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对比

更新时间:2023-03-11 15:34:20 阅读: 评论:0

电脑清洁套装-原来他不够爱我

虚实对比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会计核算期)

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缩

谓“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景、实事、实境,是可以通过视

觉、听觉等感觉捕捉到的部分。所谓“虚“是指主观意识中存在的

情感、设想、梦境,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得到的部分。虚实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融合。典诗

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

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

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

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

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虚

实结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方法而言,有详写为实,简略为虚;

具体为实,抽象为虚;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正面为实,侧面为

虚;当前为实,追忆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己方为实,对

方为虚;客观为实,想象为虚等等。本文拟就常见的几种表现形

式作初步的探讨。

1.详写为实,简略为虚详写可以细致入微,如在目前,略写则

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

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中,实

写作者与童子的对话,而诗人“问”的内容却省略掉了,采用虚写。

隐者是什么样子,采药去了哪里,多久回来都没有介绍。但山峰

高峻,云海茫茫,童子天真纯朴,隐者仙风道骨,诗人寻访隐者

时平和的心情与闲雅的态度,则是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的。

诗歌通过虚写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读诗时我们通过补

充(即想象)能得到美妙的审美愉悦和享受。

2、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抽象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哲理和志向二

端。①、哲理为虚在诗歌中,抽象的哲理往往通过具体的事物

形象表现出来。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

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中,作者登楼所见

的具体形象为实,抽象的说理为虚。前二句写登楼所见万里之广

阔景象,使人视界为之一开,精神为之一振,是实写。后二句突

出变化,表现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和想看得更远就必须

站得更高的生活哲理,是虚写。实中存虚,虚实结合,读来意趣

盎然。又如朱熹的《水口行舟》:“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

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水多。”写舟行江上的见

闻,是实景;诗人在绘景叙事中又蕴含了人生的哲理:风雨总是

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的,青山绿树总是永恒的,一切美好的

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抑。这哲理便是虚。把抽象的人生哲理

寓于具体的写景、叙事之中,虚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可谓天衣无

缝。②、言志为虚“诗言志”被认为是我古代诗歌理论的总纲领。

但是志向是抽象的,也需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比如王安石的《梅

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此诗中,诗人实写梅花凌寒独自开放,暗香悠远的景象,间接地

表达了对梅花高洁精神的赞美,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再如

李忱的《瀑布》:“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

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诗中描写了雄伟壮观而最终历尽

坎坷奔向大海的瀑布形象,这是客观的景物,是实。而诗人在这

首诗中寄托了自己决不满足于现状,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

休的思想,这是言志,是虚。用虚写言志,达到实中存虚,虚实

结合的效果。

3、写景为实,抒情为虚。我国古典诗歌讲求“含蓄蕴藉”,情

感通常不直接表达,诗人们往往用“化景物为情思”(语出宋代范

文《对床夜语》)的写法,间接地表现出来。比如李白的《黄鹤

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二句字面上看字字写景,

实际上饱含着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实有的景物来表现虚

化的情感,是虚实结合的常见形式之一。又如李煜的《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用具体的事物

——绵绵不绝的江水,来比喻亡国之恨的深长。贺铸在《青玉案》

中借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具体可感的

形象,极言愁苦的多、长、大,写出了心中的无限伤感和难以排

遣的苦闷。景物是实,抒情是虚,化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读

来极具感染力。

4、正面为实侧面为虚诗人在描写景物时,正面描绘景物的特

征即可,但有时景物的特征难以正面表达,或诗人着意追求一种

委婉含蓄的美时,他们会采取侧面描写的方法,进行烘托或暗示。

这种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其实也是虚实结合。汉乐

府诗《陌上桑》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

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诗人通过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失常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貌。

在这里,诸人的反映为实写,罗敷的美貌为虚写。《琵琶行》中

诗人三次写到江中的月亮,但描写月亮的目的却是为了烘托诗人

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分别之时凄凉的心境。“东

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美妙动人,引人

入胜的效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独悲伤的心境。

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5、当前为实,追忆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

的,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来突出中心。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

“春风十里”是虚景,写昔日扬州城的繁荣景象;而“尽荠麦青青”

是实景,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对比鲜明的

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所写的赤壁之景与自身状况为实写,追忆周瑜当年赤壁之战

的英姿是虚写,虚实对比中表达了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

慨。怀古伤今诗多是通过追忆与当前的实景构成对比来表达诗

人内心的情怀。如今昔生活的对比、古人与今人的处境对比、曾

经的繁华与今景的萧条的对比,以虚衬实,虚实结合,突显出今

时今世的浓重悲哀,表达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6、当前为实,未来为虚比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

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

时。”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将来与妻子

西窗剪烛的恩爱场景。虚与实结合,以虚写实,表达了对远方爱

人的深挚思念。再比如柳永《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

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

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

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是虚写。虚实

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7、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这种写法,古代诗词中经常运用,收

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至今读来,犹为其艺术魅力所陶醉。比如王

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

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本是自己思念家

乡,思念亲人。偏说对方如何思念自己。这种写法比单写自己如

何思念对方来得委婉,但却达到情感双面交代的效果。因而感情

更加深沉,更加真挚动人,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再比如杜甫

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末解忆

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

懂得思念自己。“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

早归情深。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

痕干。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

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

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思乡怀人诗中多有此种写法,比

如李白《春思》、高适《除夜》、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欧阳修《踏莎行》、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应

觉月光寒)、周邦彦《苏幕遮》(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等等。

8、客观为实,想象为虚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

成形成渲染烘托来突出中心的。实写显得具体、明朗、真切,虚

写显得空灵、飘逸、含蓄。二者结合运用,虚实相生,作品就结

实而空灵,具体而含蓄,富有艺术魅力。其中虚写方面大致又可

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梦境为虚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

