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的教案范文集锦五篇
《春》的教案篇1
十四、春(第一课时)
目标预设:
1、理清__思路,尤其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借助资料,了解朱自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准备水彩笔及纸。
4、多媒体教学课件。
预习导学(多媒体显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yùnniàng()(2)wǎn()转
(3)披suō()戴lì()(4)liáo亮()
2、填空:
(1)《春》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力作有《》、《》。
(2)“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充满希望,春天诗情画意。因
此古往今来,许多文人视春天为笔下宠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如“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那么,想问一下同学们,如果让你写春
天,你会抓住春天的哪些特征来写呢?(生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
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二、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1、教师配乐范读(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娜)
2、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小组讨论:
(1)__的线索是什么?
(2)作者抓住了春天哪些富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构成一幅幅春天的
画面?
(3)作者在写作过程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例句加以说明。
3、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相机出示)
4、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
几遍。
要求: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5、指名读,把自己喜欢或者感觉读得最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多媒体配
乐、配画面)
其他同学点评。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三、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散文,但更像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首春的
赞歌,这离不开他的观察,你是否也能想象一下你眼中的春天究竟应该是怎样
的?先用你的水彩笔画在纸上,然后,根据你画面的内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
小练笔,看谁又快又好!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春天的诗或__,整理在笔记本上。
2、背诵《春》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春》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春》的教案篇2
【设计思想】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教学经验的核心。在讲授《春》一课时,应以这
一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自学讨论和口头训练入手,分层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
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学习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各个学习环节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主动的想、主动的说、主动的学、主动的练,把学生的自
主学习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
们在不断尝试与练习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课的特
点,应该把重点放在了整体感知课文、语感的培养和读写结合上,加强对学生的
综合训练,突出重点,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
学知识,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做到学为所用。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都热爱春天,向往春天。这里我用投影给大家展
示出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春天描绘出来吗?(教师多媒体
展示)
生:(口头描绘)。
(学生的口头描述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同时自然的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春》,体会一下朱自清先
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
板书课题和作者,并用投影出示教学目标:
1、学习细致观察、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2、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3、体会在景物描写中抒发的感情。
二、学生自学,尝试感知与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同时要求学生体会__的思路。
(范读课文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助于整体的感知课文,体会__的思想
感情。)
2、出示第一组尝试题,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理清思路:
⑴全文由几个部分组成?
⑵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突出盼?
⑶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在哪里?
⑸作者写这篇__的思路是怎样的?
(这一组尝试题,能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并锻炼他们的概括
能力。)
3、出示第二组尝试题,学生深读课文后分组讨论,重点分析春风图。
⑴作者抓住了春风的什么特征?体现在哪里?
⑵作者调动了人们的哪些感官,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
有情有感?
⑶你认为文中哪些词句运用的最好?好在哪里?
⑷在对春风的描绘中抒发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先朗读,再讨论,后背诵。教师加以精讲点拨,并指导本段的朗读。
(学生的朗读、讨论与教师的精讲点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
难点,为读写结合打下基础。)
三、反馈练习
学生分四组讨论其余四幅图画,教师适当点拨,并用投影出示要求:
1、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4、弄清描写的顺序、角度?
5、重点分析写得精彩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一次集中的反馈,锻炼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便于教师查漏补缺,
使学生全面、牢固的掌握知识。)
师: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春天的绚丽画
卷,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
量。全文充满着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学了
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收获?能不能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及时启发后,出示投影。
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倾注感情,选取景物
细致观察,找准特点
调动感官,展开联想
顺序合理,语言优美
(师生共同对所学知识做出归纳,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他们的
思维加工能力,同时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个很好的检验。)
四、限时作文练习
题目:秋
要求:
1、描绘有代表性的一种景物即可。
2、运用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
3、字数在150字左右。
用投影出示几幅秋天的图画,供学生参考。
(片断写作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学为所用,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
运用到自己的实际写作中去,锻炼他们快速立意、构思、成稿的能力。)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总写一切山、水、太阳的脸(远)
草:钻、嫩、绿、满、软绵绵
花:开满,红、粉.白、甜味儿(树上、花间、地上)
绘春分写风:抚摸、酝酿
雨:细、密
人:赶趟儿
颂春生意盎然(新)千姿百态(美)青春活力(力)
《春》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
行了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
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在
教学中要重视读和感悟,对好的词要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会欣赏和仿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作者简历。
⑵欣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培养学生对春的感受能力。
2、过程和方法:
⑴诵读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⑵结合课文内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⑵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重点把握课文五幅画面的具体描绘。
2、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体会__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教学流程】
设境切入──读中探究──说中升华──小结、作业。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境切入
1、用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看到什么景物?这是什
么季节?
