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3-11 13:47:31 阅读: 评论:0

上犹陡水湖-摄像机怎么用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合卺礼)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

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

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

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

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

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

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

呢?而我们的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

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

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

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

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

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

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

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

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

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系绳子的工具。

也许是因为从事教育的关系,经常会与朋友讨论关于教育对人的影响。我

有个朋友,曾经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般认为她很要强,

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感和不自信。不知

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只是为了做旁人眼

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地教她,设计了母

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

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了自己对自己的真

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经常有的是对自己

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

去保护和培育儿童,从而对这些自然特性产生影响。所以教育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发现儿童真正的本性,进而帮助他正常发展”。在这里,除了环境和材料之外,

某些条件是特别重要的,那便是“成人中立的特征”。

蒙特梭利创办的第一个儿童之家,那些父母是文盲,他们忙于生计而无暇

多份精力给孩子,他们的教师是毫无野心和先入之见的普通劳动妇女,这就导致了

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他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或更好的、

无阻碍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内心清晰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

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于是,我知道了一般传统教学法的老师与蒙

特梭利教学法的老师的根本不同:一般传统的学校,老师只是认识小朋友的行为,

知道要照顾他们,也知道为了教育他们应该做些什么。蒙特梭利的老师,眼前应是

一位还没有被认识、完全有待于被了解的孩子。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

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

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

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2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台梭利于1936年7月出版的,该书是蒙台梭利

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集中地阐述了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观。

我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对儿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未来的

小学教师,我们将来要面对的教育对象正好是儿童,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

未来我们更好地去进行教育工作。在我看来,童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除了生理发展外,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的。

《童年的秘密》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名著,对儿童的世界进行了十分

有益的探索和解答。在书中蒙台梭利列举了大量的例子,这令我印象深刻。确实,

直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仍然出现着像书中列举的那些错误的教育孩子的行

为。是的,许多家长都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

内心感受,这是很不利于孩子们成长的。

《童年的秘密》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

之甚少,但是他们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

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

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大人都自以为是地按照自己的意

志行事,不会去考虑儿童的感受,这样就会违背儿童的心理愿望。这样反而不利于

孩子的成长。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

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

事,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

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

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在成人的眼

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

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

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也为此

感到愉悦。

在此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例子来支撑她的论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

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例如,一个小女孩在旅游时

睡在一个有栏杆的儿童小床内,当她回到公寓内只能和大人睡在大床上时,她便哭

闹,怎么哄也不停。直到最后拿两个枕头围成一个直角成为她记忆中的栏杆时,她

才安心地睡觉,不再哭闹。这是因为之前有栏杆的儿童小床给了她支撑感和安全

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便变得焦虑。一件东西放错了地方就严重地打乱了

这个小孩关于一些东西应该如何安放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

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对儿童进行训斥。这类似

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发展儿童个性的关键在于他自身,如果他有一种发展

的进程和必须服从的规律,那肯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力量,成人不合时宜的干预会

阻挠这种力量的发展。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

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蒙台梭利在书中还讲到现在在我们社会中更加明显的溺爱问题。蒙台梭利

