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长征观后感1
暑假期间,我在网上观看了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影片《长征》,
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影片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观,深入地再现了红军当
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
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穿越雪山
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长途中历经的几次较大
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
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真实再现了工农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壮举。让我在深刻了解中国历史
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冲击和震撼,更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特有的
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
1934年,蒋介石对红军中央苏区进行了五次疯狂地大围剿,
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了战略性转移,从而开始了震惊
中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的艰难路程中,经历了飞夺
泸定桥、湘江战役、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但是让我感触
最深地还是在那艰苦环境下,没有食物、没有交通工具、物资极
度缺乏、恶劣的自然环境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拦截追击,有多少
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有多少舍生忘死的感人事迹;更有多少
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可是工农红军们毅然表现出一往无前、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令人无比敬佩!
看,无论是爬雪山还是过草地,无论是大渡河还是金沙江,
无论蒋介石的部队有多么地精锐和残忍,都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
步伐!更无法阻挡伟大中国共产党的复兴之路!
长征不仅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更是一种坚强的精神,它深深
地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发扬那顽强的拼
搏精神,从现在起努力学习,为我们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长征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长征观后感2
在学校看了几集电视剧《长征》,使我认识到红军长征能够
成功,这完全是集体奋斗、团结、努力的结果。因为他们相信: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要富强,只有靠
自己共同努力与奋斗,达到步调一致才能走向胜利。
在看《长征》片时,我高兴、我悲戚、我感动、我流泪。看
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
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
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
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
我再次翻阅了毛主席
长征观后感3
今天看了电影《长征》。对于影片的艺术成就、历史意义、
现实作用,我就不去分析了。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
考那么一些问题:红军是凭借什么才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甩
掉围追堵截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国民党的军队,最终取得了长征
的胜利,为中国的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是什么让本来是执行
战略大转移的一支队伍,在漫漫的万里长征中却扮演了播种机的
角色,把革命的理论散播到千万户家庭呢?
电影《长征》片长三个小时,分上、下两集,向观众展示了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历史场景。影片宏伟壮
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
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
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红军战士
长征途中的几次较大的战役和险境,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
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影片没有交待长征的起因和背景,可能是因为受限于电影片
长的原因吧。故事是从湘江河畔,红军抢渡湘江开始的。由于博
古、李德对军队撤退所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所以部队带着大量
的缁重挤在湘江桥上,几天几夜部队也没有能完全通过湘江。然
而,时间就是生命,在红军的上头敌人的飞机在狂轰烂炸,后面
有几十万追兵正汹涌而来,前方,蒋介石在加紧布置几道拦截的
防线。红军长征的第一道本来不是难关的难关就这样横在了全体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面前。幸亏红军的后卫部队拼死抵
挡住了国民党追兵的猛烈进攻,为中央红军过河抢得了宝贵的时
间,要不然,此役红军的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在渡过湘江之后,影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一个红军的后
卫战士在敌人蜂拥包围住他的时候,毅然拉开了胸前手榴弹的弹
弦,但是没有爆炸场面的刻画,镜头转向了印满红霞的天空,不
知道这可是象征烈士流淌的鲜血?第一道本来是长征途中最容易
渡过但却因为人为的策略因素而造成的难关被克服了。湘江战役
后,红军连克国民党军队的四道防线,但是自身的伤亡也非常惨
重,八万之师拼得只剩了三万之士,虽然是胜利了,但按照这样
的打法别说陕北会师,没到四川就得全军覆没。即使这样,红军
能突破国民党的四道防线几十万大军的拦截,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
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
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
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
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
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路军和
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
牺牲的先烈们。
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战略指挥出了问题,大家都乱成一团,
没有众志成城的决心,没有凝成一股劲的凝聚力,没有哪怕牺牲
个人也要保全集体的信念,那么这个集体决不会走得很远,而我
们的红军指战员就具备有这些优良的素质,终于能够令决策失误
的红军起死回生,创造了中华战争史上的奇迹。这些精神在我们
现在这个国际形式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的人民更应该汲取和发
扬,不要先自乱了自己的阵脚,大家团结一致,发扬红军精神,
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强国强军,保证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之林
更好的发展。
湘江战役后,红军在通道得到了及时的修整,红军虽然没有
完全摆脱李德、博古的错误军事路线,但是毛泽东开始重新获得
了发言权。在毛泽东和很多头脑清醒的红军领导人的坚持之下,
改变行军路线,四渡赤水,占领贵州,并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举世
闻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彻底的纠正了博古、李德的
错误战略方针,重新奠定了毛泽东在军队中的指挥权。此后的红
军声东击西、指南打北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军事部署,甩开围追
堵截的敌人,大踏步向前。如果说“遵义会议”之前红军是有险
无惊,那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更多的是有惊无险,强度乌
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夹金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更多的
是向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红军自身的体能极限挑战,毛泽东军事
指挥上的高明可见一斑。在和张国涛会师之后,虽然红军又经历
了两条路线的选择,同时受到了张国涛分裂势力的威胁,但在党
中央的果断决策下中央红军顺利的越过千里大草原和陕北红军
胜利会师,实现了长征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中国革命史
上新的征程。
如果说遵义会议前,红军能突出重围依靠的是不怕牺牲的勇
猛精神,那么遵义会议后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就得益于中共中央正
确的军事路线路线和方针,应该总结为智谋的胜利。
有人说中国共产党是一群没有文化的土匪,取得战争的胜利
是因为农民太穷了,反正也是死,所以打仗的时候玩命,让共产
党拣了个大便宜,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大家知道,国民党的士兵
很多也是被拉壮丁去的,家里也很穷,为什么同是穷人,在红军
队伍里就能打胜仗,在白军队伍里就只能打败仗,这个事实不是
胜过任何的雄辩吗?打仗讲究的是谋略,一时之勇是不能决定全
局的。在《长征》这部影片中湘江之战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要运
用谋略,领导阶层没有一定深厚的文化功底是不行的。
我们看看长征中决定军队命运的领导人的文化功底吧!
