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潜在风险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规范
康复科戚瑾雯
一、跌倒/坠床
(一)预防
1.护士按照《跌倒/坠床评估表》认真评估患者跌倒/坠床的风险等级,
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并有效落实。
2.护理人员对跌倒/坠床高危险患者重点观察并班班交接。
3.责任护士及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患者跌倒
/坠床的重要意义。
4.护士长定期督查跌倒/坠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二)处理
1.患者一旦发生跌倒/坠床事件,当班护士立即报告值班医师进行伤
情认定并安慰患者。
2.测量生命体征,配合医生紧急处理,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
人移至病床/推车上。
3.耐心听取患者主述,进行必要的全面检查,患者未造成骨折及器质
性伤害,护士长及当班护士应给予患者密切的观察及重点的护理;发
生骨折等器质性伤害,按疾病常规进行治疗及护理或抢救。
4.由病区主任及护士长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告知、解释工作,如患者与
家属不能理解引起纠纷,按医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处理。
5.护士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协助生活护理。
6.病区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二、压疮
患者住院期间积极消除诱因素,护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观察、
勤翻身、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每班切实落实防范措施,并对皮
肤情况严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有压疮危险的患者建立翻身卡,
定时翻身,2)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3)正确使用器具。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湿等不良刺激。
4、促进局部血液循环:1)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全范围关
节运动,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紧张,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压
疮的发生,2)经常检查、按摩受压部位,定期为患者温水擦浴、全
身按摩。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在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
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不能进食的患者,就考虑
由静脉补充。
6、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保证基础护理落实。
7、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护理的一般知
识。
8、建立压疮上报制度。
三、管路滑脱
(一)预防
1、对置管的患者进行管路滑脱高危因素评估,确定管路滑脱高危人
群。新置入、院外/转科带入管路需首次评估;患者出现意识状态等
病情变化,合作程度、固定状态发生改变时应再次评估。
2、评分≤8分为导管滑脱Ⅰ度危险,导管滑脱风险较低,采取常规
防范措施;评分>8分为导管滑脱Ⅱ度或Ⅲ度危险,应建立导管滑脱
风险评估表及导管滑脱高危人群跟踪评估表,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8分<评分≤12分为Ⅱ度危险,每天跟踪评估记录一次;评分>12
分为Ⅲ度危险,每班跟踪评估记录一次。
3、护理人员落实导管滑脱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导管护理操作规程,
各种导管妥善固定,标识规范醒目,按时巡视,保持引流通畅,告知
患者、家属防范导管滑脱注意事项,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家属陪伴。床
头悬挂“预防导管滑脱”警示标识,躁动不安的患者在家属或病人同
意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约束,并做好交接班。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4、按分级护理巡视病房,对管路滑脱高风险患者及高危管路加强观
察,发现病情变化、管路或引流异常,及时处理。观察管路放置部位、
置管时间、是否通畅、引流液性质及量等。仔细检查管路固定、管路
接口处连接牢固妥当:发现患者出汗、敷贴卷边、固定松脱等及时加
固,或更换敷贴/胶带;执行预防跌倒安全措施,防止跌倒导致管路
滑脱。
5、落实宣教:患者及陪护知晓留置管路目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风险
因素。管路勿受压、打折,避免局部剧烈活动;保持固定部位干燥、
清洁。管路固定出现异常,置管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渗血、渗液等,
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切勿自行拔管。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实施
安全、有效的保护性身体约束。置管患者活动,应在护士指导下进行。
(二)处理
1.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
至最低。
2.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在24小时内通过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
报系统及时上报护理部,详细记录导管类型、发生管路滑脱的具体
情况、应急处理措施、有无并发症等。
3.护士长组织科室护士认真分析讨论,制定改进措施,以防各种管
路滑脱,不断改进工作,保证护理安全。
四、烫伤
(一)预防
1.凡昏迷、瘫痪、麻醉后24小时内、有感觉功能障碍的患者,一般
情况下不使用热水袋保暖,新生儿禁用热水袋保暖。
2.老年、小儿、危重患者慎用热水袋。
3.使用前必须检查热水袋有无老化、渗水、漏水。
4.水温一般患者控制在≤70℃,危重患者、小儿、老年患者控制在≤
50℃。
5.热水袋外必须套有布套,或用两层棉布包裹。
6.使用热水袋的患者,应加强巡视,观察热水袋接触部位的皮肤情况
并做好护理记录。
7.使用烤灯患者,烤灯距离患者皮肤>30cm,时间≤30分钟。
(二)处理
1.护士一旦发现患者烫伤,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护士长。
2.烫伤处理的原则是立即降低烫伤部位的中心温度和止痛、防渗出。
具体措施:
(1)遵医嘱在烫伤部位涂上软膏。
(2)纱布覆盖,使用绷带加压包扎,以防渗出起泡。
(3)在绷带加压包扎后的烫伤部位,使用冰袋冰敷24小时,降低温度。
(4)冰袋使用注意事项:冰袋外使用布套。冰敷期间应加强巡视,密
切观察,以防冻伤。做好巡视记录。
3.根据医嘱给予治疗:
(1)烫伤局部如有水泡产生,可使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再用无
菌注射器抽尽泡内渗液,然后涂上软膏,无菌纱布覆盖,每天换药至
痊愈。
(2)烫伤局部如有皮损发生,可使用1%碘胺嘧啶银霜或其它有效局
部抗菌药物换药,直至痊愈。
4.烫伤发生后,应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征得患者谅解。如患者及家
属不能谅解,纠纷一旦发生,立即上报医务处,按程序办理。
五、误吸
