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朝名将李晟传
勇猛善战,名闻河西
李晟(727—792)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是陇右的
裨将。李晟性强劲刚烈,善于骑射,喜欢读孙子兵书。十八岁从军,为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下。
他勇敢超群,名闻河西,一次随军攻打吐蕃,有一吐蕃猛将守城抵抗,使唐军伤亡很大,王忠嗣
大怒,召军中善射的人射他。李晟应召,引弓而射,一发而将蕃将射死,三军为之欢呼、振奋。
王忠嗣抚摸着他的后背称他为“万人敌”。后又跟随凤翔节度使攻打反叛的羌人,取得了胜利,
提升为左羽林大将军。在代宗广德初年,因攻打党项有功,授予特进、试太常卿。
李晟作战勇敢,很有谋略,在征战中常常能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大历四年(769),吐蕃进
犯灵州,当时李抱玉镇守凤翔,任命李晟为右军都将,李抱玉让他率领五千士兵抵抗吐蕃。李晟
说:“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于是请率领一千士兵,迅速从大震关出击,直奔临洮,扫平定
秦堡,“焚其积聚,虏堡帅慕容谷钟而还”。吐蕃军解除对灵州的包围而去。李晟因战功卓著,被
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位,兼右金吾大将军,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
李晟不但勇猛善战,而且敢于除暴安良,公正廉洁。据《金石萃编》录《李晟碑》所载,他
客居武都时,有一不法豪酋作乱,杀掠平民百姓,李晟见义勇为,“与所从十数驰而射之,殪其
为魁者,余党遂遁,寇所虏获积如丘山”。李晟一无所取,“椎椎牛酾酒享士而去”。不久,节度
使马璘在盐仓与吐蕃军交战失败,李晟率领所属士兵,救出马璘,因有功被封为合川郡王。
李晟的早年军事生涯主要在河西、凤翔一带,他为抵御吐蕃的进犯,保卫唐朝的西北边防作
出了贡献。
①本章材料依据新、旧唐书本传者,不再一一作注。
入神策军,讨伐河北叛军
大历年间,李晟入京朝见,代宗把他留在京城宿卫,任为右神策军都将。神策军是一支朝廷
禁军,创立于天宝年间。此军原为陇右的一支边军,广德元年(763),吐蕃攻陷京城长安,代宗
逃到陕州,神策军由陕州护驾入京,驻守京城,才成为禁军。后又经过扩充,吸收了西北和其他
军镇的地方武装,成为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武装力量。神策军为保卫唐皇朝,镇压各地叛乱发挥了
很大作用。李晟进入神策军后军事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并扩大了他的政治影响。
德宗即位时,吐蕃进犯剑南,蜀中大为震惊。德宗下诏命令李晟率领神策军前往援救,李晟
“逾漏天,拔飞越,廓清肃宁三城,绝大渡河,获首虏千余级”。击退吐蕃,保卫了唐的西南边
防、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建中二年(781)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去世,由于德宗决心要扫平藩镇,没有对他的儿子李惟
岳的继任给予承认,而导致了对河北三镇的战争。当时魏博田悦、淄青李正己、山南东道梁崇义
与成德李惟岳相互勾结,抗拒朝廷。田悦率军包围了临洺和邢州,德宗下令任命李晟为神策先锋
都知兵马使,与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联合援救临洺。在战争中,河东、昭义两军
在临洺南攻打田悦部将杨朝光,李晟与河东骑将李自良、李奉国在双冈攻打田悦军,阵斩了杨朝
