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1.案例分析是进行思维方法和能力的综合训练,看学习者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并且要求把所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有
一定的难度。但案例分析可以总结一些基本的思路。
2。我们在课程学习中的案例分析基本思路,大致如下:当我们面对一则案例或者案例
材料:
首先要仔细阅读它,如果考试的时候,建议不要着急回答,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要求是
什么,同时平心静气认真把案例材料看上两遍。
第二步,要重点清理一下事实情节,特别是包含着一些可以讨论教育思想问题,又与题目
要求直接相关的那些关键性的事实或情节。
第三步,尝试回答,即将你认为重要的事实或情节,拿来与自己原有的经验和认识相对
照比较,再结合一些理论认识观点,尝试得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新的思路。形成对此案
例或案例材料的一个相对完整的看法,叙述越全面越好。
【案例一】陈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
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
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陈老师没少用嘴
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陈老师百思不
得其解。
请你帮助分析一下,陈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
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1、是陈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既可以增
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
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2、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
卡、压”,当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3、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
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给学生的理由.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
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
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
让学生感到你的“爱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案例二】
在学校教育中,有的班主任怕问题生在课堂上影响他人,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就拿安排
座位这件事来说,有的班主任采用了下面的某一做法:(1)设“隔离带”,其典型的做法就是
前后左右都是女生,中间安排一名问题生,让他处于包围圈之中。(2)有的老师喜欢为纪律
差的学生设“专座”.有的老师把“专座”设在眼皮底下,这样便于控制;有的老师设在犄
角旮旯,以减少影响。(3)有的老师喜欢用“游击式”的方法来安排座位,对那些纪律问题
严重的学生,班主任今天当众命令他“坐这",明天命令他“坐那”,意在找一个有利于克服
他毛病的环境。可班主任没想到,他会像火种一样,坐到哪,哪儿的学生就会说起话来。最
后老师也不得不承认“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请问:这些做法能够真正解决问题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首先要说,为纪律差的学生设立“专座”是完全不能解决方法的.
1、治标不治本。班主任老师带上有色眼镜看待“专座"上的孩子,甚至任课老师、其他同
学,都会对专座学生产生偏见;而“专座”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影响身心健康,更严重
的会直接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健康成长,最终有可能演变成“哑巴挨着他,也会开口说话”
的现象。设立“隔离带”,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难免会发生带动到其他女生说话,甚至
会影响到坐在他周围的学生的学习。
2、按需施教才是根本之道.“如果说‘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感情基础,那么‘了解’
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方法之源”。每一位问题学生都会他产生问题的原因,只要我们能细
心、耐心、真心地去了解每一位问题学生,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了解他们真正所需要的,
即使找不到最好的“药方”去根治他们,我们也能用我们的爱,在他们所缺失的部分关爱他
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不只会讲大条道理,还是他们可以倾诉的朋友,这样能减
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教导他们如何调节自己,使他们慢慢地步向正轨,慢慢地改掉不好的习
惯,慢慢地学好。这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生的办法。
【案例三】
材料一:去年十月,我接手了一个四年级的班级,接班后,我用不苟言笑、严厉来维护着
“师道尊严”,竭尽所能地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在我的“威严”的“震慑"下,
孩子们对我必恭必敬。上课时,一个个坐得笔直,没有人敢说话,他们的眼神不敢再淘气,眼
里流露的是顺从,是紧张,还有一点畏惧。
材料二:在面对课堂上不守纪律、做小动作的学生时,我不再板着脸训斥,拍着桌子吆
喝,而是换一种方式,换一个角度去对待。我尝试着用其他的方式善意地提醒学生改正缺点。
对上课讲话、不听讲的学生,我写字条提醒他们:“如果你能参与到课堂发言中,那有多好
啊!"对上课爱做小动作,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我鼓励他们:“你只要肯努力,一定能行,快
快行动,我们都看着你呢!"就这样,使孩子们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更让孩子们充分感受
到了老师的宽容、理解、信任。
比较分析以上两个案例,谈谈小学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参考答案】:
1、阐述威信的两种来源:权利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现代班级管理,教师的非权力
性影响力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班主任的威信来源于良好的形象,有重要影响的方面有:
班主任的学识;班主任的“教育的爱";班主任的榜样;语言美。
2、教师的管理方式由专制式向民主式过渡
3、树立理想的自我:(1)明确良好班主任的形象;(2)把良好的形象作为理想的自我.
塑造理想的自我:(1)认识现实的自我;(2)实现理想的自我
【案例四】
在记者对吉林省安图县4所初中和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
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清扫校园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
高达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在长岭县调查显示,
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
数.调查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
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江源县在14所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中学生
中仅有19。5%的人崇拜劳动模范,而崇拜明星的却高达34.7%。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存在
的问题,调查采访时,不少人士认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参考答案】:
1、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对这些涉世不深、“免疫力"不强的
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正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养成。二是学校、家庭德育教育的缺失或不足,让我们失
去了塑造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前沿阵地。目前,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情况依然严重,
很多家长对子女溺爱有加,教育不足。
2、阐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就学校而言,应真正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
育上,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同时针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的方法;
在家庭教育方面,要不断提高家长素质,使家长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克服溺爱、粗暴等错误做法,改掉不良习惯,在教育子女中起到示范的作用.与此相配合,社会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开展积极的主题教育活动,在潜
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
【案例五】
材料一:一个平时纪律涣散的学生,在数学课上被老师批评,很不服气,为示反抗,在课
间休息时,将一把小扫帚悄悄地卡在教室的前门顶上借以“报复”。恰好这位老师临时与班
主任调课,当班主任推开门走进教室的一瞬间,扫帚不偏不斜正砸在了她的肩上。学生中顿
时有人哄笑起来。
材料二:在一次英语课上,由于录音中语速太快,学生跟不上来,英语老师便放慢语
速,并让学生跟读,但几遍下来,有些同学的语速还是有些绕不过来,便产生了畏惧情绪、
不愿再读了,当英语老师再次让他们模仿跟读时,有的同学干脆说:“我是读不来的。”就不
愿再跟读了。而有些学会了的同学则骄傲起来了,有位同学甚至说:“我学会了还要重复读,
真没劲!"
