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1
《父亲的病》这篇文章追忆了儿时鲁迅为父亲延医治病的那段生活往事,描写
了几位“名医”的开药细节,以及他们治病的前后过程。几位“名医”所使用的药
引是稀奇古怪,几样异常罕见而又充满迷信的东西,比如什么“原配的一对蟋蟀,
经霜三年的甘蔗,败鼓皮丸”等,这些“名医”实质是巫医,医道不分,故弄玄
虚,草菅人命。骗人钱财才是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他们身上,作者清醒的洞穿了医
学、医道的虚假乃至罪恶的本质。
文中提到绍兴城的一个名医,出诊的诊金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出城加倍,
深夜再加倍。有一家的闺女生疾病,而这个名医却非一百块不去。我想,即使是特
拔,也顶多40块,而他却要100块,可真是够坑的,像个任性的大老爷们。去了
后也只是草草地看上一眼,说了句“不要紧的”,开了张方就拿了100块跑了,等
第二天来时,明知道那个病人死了,却说:"唔,这病我明白了"。取了方单,让他
付钱,而主人并不知道他的闺女已经死了,让他把药开重些,于是这“名医”一会
儿就坑掉了这家人200块钱。在那个时候一元四角是很多钱,鲁迅也说一元四角很
难张罗,更能凸显这个“名医”不仅草菅人命,而且大量骗取钱财,和那个陈莲河
一样,一个个都是庸医,但在那时却是大家眼里的名医。
在鲁迅的父亲快要断气的时候,那个两面三刀、虚伪自私的衍太太出场了,让
作者拼命的喊“父亲”,使得已经平静下去的父亲又痛苦了起来,使得鲁迅的父亲
不能安静地离去。虽然鲁迅在表面上听从衍太太,但他的`内心却是憎恨她的。
鲁迅不只是讽刺那时的医生,更是讽刺当时的社会,那个时候的社会就像鲁迅
的父亲一样病重了。那些封建思想太害人,我们现在需要相信科学,不要迷信,对
那些坑蒙拐骗的庸医,我们要懂得分辨,抵制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提高我们的自身
的素养,让社会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2
鲁迅先生的童年之花虽然在别人看来已经凋谢,可是在黄昏时刻仍然能被别人
拾起来,在他的文章中就有一朵美丽的童年之花,虽然并不是姹紫嫣红,可是他却
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而这多美丽的童年之花就是《父亲的病》他让我不由起了感
慨。
文章中述说了这样一件事情鲁迅的父亲生病了可是几位名医态度、作风以及开
方等等表现都揭示了这些医生的故弄玄虚,勒索钱财等一些行为让人气愤。
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医疗事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社会上出现了一
些自称是名医的庸医来骗钱骗人们的信任和金钱。可以见得这些庸医有多么的贪财
贪取别人的信任可是鲁迅先生最后也领悟到自己对父亲的错误,更体现出鲁迅先生
对父亲的无限思念。读后我也暗暗佩服鲁迅先生的文笔,虽然表面上冷静的叙述了
事情可是却暗自讽刺了这些害人的庸医,见他的守旧事件狠狠地讽刺了他们的作
风、贪财等等一些恶劣行为把他们骂的入骨三分。同时他也提醒了我们当下我们要
刻苦学习,并不断的从这些事中吸取教训提高防范,使我们国家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勇敢起来摆脱那些恶劣行为。
所以我们现在唯一的报效国家的方法就是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效力,不让社
会上再出现那些腐败人们。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3
《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集,它记录了鲁迅从小到大的几件让他记忆犹
新的事。其中,最让我有所感触的是《父亲的病》这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鲁迅父亲得了水肿,连续请来了两位江湖上的所谓“名
医”,却不仅没有治好病,反而将他一步步推向了死亡的深渊。父亲的病在现在很
容易治好,但不幸的是遇上了两位草菅人命,巫医不分的庸医。
第一位名医用药奇特,据舆论说,他的药方似乎有奇效。但在父亲身上使了两
年,也没什么用。收费还出奇的高,一次出诊,诊费就近百元。一户人家有人生病
死了,他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这病我知道了。”手一挥就收走了两百元。这
位名医在父亲身上耗了两年,眼看待不下去了,就推脱责任,另找了一个生手替代
自己,而他却借机溜走,再找别人展示他“神奇”的医术。
这位名医找来的生手叫陈莲河,是本城中仅剩的一位名医。陈莲河开出的药引
比前一位还要奇特。什么一对原配的蟋蟀,好像连虫子也要讲究贞节。陈莲河还十
分迷信,认为“舌乃心之灵苗”,就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就算被他治了一百多
天,父亲的病不但没有好,反而越来越坏,最后喘气离世。
作者抨击了那些社会上昏庸无能,巫医不分,草菅人命还勒索钱财的庸医,表
达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愤慨,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也为以后鲁迅出国
留学学医埋下了伏笔。
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读后感4
清晨,我来到书柜前,玻璃反射着属于晨曦的温柔的光,又随白色的窗帘变得
摇摆不定。打开柜门,轻轻取出一本《朝花夕拾》,在书香中静静地翻着。但当我
看完《父亲的病》之后,只觉得原本平静的心顷刻间变得波荡起伏,像是有滔滔江
水在不断翻滚
这篇文章写的是鲁迅的父亲当时得了病,家人为了医好他,不惜花昂贵的挂号
费请当时的“名医”来诊断。这位"名医"只顾开一些奇怪的药方,于是
“父亲”的病日益加深,“名医”见形势不好,又叫“我”去请
“更高本领”的陈莲河。陈莲河的挂号费更高,药引却也更奇怪。最终,
“我”的父亲因没钱治病,在病重与绝望中失去。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觉得心情非常沉重,却也暗暗佩服鲁迅先生的文字:表
面像是叙述得平静如水,其中蕴含的暗讽却如一把把大刀,不断砍倒当时的黑暗社
会分子。在他的笔下,一个个当时社会的不同代表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等到危急时候,便荐一个生手自代”的“名医”,把病重的
“父亲”推脱给别人,为的就是“和自己完全脱了干系”,形象地代表了
当时社会上冒充博学,实际上却自私自利、害国害民的社会破坏分子.虽然在文
中一直用"名医"称呼,但是对其的讽刺却到处可见,不言而喻,这是一个
名副其实的庸医!在面对现实的不幸前,深受迫害的"父亲"代表了当时下层
阶级人们,他们只能过着贫困的生活,最终悲惨地死去。而“我”,看着病
重的父亲,甚至想出了“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的想法,父亲临死时,却无能
为力,所有的悲伤都只能在心中释放,代表的是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却不敢站出
来,只能无奈地接受事实的青年们。罪恶社会生出的恶果,毒害了人民,作者为
的就是给我们打一剂解毒药!
鲁迅先生笔尖锋锐,刻画鲜明,用自己的真实经历来暗讽了这个混乱的社会。
在那个时代里,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恐惧像一片大大的乌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心
间,也不禁使我思考:现代社会生活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进,但存在于社会的
“庸医”却也不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只要心中有正义的阳光,能够勇
敢地去对抗黑暗,这些败坏的社会分子就会一个个地消灭掉,而将会多出一个又一
个的“名医”!
文章虽不长,但其中蕴涵的辛辣的讽刺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请同学们记
住,千万不要让这些历史尘封,它们是激励我们向前的最好动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2:15: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81532148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父亲的病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父亲的病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