2、学生介绍作者,老师补充。1、学生看展示。2、学生说看到什么,
是什么季节。
3、学生介绍作者。并让学生告诉大家是怎么搜集到的,让学生学习搜集的
方法。1、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2、
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春》,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并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3、合作、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4、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哪几幅图?用概括性的语言回答?(若学生对第一
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同学们找出描绘春天景色的句子”然后再引
导用三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分别展示这几
幅图的课件。
6、请同学们看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引导学生归纳并明确:盼春──绘春──赞春
1、学生认真听背诵。
2、学生自由读,并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纷纷说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师生共同释疑。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5、学生合作交流,最后推荐代表回答。看课件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学生快速看书并归纳回答,作好笔记。
a、因为这篇散文要求学生背诵,老师一开始就能熟练而有感情地背诵能使
学生喜欢,并也用心去完成。
b、对生字词的理解是靠学生自主学习,互助解决。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c、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整体感知的能力。
d、培养学生作笔记的习惯
读中探究
1、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出你喜欢的原因。(估计
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老师可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
的语段来分析。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可否将“粉的像霞”一句放
在前,因为杏花在桃花前开?
a、学生纷纷去试着读,并选出自己喜欢的语段。
b、学生讨论,大胆质疑。1、让学生去发现问题。2、让学生敢于质疑。
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来说这课你学到些什么?
2、请同学们用__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
像……,像……,像……”或“……像……”等句式。不用这些句式,只要能用
上相应的修辞手法也行。
3、__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描绘《春》的佳作,同学们还知道哪些
描绘春的诗文呢?说出来我们共享吧!
a、学生说。(可能学生会说出描写的作用、写作特点、修辞的运用、语言
的特点等)
b、学生先写在笔记本上再说。
c、学生说出有关描绘春的诗文。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
1、由读到说,把知识内化。
2、培养学生积累的能力。
小结作业
1、学生小结,老师补充。明确:__作者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
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
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优美的语言。
2、作业:①摘抄好词好句。②熟读课文,并背诵课文。③搜集有关朱
自清的名篇及描绘春的诗文,抄在笔记本上。
学生从__内容、艺术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归纳小结,教师整合、补充,教
给学生归纳的方法。
1、教给学生归纳课文的方法。
2、培养积累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反思】
点评:这是德耀中学的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参赛教学设计。此设计有对
课文的把握,有教材分析,明确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按新课程的要求,从知识
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标;把教学流程设
计为设境切入、读中探究、说中升华、小结作业,也是符合课文教学实际的;教
学过程用表格的形式,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较充分地体现了学生
的主体性。我觉得,教师的范背、以语言为训练重点、加强朗读、重视积累是此
设计的亮点所在。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是教材的分析不到位;二是三维目标确立,
需要整合和聚焦;三是教和学的思路还不够明晰,应该和__的思路、结构以及学
生的阅读思维一致;四是对__的情感和想象应更加重视。
《春》的教案篇4
__以诗一样的语言对春天的景物进行了细腻而丰富地描写,其中有很多精妙
之处,我们大家一起来品评。
讨论方式:分学习小组讨论。
一组:春草二组:春花三组:春风四组:春雨五组:迎春六组:赞春
友情提示:对语言的品味欣赏是多角度的,可从修辞的角度、词句的精妙之
处、描写的角度(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描写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也可以从自己的阅
受来欣赏
学法指导:细心品读——独立思考——圈点勾画——互动交流——合作探究
⑴学生品读交流,教师点拨。⑵师生互动交流,评点妙处。
《春》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
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
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
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
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
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
点。
四体会__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
二以文中春草图为重点,经过老师对春草图的示范讲解和分析,学习春花、
春雨图时,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分析,这就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结尾一段的三个比喻句是深化题旨、寓意深刻的一部分,是__的难
点。
__宜多读少讲。特别是描绘的几幅画面,除开头春草图示范分析之外,其他
可以以读代讲,以写代讲,让学生取代老师的重复教学活动,并从反复的读写活
动中细细品味__中节奏明快、朴实清新、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弄清全文的段落结构,熟悉文中描绘春天各种景象的五
幅画面。
二精讲“春花图”。引导学生阅读、书面分析“春草图”。略讲“春风图”。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了解朱自清的生平。
教学步骤: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课。由学生领读生字拼音:润嫩眨晕酿巢脆蓑笠
二导入新课:
用唐诗导入课文,即创造了课堂讲读的意境,又激发了学生的感情。至使
课堂活跃起来……
师:朱自清先生以什么心情去迎接春天?