松冈。”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上下片各分为两层。

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属于实写。接着写设想相逢的情景,是

虚写。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是虚写。后写梦醒后的感慨,

是实写。这样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结合,把对亡妻的思念

写得凄切动人,感人至深。再如辛弃疾《破阵子》中,梦中胜

利的虚幻之景与醒来时的白发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体味

出诗人空有大志,报国无门的悲哀。

②、仙境为虚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用瑰丽

的诗句详细描写了天界的神秘与美丽,衬托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

丑恶,表达了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不屈志节,是虚实结

合手法的典型表现。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也是

这样。

③、愿望为虚比如汉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诗人设想了五种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是虚

写。女主人公把这些作为“与君绝”的条件,突出表现了誓死不与

君绝的坚定信念。用虚写的手法有力的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

忠贞不渝。民歌体的爱情诗多是如此。比如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上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

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

头。”

上述可见,诗词的虚实结合,写法变化多端,但无论怎样变化,

都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必然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从浅而入深。诗词中所

构创的意象既可以化虚为实,以虚显实,把抽象感情与哲理赋予

具体而生动的形象,也可以化实为虚,由实入虚,化景物为情思,

从而达到或虚中见实,或实在虚中的妙境。虚与实二者之间还可

以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的境界。诚如金圣叹在《水浒》批语中所说:“文到入妙处,纯

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在分析意象、分析意境、品析炼字、分析手法和分析情感五类

高考古诗鉴赏试题中,分析手法试题是涉及知识点最多且考查频

率较高的试题。考生在解题时常因知识点掌握不全、判定手法不

准、分析作用不到位等失误而丢分。把握高考古诗试题涉及最多

的比喻、对偶、衬托、对比、用典、叠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

等八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规律性,是提高古诗鉴

赏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从本期开始陆续刊发这八类古诗修辞或

表现手法复习学案,为考生备考2010年高考提供快捷的知识菜

单和答题技能。敬请关注!

1.古诗中虚景主要指梦中之景、亲历之事、历史之事和未来

之景四类。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绘梦中“虎鼓瑟兮鸾

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盛大热烈的仙人盛会场面。李煜《望江

南·多少恨》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极写梦中往昔繁华的帝王生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周瑜英雄形象和赤壁之战

火烧曹军史实的再现。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想象与情人分别后旅途况味的描写。古诗中实

景主要指客观存在的人、事、物、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

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雄奇壮

阔的景物,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缱

绻离别场景等都是实写。

2.按虚景与实景的关系,虚实结合手法可分为虚实对比和虚

实衬托。

(1)虚实对比是虚景和实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对比,从而突

出主旨。借古讽今的咏史诗常运用虚实对比手法。如李白《越中

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着重虚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后富

贵威武、繁盛热闹的往事,结句实写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

上飞来飞去的眼前之景,虚实对比,表达了今昔盛衰无常之感。

(2)虚实衬托也叫虚实反衬,是虚景和实景相辅相成形成渲

染烘托,委婉含蓄抒情。一类是以虚衬实,也叫“对写法”,是在

思乡诗词中诗人从描写家人思念自己的角度抒发深挚的思亲怀

人之情。如高适《除夜作》首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实写自己除

夕之夜在清冷旅馆中寒灯下影只形单凄寂难眠,第三句“故乡(借

指亲人)今夜思千里(借指自己)”从对面虚写,想象故乡亲人

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以虚衬实,虚实相生,

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含蓄。一类是以实衬虚,也叫侧面

描写,如《陌上桑》中“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人的失常反应(实写)来烘

托罗敷惊人的美貌(虚象),以实衬虚,虚实相生,突出了罗敷

的美艳绝伦。

【例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邯郸冬至【注】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解析】解答分析虚实结合手法试题可运用“指→析→点”三步

法。“指”是用“虚实衬托、以虚衬实、以实衬虚、虚实对比”等术

语准确判定诗句用了何种虚实结合手法。当不能准确判定虚实衬

托、虚实对比等具体衬托类型时,最好用模糊的属概念“虚实结

合”。例题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运用了虚实衬托手法。“析”是结

合诗句具体分析虚写之景与实写之景分别是什么,还要指出虚写

之景与实写之景间的关系(“以虚衬实、虚实对比”等术语本身已

含有这层意思)。针对含多组虚实结合的古诗而设计的试题一定

要分析出所有各组虚景与实景。例题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前两句

实写作者在客栈抱膝孤坐、形影相吊的思乡之景,后两句设想家

人围灯夜谈远行的自己,由实入虚,以虚衬实。“点”是用“离愁

别绪、思乡怀人、恬淡闲适、清高孤傲、激愤憎恶、孤寂惆怅、

凄苦烦闷、豁达乐观、建功立业、壮志未酬、忧国忧民、时光易

逝、盛年难再、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术语,指出虚实结合手

法所表达出的情感。例题答案的第三步拟为:充分反映出作者孤

寂思家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浪淘沙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

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

满眼骊山。

1.上片前三句描写荔枝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2.请从虚实角度分析下片最后三句。(4分)

参考答案

1.点明杨贵妃“偏怜”荔枝的原因(2分),交代荔枝产地“五岭”

远离长安,为下片写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派驿使从岭南驰送荔枝一

事作铺垫(2分)。

2.虚写当年杨贵妃缢死马嵬的悲剧,交待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

之举(1分)。实写眼前所见的游人过往车马扬起的红尘,满眼

佳木葱茏的骊山(1分)。虚实对比(1分),含蓄点出统治者

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1分)。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5:3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200602163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虚实对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虚实对比.pdf

上一篇:祝福你朋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虚实对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