光。接着在临洺与田悦军进行激战,田悦全力顽抗,唐各军都退却了,而李晟“引兵渡洺水,乘
冰而济,横击悦军”,使唐军重新振作起来。建中三年(782)一月,在洹水交战,将田悦军打得
大败,解除了对临洺、邢州的包围,继而向魏博进军,使魏博的处境极为艰难,唐军形势较为有
利。
这时,由于德宗对各军奖赏失当,引起了朱滔和王武俊的不满,他们两人与田悦相互勾结,
2
背叛了朝廷,率军包围了赵州。李抱真分兵二千人把守邢州,加强防范。结果引起了李、马二人
的不和,马燧于是想领兵回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马燧领兵而回,就会导致唐军内部的崩溃,
但李晟从大局出发,及时地对马燧进行劝解,指出:“李尚书(李抱真)以邢、赵连壤,分兵守
之,诚未有害,今公遽自引去,众谓公何?”①使马燧顿时感到心悦诚服。于是他单人匹马来到
李抱真军营中相互抛弃前嫌,结为友好。李晟的军队先是隶属于李抱真,又向朝廷请求兼属于马
燧,以表示李抱真、马燧两人之间的协力合作,德宗都听从了他的安排。这样就弥合了唐军内部
的矛盾,共同对付叛军。表现了李晟顾全大局的非凡气度。但由于京城长安突发事变,李晟讨伐
河北叛军的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
①《资治通鉴》卷二二七。
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泾原之变发生,德宗仓皇逃往奉天,乱军拥立朱泚为主帅,围攻
奉天,形势紧急。消息传到魏博行营,李晟接到求援诏书,立即奔赴国难,从河北战场回到关中,
昼夜兼程而行,到代州时被任为神策行营节度使。又从浦津渡过黄河,驻扎在东渭桥。李晟在路
上,一边行军,一边招集士兵,开始时仅有士兵四千,由于李晟善于抚慰,能与士卒共甘苦,人
们都乐意归附他,旬月之间,发展到一万多人。
此时,朔方、邠宁节度使李怀光也率领五万士兵从河北战场撤回赴援,来到长安附近,并在
礼泉击败了朱泚的叛军,其他各路援军也都分别相继来到,奉天的包围已被瓦解,朱泚只好退守
长安,危局有所扭转。兴元元年(784)春,由于德宗听信卢杞的话,没有给李怀光恰当的礼遇
和进行安抚,使李怀光心怀疑忌,以致和朱泚彼此勾结,背叛朝廷,使刚刚好转的局势,又开始
恶化。
在这危难之际,李晟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挽狂澜于既倒,使唐皇朝
度过了这一危机四伏的艰难时期。
当时李怀光驻守在咸阳,背叛朝廷的面目还没有公开暴露,为了吞并李晟之军,他曾奏请朝
廷与李晟合为一军,朝廷不明真相,竟同意了他的要求。李晟与李怀光两军联营,营垒还没有修
筑完毕,朱泚的大批军队已经来到。李晟认为战机已到,对李怀光说:“贼若固守宫苑,或旷日
持久,未易攻取。今去其巢穴,敢出求战,此天以贼赐明公,不可失。”但李怀光借口“军适至,
马未秣,士未饭”,不同意匆忙出战。李晟的军队军纪严明,其军每次与李怀光军一同出征,李
怀光的士兵往往抢掠百姓的牛马,李晟的士兵则秋毫不犯。李怀光的士兵厌恶李晟的士兵不和自
己一样抢掠,就将其所得分给李晟的士兵,李晟的士兵始终不敢接受。李怀光在咸阳驻守了几个
月停滞不前,德宗多次派遣中使催促他出战。李怀光借口士兵疲惫,应该休息观察时机再行动。
李晟也派人诚恳地劝说李怀光说:“贼据京邑,天子暴露于外,公宜速进,虽晟不肖,愿为公先
驱,死且不悔。”李怀光不听,暗中却与朱泚串通,谋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李晟很机警,多次
上奏德宗,忧虑李怀光会反叛,要求将军队移驻东渭桥,以免被吞并,但德宗仍寄希望于李怀光。
而李怀光却企图在各军之间制造矛盾,以激怒士兵,上奏称:“诸军粮赐薄,神策独厚,厚薄不
均,难以进战。”德宗感到为难,就派翰林学士陆贽到李怀光军营中进行安抚,并召见李晟一同
商讨军粮供给之事。李怀光想要李晟自己请求减少粮食的供给,使他失去士兵的拥护,以达到破