认为,家庭财富应该给儿童幸福,而不是一个奢侈的环境。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

逃避现实,所有事都由父母代劳,导致的是他们的抗挫折能力的降低,自我生存能

力的薄弱。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心里有一些想法,或许以后我们在与孩子们相处

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而不是将我们的想法强加于他们的身上,

只要他们的做法不违背一些不可逾越的东西,都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

朋友,而不是一个禁锢了他们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3

生命的创造是何等神圣和神秘。而从进化到现在,庆幸有蒙台梭利科学的

教育法指引我们往更理智的方向发展,而非愚蠢。能察觉到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儿

童深不可测的精神世界,并且已经开始苏醒,当人们开始真正地关心儿童的健康

时,终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儿童的生命,这,也许是伟大的苏醒,而人类也逐渐

走向成熟。

即儿童时代已经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对社会来讲具有极大的重要

性。

首先,成年人应受到控告,在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

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

能使他们的误解越积越多,就我们家两老人家而言,在他们带孙子孙女的时候,我

发现他们常常使用软暴力、威胁,还有许诺但不去实行。不理解并批评、压抑幼儿

的探索欲望等等,种种根深蒂固的老教育和老问题。

而当我尝试介入和帮助解决问题时,他们会非常抗拒并觉得我的方法是不

对的,是不可行的。如此抗拒我也是有心无力。但尽管大人对孩子做了那么多无可

理喻甚至可以称为神经病懂得事情,孩子永远都是原谅大人的,他们没有生气也没

有批评,而是平静的面对这一切,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是很难受很痛苦的,只是会

自动调整,他们的内心也会通过不停重复地包容大人的种种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内

在,所以我们常常也会说:“婴儿是成人之父。”

事实上,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在当时并没有将之表现

出来,而且他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而需要进

行这种精神生活的辅助则是爱和自由的环境。

说到敏感期,我就察觉到我们家侄子侄女的敏感期。侄子,2岁,敏感期

的特征是―模仿、口、手、自我意识。

当和姐姐在一起的时候姐姐干什么,越模仿越有趣,而口的敏感期最为明

显,因为只要是清醒的时间他就会翻零食柜翻冰箱,永远也吃不够似的。但我们家

两老人家一直觉得吃零食是陋习(包括对我和哥哥也一样)他们觉得吃饱饭才是硬

道理,结果把零食柜给锁了,冰箱下层不放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可怜的侄子只能

到处翻翻,大人们则理解为“嘴馋”而我也只能表示无力。

而侄女,4岁,敏感期是――交往、情感,处于交往敏感期的侄女喜欢到

隔壁邻居去找好朋友,而且喜欢找比她小得孩子进行游戏,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决定

事情的哪一位,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家被压抑太多)所以,基本除去

三餐和睡觉时间她是不在家里面的,对于她这个行为大人们也比较理解,所以,也

由她了。

而情感的表现则是粘人、情绪波动大,而且据观察她想从母亲(我嫂子)

身上获得情感,但是当她一靠近过去她母亲就觉得她滚在身上难受,直接回绝“走

开”。坚持不懈的侄女希望还坚持一会儿,结果我嫂子就直接拿棍子相对。我的天

呐!我大呼不妙,直接把他们分开,几次相救,我侄女直接对群殴建立了安全感并

在我身上获取情感。确实,儿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学会自我调整和掌握某种东西。但

如果儿童在发展敏感期时发展遭到了障碍而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混乱甚至

扭曲。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时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

现。这表达了他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章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

足或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所以,大人会明显地发现儿童发脾气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但是由于这种

心理冲突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我们无法把所有发脾气的原因都解释清

楚。但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幼儿沟通大概获得理由并协助幼儿平静地过

渡。而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应该努力去认识在儿童行为的背

后,隐藏着一个可以弄清楚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没有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

何事情。

儿童的爱,从本质上说是单纯的。他爱,也许是因为他想获得感官印象并

借助这些印象不断成长。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他想一颗行星,得到太阳的光

芒。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4

本学期通过“中外教育名著导读”的课程,我读了不少教育名著,《童年

的秘密》是的第二次读,体会比第一次更深了一层。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

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

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

蒙台梭利把爱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本能,使儿童能以一种敏锐和热情的方

式去观察它所处的环境中的那些特征。爱能使我们对他人不注意的事物产生敏感,

儿童的智慧能够看到成年人视而不见的东西。这一点对成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

为他们缺乏儿童的那种活力。在成人眼里,儿童热中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

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因为他们不理解儿童的这种爱。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

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以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

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

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儿童的不理解。

早晨,儿童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

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父母住在那个房

间也许仍然是暗的,门紧闭着,以致黎明的霞光并没有打扰这两位睡眠者。儿童来

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道:“我们已经跟你讲过多少次了,不要早晨一早就

来叫醒我们?”儿童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

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圣保罗说:“爱是恒久忍耐、使仁慈、爱是不嫉妒,不干羞耻的事,不自

