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一日游不得不去的景点介绍
慈云寺
慈云寺位于山西省天镇县,被誉为“关北巨刹”。慈云寺初建于唐代,原名法华寺,
坐落在城内西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明宣德年间改名为慈云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全寺长140余米,宽40余米。有金刚殿、大雄宝殿、释迦殿、毗卢殿4座大殿和东
西两厢的观音殿、地藏殿。4大殿顶部的屋脊,全部是精致的砖雕和琉璃浮雕,两侧装饰
有花样繁多、斗姿争妍的花卉图案和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五色龙。顶部立有众多的人物
和各种走兽的彩色塑像,形象逼真,生气勃勃,是明代彩塑的艺术珍品。毗卢殿是该寺的
主殿,面阔23.5米进深11.5米,高15米,建在高大的石砌台基上。殿内的木雕藏经阁
精巧别致,曾藏“三藏经”百余册,后移至大同市博物馆。释迦殿、观音殿、地藏殿现存
100多平米的壁画,为二十四诸天、天龙八部等内容,为明代所绘。各殿原有大小佛像
200余尊,已荡然无存。近年群众又重塑金身,面貌焕然一新。
该寺结构严谨,造型别致,总体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金刚殿、钟楼、
鼓楼、大雄宝殿、释迹殿、毗卢殿、观音殿和地藏殿等。
大雄宝殿前的钟鼓楼是寺内最有特色的建筑,它始建于元朝,在建筑样制上吸收了
塞外游牧民族的帐篷顶式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第二进院落中,有一座释迹殿,殿内
的壁画是慈云寺一绝,在百余平方米的墙面上,绘制着色彩艳丽的壁画,内容以佛教故事
为主,形象生动,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殿后为毗卢殿,殿两侧的木雕藏经
阁内,原本存放着《三藏全书》,共计8800多册,后移往他处收存。:
原名法华寺,位于大同以北的天镇县城内西街,始建于唐代。该寺坐北向南,规模
宏大,总面积5500平方米,是一完整的明代寺院建筑群,被誉为“关北巨刹”。
天镇县盘山
位于天镇县东南4公里盘山,山上有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为儒、释、道
三教混合寺院。寺院面北朝南,占地20000平方米,有韦驮殿、释迦殿、文殊楼等,院外
有玉皇阁、阿育王塔。南山坡有8座十方塔,寺区有八景:一线泉、水打鼓、日落晚霞、
唐松、槐抱榆,牡丹花、仙人足印、仙人桥。六十年代部分建筑拆毁,现逐步恢复修建,
现存有明弘治五年1492年开凿的石洞,宽3.6米,深3.7米,高2.9米。洞前凿石阶30
余级,约尺许,上必侧足:洞内石刻三圣坐像及十八罗汉像壁画,他们体态自然,衣饰流
畅,面容丰满,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各异,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
虽经过岁月腐化,可雕像色彩依然鲜明。最大的高1.4米,最小约0.5米北洞为仙人洞,
深3.9米,宽3.5米,过桥需侧身面壁托崖,攀援而上,洞内有明,清时期文人墨客游山
题诗。再以李二口一带长城和之相邻近的桦门堡、保平堡、乃至新平堡的玉皇阁及诸多烽
火台,组成了边塞古战场的特有雄浑壮美。
沙梁坡汉墓群
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汉墓群,位于天镇县城南5公里处的冯家夭村东南沙梁坡上,现
存有封士的汉代将士墓43座。经测定,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东汉时期戍边将士墓地。
分布范围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封土堆一般高为5至8米,周长约为50
至90米。全部由黄土堆夯垒而成。大大小小的墓葬散落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土坡
上,墓葬之间的距离近30多米,远的三五公里,错落有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墓群。
汉墓群为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排列。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现存地层表面
