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
一、名词解释
1、游戏:游戏是在某一固定时空中进行的自发、自愿的活动,它伴有愉悦的情绪并有别于日常生活,是遵从一定游
戏规则的有序活动。
2、儿童心理治疗:儿童心理治疗是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进行行为及问题的矫治,针对儿童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
方法。
3、游戏的教育化:这是针对自然状态下的游戏放任现状而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重上课、清游戏,突出游戏在幼
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对教育的服务功能。
4、
5、手指游戏:是配合儿歌或歌曲的节奏进行的手指表演游戏。
6、嬉戏:是一种游戏动作,指故意做“坏事”或做某种动作来取乐,有幽默、玩笑、逗乐的性质。
二、填空题
1、①燕几;②唐图。2、①想象性游戏;②运动性游戏3、①安全感;②依赖感4、①20世纪20年代;②新中国
成立5、①能力;②归属。6、①有序性;②假想性7、①重复性;②个人随意性8、①依靠想象玩;②合作玩9、
①真正发展水准;②潜在发展水准10、①玩、游;②嬉、遨。
三、简答题
1、(1)积累了丰富的感觉印象,有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2)体验了初步的交往关系,有助于社会性的发展;(3)
联结了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有助于个性的发展。
2、(1)重复性;(2)指令性;(3)模仿性;(4)交互性。
3、(1)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教育者自发自选的活动,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施加影响的活动;(2)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
任务和内容为核心来组织活动;(3)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是受教育者在一
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4、(1)角色的扮演:教师参与扮演游戏中的角色,运用口语、动作、衣饰、道具等示范角色的扮演方式;(2)物
体的扮演:教师向幼儿暗示如何运用日常的物体来扮演;(3)行动和情境的扮演:教师激发幼儿对角色的行动和情
境的想象和模拟;(4)持续性:教师可建议增加扮演的情节意识游戏持续发展;(5)交互作用:如果幼儿缺乏与人
互动,教师可扮演一个较次要的角色,与幼儿互动。
5、(1)游戏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具有愉悦性;(2)游戏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具有主动性;(3)游戏是一种假装的行
为,具有虚构性;(4)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行为,具有有序性。
四、论述题
1、(1)用[感官]观察,避免用[感觉]观察;(2)少用“绝对”的陈述,可加上一些“条件”使描述较客观;(3)
使用具体、可观察到的叙述。
2、湿的(用水)
静态(粘贴)动态(玩沙、水、)
用水(手指画)用水(水彩画种植)
静态动态
静态(看书)动态(韵律)
不用水(桌上玩具)不用水(积木)
干的(不用水)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2:0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72442146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儿童教育游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儿童教育游戏.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