(用叠句、短语)
生:喜悦、渴望心情、板书(盼春)追问:
(望春)、(迎春)、(等春)
师:作者在__的结尾对春天进行了怎样的赞美?
生:比喻春天象刚落地的娃娃,象小姑娘、象健壮的青年。
师:(板书:赞美)追问:颂春、绘春、赞春,__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
的景色?
生: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师:总写:采用排比修辞法:山上,林木抽芽,山草变绿;河里,冰雪融化,
春水溶溶,天空,春日暖融融。作者以远、近、高、低不同角度观察、写景,充
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山、春水、春日。春天多么可爱啊!
三指导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春》,范读前提出思考题:这篇__应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
些什么?小结:第一段,从“盼望着……脚步近了。”写久盼春天的来临。第二
段,从“一切……有的是希望。”写春到人间的各种景象。第三段,从“春天像
刚落地的娃娃……我们上前去。”热情地赞颂春天。
2.齐读第一段课文。
师:__的开头写得很好,体会体会好在什么地方?
学生议论,教师追问:一般人写__总是爱抽象地简单地说:“春天快来了”
或“渴望已久的春天终于要来了!”试比较课文开头的句子,哪句写得好呢?
学生议论,回答。
教师补充:开头一句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东风来了”,“东风”借指春风,它是春天的报讯者,“脚步近了”把春天比
拟作人。从盼望到感到春风来了,到仿佛听到春天的脚步声,步步逼近,形象地
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另外,开头短短一句还做到了落笔紧
扣题旨,点明了春的到来。从__的结构上来看,有总领全篇,开启下文的作用。
五幅春景图的描绘是这句话的具体表现。这样的开头值得我们学习。
3.生:朗读课文第2小节。
师:这节写的什么?
生: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的总写。
师:是用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呢?是用“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来表
现的。“一切”是指的万物,对大自然的总观。“睡醒”“张开了眼”是比喻,
也是拟人。这个句子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春的温暖、
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一词又传神地表达出万物
苏醒时的欣喜感情。语言多么清新,比喻多么贴切。
师:“一切”这是泛指整个自然界,接下去写了些什么?
生:写了自然界中最大的、引人注目的山、水、太阳。
师:春天的山、水、太阳又有什么特征?课文用什么词来写它们的呢?
生:山用“朗润”,表示明朗、润译。因为春天来了,春草出土,树叶翠绿,
所以山是朗润的。
师:“水”又为什么用“涨”来说明呢?
生:因为冬天常用“水瘦天寒”来形容,到了春天,冰雪融化,春雨落地,
它们汇入江河,水不是“涨起来了”吗?
师:“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呢?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阳光由冬天的斜射慢慢变为直射,大地上的气温开始
升高,仿佛太阳离人间近了,亲昵地向人们靠近了,连模样也看得更加清楚了。
可见用“朗润”“涨”“红”三个词语描绘春天的山、水、太阳的特点是再精确
不过了。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精确运用词语来表现事物的特征。以上这几个句
子只不过给春天的景色勾画了一个轮廓,也只不过为下面五幅春景图着点底色。
对于春天各种景象的描绘,还是下面的春景图。
师:看看第3节到第二段末,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春景图呢?
学生阅读,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生:读“春草图”。
师:春天来了,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作者为什么要用“偷偷”“钻”来形
容呢?
生:“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
情况中,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用“钻”而不用“长”,使人产生小草破土而
出的形象,而且也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嫩嫩”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
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它们都是草的后置定语。作者不靠华丽
的词藻和人工的粉饰,而是用常用的极普通的词语恰到好处地把小草写活了,突
出了春天的特征。我们写作时也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用词既要鲜明生动,又要
朴实、精当。
师:这节第一句写了小草的嫩和绿,第二句写了草的什么呢?能不能用一个
字来概括?