可见的汉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长50——90米,1978年洪水冲出汉墓一座,
棺木经C14年代测定:BP2340±100年,并出土东汉草叶纹铜镜一件,91——92年发掘汉
墓二座、小型汉墓44座,出土了一批汉代的陶器、铜器。
盘山石窟
明弘治五年1492年由游击将军董公主持开凿。石窟凿于盘山东山崖上,坐东朝西,
南北两窟。俗称大石洞、小石洞。北边一窟为大石洞,亦名“仙人洞”。洞口凿在峭壁上,
形势险要,攀登艰难。入洞需过栈道独木桥即“仙人桥”方可进入。洞宽3.6米,深3.7
米,高2.9米。
南边一窟为小石洞亦名“观音洞”。洞宽3.25米,深3.7米,高2.58米,神台高
0.69米。洞内壁面皆为高浮雕像。正壁雕文殊、普贤、观音菩萨,两侧雕十八罗汉,保存
完好。
保平堡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
保平堡是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周长一里七分。城墙高3.6丈。筑有东门。
东门高5米,宽3米,进深11米,砖券门洞,门有石额“镇云”。此堡堡址海拔1255米,
占地41亩。这个堡是嘉靖年间修筑长城,又修筑和长城相配合的五堡新平堡、桦门堡、
保平堡、平远堡、平定堡之一,西面距长城1公里,南面和桦门堡、北面和新平堡相呼应,
当时属大同镇新平路直属戍堡之一。
据明万历《三云筹俎考》记载时驻有“守备、坐堡把总各1员,有官兵314人,战马
和骡子17匹,分守长城7里多,边墩18座,火路墩11座”。当时,管辖边墩中有一个
平虎墩,为极冲之地。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北边蒙古游牧部落首领俺答从这里突破,进
入天城卫进行抢掠。这个堡也是备御要地,又于明隆庆六年1572增修1次,城墙包砖。
保平堡堡内中心建有玉皇阁一座,建筑和现存的新平玉皇阁一样。据这个堡的老年人
说,登阁一望,长城内外十里景象尽收眼底。堡虽不大,却有寺庙12处,龙王庙、奶奶
庙、罗汉庙、佛殿、观音庙、城隍庙、真武庙,城门上建有关帝庙。这是一个封建文化建
筑齐全的“全庙”堡寨。可见,这不单是个军事堡寨,也是一个儒释道文化相当发达的堡
寨。四百多年来,人们生生不息,一直传承和发展着这种文化。
保平堡寺庙建筑于新中国后逐渐拆除。因为保平堡饮用水堡东沟底1里许的河水俗名
东沙河,吃水困难,住户逐渐外迁,大多数迁到堡东南的大南沟居住,现在以地成名,叫
大南沟村。1990年基本无人居住,荒废。
马总兵宅邸
马总兵,名芳,字德馨,蔚州人。据《明史·列传第九十九·马芳》中记载,他嘉靖
三十六年1557年迁蓟镇副总兵,不久任宣化镇总兵。病故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
马芳十岁时,被蒙古游牧俺答部落俘掠到北方,放牧牲畜。嘉靖年间周尚文为大同镇
总兵时逃回,当了明朝大同镇守军中的队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调到新平路新平堡。
在野马川、泥河天镇西门外小河古称泥河等参战中,立功,逐步迁升为指挥佥事。说明马
芳确实在过新平堡,也当过总兵。清乾隆《天镇县志》中也有记载。
马芳现存宅邸,是他的一个附属宅邸,真正总府在这个宅子的西边,已于上世纪七十
年代拆除。这个宅子是明嘉靖年间所建,其中照壁和大门的砖雕,有关学者十分欣赏,反
映了当时较高的技艺。
新平堡这类明清古宅还很多。诸如西街路北明代守备衙门的房舍,东街路北的殷家大
院,保存相当完好。
黑龙寺山林
黑龙寺山林是根据黑龙寺庙而得名的。整个山林距县城20多公里,由黑龙寺林场管
护。林场场部林区在黑龙背山上一至六沟,占山地面积36310亩。
“黑龙背”山是俗称,实际是天镇第二峰溜冰台主峰北麓。清末民国初,天然桦林长
满一至六沟,由于是自然官林,多次被周围群众砍伐,仅民国年间就有两次。但桦林一次
又一次地再生,有白桦、红桦、山杨、山柳、山杏、小叶杨、青杨、山榆等。植被灌木有
胡枝子、虎榛子、山刺玫、紫丁香、黄刺玫、玫瑰、桃丛等30多种,以及高山草甸的羊
草等。还有菌类植物松蘑菇、桦蘑菇、草蘑菇、巨型马勃大的有脸盆大小、茯苓、茯神、
猪苓。整个山背林木森森,灌草相织如毯。远远望去,墨绿起伏,如同一条黑龙,所以俗
称“黑龙背”。民国29年1940年前后,伪天镇县政府又栽云杉100余亩。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有护林员1人,看管此山林。1960年正式成立国营黑龙寺林场,管
护再生桦林,又开始人工栽育小叶杨,在山场植落叶松、油松等,黑龙寺山林得到更好的
管护更新,有林面积上升到36000余亩。林内有黑龙寺遗址一处,其不远处半山腰有“龙
眼泉”二个,相距不远,再旱不涸,再涝不溢,寺庙和尚、上山放牧牲畜再饮不竭,人们
