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1
中国国粹之一的传统书法,在李家大院体现的更是淋漓尽
致,匾额、对联,内容丰富,字体工整,洋洋大观,是书法爱好
者的学习宝库,近年来受新体书风的影响,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的
人越来越少,写工整字的人更是如此,传统文化的丢失已经很严
重了,年轻人大多数都不会写汉字,不用说繁体字,简化字都不
会写了,完全依赖电脑。
李家大院私塾有如下一副对联:“知道诗人赋绸缪,止丘黄
鸟叶绵蛮”。这是一幅与教育有关的联,上联“知道诗人”是指通
晓大道的诗人,这当然是指学识博深的老师,下联的“止丘黄鸟”
指幼小学生,“绸缪”二字《词典》是“紧密缠缚貌”,指老师在身
传严教,“绵蛮”二字《词典》是“小鸟貌”,指学生朗朗书声。
以上解释可以讲的通,但是作者的原意并不只如此,因为“绸
缪”和“绵蛮”两词出自《诗经》、《唐风》和《小雅》作者引用
了两篇的篇名,“绸缪”篇写的是有情男女在夜间相遇,男主人十
分兴奋,遇到了容貌漂亮的心上人,在思索着如何对待这么美丽
的佳人。这里私塾联的上联指老师对自己可爱的学生感到满意,
特别喜欢,在想如何善待自己的学生。“绵蛮”写一个行役的年轻
人,疲劳不堪,路上遇到一位贵族,这位贵族给他饮食,教导他
并让他乘上自己的车,全诗以唱的形式写出,这里的贵族当然指
老师。老师在赞美自己的学子,学生也在爱戴自己的老师,老师
“赋”意吟诵诗篇,学生“叶”意即读唱。师生之间和睦相处,穆雍
相待,互动交融和李家大院的和谐气氛很合拍,是师生之间的一
首赞歌。如果没读过《诗经》的`人就不会体会到如此深层次的
内含,此联挂在李家大院私塾,美哉、妙哉。
李家大院的书法是传统的汉字,很见功力,是我们学习传统
书法很好的临摹标准,所有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准确,修辞精
妙,简直是文学艺术博物馆。
另外李家大院的负责人讲现在正在编写《李家大院》电视连
续剧,我们期待继《乔家大院》、《走西口》反映晋文化优秀的
电视剧之后再一次拍出轰动全国的《李家大院》经典之作。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2
李家大院位于山西省万荣县阎景村,是晋南富商李子用的私
人宅院。它创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
另有祠堂、花园等。
整个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同时又吸纳了徽式建筑风
格。其建筑的砖雕、石雕、木雕及铁艺等饰品,形象生动地体现
了晋南的民俗和文化特点,又因李子用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
克蒂伦为妻,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从而又呈现出
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是全国众多富有地方特色民居中
的一朵奇葩。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为“晋商三蒂莲”,素有
“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
李家以土布起家,以义制利,利义相济。世代富而不骄,富
而不奢,富而行仁,其善行善举使顽贪之人思廉,懦弱之人思立,
困顿之人思变,乖戾之人思善。李家的经商史及其数代人遵古“忠
恕”的家规家风至今还有参照的意义,他们历世乐善好施的义举
更让人肃然起敬。
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今韩城市)
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辛勤劳作,耕读传家,后由农
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李氏家族以农为本,以商贾兴,
以诚信立,以慈善而名扬天下,演绎了一个白手起家、诚信经商、
富甲一方、善行天下的传奇。李氏家族的发展史是中国近代经济
史的一个缩影,其以传统农业聚集资本,进而转入商业领域。又
由封建商人积极进取,成功进入近代工业领域,转化为民族资本
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家族经济发展的三个跨越,这在同一时
期并不多见。李家大院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的实物见证,弥足珍贵。
李家白手起家,以农聚财、以商致富、以工兴盛,而尤为难
得的是富不忘本,广做善事,历世相继,在当地广为流传,在当
地被称为“李善人”。
李家经过10余代努力,逐渐成为晋南首富。为富不仁者不
在少数,李家偏偏为富行善。万荣是个多灾多难之地,突出表现
在干旱,旱起来就是赤地千里,庄稼绝收,无数人被饿死。在此
紧要关头,李家站出来大行善举,拿出钱来买粮食,广设粥棚,
