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儿

更新时间:2023-03-11 10:29:51 阅读: 评论:0

补肝汤-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

迪卡儿
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卖股的12种技巧)

初中惯性教案(总1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2

初中惯性教案

初中惯性教案

初中牛顿惯性教案知识目标: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

推理).

情感目标:

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回忆思考的形式提出问题:如果物体不受力,将

会怎样?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

物体运动距离与阻力大小的关系,为讲解伽利略的推理作准备。然

后讲述伽利略的推理方法和通过推理得出的结论,再介绍迪卡儿对

伽利略结论的补充,牛顿最后总结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通过这些

使学生了解定律的得出是建立在许多人研究的基础上的,正如牛顿

所说:“如果说我所看的更远一点,那是因为站在巨人肩上的缘

故”。最后指出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用科学推理的方

法概括出来的,定律是否正确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给学生以科学方

3

法论的教育。

本节课的重点是揭示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即牛顿第一运

动定律。

教法建议

1.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困难在于从生活经验中得到的一种

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观念,认为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

如推一个物体,它就动,不再推它时,它便静止。为使学生摆脱这

种错误观念,首先要把运动和运动的变化区别开,树立从静到动和

从动到静都是“运动状态改变”的概念,这是为了揭示力和运动的

关系做的重要铺垫。其次,通过实验确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

因”的概念。再通过推理建立“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变”的概念。

2.通过图9-1演示实验的比较、分析、综合、推理是本节课的

核心,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推理方法的教育。在此演示实验中

可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渗透研究方法。

3.本节课可按着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让学生体会

规律的认识过程,对学生进行学史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伽利略的研究——笛卡尔的补充——牛顿的总结。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4

教学用具: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

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

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这些现

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

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

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

要力去维持”。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

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是错

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

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

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

二、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5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上)

介绍器材

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

么?

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

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做

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

停下来的位置)

实验纪录:

实验次数表面材料阻力大小滑行距离

1毛巾最大最短

2棉布较大较长

3玻璃较小长

推理想象光滑表面阻力为零无限长

实验分析:

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

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

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

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

长还是变短?

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6

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

实验结论:通过伽利略的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

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

永远运动下去。”即作匀速运动。

[微机模拟实验]:简介伽利略理想实验

迪卡儿的补充

如果运动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不仅速度大小不变,而且运

动方向也不变,将沿原来的方向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的成果:补充与概括

师:物体除了运动的以外,还有静止的。那么,静止的物体在没

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什么状态呢(

牛顿补充:将保持静止状态)

师(引导学生概括):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又

有了迪卡儿和牛顿的补充,把两者进行一下概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

到外力作用时,将如何呢(

对概括出来大致意思的同学给予鼓励)

介绍:牛顿抓住时机,概括总结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方法2:学生探究式学习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斜

面小车实验,根据现象学生分组讨论,明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问题

根源.由学生互相补充确定实验结论。

2.定律分析

7

定律成立条件:不受外力作用

运动规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师(回应课题引入实验):回想我们最开始的实验,有推力板

擦运动,撤去推力板擦停下来,从表面现象上得到的结论运动需要力

维持是错误的,但这种现象是千真万确摆在我们面前的,我们如何

用牛一的观点正确的解释这个现象呢?

三、巩固练习

1.一物体放在桌上静止,假若某瞬间撤掉所有的外力,物体将怎

么样?

2.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惯性定律是正确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惯性定律不能肯定

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经过在事实基础

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虽然现在做不出来,但总有一天可

以用实验来验证。

四、小结

人们对物体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物体在

不受力时的运动规律,它是经过亚里士多德对人们近两千年的思想

束缚,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才最终由牛顿总结出来的。牛一的重要

8

贡献是:1)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

态的原因。

五、作业:阅读本节教材

探究活动

牛顿力学的建立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牛顿力学的建立不是牛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科学家努力

研究的最终结果,查阅资料了解牛顿力学的建立过程,及牛顿力学

的体系。

【活动流程】

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

结论;写出论文;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斜面小车实验的再研究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目的】

运用不同的物体表面,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伽利略推理思维

的理解。

【活动流程】

9

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器材;实验并记录现象,分析材料并得出

一些结论;与老师所做实验比较优缺点;与其他组交流。

【备注】

1、要有完整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

初中物理惯性教案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惯性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又与实践知识

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

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

径.惯性是一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在教学中还应重视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2.教学目的

1)知道惯性现象,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2)会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

3)知道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3.重点、难点

惯性是物体固有属性的理解,用惯性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

现象.

二、教学思路

本课题按照"展示现象→分析思考→整理扩展→巩固应用"的模

式展开教学.通过教学程序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10

生的主体作用,利用惯性实验的新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

惯性概念的建立和应用,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1.观察抽象建立概念

概念是从具体事例、实验事实中抽象出来的,只有首先为学生

提供丰富典型的感性材料,才能从中抽象出本质特征,形成概念.