坏和阻止他在军事上取得成功的目的。于是说:“将士战斗同而粮赐异,何以使之协力?”陆贽
没有说话,多次用眼色暗示李晟,李晟就非常巧妙地回答说:“公为元帅,得专号令,晟将一军,
受指纵而已,至于增减衣食,公当裁之。”李怀光沉默不语,无言以对,只好作罢。接着李晟以
有诏令移军为名,“结阵而行,归东渭桥”,脱离了李怀光。而不久与李怀光联营的鄜坊节度使李
3
建徽、神策行营节度使杨惠元二军都为李怀光所并吞。
李晟认为李怀光叛变的阴谋已经明显暴露,上奏德宗,指出:“缓急宜有备,蜀、汉之路不
可壅”,请以裨将赵光铣为洋州刺史、唐良臣为利州刺史、张彧为剑州刺史,各率军五百以防患
于未然。德宗没有采纳。李怀光并吞李、杨二军亮出谋反旗号后,德宗仓皇逃奔到梁州,感叹地
说:“早用李晟言,三蜀之利,可坐有也。”又担心地问浑瑊,李晟之军在叛贼腹心,兵力孤绝,
能否取胜。浑瑊回答说:“晟秉义挺忠,卒然不可夺,臣策之,必破贼。”德宗才安下心来。于是
任命李晟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加任为河中、同绛节度使。挽救唐朝命运的重任
落在了李晟的肩上。李晟“治城隍,缮甲兵”,做收复京城长安的准备。当时李怀光、朱泚联合,
气势极为嚣张,车驾南奔,人心惊慌,李晟率领孤军处在两股反叛势力中间,内无资粮、外无救
援,处境极为险恶,在这紧要关头,他临危不惧、充满信心,以忠义激励全军,顽强、机智地与
叛军周旋。李晟为了从思想上瓦解叛军,对他们进行了攻心战,他写信给李怀光“谕以祸福,劝
之立功补过,故怀光惭恧,未忍击之”①。又任命判官张彧为代理京兆尹,征收渭北的粮草,不
到十天就充足有余,做好了进攻长安的物质方面的准备。同时,骆元光统领的华州军,尚可孤统
领的神策军,以及戴休颜统领的奉天军,韩游统领的邠宁军,都接受李晟指挥,甚至连李怀光的
部将也率众投奔李晟,军势为之大振。而李怀光军内部则离心离德,势力逐渐削弱,李怀光又与
朱泚产生了矛盾,他内忧部下哗变,外恐李晟袭击,只好率军回奔河中。不久,李晟又兼任京畿、
渭北、鄜坊、丹延节度使。
德宗到梁州后,粮食供应困难,想要西往成都,朝臣议论不决。李晟立即上表说:“陛下驻
跸汉中,所以系亿兆之心,成灭贼之势。若规小舍大,迁都岷、峨,则士庶失望,虽有猛虎谋臣,
无所施矣。”①德宗去成都的想法才作罢。
兴元元年(784)四月,又加任李晟为鄜坊、京畿、渭北、商华副元帅。
五月三日,李晟大规模列兵,向将士们宣布要收复京城长安,并领兵来到长安的通化门外,
叛军已经丧失了锐气,不敢出击。为了保护百姓的安全和皇城的完好无损,李晟召集各位将领询
问他们如何攻取长安。将领们都要求“先取外城,据坊市,然后北攻宫阙”。李晟认为“坊市狭
隘,贼若伏兵格斗,居人惊乱,非官军之利也。今贼重兵皆聚苑中,不若自苑北攻之,溃其腹心,
贼必奔亡。如此,则宫阙不残,坊市无拢,策之上者也”②。各位将领都表示赞同,就与各军约
定日期会集在长安城下。
五月二十二日,尚可孤在蓝田击败朱泚叛军。二十五日夜间,李晟把军队从东渭桥转移到光
泰门外米仓村,逼近京城,李晟占据高处指挥。二十六日,朱泚的猛将张庭芝、李希倩率领大批
士兵来到,李晟说:“吾恐贼不出,今冒死而来,天赞我也。”命令副元帅兵马使吴诜等人发兵攻
击。当时华州军营在北边,兵少,叛军集中兵力进攻,李晟命令牙前将李演、孟华率领精兵去援
救。李演等人努力奋战,叛军败走,李演等人乘胜进入光泰门。
五月二十七日,李晟再次出兵,各位将领请求等西部军队来到夹攻,李晟说:“贼数败,已
破胆,不乘胜取之,使其成备,非计也。”①叛军又出战,官军多次取胜。二十八日,李晟列阵
在长安光华门外,派李演及牙前兵马使王佖率领骑兵、派牙前将史万顷率领步兵直抵苑墙神■村。
在此之前,李晟已先派人在夜间打开苑墙有二百多步长,等到李演等人来到,叛军已经树立了栅
栏堵住。他们从栅栏中刺射官军,官军不能前进。李晟愤怒,叱责各位将领说:“安得纵贼如此,
当先斩公等!”史万顷害怕,率领其部众首先冲进,拔栅栏而入,王佖、李演带领骑兵跟随其后
进击,叛军大败。官军分路前进,姚令言率领叛军仍在顽抗。李晟命令决胜军使唐良臣率领步骑