说是黑龙的“龙眼”。六条沟,沟沟有清溪渗流。林草之间,有飞禽走兽20多种,黑翅
鹰、山燕、喜鹊、红嘴鸦、麻雀、大灰雀、黄雀、雉、雉鸡、半雉、蜥蜴、蛇、獾子、黄
鼬、猫头鹰、花背鼠、狍子、鼢鼠、山狸、啄木鸟、原鸽、鹧鸪、兔等。夏秋之季上山,
花香鸟语,溪水潺潺,更兼林绿草密,空气清新,十分宜人。
“黑龙背”有黑龙寺,寺中的黑龙王在解放前以祈雨“灵验”而闻名全县,其品位高
于其它庙的龙王,也就是出府时,这里的黑龙王爷用八人抬的大轿,而其它庙只用四人或
二人抬轿。民国18年1929年大旱,县城东门外28村-合祈雨,用八抬大轿出府,在大桥、
鲍家屯村汇集,进县城,县官赤脚过“河”迎入城中,祭祀。中午28村祈雨者在县城居
民家吃派饭后出城,沿村祭祀,直至再回黑龙寺。据说城东得偏降雨。
黑龙寺遗址仍有部分砖瓦,一只碾磙。“黑龙双泉”在遗址东半坡上。林木荫蔽,清
澈见底。
玉皇阁
新平堡是山西也是天镇县最北端,东与河北、西和北与内蒙古两省区交界,人们所说
的“鸡鸣听三省”之地。明长城纵贯于堡城西面和北面,为明代宣化、大同两镇的咽喉要
地,也是蒙古游牧民族兵马经常南下侵扰争战之地。因此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了
土堡,派兵驻守。为新平路驻地。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在新平堡中央修建了玉皇阁一座,也就是现在的这个玉皇阁,
为明代典型的正方形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面阔3间,进深3间。斗拱四铺作补间1朵,
正脊、戗脊为琉璃雕作;底部为石基砖碹十字形通道,上面四周为压条砖栏;上层为木制勾
栏平座,上下座均有回廊。
这是新平堡最高的建筑,也是新平堡标志性的建筑。在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光绪八年1882均有重修,但均保持了原建的风格、构件。新中国
1966年毁阁内塑像及壁画。1992年省里投资1万元,重修。随后,原天镇县委书记贺锐
题匾“代郡延陵”,悬于上层正南。
玉皇阁内上层原有铜铸玉皇像一尊,传说黄金为内脏。下层有泥塑玉皇像一尊,东西
两侧墙面绘众神壁画。
玉皇阁不仅是新平堡唯一遗存明代边塞城堡的代表建筑,也是全县明代7座玉皇或昊
天或大奎阁的唯一遗存。在新平堡,明清之际,建有庵、庙、寺、祠、阁、殿等20多处,
释、道、儒乃至明清-功德祠,明教白莲教神殿都有,堪为边塞文化集中城镇之一,又兼
有四百余年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贸易史,也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和城镇之一。
而玉皇阁是这历史的见证。
侵华日军大-遇难同胞纪念碑
1937年9月12日,日军东条旅团和伪蒙军从天镇城东北角豁口侵入城中,兵分三股
赶杀居民。一股沿北城墙往西的日军,在北门口堵截了欲逃出城外的300多名居民,将他
们驱赶到北门月城奶奶庙内,一一用刺刀全部捅死,只有西北街侯明未被刺中要害而幸免
一死。下午,这股日军在东街、北街大肆抓捕居民500多人,将他们集中赶押到北门外一
小沟侧,分批用刺刀挑入沟内,无一幸免。居民王振文的父亲、叔父、堂弟都被刺死在这
里,他本人左肩被刺一刀,右肋下被刺两刀,夜间与未被刺死的王君一起逃走。一股沿东
城墙往南的日军,到南街逐户搜抓成年男人,抓一批往南街马王庙前送一批,然后又分批
赶到庙内进行-。日军嫌人们穿着衣服用刺刀捅起来费劲,就逼他们脱光了上衣。庙院的
粪坑、山药窖堆满了死尸后,他们又逼活人把死人拖进房里,然后把这批抬死尸的人捅死。
直到三间掏空的房再也填不进死尸,他们才终止了这场-。一股日军在西街将200多名成
年男人驱赶到云金店前,在一高处架起两挺机关枪,对着人群疯狂扫射,200多人一一中
弹倒下。之后,这股日军又把另抓的100多人,赶到西城门南侧,全部用刺刀捅死。9月
13日,日军又在城内搜捕了500多人,将他们押到北街大操场晋军挖的防空壕旁,分批用
机枪将其扫入壕内,500多人无一幸存。西街刘银兰、刘玉兰姐妹被0后,双双上吊自杀;
一位15岁的少女被0后又被几名日军揪住双腿扯成两半惨死;西北街20岁的贺月娥奋力
抗0,惨遭日军杀害。两天中,日军在天镇城残杀和平居民2000余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天镇县委、
县政府重加修整“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如下:
1937年9月12日农历八月初八至14日,是天镇城、天镇县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
是国耻家仇的日子!