为此,在引出惯性概念之前,先演示惯性球、抽纸条等实验,

学生看到:当突然抽去底下物体的时候,上面的物体能保持原位不

动,这个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由此得出:

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质.既然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的性

质,那么运动的物体又有什么性质呢?

举例:离开枪口的子弹失去了推力,还能继续前进.演示:运

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继续前滑.两个事例表明:运动的

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小结:静止的物体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进一步归纳得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

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和生产中

的惯性例子.初步建立起惯性的概念.

2.虚拟想象强化概念

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并以此推出一系列想象

性的荒谬结果,用反面的荒谬启迪人们对正面真实的认识,这就是

11

虚拟情景.

对于惯性,学生常有疑问:物体真的有惯性吗对此,教师引导

发问:"假如某一时间地球上的物体突然失去了惯性,这对我们生活

的世界将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引起学生的想象和讨论.

正在进行比赛的运动场上,所有的球离开球拍后,因没有惯性

而无法前行,掉落地上.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甚

至跳远、跳高等运动项目都将无法进行.

离开枪口的子弹,因没有惯性无法向前射出,至多掉落在开枪

者自己的眼前.美国霸权主义者最先进的核弹,如果正用来打击别

国,也只能落在自己的跟前爆炸而自取灭亡.

地球以360米/秒的速度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离开地面的人

因没有惯性而不会随地球一起运动,当他重新落回地面时,将落在

原位置的西边.假如一个中国人离开地面数小时,当他降落到地面

时,或许已经站在加拿大的国土上.

许多物理现象自然形成,永久存在,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

常,对其中隐藏着的科学真理难有深刻的理解.虚拟情景以其"虚

"、"谬"、"奇"的特点,与真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人虚中见

实,无中见有,从反面看到真实的直观,从而加深了对客观世界真

理性的认识.

3.比喻联想深化概念

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在任何情况下,物体的惯性都始

终存在.学生却提出这样的问题:"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

12

性质,那么,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即做变速运动或曲线运动)

时,它的惯性岂不消失了吗"

要消除这样的疑问,无论用理论的推导或实验的证明都是困难

的.然而我们却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解除疑问.每个学生都有阅读

的本领,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阅读,即使在劳动,阅读的本领照

样存在;每个人都有睡觉的习性,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睡觉,即

使在学习,睡觉的习性仍旧存在.同样的道理,物体有惯性,即有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即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做变速运

动或曲线运动),它的惯性也同样存在,只不过没有直接表现出来

罢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管这个物体在做什么运动,是否

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惯性始终存在.

4.对照比较辨别概念(惯性惯性定律区别)

比较是物理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不同知识进行比较,可以区别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知

识系统化,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学生容易把惯性和惯性定律混

淆起来,两者的区别和联系可列表对比如下:

区别:1.前者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后者是物体的运动规律

2.前者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后者只有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

才遵守

联系: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惯性的直接表

5.实例分析应用概念

13

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惯性概念,这只是实现了从感性认识上升

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学中应指导学

生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实现认识上的第二次飞跃.应用惯性知识

解释实际问题的例子是很多的.如:

1)汽车突然开动、刹车、转弯时,车内乘客的倒向如何?

2)匀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向外跳车时,向哪个方向跳

不容易摔倒?

3)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分别向前跳远和向后跳

远,哪一次跳得更远?

4)在匀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向外掷石子,以相等的速度

分别向前和向后掷出,哪一次掷得更远?

5)在匀速、加速、减速向前行驶的车厢里的乘客,竖直上跳,

当他落下时,分别落在原位置的哪一侧?

上述各例,从惯性知识的单一应用,到惯性与速度知识的综合

应用,从简单的匀速问题到较复杂的变速问题,层层深入,步步提

高.在分析讲解中,引导学生掌握解答惯性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不

但加深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

1.惯性的概念,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2.惯性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区别

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

14

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惯性

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这一规律说明了正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这种

性质,所以当没有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

动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惯性和惯性定律是完

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是物体具有的一种性质,后者是物体在不受

力时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

四、作业

准备锤头和锤把,通过实践分析:

(1)把锤头固定在锤把上,有几种方法?

(2)把锤头从锤把上卸下来,有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0:2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1791213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迪卡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迪卡儿.pdf

上一篇:萝卜肉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迪卡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迪卡儿
    补肝汤-中班下学期工作计划2023年3月11日发(作者:卖股的12种技巧)初中惯性教案(总1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2初中惯性教案初中惯性教案初中牛顿惯性教案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
  • 0℃萝卜肉圆
  • 0℃糖醋肉丸子
  • 0℃柠檬芝士蛋糕
  • 0℃闻奏
  • 0℃猪肉炒笋
  • 0℃香辣凉拌面
  • 0℃扶头酒
  • 0℃菲菲生气
  • 0℃风险管控制度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