生:“多。”
师:“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说明草很多。但是,如果这样写:“园子里,
田野里,瞧去绿茵茵的全是草。”你们说好不好?
学生议论,小结:这个句子单独地看还是好的,但是在课文里就不大好了,
因为前面一句已有“小草”“绿绿的”两个词语,“绿茵茵的全是草”,用词就
重复了。原句用“一大片一大片”修饰“满是的”,虽然有园子里、田野里全是
草的意思,但这草不是连成一片的,中间可能还有树木、小路、田地间杂着,因
此说“一大片一大片”,比说全是绿草确切。
师:多么惹人喜爱的小草啊!它招来了许多人。这里作者写了一系列人的动
作。哪些动作呢?
生:坐、躺、滚、踢、跑、捉。
师:从这些动作,你们可以想象得出,到草地上来的是些什么人?
生:是孩子。
师:这是作者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在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
来写的。写儿童的活动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而写儿童的天
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气。结尾一句“风
轻悄悄的”这是借风衬草。
师:这句与上下文有联系吗?指出:照应了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写
风伏笔。从这两处可以看出__结构的严谨。
师:请一名女同学朗读春草图。
生:默读课文第4节,参照小黑板上的提示,作分析“春花图”的准备。
师:出示小黑板。
师: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
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
特征的?
课堂书面作业:《一幅百花争妍,蜂忙蝶舞的春花图》要求学生写400字
分析短文。(学生作业附后)
师:请男女同学各一名上讲台读对春花图进行分析的短文,其余同学要作扼
要记录,自由发言,指出他们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哪些地方不够。
作者自己补充修正。
个人阅读第5节,再指名有表情地朗读,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议论。
教师提示议题:这节写春风。风是无形的,肉眼看不到,手碰不着。但平日
我们却能够感觉到风的强弱大小,这就要借助其他的事物。请大家议议,作者是
借助哪些事物来表现风的?
学生阅读、议论后指出:作者首先用了一个比喻,直接写春风的柔和,接着
第二句写各种气味:“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花的香”,它们都是通
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鼻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三四两句写声音:鸟鸣、
流水、短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
师:作者借助的这些事物中哪一种写得最详细呢?
生:小鸟的鸣声写得最详细。
师:用哪些词语写的呢?
生: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
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作者就这样借助于各种气味、各种音
响来表现春风柔和的特点和它给人以愉快的感觉。
教师补充:“吹面不寒杨柳风”,请看课文注解,现把志南和尚整首诗抄给
大家。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四课堂巩固练习:
1.默字:润、霞、眨、酿、巢、晕、蓑、笠。
2.解词:欣欣然、酝酿、繁花、呼朋引伴、卖弄、婉转、朗润、润湿。(答
案见课文注解)
五课外作业。
背诵第1-5节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要求学生认真读书,在上一课分析的'基础上,书面分析“春雨图”,引
导学生细细体味作者描写的各种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略
讲“迎春图”。
二理解结尾一段的深刻含义;学习__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通过对各种景物
的描写来表现季节的特征,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步骤:
一检查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第1-5小节,先由两人背诵,然后全班齐背一次。
2.指名学生读出写草的句子,并说说怎样写出春草的特征。
生:齐读第6节,要求学生书面完成《我对春草图的分析》(400—500字)。
请两名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教师听后小结:从哪些材料可以看出作者写乡
村雨景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如撑着伞慢慢走在田间小路和小河石桥上的行人,披
蓑戴笠的不误农时冒雨耕作的农夫,稀疏地在雨中静默着的村舍。这是一幅多么
迷人,浓淡相间的村舍农田山水画啊!它的重点是写春雨的滋润。(学生作业附
后)
生:读第7节。
师:前几幅是写景物,这幅写的什么?明确:写人,画出一幅人们迎春的图
画。写天上的风筝到地下的孩子。从孩子又写到成人(从小到老),从城市写到
农村。所有的人都出来迎接春天了。作者用哪些词句写人们迎春的心情?归纳:
“舒活”“抖擞”两词的重叠,反映了人们度过寒冬,纷纷从房舍里走出来,迎
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各做各的事”,又反映了勤劳的人们正利用大好春光
创建自己美好生活的积极奋发的精神,绘出了人勤春早的生气勃勃的景象。“一
年之计在于春”写春天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也抒发了作
者热爱生活,进而要创建美好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齐读本节课文。
女生:齐读第三段。
师:结尾三个比喻句的意思懂了吗?开始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
呢?