在那三天里,日军在天镇城的东北角、在北门瓮圈、在南街马王庙、在西门云金店、
在北门霜神寺、在东北街大操场、在许许多多个庭院内,毫无人性地挑杀、捅杀、射杀、
炸杀、劈杀、闷杀、淫杀、溺杀、擗杀、烧杀我们的同胞、我们的亲人!
在那三天里,日军血腥残害我无辜乡亲两千余人,其中有名有姓者一千二百四十八人,
绝户、客籍无名者七百五十人。
为了不忘这个日子、不忘贫弱国家受日军侵略的历史、不忘那些死难同胞,1946年6
月1日,0抗日民主政府丁丑“八·八”惨案委员会在东门瓮圈修建天镇县蒙难同胞纪念
塔,将一千二百四十个难胞姓名刻于碑上,前以序、后以缘起,言辞凿凿,情感切切。对
于死者、吊慰怨魂;对于生者,惕励自强,不忘雪耻。嗣后,或清明、或八月初八、或
“六月一”等节日,常为之祭扫。1972年,天镇县革委会,处于城建发展,将塔挪至南洋
河县城东大桥北堍东侧。因尘污声震,1986年县政府又移至现址,重设基础,新构围栏,
环境大为改善,县人称善。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县委、县政府视之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基地,列为洋河公
园的文化景观之一,重加修整,名“侵华日军天镇大-遇难同胞纪念碑”,光大旧风格,
又添新内涵。
双成桥
双成桥是清朝康熙年间,建筑在大桥村东、西二座桥的总称,座落在宣化府至大同府
的官道上。
这条官道明朝是北防抵御蒙古部落南下的九边重镇中大同府、宣化府运送物资、传递
信息的主要通道,也是明王朝北方游牧部落开展茶马布匹等边境贸易的主要渠道之一。清
朝是京城通往北方甚至是俄国的通道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这两座桥,尤其西桥,由
于沟道是从南山而来,沟长洪水大,多有冲毁。毁而筑,筑而再毁再筑。到道光九年1829
年最后一次建成现在的便行桥和东桥。便行桥长17米,高9.33米,基厚8.3米,上宽6
米,跨径3米。东桥长6.67米。西桥为单孔敞肩石拱桥。桥拱石碹,桥身砖砌,桥面石
铺。西桥桥额有“便行桥”字样。桥面两侧有石板栏杆,石杆21对,每根上端雕一个石
狮,石栏板上有雕刻花纹。现在的便行桥仅村内使用,东桥成为大同张家口公路桥涵之一。
便行桥和东桥是清道光六年1826年动工修建的,是水桶寺村曹弼筹措的银钱,他为
县廪生,外号曹百万。修桥前,沟深坡陡,常出车祸,人畜伤亡惨痛。曹的母亲因病许愿,
立誓修桥祈福。曹于是竭尽全力修桥。整整三年多,花银子一揽筐也多,修桥初,正是他
四十二岁时,所以石栏杆正好21对。每个狮子,都面向桥面的中心石。这块中心石,还
有个传说。桥修成铺石面设计好后,曹弼在上游不远的沟畔度量好了一块青石,和石头地
的主家商量,贵贱也不卖。这年发洪水,把这家地的沟畔冲毁一大截,那块大青石也被洪
水冲到便行桥口,潴留下来。曹弼用尺寸一量,正是那块青石,人们说:人不帮天帮来!
桥修好后,他在大桥购置18亩耕地,盖一处土房院,专门守护双成桥。修桥补路是行善
积德的善举,曹弼和他母亲受到县人旌表。光绪十六年1890年《天镇县志》记载,县城
东街县衙旁的忠义孝悌祠内供奉的十七人中就有曹弼,岁时节庆,受县人公祭。
谷前堡镇
谷前堡镇位于天镇县城北2公里处,北接内蒙古兴和县,西邻阳高县,东连本县逯家
湾镇。总面积129.9平方公里,山丘和平川各占50%,总耕地面积44830亩,水浇地面积
为2万亩。全县共辖13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1100人,其中农业人口
18869人。
谷前堡镇属于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左右,无霜期
98—135天。谷前堡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不但紧靠县城,而且京包铁路、大
张公路横穿东西,天镇县火车站和县主要的工矿企业均在境内,也是新县城开发建设的中
心规划区。谷前堡镇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有铁、铅、锌、石墨、稀土、地热水等。其
中地热水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经专家鉴定,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天镇县
温泉度假村就在境内,洗浴、疗养、休闲、度假者不绝如缕。
谷前堡镇自然风光宜人,既有北山的雄浑又有南洋河水的清冽。境内还保存比较完整
的古长城遗迹。抗战时的战壕至今依稀可见。加上富有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朴实善良、
热情好客的人民,该镇无疑也是一处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20:41: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384912185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同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同旅游景点有哪些景点推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