兵进逼,且战且前,搏斗几十余合,叛军不能支持。到了白华门,叛军有数千骑兵出现在官军的
后面,李晟率领一百多骑兵回身抵御,左右的人呼喊:“相公(李晟)来了!”叛军都惊恐逃散。
4
朱泚率领败兵逃离长安,李晟派遣兵马使田子奇追击。其余叛军相继投降。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德宗兴元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德宗兴元元年。
②《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德宗兴元元年。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一。
李晟驻军在含元殿前,住在左金吾仗(含元殿东),下令各军说:“最赖将士之力,克清宫禁,
长安士庶,久陷贼庭,若小有震惊,非吊民伐罪之意。晟与公等室家相见非晚,五日内无得通家
信。”并对居民进行了安抚。李晟的大将私取叛贼妓女,尚可孤的士兵擅取叛贼马匹,都被李晟
按军令斩杀。军队号令严明,“公私安堵,秋毫无犯,远坊有经宿乃知官军入城者”②。李晟率
军在渭桥时,曾出现了“荧惑守岁”的星象,过了很久才消失,宾客们都祝贺说:“荧惑退舍,
皇家之福也,宜速进兵。”李晟认为“天子野次,臣下知死敌而已,天象高远,谁得知之。”攻取
长安后,才对部下说明,以前并非不信你们,听说五星的主客变化无常。“万一复来守岁,吾军
不战自溃矣!”大家都佩服地说:“非所及也。”
六月四日,李晟让掌书记丁公异起草文告送到梁州,进呈给德宗,说明已经肃清了宫禁、宗
庙,建筑、钟磐等设施完好无损。群臣都表示祝贺,奏称:“古之树勋、力复都邑者,往往有之,
至于不惊宗庙,不易市肆,长安人不识旗鼓,安堵如初,自三代以来未之有也。”德宗也感动地
说:“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
朱泚逃到彭原西城被部将杀死。七月,德宗回驾长安,这样历时九个月的朱泚之乱完全平息
了。李晟被任为司徒、兼中书令,实封二千户。为表彰李晟的功勋,德宗下令立纪功碑于东渭桥。
②《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德宗兴元元年。
治理泾州,防御吐蕃
收复长安后,李晟考虑到泾州临近边界,且为军事重镇,然此地治理不善,多次发生兵祸,
为此,他主动奏请前往泾州。于是,德宗任命李晟兼为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及四镇、北庭、泾原
行营副元帅,进爵为西平郡王,进驻泾州。当时,泾原之变中,凤翔发生军乱,杀主帅张镒,立
部将李楚琳。泾州兵杀死主帅冯诃清,立别将田希鉴。八月,李晟来到凤翔,治杀死张镒之罪,
斩杀王斌等十多人。泾原节度使田希鉴,感到疑惧,就派使者到凤翔进行观察,摸清虚实。李晟
说:“泾州逼近吐蕃,万一入寇,州兵能独御之乎?欲遣兵防援,又未知田尚书意。”使者把情况
报告给田希鉴,田希鉴果然请求援兵,李晟就派心腹将领彭会英等戍守泾州。过了不久,李晟假
托巡视边防来到泾州,田希鉴出来迎接,李晟和他并驾齐驱入城,两人叙说旧情,结为友好。田
希鉴不再起疑。李晟设宴,田希鉴与他的部将都来到了李晟军营。李晟在外廊埋伏了士兵。正喝
得酒酣耳热,彭令英带领泾州各将来到堂下,李晟说:“我与汝曹久别,各宜自言姓名。”于是得
知参与叛乱的石奇等三十余人,李晟责备他们说:“汝曹屡为逆乱,残害忠良,固天地所不容!”
全部将他们斩杀。李晟对田希鉴说:“田郎亦不得无过,以亲知之故,当使身首得完。”①于是亦
将田希鉴缢杀。李晟进入田希鉴的军营,说明杀死田希鉴的原委,众人都胆战心惊,没有人敢动。
李晟将情况报告了朝廷。德宗感慨地说:“泾州乱逆泉蔽,非晟莫能理之。”李晟归还军镇后,表
荐右龙武将军李观为泾原节度使。李晟尝说:“河陇之陷也,岂吐蕃力取之,皆因将帅贪暴,种
落携贰,人不得耕稼,展转东徙,自弃之耳。且土无丝絮,人苦征役,思唐之心,岂有已乎!”