接济穷人。而且李家的粥棚有标准,就是筷子插到粥里不许倒。
李家第十二代“廷”字辈里的李廷槐、第十三代“文”字辈里的李文
阶、李文蔚,第十四代“敬”字辈的李敬修,都做过这样的好事,
救活无数灾民性命。光绪三年,万荣县(那时叫万泉县)大旱,许
多灾民是在李家的周济下活过来的。光绪二十年,孤峰山上发大
水,阎景村房倒屋塌,粮食遭淹,李家伸手相助,帮灾民度难关,
不让一人受饥饿。1928年和1929年,山西接连大旱,死人无数,
李家“道”字辈再设粥场,灾民一日三餐不限量,吃饱为止。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墙”,用不同字体书写着365个“善”字,
这是李家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3
说起普救寺,知道的人并不多,但是要提起《西厢记》和张
生崔莺莺那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而《西厢记》的故事就发
生在这里。
普救寺建于隋,盛于唐代武则天时期,位于山西永济城西北
12公里的一处高台上。南与蒲州古城为邻,东与西厢村相接。
它曾经是武则天的香火院,很是繁盛过一段时间。如今保留下来
的建筑多为后来重建。
普救寺依地势而建,山门前是个不小的广场。进了山门便要
爬陡峻的石阶。上到最高处地形平坦开阔。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钟
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
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等。在大雄宝殿供奉着三座石佛立像。
中间的释迦牟尼佛像高3.9米,是寺内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造像,
展现了佛祖洞悉人间疾苦大慈大悲的风采。
院内最有名的还要数那座奇特的古塔。塔高近50米。原名
叫做舍利塔,后来被称之为莺莺塔。塔的造型古朴美观,为寺院
增色不少。当地有首民谣是这样形容的:普救寺的莺莺塔,离天
只有丈七八。站在塔顶举目看,能见玉帝金銮殿。
说它奇特,是因为这是中国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民间传说建
塔时,塔里放置了两只金蛤蟆,只要有人用石头敲击地面,便能
听到两声蛙鸣。可是后来被盗贼偷走了其中一只,此后再敲击地
面时只能听到一声蛙鸣了。也许我的耳朵不灵,也许人声嘈杂,
我拿着石头敲了好几下也没听到青蛙的叫声。就象当年在天坛回
音壁那次一样失望。
我和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张生与崔莺莺如何在这里私会。在崔
莺莺一家寄居过的“梨花深院”墙外,有一棵树,传说张生当年就
是爬上这棵树向院内张望,只为一见心上人的芳容。于是好多小
伙子都上树体验了一下。
据说张生是一个准备去长安赶考的洛阳书生,游览普救寺时
巧遇借住此间的前朝相国之女崔莺莺,遂一见钟情,为了追到这
个女孩子便也在寺内住下。有一天,张生感觉心上人在墙外拜佛,
便趁机卖弄了一下诗才,他大声吟道:月色溶溶夜,花荫寂寂春;
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那莺莺小姐出自豪门,琴棋书画样样都行,听了年轻书生的
诗,也无心拜佛了,就回应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一来二去,俩人彼此有了接触,互相仰慕,擦出了爱情的火
花。
才女谁不喜欢,这不,连叛将孙飞虎也看上了莺莺,他带兵
围住寺院,要强抢莺莺做押寨夫人。崔夫人孤儿寡母的,四处求
人未果,危机之下许下诺言:谁能退兵,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
为了救情人,冒着生命危险,托人给铁哥们白马将军杜确打了个
招呼,很快就摆平了叛军。
可是崔夫人不喜欢张生,嫌他出身微贱,没有功名,是个癞
蛤蟆。看在救人于水火的份上,只许二人以兄妹相称。
张生很郁闷,一病不起。好心的红娘从中牵线,演绎了月下
弹琴、丫鬟传书、私定终身、夫人拷红、赶考夺魁等一系列故事。
好事多磨,中了状元喜滋滋踌躇满志的张生却又一次面临美梦难
成:崔夫人的侄儿郑恒也垂涎于莺莺的美貌,便从中作梗,编造
谎言,说张生已经成了卫尚书的女婿,要逼迫崔夫人把莺莺嫁给
他。
大团圆的结局皆大欢喜。张生及时赶回普救寺,再一次在白
马将军的成全下,和莺莺终成伉俪。
山门前现在有一座雕塑,作为对二人爱情的纪念。
现在,普救寺已经成为爱情的圣地。而佛寺的香火也更加旺
盛。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4
从山西省运城市市区北行15公里,在蜿蜒百里的鸣条岗西
端,坐落着全国闻名的舜帝陵庙。
对此,许多文人墨客曾著文褒赞。明人相宗皋写道:“观庙
之形胜,北枕孤峰,涑水之波涛绕于后;南对条山,鹾海之盐花
献于前。右缠黄河玉带,妫油厘降之风犹存;左拱香山瑶台,历
山耕稼之迹如故。”其地理环境可谓形胜壮美。