(一)预防
1.评估病人的病情、体力、吞咽、咳嗽反射、咀嚼功能、意识状态等,
根据病情选择进食途径,选择经口或插胃管进行鼻饲。鼻饲时确定胃
管在胃内,评估是否有胃潴留,抬高床头,鼻饲速度不宜过快。鼻
饲时避免过度搬动患者,翻身及吸痰时暂停鼻饲,鼻饲后保持体位
30min。按时回抽观察胃残留情况,定时冲管,保持鼻饲管通畅。
2.给患者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根据病人的咀嚼、吞咽功能和意识状
态.食物选择应从全流食逐渐向半流食、普食过渡。患者进食进时给
予端坐或半坐卧位,保持体位舒适,进食后采取右侧卧位。
3.护士协助患者进食,掌握喂食技巧.每日量不宜太多。要给患者充
足的时间进行咀嚼和吞咽,不要催促患者,观察食物是否被顺利咽下,
是否出现呛咳,指导患者进食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讲话。
4.气管插管拔管后2h内不宜进食,拔管后根据病情留置胃管1~3d,
拔胃管前饮水,观察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型者才可拔除胃管,经
口进食。对拔除气管插管仍需鼻饲者,按鼻饲常规进行观察。
5.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及做呼吸锻炼,以增强保护性的生理反射恢复,
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的发生和减轻因误吸造成
的不良后果。加强监护、抢救意识,随时作好抢救准备。
(二)处理
1.当患者发生误吸时,大声呼救并通知医生。
2.患者处于意识清醒时,取站立体位前倾位,护士站在患者身后,两
臂绕至患者腹前抱紧,一手握拳以拇指顶住患者腹部,可略高于脐上、
肋缘下,另一手与握拳的手紧握,并以突然的快速向上冲力向患者腹
部加压,可反复多次,异物从喉喷向口腔冲出;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
时,可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护士以跪姿跨于患者胯处,
以一手置于另一手之上,下面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腹部,以快速向上冲
力挤压患者腹部,同时进行负压吸引。
3.检测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如果出现严重发绀,意识障碍及呼吸
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再采用简易呼吸器维持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等急救措施。
4.做好记录,必要时遵医嘱开放静脉通道,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5.通知家属,向家属交待病情。
6.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后,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
效的预防措施,放置以后再发生类似的情况。
六、窒息
(一)预防
1.对带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的患者认真评估,掌握气道情况,
告知患者及家属留置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的重要性及预防堵管的
有效措施。
2.加强护士规范化教育及培训,规范吸痰及气管切开护理,严格遵守
操作规程。
3.加强翻身拍背,气道湿化,及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4.加强责任心,按时巡视病房,如患者出现气道不畅甚至堵管情况,
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
5.对带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的患者重点交接班。
6、加强家属及陪伴人员的安全宣教及管理,严禁家属及陪伴人员完
成吸痰、气道护理等工作。
7.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前清点棉球的数量,每次擦洗时只能夹一个棉
球,以免遗漏棉球在口腔,操作结束后,再次核对棉球的数量,认真
检查口腔内有无遗留物。对于清醒病人,操作前询问其有无假牙;昏
迷病人,操作前仔细检查牙齿有无松脱,假牙是否活动等。如为活动
假牙,操作前取下存放于有标记的冷水杯中。对于兴奋、躁动、行为
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时,最好取
坐位;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宜过湿以
防误吸。夹取棉球最好使用弯止血钳,不易松脱。
(二)处理
1.病人发生窒息,应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
阻,使病人尽早脱离缺氧状态。
2.经口、鼻腔机械吸痰,清除口腔内异物,同时刺激咽部咳嗽反射,
有利于异物清除,如病人呼吸突然停止,应用环甲膜穿刺建立紧急人
工气道。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及纤维支气管镜,有利于堵塞物得
到迅速彻底的清除,建立起有效的呼吸道。
3.抢救时应充分高流量给氧,直到缺氧状态缓解后调节氧流量。
七、输液渗漏
(一)预防
1.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是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
用保护性约束,有家属陪伴的教会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同一静脉尽
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
2.血管的选择: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
针。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根据血管选择合适的
头皮针。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
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直的血管,因留置针导管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轻
微活动不会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
刺,保护了血管。
3.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注意输入药物的浓度及
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
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刺激性强的药物输液
前必须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刺激性强
的药物。在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必须确保针头在血
管内。
4.提高病人的预防意识:输液前告诉病人药物外渗透后导致的后果,
输上液后交待注意事项,勿动静脉肢体,嘱病人有疼痛感、烧灼感等
不良反应时及时报告。
5.加强责任心、多巡视:特别是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
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
要密切观察注射部位,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6.做好患者的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好处,保护留置针的方法,
在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