分析:1、以上两个案例反映了班级管理中的什么现象?分别属于什么类型?2、联系实
际谈谈处理的方式。
【参考答案】:
1、反映了班级中的突发事件,分别是恶作剧和与教师顶撞.
2、处理班级突发事件的方式如下:(1)既要“就事论事",又不能就事论事(注意:要
展开进行论述);(2)既要“因人而异”,又不能因人而异(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3)
既要“快刀斩乱麻”,又要“冷处理”(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4)既要给学生“留面
子”,又不能留面子(注意:要展开进行论述);(5)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因素,又不能考
虑家庭因素。
【案例六】
有一天,自习课我刚走到本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吵杂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
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我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我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
看到我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王宝柱和彭超也立刻停下了,但
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其他同学都在看着我如何处置他们.我意识到当面批
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也不一定能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于是
我平静地说:“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同学们又投入到学习中去
了。
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当我让他们分别给我叙说打架的理由时,双方不断
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我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俩
是前后坐位,因为前排碰掉了后排的文具盒而发生争执,以至矛盾激化,多亏发现及时,否则
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他们的争辩,我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
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得不够好,想好了再和
我说。”听我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我乘机悄悄地离开办公室,
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当我再次来到办公室时,王宝柱主动上前对我
说:“老师,是我不对,不该背靠桌子,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
彭超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老师,我也做得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
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我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
么处理?”这次,先动手打人的彭超态度诚恳地走到王宝柱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
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碰掉东西的王宝柱也忙说:“我也请你原谅。”
请问这位老师处理得如何?为什么?
【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处理得很得当,因为能否对学生宽容是一个教师素质的高低的标志之一,宽容
是放下心理的怨恨,宽容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宽容是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宽容是让教师的
心意与学生的追求凝成一个合力点。教师学会了宽容,心中的沉重便被释放,整个人会呈现
出平静,安详和坦然,这样教师才是教育真正的主人。再者,教师用自己的智慧,也让学生
学会了宽容,在宽容中使学生间化解了矛盾。
【案例七】
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常因懒惰而忘了做作业。找他谈话他会答应老师今天一定完
成,但到第二天检查却拿不出作业来。老师无论是:“哄"是“吓",他都以不变应万变。怎
么办?不断的失败使我不得不重新考虑转化他的方法.那天放学之前,我又找到了他,与往
常不同的是,当该生表态:今天一定完成作业后,我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问他:你准备
怎样确保作业一定完成呢?他说:“今天一定抓紧时间做。”
这方法虽毫无创意,但对他而言很实用,没想到他真能照此方法去做,我趁热打铁,对
着全班同学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这位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了,
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你们想听听他的介绍吗?”大家都说想听,于是我让该生当
众做了介绍。虽然这经验非常简单,可对他来说却有着非同的意义,也许是因为他第一次在
全班同学面前介绍经验,言语中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听完他的介绍,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
掌声。
听到这掌声,他脸上洋溢着笑容……我知道他体验到了完成作业的甜蜜。放学了,我
又找到了他,对他说:“以后的作业能按时完成吗?”他说:“行”,我感觉到他的语气很
坚定,我相信他一定不会令我失望.以后,他果然把作业做得非常认真、整齐.我也再没有因
为不做作业而找过他.
问题:你如何评价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很好,对于那些尝够了失败的苦涩滋味的后进生来说,如果能让他们提
前品尝到成功的甜蜜,那么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念,从而激励他们不断走
向成功。
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
本需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
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给学生对一些鼓励,不断总结,是自己不在班级管理工作时间不
断成长.
【案例八】
材料一: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
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
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
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材料二: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上初一
和初二时,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她便认为男
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于是,她
公开宣称:“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
材料三:青少年反对成人再把自己当"小孩"来看待,要求以成人的身份出现。一项调查表明,
中学生中,独生子女"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大人看"的占76.4%,非独生子女占78。2%
以上案例反映了什么现象,联系实际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
1、以上案例反映了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现象.
2、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主观上:(1)青少年心理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
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
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
(3)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喜欢新事物
和新知识.
(4)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
客观上:社会因素的影响。逆反心理的形成与一定时期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教育
(1)改善社会环境,杜绝逆反心理滋生的社会土壤。
(2)尊重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开展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按照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科学的教育。
(3)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
【案例九】
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
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胡辉同学,这下我可气着了,就严厉地批评了他
一顿:你干什么去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还上课迟到还是准备考二三十分吗?平时大
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你冤枉,我不是迟到,我是给语文老师交
作业本去了,这才来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和语文老师商量了的,为了调
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当语文科代表的嘛,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却气乎乎
地走了,几天都不理我。
【参考答案】
分析: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因孩子的
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他,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
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
教学就更难进行了。
几年来,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虽没有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不少的
经验,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永远走在时
代的前面,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
们,就无悔我们的人生。
【案例十】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
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
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
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
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
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
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
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
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
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
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
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
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
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
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
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6:1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22649216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班级管理案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班级管理案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