矜;爱是不起野心,不为自利,不易起怒,不做恶事,喜欢真理,正义,凡事相

信,凡事期望,凡事忍耐。”

这些事实是对内心世界的描绘,这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

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爱是降生于世

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

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

读了《爱的智慧》一文,使我感触颇深,也使我联想到了教学工作中,对

学生的爱与严。其实,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

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老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

对子女的天然之爱,它蕴含更多的社会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老师的爱不仅

是个人之间的一种态度,一种积极的肯定情感,它还是一种评价。老师对学生的态

度常常反映学生所在集体,甚至是社会对他的某种评价。

一个聪明的教师能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最主要的和最美好的事物并获得

欢乐和满足,使他们不至于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无益的事物上;一个聪明的教师能

进行幼儿个人的心理观察,并大致估计各种刺激保持幼儿注意力的长短;一个聪明

的教师能既关心幼儿的身体发展,又关心幼儿的智力发展和道德的进步。

在传统教育方法下,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一样,尽管张开着他们

的翅膀,然而这种翅膀已经失去了作用。教师应该是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不是一

个主动施加影响的观察者。对幼儿的观察,应该是一本教师手册,是一本鼓舞教师

行动的书,是一本想成为一个真正教育者的人,必须仔细阅读和深入研究的书。

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把书详详细细地看下来,只读了我最欣赏的部分。我

想《童年的秘密》以及其他一些教育名著,将来还值得我们好好研读,比如,《德

国教师培养指南》、《雄辩术原理》(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颜氏教训》、

《忏悔录》、《爱弥儿》等等。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5

看了《童年的秘密》,我想起了两个字――悲悯。这两个字,我从苏霍姆

林斯基的著作中感受到过,在陶行知先生身上看到过,在霍懋征老师身上看到过,

在《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校长”身上看到过。

我在《童年的秘密》里,看到了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家,她用

爱的眼光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儿童发育与成长的秘密。正如作者所言:儿童只有在

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地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

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的压

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有权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

我一边阅读此书,一边在想着自己班级里的那个很有“个性”但是其实却

处于弱势需要关注的孩子,把自己和那个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和书中的人物对号入

座,不禁思绪万千。

一个男孩子,他不足七个月就被生下来,在医院里花了好几万元护理费才

出院回家。出生后由爷爷奶奶带着,父母离开偏远的农村老爱来厦门打工,于是他

成了留守儿童。由于早产儿的身份,他在家里被视为意外捡到的宝贝,以致宠爱过

度。他的学前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不识字,不讲文明。用蒙台梭利的话来说,

就是错过了教育的敏感期。当他到了入学年龄,他的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新办的区

实验小学,把希望寄托在老师们身上。

但是,孩子的智力发育不足(智商只有七十几),决定了他的学习生活是

要让父母失望的。刚入学时,他的半普通话半家乡话,常让同学老师们听不懂。老

师们有一半的话,他也是听不懂的。由于他经常用不文明的表达方式与别人沟通,

如打人,吐口水,他的每个同桌都从同情变成不满,从满腔热忱地要帮他,变成心

灰意冷地远离他。上课时他基本没有在听,也听不懂,他坐不住,别人在忙着与老

师互动,他忙着做小动作。做作业和考试的时候,他硬要看别人答案,引起很多争

端。上课的节奏经常被他打断,因为他会大叫一声,或者突然说要上厕所。老师的

表扬和鼓励,只能让他维持三分钟热度。最近这一单元考试,他的成绩是16分。

以前他常用上厕所的借口,最近他常用“肚子痛”的借口,想逃避学习,离开教

室。

我对于这个学生和他的家长,是很同情的。我知道无论是孩子,还是家

长,都跟科任老师们一样,都有很大的压力,是很痛苦的。所以我也很少打电话去

“投诉”,因为我知道他们压力已经很大了。他的家长,从对他的宠爱,到失望,

到暴力,让我甚至于感到悲哀。

孩子本身是没有错的,他的出生时间不是他能够选择的,他的家庭背景和

社会环境,也不是他能选择的。

但是,他的家长,却一定要选择一所新办的实验校让孩子入学,却不知这

所新学校承载着多少政府的期望,承载着多少压力,这种压力也会转接到孩子和家

长身上。正常的孩子和家长会得到成长,而智力发育不正常的孩子,他在学习和行

为习惯上无论如何赶不上别的孩子,却被要求用相同的标准来评价,于是上学就成

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最近我经常会想起《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在芬兰,教育投