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
理人员报告。
(二)处理
1、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接新注射器,回
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
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
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
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
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
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
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
行)。
(1)局部湿热敷,可选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
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
闭以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
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剂、甘露醇、50%葡萄糖等)外渗:湿
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
溶液+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
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7、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臂围。
8、安慰病人,作好心理疏导。
八、给药错误
(一)预防
1.妥善保管药物药物的放置符合药物储存要求,专柜(专屉)、分类、
原包装存放(在使用前不能去掉包装和标签);高危药物宜单独存放,
有醒目标识。留存基数的品种和数量宜少不宜多。
2.杜绝过期药物坚持“先进先出”、“需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定期清
理,及时更换过期药物,报废过期药物。
3.杜绝不规范处方与口授处方(非紧急情况下)及时识别和纠正问题
的医嘱,从源头杜绝或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
4.正确执行医嘱做到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患者、正确的剂量、正确的
途径和正确的方式给药,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5.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严格检查药品质量。
6.用药前再次核对床号、姓名及药物,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
倾听患者主诉,如有疑问,停止用药,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加强学习与培训,不断提高和更新临床药学知识,提高用药水平。
(二)处理
1.发现药物错误或用药对象错误后,立即停止药物的使用,报告医师
和护士长,迅速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尽量避免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
将损害降至最低程度。
2.发现输液瓶内有异物、絮状物,疑为真菌或其他污染物时,立即停
止液体输入,更换输液器,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抽患者血样做
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抗真菌、抗感染治疗等。
3.保存剩余药物备查。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稳定患者及家属情绪,完善各
种记录。采取补救措施过程中,尽量不惊动患者,避免正面冲突影响
补救措施的实施。
5.妥当处理后选择时机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取得理解和
配合。
6.如患者或家属有异议,在医患双方在场时封存剩余液体,及时送检。
7.当事人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科室及时讨论、分析,针对
事件引发原因进行整改,根据情节和对患者的影响提出处理意见。护
士长按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护理部
等职能部门。
九、外出检查或治疗突发病情变化
(一)预防
1、沟通:与患者家属书面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
2、观察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程度。
3、风险评估——呼吸道梗阻、呼吸停止;突发脑疝、昏迷患者,需
紧急脱水治疗、气管插管后再外出诊查,以防呼吸道梗阻,并利于呼
吸停止时人工呼吸措施的实施。
4、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并夹闭引流管、尿管。
5、急救药品、物品准备:氧气枕、急救盒(呼吸囊、急救药物)。
6、检查过程观察: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呼吸道通
畅程度。
(二)处理
1.在检查科室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癫痫,立即就地抢救,报告总住
院医师、科主任、护长,紧急增员抢救,请麻醉科气管插管等。
2.在检查途中突发心跳、呼吸停止,癫痫,立即就地启用急救盒内药
物、器械进行抢救;报告总住院医师、科主任、护长,同时迅速返回
科室进行进一步抢救。
3.检查后护理:记录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呼吸道通畅程度。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开放引流管、尿管等。
十、患者私自外出
(一)预防
1.患者入院时详细交代住院须知,告知患者住院期间不允许私自外出,
签署不得离院告知单,以免贻误治疗、突发病情变化等严重后果。
2.加强巡视,力所能及地帮助患者解决困难,尽量减少其外出机会。
如必须外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经主管医生批准,患者及家属在
护理单上签字方可离开,并在规定时间内返回病房。
(二)处理
1.一旦发现患者私自外出,要立即通过患者所留下的通讯方式,与家
属取得联系,共同寻找,查询去向,如去向不明,立即报告管床医生
或值班医生、护士长。医生和护士共同开始寻找,联系家属,了解病
人有无离院回家等。
2.持续寻找病人1小时无结果,护士长立即电话报告科主任、医
务部、护理部,夜间通知总值班。
3.通知保卫科组织保安人员寻找(卫生间、楼梯、楼顶),酌情报警。
4.病人走失不归,需两人共同清点病人用物,贵重物品登记并上
交护士长。
5.病人回室后通知总值班、医务部、护理部保卫科等职能科室,认真
做好病人走失过程记录。
6.严格执行上报流程,及时向护士长汇报,12小时内护士长以口头、
电话、短信等形式上报护理部,一周内科室组织讨论、分析原因,确
定改进措施。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0:2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17522139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风险预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风险预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