李德是共产国际排来的,博古、张闻天都是苏联留学生,朱
德、周恩来、邓小平都是海龟派大腕,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学校毕
业等等,不举例那么多了,他们当时的这些学历可以说明他们就
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可否认当时的共产党高层领导是人才济济
的。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汇集出谋划策,红军才能从无到有,从
有到壮大,最后取得了革命的成功。
有谋无勇不行,有勇无谋也不能长久,只有智勇双全才能取
得事业的成功。
看了《长征》这部电影,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这些平凡的
老百姓,也要时常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休养水平,提高自
己承受失败的心里承受能力,培养自己敢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的勇气,尽量做到智勇双全,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够更加精彩,
我们也更能为祖国贡献我们更大的力量大。
长征观后感4
《长征》这部纪录片真实地再现了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的伟大壮举。在长征中由于“左”倾的错误,红军由长征时的
8.6万人锐减到3万人。在伟大领袖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
红军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灵活变换作战方式,穿插于敌人重兵
之间,四渡赤水,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浴血奋战,经历了无
数场战斗,爬雪山过草地,走了两年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延安,
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长征中红军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
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
英雄气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
影片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长征途中,
战士们饿了就吃野草、皮带;渴了,喝河水。湘江战役、强渡乌
江、四渡赤水……有多少红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长征的伟
大胜利。
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也是红军在雪山上,雪花满天飞舞,
北风呼呼地吹来,战士们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北风就像刀割
一样吹在战士们的脸和身体上。行进中,每个战士都不敢坐下休
息一会儿,因为他们都知道一坐下来就会永远都不能站起来。这
样艰苦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课室的小学生们
是无法体会到的。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使我感慨万千。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
努力学习,克服生活、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身上艰苦奋斗、大公无私的品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今
我们生活在他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年代里,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
好学习?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把长征的精
神用到学习、生活中,为祖国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长征观后感5
“一送里个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个绵绵(介支)个
秋风寒,树树里个梧桐叶落尽,愁绪里个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
亲人红军啊,几时里个人儿(介支)再回山。”电视剧《长征》看
完了。可这悠扬而又优美的歌声,还萦绕在我的耳畔。革命苏区
的乡亲们情意绵绵,眼含着热泪送别红军的情景;红军将士为中
国的解放事业所付出的艰辛场面仿佛依然在我的眼前。......
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是《长征》中那一副副感人肺腑而又
催人泪下的伤心场面。70年多前,在中央根据地(江西),由于
王明的路线错误,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做出了
战略大转移的决定,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
的初期阶段,由于博古和李得的指挥错误,导致了红军作战连连
失利,损失惨重。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
譬如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殿后,等到大
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待他们要撤退时,湘江已被
国民党的军队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
击。不料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这时他命令其他战士撤退,
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敌人抬着他去
邀功的路上,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的牺牲,
那时的他年仅29岁。指战员们的鲜血染红了湘江。他们这种宁
可牺牲自我,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使我感动至深,难以忘
怀。......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作战,局面才有所好转。
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
地,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军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夹金山海拔四千
多米,终年积雪,空气稀薄,人烟稀少,且气候变化无常,显然
是一道难关。翻越雪山时,为了躲避敌人的飞机轰炸,红军常常
在半夜就起来爬山。许多红军战士身上还穿着单衣,天上忽而下
着大雨,忽而又下起了大雪,越是这样越是不敢停下来,有些红
军战士由于饥寒交迫走着走着就倒下去了。
过草地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沼泽地不但有瘴气,气候
恶劣,变化无常,不时还会遇到青草遮盖的深水坑,红军走在草
地上摇摇晃晃,稍不注意就会陷进去淹死。红军没有吃的时候,
就靠野菜和草根充饥。由于在烈日下行军,战士们口渴难忍,便
去喝沼泽中的积水,可谁知水里却有毒,使部分战士长眠于草地
上。做战的疲劳、负伤的身体加上饥饿,使许多红军将士体弱多
病,不少红军将士未能走出草地,一具具烈士的遗体成为明显的
路标,红军将士就这样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开劈了长征之路。
想一想:红军将士们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强渡
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哪一次的胜利不是用红军将士的鲜血换来
得。不管是天上飞机轰炸,地上重兵围堵,还是人间天险,都未
能挡住红军队伍前进的步伐。多少红军将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为人民谋解放的斗争
中。他们坚信光明就在前头,正是这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英
雄气概和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鼓舞着红军将士沿着党中央指引
的方向一路向前。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看完电视剧《长征》后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每当中国共产党
和红军走入困境的时候,都是毛泽东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走
上正确的道路;还有就是红军将士对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的信
念和不懈的追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
为创建新中国取得革命的胜利,他们抛头颅、撒热血,不顾个人
安危,转战于生死之间,其悲壮的历程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
伟大革命篇章。
沧海桑田,时过竟迁,可长征路上的画面依然历历在目。许
多红军将士将永远地长眠在长征路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
伟大的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他是一部理想信念的
教科书。“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满怀豪情的诗篇,是对红军
指战员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精神的真实写照。长征精神犹如一座
丰碑,光辉的屹立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他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奋发图强,坚忍不拔,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
加伟大富强。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2:0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76512147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长征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长征观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