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

更新时间:2023-03-11 13:03:59 阅读: 评论:0

生日蛋糕怎么做-三碗不过岗读音

储蓄存款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画动物简笔画)

储蓄存款增长措施_储蓄存款增长方法

储蓄存款作为银行稳定的奖金来源,要力促存款稳定增长。那么储蓄

存款增长的措施有哪些呢?以下是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

储蓄存款增长措施

M机闲置、网络功能浪费等现象较为突出,以致业务发展超出了

柜面承受能力,有的网点经常发生储户排队现象,挤走了一些存款业

务。

4、服务水平不高。有的行对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对员工要求不

严,发生储户举报时甚至存在袒护、怕揭露问题的现象;有的储蓄员

对自身要求不严,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服务意识淡薄。一些网点服

务窗口少、环节多、效率低,储户反映较为强烈。许多网点基本上还

保持着等客上门的服务方式,有的虽然推出了上门服务的举措,但由

于没有专兼职外勤,保证不了储户随叫随到,使之在一定程度上流于

形式。市区的一些地处闹市区的网点下午关门太早,有的中午和双休

日不营业,不能适应储户尤其是个体户的需求。

储蓄存款对策与建议

(一)要调整发展策略。M机实现自助服务,扩大离所业务的比重,

分流柜面业务。3、调整科技发展策略。实行投入与开发应用并举突

出开发应用的策略,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快新业

务的软件开发和银行综合业务系统的开发,促进科技优势尽快转化为

业务竞争优势。

(二)要强化存款管理。1、改进考核办法。市行应增加中间代理

业务等工作目标的考核内容。存款指标应改单一的全年任务为基本任

务和考核任务两个指标。考核方法上可采取“任务到季,分解到月,

考核到旬,酬效挂钩,季末兑现,年终结清”的方法,以便于各行咬

住各季目标,由低于高,循序渐进,全面发展。2、完善激励机制。

一是加大市行对县级行考核结果与员工收入的挂钩四季度,提高活工

资留成比例,加大存款考核的权重,拉大行际间员工活工资分配差距。

目前可按各行员工活工资的一定额度统筹到市行,对完成季度考核任

务和工作目标的全额返还;对未完成季度考核任务和工作目标,但已

完成基本任务的按比例返还;否则全额扣发。所扣发的活工资待年末

按各行增储占全辖的比重予以分配。对完成全年考核任务的,给予行

长、主任专项奖励。二是建立考核结果与各行费用分配挂钩制度,使

各行费用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与组织存款的多少、成本的高低相挂

钩,以鼓励各行多增存款、多吸收低成本存款。三是建立基层处、所

分类分档管理机制,理顺利益关系,促进内部竞争机制的形成。3、

加强存款信息反馈工作。建立与企改办、房改办、城建办、公安等部

门的联系制度,针对影响储蓄分流的因素,超前行动,主动服务,引

导资金归行,增加对公存款,减少存款流失。

(三)要加强服务管理。着力塑造好三个形象:1、储蓄员形象。

要从教育和建制两方面入手,培养员工职业感情,养成良好的服务语

言和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岗位形象。为此要把自律与他律、提倡与

禁止、软约束与硬约束、树新风与纠歪风结合起来,并通过严明服务

纪律,严格奖惩制度,严抓服务监管,保证柜面服务有一个明显的改

观。2、储蓄所形象。要以满足储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改

进服务方式,通过评定服务星级所和推广承诺制,促进柜员制服务、

夜市服务、上门服务和大户服务等服务特色的形成,在储户心目中树

立起良好的储蓄所形象。当前,要以精简内设机构和网点为契机,以

大力推进储蓄柜员制为突破口,合理组织人员分流,把压缩和节约的

人员主要用于充实一线窗口力量和外勤力量,为改进服务创造条件。

同时要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储户特别是存款大户和个体户提供存、

放、汇、兑、代等业务“一条龙”服务。3、工商银行形象。要从软硬

件建设抓起,注重宣传功效,扩大对工行新业务、新储种、新手段以

及员工精神新风貌的宣传;加快网点标准化建设和电子化建设,以一

流的银行信誉、一流的员工形象、一流的服务环境和一流的服务手段,

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3:03: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110392151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储蓄存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储蓄存款.pdf

上一篇:六一快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储蓄存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