生:这个比喻点明了春刚降临人间,是新生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突出了
春天的“新”和她给人带来了新的希望。
师: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花枝招展这个词怎样解释?
读课文注解。小结:因为春天装扮了大自然,美化了人间,突出了春天的“美”。
师:为什么又比作“健壮的青年”?
生答,教师补充:这是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生命力,像小伙子一样有着青
春的活力,它是向上的、前进的,它激励着人们向前走。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
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
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指望的“强”的特性,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
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师: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
构思何等精巧,结构多么严谨。从这篇__,还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
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
景交融的境界;通篇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
真是品尝不尽,其味无穷。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和学习。
主题思想:__作者描绘了生气勃勃、绚丽多彩的春天景象,歌颂了春天的活
力,抒发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激励人们珍惜春光,奋发努力,去创造人类美
好的春天。
五课外作业。
1.朗读并背诵全篇课文。
2.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写一篇短文:《校园秋色》。
附:春花图分析(学生作业一)
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佳作。其中所描写的“春花”更
给人以清新、美丽、充满生气的感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是作
者描写春花中的一句,它仿佛使读者的眼前浮现出春花“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情
景。然后,作者又把各种花儿的颜色写得鲜艳夺目,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那些
花儿中,“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还不时地散发着阵阵扑鼻的香味。
“闭了眼”,满树的花儿不见了,变成了蜜桃、银杏、黄梨。似乎人们正在品尝
着这些甜美的果实。是的,有瑰丽的春花,才有丰硕的秋实,联想是多么的自然
啊!这里,作者指出了一个真理:春天花团锦簇意味着秋天果实累累。
紧接着,作者又描写了那些忙忙碌碌地工作着的蜜峰,色彩斑斓、上下翻飞
的戏蝶。刹那间,静景在作者灵巧的笔下动了起来。蜂忙蝶舞,这不是也在突出
春花那绚丽的丰姿吗?树上百花压枝低,地上野花铺满地。许许多多的无名野花,
竞相开放,点缀着碧绿的草地,像清澈明亮的眼睛,像夏夜闪烁的群星。这些令
人陶醉的景色,作者并没有平铺直叙地写,而是用“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的”这些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朴素而又真实地写出了充满生气的春天是多么可
爱啊。
附:我对春雨图的分析(学生作业二)
“雨是最寻常的”,作者一开头就道出了这个自然界不可改变的规律。“可
别恼”,告诉人们,虽然春雨一下就是三两天,但并不让人讨厌。接着,作者用
“牛毛”“花针”“细丝”几个形象的比喻,写出春雨美丽的姿态和毛毛细雨的
特点:它不像夏天雷雨那样气势磅礴,而是像牛毛一样密,像花针一样细,像细
丝一样柔,轻轻地向大地飞洒。春雨确实如此,人们不禁要赞叹作者仔细的观察
与优美的语言。接下去,作者把透过细雨看房屋的景象,通过“人家屋顶上全笼
着一层薄烟”逼真地写了出来。春雨不像夏天的大雨点砸在瓦上啪啪响,而是像
烟囱里冒出的白烟在屋顶缭绕,这是多么逼真啊!然后,作者用“绿得发亮”和
“逼你的眼”两个词组,把小草和树叶被雨水洗去灰尘后翠绿生光的样子,淋漓
尽致地写了出来。作者所写的白天雨景,像一幅图画展示在读者面前,让人读了
心情舒畅,而他写的夜晚则给人另一种感觉,那就是:安详宁静。夜晚,“一点
点黄晕的光”把灯光在雨雾遮掩下朦胧可见的景象描写了出来。接着,又写那活
动在春雨中的人;农村那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弯曲的石桥边,有行路的人。在散
发着泥土清香的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突出了农夫在大好季节的紧张耕作
情况。农民们多么辛苦,但是,他们爱春,更爱春雨,他们不愿浪费这宝贵的春
光。作者通过春雨的描写,热情地讴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实干精神。这是一幅充
满着诗情画意的画,它使读者似乎觉得身临其境,置身于画中。作者把那连绵的
春雨,温暖的灯光,春雨中活动着的人们以及那恬静的春夜等等,都刻划得入木
三分。读后,使人们更爱那美好的春光,并且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1:5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70592146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春的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春的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