入很高,小班化,一个班从几个人到二十几个人。教室很大。教材简单。教育力量

均衡,没有什么名校和普通校之分。对于老百姓来说,最实惠的是,学习困难的孩

子,学校有专业人员辅导。所以他们的孩子是不会掉队的,所以芬兰的教育成果是

显著的。

所以像我班上的这个孩子,他的未来,是让人不敢想像的。因为一个无法

融入学习生活环境的孩子,他的心理发展是不会正常的。而我这个班主任,由于工

作忙碌,对他的帮助也是很有限的。当其他学生或者科任老师找我“投诉”的时

候,当我担心他的学习成绩影响到年级成绩的时候,当我想到他的父母的痛苦和他

的未来的时候,我的焦虑就产生了。

如果我们的国家在教育上投入多一些,如果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或者专门的

老师来辅导这样的孩子,如果有适合他们的发展的教材,我想这样的孩子,他们的

人生是不是会快乐一些呢?他们的家庭是不是会幸福一些呢?社会是不是会更和谐

一些呢?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6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暑假期

间,怀着虔诚的学习之心阅读了这本专著,本书研究了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了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与成人的冲突,并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例子教会教师和家长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应当承担的正确角色和行为。可以说通过阅读我对儿童成长过程

中的心理发展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提到的有些观点甚至颠覆了以前的认

知,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从儿童出生起,我们的心理就被这种思想所支配:“当心这小孩别让他弄

脏任何东西。看住他!提防他”,我们成人对孩子的潜意识就是管控与支配,往往

还把这种无尽的管控与支配冠为是对儿童的“爱”与“付出”,须知这种无知的爱

往往就是限制儿童个性发展的根源,对于此书中形象的举例:在早期阶段,所有动

物的母亲都会小心地保护它们的后代,并攻击任何接近其后代的人。但是,家畜的

这些母性本能常常会遭到破坏或失去。众所周知,母猪甚至会吞噬掉它自己所生下

的一窝小猪,相反地,野母猪却是最温柔和最富于感情的母亲之一。动物园里关在

笼中的雌虎和雌狮也会吃掉它的幼崽。这就表明,天赋的保护本能只有在没有人为

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发展。这形象的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必须要赋予一定自

由的环境,很多能力只有在没有人为束缚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展,这也深深的启示

我们教育工作者,儿童的任何学习与能力发展过程需要其自己的空间,不能一味的

讲授、管控和支配,当然也不是说任其自由发展,我们应该在这当中找到一个平衡

点,我觉得应该是在一定规则的前提下的自由发展,规则不能太细。那在具体的教

育教学中怎样进行操作呢?我认为这两个例子可以说明。

例1:作为班主任的我,经常会收到学生之间的告状,比如说某某把我的

笔盒弄掉了,谁和谁闹矛盾吵架了,这时老师往往会马上把学生叫来,了解情况,

批评教育,错的一方写检讨,甚至告知家长等等,那么这样做解决问题了吗?表面

上看是解决了,可并没有,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有成长吗?真正发展了解决与人

产生矛盾的能力吗?并没有,原因就在与这一切过程都是在老师的支配下进行的

`,没有给儿童自己解决矛盾的空间,我想教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止步于了解情况,

让儿童自己尝试来解决双方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作为一个观察者与引导

者,不能作为裁判者。儿童在自主的环境下解决双方矛盾,其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得

到健康的发展。

例2: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提出问题没几

秒钟就希望学生能马上举手,然后迫不及待的指名回答,或者干脆自己迫不及待的

进行讲解,一部分学生还没反应过来,问题就解决了,那么这种教学效果如何呢?

