?如果四大皆空,又

为什么彻夜难眠呢?可见作者的忧愁痛苦不仅没有得到解

脱,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这另一种形式的愁苦,是情感

的内敛与深化。这时一个“下”字,自然与作者风烛残年的

境遇高度一致。三个方位名词,也许并非刻意安排,但作者

一生的际遇,确实能从这三个方位名词上看出端倪,不是

吗?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

生三个典型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

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

不同的感受。

【篇三】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入若耶溪

王籍〔南北朝〕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鉴赏

《入若耶溪》是南朝梁王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写

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见所闻,并蕴含长久长久羁留他乡的思

归之念。诗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三四句写眺望

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

的幽静,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

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

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诗的开头两句就缴足题面。诗人乘坐一条大船,驶向若

耶溪上游,这就是题中的“入”。船不是快速行进,而是任

意漂荡,可见诗人此行在于游赏自然。“泛泛”两字,除了

写出水域宽阔,还表达了诗人的游兴。一个“何”字,入若

耶溪的喜悦之情略略透出。一入若耶溪,马上发现这里的水

特别清澈,抬头望天,天空高朗,白云悠悠;低头看水,水

映朗空,也是一派悠悠;于是着一“共”字,将本来了然无

涉的朗空和清水置于自然的和谐之中。

前两句叙写中带有交代性质,接下去四句便具体描写若

耶溪的美景了。“阴霞”、“远岫”、“阳景”“回流”,诗人观

察很细,落笔非常客观。船是向上*进的,溪是由南而北流

向的,因此,除了题目中用“入”表明外,诗中还用“阴霞”、

“回流”作照应。远处写山,近处写水,山水相映,境界奇

美。但诗人不满足于此,他以云霞衬群山,以日影照清水,

使境界富有了层次感和色彩感。不仅如此,诗人又将静景化

动景,一个“生”字,不仅突出云霞的动态美,而且赋予云

霞以情趣;一个“逐”字,人的行为赋予日影,仿佛日影像

诗人一样正在追逐着回流,想跟艅艎一起行进,到上游去探

个美的究竟。如果说“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从视角落

笔,那么“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从听觉落笔了。

这两句被称为“文外独绝”。

它的“独绝”可从下列五个方面来阐明:

第一,前面写到岫,是远景,写到影,是近景,这里再

补写山林,如此写若耶溪,就不是纵向的,而照顾到两旁,

就是说,不只是线,还考虑到面。

第二,诗人写山林,在于写出若耶溪的幽静。这样幽静

的环境,与“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和谐统一,是开头

“泛泛”、“悠悠”情趣的写实。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境界,为

最后两句的抒情张本。

第三,写山林的幽静,不是以静写静,而是以动写静。

有了知了的鸣叫,山鸟的啼鸣,诗人才感到更加幽静,诚如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指出的“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

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

第四,诗人的情趣在幽静,因此,笔下不是死寂、沉寂、

寂静,而是处于清静的状态,并且给人以幽雅的感觉,这是

依然充满生命活力的所在。写蝉,写鸟,而且蝉在噪,鸟在

鸣,目的就在于此。后来王安石在《钟山绝句》之一中作了

另一番描写:“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

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没有幽静的感觉,不能说

不是模仿的失败。

第五,这两句出以工整的对句形式,读起来有一种整齐

美。

最后两句抒情。诗人说,若耶溪这样幽静的境界,激起

我回乡隐居的情思,使我为长期在外做官感到伤悲。“此地”

一顿,将上述描写和感情作一汇总,转入对今后生活的打算,

自然贴切,“动”字下得传神,这是其一。景色宜人,却使

诗人引出悲绪,实际上这是从反面着笔,说明若耶溪美景给

人以喜情,只是没有点明”喜”字罢了,这是其二。诗人游

若耶溪的目的在赏心悦目,孰料游完却激起归隐若耶溪的念

头,说明诗人长年在外做官并不得意,故“游”前着一“倦”

字,这是其三。这样的收结,也明白地告诉读者,王籍是会

稽郡人。

此诗之后,描写若耶溪的诗作不断涌现,而且或多或少

受了它的影响。如崔颢《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已到云

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挠向馀景。”孟浩然《耶溪泛舟》:“落景余

清辉,轻挠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

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篇四】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越人歌