舜,姓姚,名重华,因其祖先曾封于虞(今永济市虞乡镇),
故史称虞舜。舜是传说中我国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传说
舜年幼丧母,经常受后母虐待和父亲的棒打。但他却以孝悌而闻
名天下。后受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并将其女娥皇、女英婚配
与舜。舜举贤任能,举荐“八恺”、“八元”著称的苍舒等十六人辅
佐尧帝,除去鲧、共工、颧兜、三苗等恶人,使天下大治。尧死
后,舜即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特别是命禹治
平水患,使民安居乐业。故受万民拥戴。死后葬于鸣条岗。
舜帝陵庙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后毁于元末战火中。
明正德初(1506),乡人重建。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大地
震中又遭毁坏。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安邑县令吴愈再次重建。
在清嘉庆二十年(1815)的大地震中又为瓦砾,仅存正殿。次年,
在乡人王步洲等倡导下,重建舜庙。
舜陵坐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奉祀香火地17亩。
沿舜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为神道,两旁夫妻柏夹道耸立。行
百余步,进陵庙大门,便见到砖砌的方形墓冢,陵高3米,周围
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书写的“有虞帝舜陵”石碑,旁立“有虞氏
陵”石碣1块。陵冢上槐相交翠,郁郁葱葱。绕陵北行约三十米,
即是皇城,又名离乐城。进拱形城门,内以戏楼、卷棚、献殿、
正殿、寝宫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以廊房及钟、鼓二楼,构造布
局严谨,左右对称。主建筑正殿,建造于台基之上,重檐歇山顶,
斗拱五铺作,面阔五间,进深五椽。殿内泥塑的舜帝坐像,头戴
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正殿之后,原建寝宫三
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
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亦称“守陵寺”,于解放初拆毁。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5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苏,首先欢迎大家来
到山西运城。
欢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运城舜帝陵!
位于运城市区以北10公里鸣条岗的舜帝陵庙,则是华夏儿
女寻根祭祖、拜谒舜帝的圣地。舜帝史称虞舜,姓姚,名重华,
黄帝的第九代孙,是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首领,历史上被尊崇为
五帝之一。舜生于诸冯(今永济市张营乡舜帝村),因品德高尚而
被尧选为接班人。继承帝位后,舜励精图治,选贤任能,发展经
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成为后世所敬仰的楷模。舜帝是中华
民族道德文化始祖,他所开创的德孝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
髓。
舜帝陵庙分为南景北陵两大区,南景区分为舜帝大道、舜帝
广场、舜帝公园三部分,北景区则分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
舜帝陵庙神道两旁保存有五株树龄在4020__年以上的古柏,且
每一棵活柏怀里都抱着一棵死柏,甚为奇特,被称为“夫妻柏”或
“连理柏”,东边一株树干形似龙爪,树根形似龙椅,相传当年汉
光武帝刘秀曾在此休憩,故这棵树又称为龙柏。而舜帝陵上也有
一株树形奇特的古柏,已有20__余年历史,五个主枝形似虬龙,
民间称为“五子登科”。陵前有两块石碑,上碑刻“有虞帝舜陵”,
下碑刻“舜帝陵”。
山西运城景点导游词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6:2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229902166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运城景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运城景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