可想而知是不好的,分析儿童的认知发展心理,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自由的空

间,教师把问题提出后(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一定要给学生(特别是后进

生)认知与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打断学生的思考,强行的进行支配讲授。

同样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也要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改正,只有在没有人为束

缚环境下的能力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在书中蒙台梭利说道:“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在他童年心灵的敏感和秘密

时期形成的。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潜意识的冲突,一个热爱儿童但又

潜意识伤害他们的成人,将会给儿童留下一种内在的悲哀,这种悲哀其实正是成人

自己错误的反映。有些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地发育和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成年人

的忽视和压抑。正因为如此,父母和教师必须努力去了解尚未被自己认识的儿童,

并把他从所有的障碍物中解放出来。”

我想我们家长与教师要做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

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

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7

《童年的秘密》是20世纪意大利杰出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这

本书研究了六岁以下儿童的心理发展及特点,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分析

了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论述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

和父母的职责。对于刚刚接触幼教行业的我来说,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开始了解

儿童教育,让我去理解儿童、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心理,对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非常

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

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

“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生中最

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不得不说,儿童其实比我们

想象的要复杂的多,怎样才能对儿童做好早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幼教所面

对的是一个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都生机勃勃,充满动力的,却不善于以成年人的方

式表达自己的个体。很多时候,我们对儿童的行为很难理解,甚至无法理解,也往

往会对儿童的行为采用不合适的教育方法。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成人与而儿童冲突的这一部分。蒙台梭利认

为,儿童跟成人的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因为在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过程

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

垮”。在成人的严重,孩子热衷于一些十分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成人们会为

此感到不可理喻,并且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而且是一个很缓慢的

过程,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确实很有益的,而

且是有趣的。他们能够从中得到满足感。蒙台梭利正是很好的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

技能训练,专门做了用于训练儿童扣子、系绳子的工具,这些蒙氏活动材料,让孩

子在“工作”中探索发现和创造。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间接指导者,并在适当的时

候提出纠正帮助,更多的以儿童为中心,以培养幼儿独立的人格和个性。

蒙台梭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概念:“敏感期”。这是儿童学习的

最适宜时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各种能力的获得都有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

段里,孩子可以轻松的获得各种能力。在这个时期,儿童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

容易接受外界信息,儿童的先天潜能发挥的最好最充分,从而容易获得某种能力。

所以,在敏感期里要给孩子创造适宜发展各种能力的环境,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

然而成人往往会低估甚至忽视儿童敏感期的作用。很多孩子从进幼儿园开

始,一切时间都被家长掌握,学外语、学音乐、学舞蹈,等等,家长们可谓费尽心

机,但是很多时候收到的效果甚微。这足以反映家长们其实并不了解孩子,不了解

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以及对其的忽视。成人如果不了解孩子,不顾孩子的需要与

发展特点,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教育孩子,那么,不管成人花多少钱、费

多大劲,结果都有可能是徒劳无用的。

当然也有些家长过于信奉敏感期,以至于采取一些拔苗助长的举动。例如

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内,孩子的语言学习显得轻松、快捷,但这决不意味着灌输得越

多越好,或者说是无限量地给孩子施加压力,灌输几门外语等,这样很有可能造成

很大的不良后果。

总体看来,这本书首先大力的批判了压抑儿童身心发展的旧教育,提倡尊

重儿童、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同时对儿童心灵的秘密进行了探索,促使人们了

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而且,本书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尤其是对像我一样的门外汉来说,大量举例也使得这本书更加易读、易懂。

儿童的世界非常复杂,成年人对儿童有太多的误解。但是,读了蒙台梭利

的书,让我收获很多,让以前从未接触过幼儿教育的我突然对这门学问产生了巨大

的兴趣。作为一个成年人,我相信,只要多留心,认真揣摩儿童的成长过程,一定

会探索出最好的儿童教育方式,使得儿童时期的成长发育更加顺利,从而成长为一

名更加健康、更加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成年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8