佚名〔先秦〕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赏析

据刘向《说苑·善说》记载:春秋时代,楚王母弟鄂君

子皙在河中游玩,钟鼓齐鸣。摇船者是位越人,趁乐声刚停,

便抱双桨用越语唱了一支歌。原文汉字注音为“滥兮抃草滥

予昌枑泽予昌州州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

湖”。

鄂君子皙听不懂,叫人翻译成楚语。译文为“今夕何夕

兮,搴州中流。今夕何夕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

不訾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悦君兮君不知”。鄂君子皙在听完译文后万分感动,与越

人缠绵一夜,“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歌中唱出了越人对子皙的那种深沉真挚的爱恋之情,歌

词声义双关,委婉动听。是我国最早的译诗,也是古代楚越

文化交融的结晶和见证。它对楚辞创作有着直接的影响作

用。其中“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最为经

典,后来楚辞中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被认为是借鉴了其“兴”的修辞手法。

起首两句“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

同舟”,“洲”,当从《北堂书钞》卷一O六引作“舟”。“搴

洲中流”即在河中荡舟之意。这是记事,记叙了这天晚上荡

舟河中,又有幸能与王子同舟这样一件事。在这里,诗人用

了十分情感化的“今夕何夕兮”、“今日何日兮”的句式。“今

夕”、“今日”本来已经是很明确的时间概念,还要重复追问

“今夕何夕”、“今日何日”,这表明诗人内心的激动无比,

意绪已不复平静有序而变得紊乱无序,难以控抑。这种句式

及其变化以后常为诗人所取用,的如宋张孝祥《念奴娇·过

洞庭》的末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进入诗的中间两句行文用字和章法都明显地由相对平

易转为比较艰涩了。这是诗人在非常感情化的叙事完毕之后

转入了理性地对自己的心情进行描述。“蒙羞被好兮不訾诟

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是说我十分惭愧承蒙王子

您的错爱,王子的知遇之恩令我心绪荡漾。

最后两句是诗人在非常情感化的叙事和理性描述自己

心情之后的情感抒发,此时的诗人已经将激动紊乱的意绪梳

平,因此这种情感抒发十分艺术化,用字平易而意蕴深长,

余韵袅袅。“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

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又

以“枝”谐音比喻“知”。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

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

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

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而借“枝”与“知”

的谐音双关关系做文章的比兴手法,也是《诗经》所惯用的。

这种谐音双关对后代的诗歌如南朝乐府民歌《子夜歌》等恐

怕不无影响。而“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二句,

与《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二句相仿佛,也可见出此楚译《越人歌》深受楚声的影响。

虽然今人所读到的《越人歌》是翻译作品,但仍可这样说:

《越人歌》的艺术成就表明,两千多年前,古越族的文学已

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篇五】精选意境优美的古诗词赏析

破阵子·春景

晏殊〔宋代〕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

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

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

这首词以轻淡的笔触,描写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

个小小片段,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却是一副情趣盎然的图画。

词的上片写景。“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

句既点明了季节,又写出了季节与景物的关系,给人以具体

的印象。行文轻快流丽,蕴含喜悦的情意,为全词的明朗、

和谐、优美的基调打下了基础。“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

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春水池塘,点缀那末三四点青苔,

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

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飞舞,显示出晴和

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

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一轴初夏风光小幅,特别

惹人喜爱。

清明时节后,天气渐渐转暖,海棠梨花刚刚开败,柳絮

又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早燕归来。园子里有个小小的

池塘,池边点缀着几点青苔,在茂密的枝叶深处,时时传来

黄鹂清脆的啼叫。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

暮夏初的季节,少女们停了针线,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

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眯眯地走了过来,她们正好在那条

桑田小路上相逢了。“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

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

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

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时,使人有似曾相识之感。

“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

们相逢的时候,兴高采烈,欢欢喜喜的,随着,一块儿玩着

那斗草的游戏。词中主人公胜利了。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

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

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

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

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

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纯用白描,笔

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二

十四节气,春分连接清明,正是一年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

春已中分,新燕将至,此时恰值社日也将到来,古人称燕子

为社燕,以为它常是春社来,秋社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

的即是春社了。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尤重春社,邻

里聚会,酒食分餐,赛会欢腾,极一时一地之盛。闺中少女,

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连女红也是

可以放下的,呼姊唤妹,门外游玩。词篇开头一句,其精神

全在于此。“笑从双脸生”五字,再难另找一句更好的写少

女笑吟吟的句子来替换。何谓双脸?盖脸本从眼际得义,而

非后人混指“嘴巴”也。故此词,美在情景,其用笔明丽清

婉,秀润无伦,而别无奇特可寻之迹;迨至末句,收足全篇,

神理尽出,天时人事,物态心情,全归于此。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21: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43128219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越人歌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越人歌翻译.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越人歌翻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