就拿出自家的钱财来赏赐投降的人,进行怀柔,有一酋帅浪息壤投降,李晟奏请封他为王,每当
吐蕃使者来到,李晟必安排就坐,穿着锦袍,佩有金带,以示尊崇,使吐蕃人感到羡慕。
5
吐蕃对李晟极为畏惧,吐蕃相尚结赞尤为厌恨李晟。他们认为唐朝的名将只不过是李晟、马
燧、浑瑊三人而已,“不去三人,必为我忧。”于是实施反间之计,派遣使者通过马燧请和,请和
之后就进行会盟,再通过会盟之际劫虏浑瑊,来出卖马燧。贞元二年(786)九月,吐蕃用尚结
赞之计,兴师动众进犯陇州,抵达凤翔,无所掠夺,并且说:“召我来,何不以牛酒犒劳?”然
后慢慢退去,以此来离间李晟。李晟先派衙将王佖率领精兵三千人埋伏在汧阳,告诫他说:“蕃
军过城下,勿击首尾,首尾纵败,中军力全,若合势攻汝,必受其弊。但俟其前军已过,见五方
旗、武豹衣,则其中军也,突其不意,可建奇功。”王佖按着他所指示指挥,将吐蕃击败,因士
兵不认识尚结赞,使其得以逃脱。十月,李晟派步骑兵五千袭击吐蕃摧沙堡,遇吐蕃军二万,吐
蕃军大败,李晟军乘胜追击,攻占摧沙堡,烧毁吐蕃军资蓄积而还。自此尚结赞多次遣使求和。
十二月,李晟到长安朝见,上奏说:“戎狄无信,不可许。”宰相韩滉支持李晟的意见,请求调发
军粮供给李晟,命令率兵攻击吐蕃。德宗正厌战,疑心将帅生事以获取功劳。适逢韩滉去世,张
延赏执政,与李晟不和,多次在德宗面前诋毁李晟,说不能让李晟长时间掌管兵权,想用刘玄佐、
李抱真主持西北边事,让他们立功来压制李晟。德宗竟然采纳了张延赏的意见,削去李晟的兵权。
在贞元三年(787)三月,册封李晟为太尉、中书令,只是按时朝见而已,没有实权。这一年闰
五月,浑瑊与尚结赞结盟,果然被吐蕃所劫,六月,罢免了马燧的河东节度使之职,这些都中了
尚结赞的计谋。
①《资治通鉴》卷二三一,德宗兴元元年。
失兵权而忠心不贰
李晟虽然失去了兵权,但对唐朝始终如一。曾有通王府的长史丁琼,也被张延赏所排挤,心
怀怨恨,就求见李晟,说:“太尉功业至大,犹罢兵权,自古功高,无有保全者,国家倘有变故,
琼愿备左右,狡兔三穴,盍早图之?”李晟愤怒地说:“尔安得不祥之言。”急忙将其捉获奏报朝
廷。李晟对魏徵能直言敢谏,尽忠朝廷非常敬佩,并把他作为自己的楷模。在凤翔时,对宾客说:
“魏徵能直言极谏,致太宗于尧舜之上,真忠臣也,仆所慕之。”行军司马李叔度回答说:“此搢
绅儒者之事,非勋德所宜。”李晟严肃地说:“行军(李叔度)失言。传称‘邦有道,危言危行’,
今休明之期,晟幸得各位将相,心有不可,忍而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知无不为者耶!是非在
人主所择耳。”所以李晟做宰相时,皇上有所询问,必极言无隐,尽其忠心。李晟性格沉静、治
军严谨、善于明察,对部下功劳大小、能力如何了如指掌,憎恨部下结为朋党,嫉恶好善,治家
也很有礼法。
贞元九年(793)八月李晟去世,终年六十七岁。德宗亲临吊祭,废朝五日,举行了隆重的
葬礼,追赠为太师。
李晟戎马一生,既勇敢善战,又能深谋远虑,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为平定朱泚之乱,挽
救唐朝的命运,保卫西北边防,抵御吐蕃作出了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5:2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19674216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