假期无趣,闲来信手翻开《童年的秘密》。未及细品,书名遍牵开了我的

思绪,“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仿佛是每个孩子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儿时,大街小

巷花花绿绿的宣传板上“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标语让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科

学家”。但随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如一把把利剑穿透城市腹地,巨大的广告牌上

嚣张地写到“世界在这里你在哪里”时,我又信誓旦旦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

我想,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就在于它可以包容少年人的不谙世事与恃才傲物直到

被现实映照的支离破碎。在填写高考志愿的时候,我意料之中的进入了妈妈喜欢的

师范专业,她说,女孩子当个老师挺好。

眼中停泊万家灯火,心情艳过酉时日落。“老师”这个角色的担子太重

了,我站上了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地方成为了一名教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优秀的老师好比甘草,性温,包容,善调和。这不禁让我想到我的初中班

主任―刘怀龄老师。在我印象里刘老师跟甘草可真真不贴合,她是典型的北方人,

性格直爽爱憎坦然,会在早自习前热火朝天地跟我们讨论早餐吃什么有营养,会趁

学校在山上拉练时教我们认野菜,会偷偷用电动车驮着我这个跑不动元旦长跑的小

胖子。后来我想。大概这也是甘草吧,温柔岁月。

初中三年,耳边总伴随着她风风火火地“数落”声,读书、扫除、集合但

凡稍有差池就能听到,絮絮叨叨像极了家里的长辈。她是不轻易批评学生的,大多

能絮叨过去的事儿她都很少动怒。就像我们班一个一直迟到的女生,整整三年都是

踏着早自习的歌声与老班的笑骂合奏一起进入教室,这样我们班才算是拉开了新一

天的序幕。直到毕业之后才依稀听闻那个女孩家里的难处。我想,这就是甘草吧,

包容慈悲。

她不喜欢讲一些大道理,作为一名理科老师总喜欢用事例表达情感。她是

一个有生活的人,柴米油盐酱醋茶刘老师总是不停给我们讲那些真实发生在她身边

的故事。她会买很多份同一天的报纸,因为寒风凌冽的傍晚不想让路口卖报纸的大

爷受罪;给我们发的奖品是小勺子小叉子,那是凤凰书城门口年逾耄耋的老阿婆赖

以生存的活计。初中很多的知识我甚至都记不清了,但那些故事却一直深深影响着

我。我想,这才是甘草吧,沁润灵魂。

我也已经站在这讲台两年半了。见识过各色的学生,也欣赏过许多名师的

风采,但至今依然不能清晰地定义何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上课时尽量用生动

有趣的故事去引导学生的情绪波动,我希望他们觉得上课是有趣的。也正因为这

样,大部分的学生上课还是很开心的,这种情绪上的相互感染让我也充满了干劲。

像刘老师一样,我喜欢和学生分享彼此看过的风景、听到的趣闻、看法。这个年龄

的孩子自我意识觉醒,一堂真正有趣的课不仅是老师要上得精彩学生同样也要讲得

尽兴。期中考试结束,我表扬了几个进步很大的学生,其中一个小姑娘各科成绩都

不理想,只有音乐考得非常好,我忍不住问她原由。她眨着闪亮的眼睛说:“老师

我喜欢上音乐课,我喜欢你”。那一瞬间的喜悦和幸福一度让我觉得比盖几座摩天

大楼都要开心。我想,我真的非常喜欢这份工作了。

现在的我真切地理解了“甘草”。它性温,清润心灵、温润品性、包容个

性、调和相协,作为老师要有包容的心,有立足的根,有调和的技巧,有善察的警

觉,这一点都不比做一个科学家容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教育是科技之本。

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学生喜欢的、自我认可的老师我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说我

的教育事业好比一座荒园,我来之前寸草不生,我走之后遍地荒芜。但希望当我回

首往事时,能够想起那座荒原也曾开满千树万树的花。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9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蒙特梭利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

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她还提出了儿童发展中有一个“敏感期”的观念,

刻画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是一本了

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了很多的

启示,现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一下我的体会和认识。

一、认识儿童。曾经青春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

而产生冲突呢?蒙特梭利女士告诉我们: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

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

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

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

出去的波一样。

蒙特梭利女士系统的阐述了揭开儿童成长奥妙的革命性观念,正如她所

言:“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

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她认为,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和成长,主

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是社会赋予了成年人截然相反的使命;让他们又权

决定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在书中,蒙特梭利女士提出了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

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

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

充满爱的安全的丰富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

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

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二、成人的失误。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

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

就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如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

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

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

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

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

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

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

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

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

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

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

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三、教师的准备。对教师而言,观察儿童的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所以,仅

仅有教育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师首先必须系统地研究自我,使自己的内心做好准

备。这样,教师才能摆脱最根深蒂固的缺点,事实上,这些缺点会妨碍教师与儿童

的关系。为了发现这些潜意识的弱点,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引导。我们必须像其他

人看待我们那样对待自己。教师必须一开始就研究自己的缺点,以及自己的坏脾

气,而不是过分关注“儿童的脾气”,或者“纠正儿童的错误”,甚至是关注“原

罪的影响”。只有先清除你自己眼中的沙粒,你才能清楚地知道如何消除儿童眼中

的尘埃。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0

《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

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

等。很早就接触过蒙台梭利的教具,但对于他的教育理念不是很了解,因为给儿子

报名早教班,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法,所以自己想研究一下到底是怎么样一种教育

理念,所以选择了这本书,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受:

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

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

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教育方式也在向这方面转变,在区域活动

中,请幼儿自主选择想玩的游戏,想玩的同伴,孩子们兴趣更加浓厚。试想想,处

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

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

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

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

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

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这样使我们的区域并不是一种摆设,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老

师可以观察到如何改进,如果投入材料,让孩子更有兴趣。

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

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

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

了满足感。回想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早上起床怕儿子冷,赶快把他的衣服

穿上,儿子想自己动手我却阻止了他,因为他的动作实在太慢了。吃饭时怕他弄到

衣服上和地上,也是我喂的,希望他快快吃,吃的慢饭都冷掉了。

曾经儿子看到地上有脏东西,自己去拿扫帚扫,可他只会把脏东西推到沙

发下面,他以为这就是扫干净了,结果得到了我的一顿批评。想想自己扼杀了孩子

许多动手的机会,现在他好像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自己动手的意

愿越来越少。其实孩子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

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

我看过一段文字,一个人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现状。她说,周围的人一

般认为她很要强,追求进步,很有自信。但是,只有她自己知道内心的“无目标”

感和不自信。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知道工作的时候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实际

只是为了做旁人眼中的“好孩子”。因为从小母亲就是这样教导她,从小就手把手

地教她,设计了母亲自认为的正确成长路线来“帮助她”成长,母亲的评价于是就

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长大以后,别人的目光和评价就成了她对自己的评价,失去

了自己对自己的真正“感觉”。这样的她,虽然别人眼里很幸福,但事实上,心里

经常有的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感,所以并不快乐。

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可以采用一种帮助儿童的自然发展的方式去保护和

培育儿童。站在孩子旁边,观察孩子。让孩子在自理中获取生理的独立,在自由选

择中获取意志的独立,在无止尽的独立工作中获取思想的独立。也就是说,我们要

追随儿童。让“他们的生命自然地展现,就像莲花在散发出芬芳的花香时,伸展出

百色花瓣以接受阳光的哺育。”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

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3:4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136512155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童年的秘密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童年的秘密读后感.pdf

上一篇:幼儿园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上犹陡水湖-摄像机怎么用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合卺礼)《童年的秘密》读后感《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童年的秘密》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著作,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等。很多部分让我有很多的思考。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
  • 0℃幼儿园论文
  • 0℃杀人游戏
  • 0℃冬笋的做法
  • 0℃儿童食谱
  • 0℃甜点
  • 0℃爱情与婚姻
  • 0℃儿童节快乐英文
  • 0℃求职陈述
  • 0℃球网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