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1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
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
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
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
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
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
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
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
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
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
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
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
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
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
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
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生活
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
清洁工、教师、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的有理有据,
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
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
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2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许地山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
法,由平凡事物花生谈到人生道理。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
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
所受到的教育。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
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
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自己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读带讲,边读边悟。
本文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我决定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
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孩子
们在盎然的兴趣引导下把课文读熟,从而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要说明的道
理。
在教学“议花生”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在学生正确流利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想:“父亲”在议花生的时候说了哪些话?“我们”分别说
了什么?你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一说是喜欢花生,还是喜欢桃
子、石榴或苹果?理由是什么?在你身边的人群中,有哪些人和花生
一样。
比如:小区里的清洁工。让学生先说一说他们具有什么特点?再
对照文中“父亲”介绍的花生的特点说一说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然
后再通过交警、老师等学生熟悉的职业帮助学生感悟文中“父亲”的
话中的道理,并懂得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做怎样的人。
三、小组合作,用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例如:在教学“种花生、收花生”的时候,我把学生分成小组然
后分配角色,让他们表演一番。在表演的时候,我提出问题:“‘父
亲’为什么要请?如果让你请,你准备说什么父亲才会在百忙中来?”
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在读课文、说理由
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表达。
条件1:种植花生不容易,居然收获了,来体会大家的高兴,让父
亲来分享高兴。
条件2:母亲把这个吃花生居然说成过花生“收获节”,母亲还做
了好几样食品,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体会母亲对此的重视。
条件3:在后园茅亭里过节。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教师扮演“父
亲”,说不全条件就推脱自己很忙。这样逼着学生在书中找答案,学
生们把条件说清楚了,书也就读明白了。
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之后,我发现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我在
处理一些教学环节的时候,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细致。课堂上的教学
语言没有抑扬顿挫的变化。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落花生》教学反思3
运用“比较法”去独立阅读课文。这需要老师的指导,交学生去
“渔”。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用
“对照比较”抓重点,进行学法指导,就是典型的一例。
《落花生》一课朴实无华,重点突出。教材的训练要求是“分清
课文的主次”,但真天要“分清”必须掌握方法。支老师在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认识文章的重点,他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采用了三种比
较的方法。
1.比较详略抓重点
在课文“种花生”与“过收获节”、“吃花生”与“谈花生”的
比较中,老师引导学生看文章的详略,详者为重点。
2.比较内容抓重点
在“我们谈”与“父亲谈”的内容比较之中,“父亲谈”的内容
更加重要,学生通过比较内容,抓住了重点。
3.比较目的抓重点
在“赞花生”和“学花生”两点中,再找出最重要的,用前两个
方法显然无济于事了。
《落花生》教学反思4
10月25日,我们朱曲镇小语工作室联合门楼任小语工作室开展
了“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落花生》一
课,通过备课,上课、评课,我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
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
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状况,透过谈论花生
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
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教学
中,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悬念,激发探究欲望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我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让学
生诵读三首古诗《草》《梅花》《蜂》,看似无心,实则为文末“借
物喻人”手法的理解运用埋下了伏笔。然后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并将
这种农作物与作者许地山放在一起,设置悬念——许地山为什么给自
己取了这样一个笔名?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花生的品格悟出做
人的道理,适时补充许地山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的话,再次回顾许地
山的笔名,首尾呼应,整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简单清晰。
本课在写作方法上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关于这一点的教学,一开始,我只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篇幅上发现这
一特点,然后设置悬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等学完这篇课文,
你就明白了。在感悟到做人的道理后,我再次把问题抛给学生。此时
学生已经感悟到,议花生这一部分最能突出做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
课文的中心。然后迁移到写作方法,在我们今后的写作中,也要做到
主次分明,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就详写,一些铺垫性的材料就可以
略写。
在本课的教学中,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资料的理解,以及写作方
法的说明和对教材资料的补充,我都充分思考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
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
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资料,升华
感情与实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以人为本,授之以渔
课文第一自然段涉及许多字词方面的知识,我以抽查的形式指名
学生读,通过四个词组的构词结构来讲清“播种”的“种”在这里为
何读“zhǒng”,从而让学生明白多音字的读音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
境来判定。“园”“院”二字的区别,我让学生通过组词来理解这两
个字的含义,从而得出形近字的区别是根据字义来判定的结论。还有
对“居然”一词的理解,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出那种“出乎意
料”的感觉。
在这里,知识的获得不是老师的灌输,而是学生思考的结果,更
重要的是,方法的掌握有助于以后的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我想,这
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吧!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
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就
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中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人,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生活
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
清洁工、教师、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然后设置小练笔,夸
一夸这些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在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四、注重评价,体会学习的成就感
在说轻声的词语时,一个小女孩说出了“收拾”一词,我拍着她
的肩膀说:“你一定是个爱做家务的孩子!”
在谈对父亲的话的理解时,听着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不由自主地
说:“你简直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啊!”
关于许地山的笔名,一个孩子说出自己的见解,我赞叹道:“你
真是许地山先生的知音啊!”
“课堂上没有真正的错,只要你敢想敢发言,那你就是最棒的”,
这是我在课堂上最爱对学生说的话。的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
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的讨论,探究。在学生提出问题,回答
问题发表看法时,我们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表扬他们。从
而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成就感,愉悦
感。
当然,本节课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更值得反思。
首先,在课文的读上还比较欠缺。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对于这种内容浅显但道理深刻的文章更应该多读多思。本节课学生读
的方式也比较单调,虽然有自由阅读、默读、浏览,但在关键段落的
读上却以齐读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朗读的感情,造成拖
腔的现象。另外,还缺少课文的范读。比如,其中,第十段,父亲谈
论花生的好处,是带着郑重、严肃、赞美的语气来说的,我只是提醒
学生注意抓住关键字词读出感情,如果能结合教师的范读,相信学生
会读的更好。还有,姐弟几个谈论花生的好处,是很好的分角色朗读
的示例,却未能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其次,忽略了小组合作探究。比如,为了突出花生的品格,父亲
把花生与石榴、桃子、苹果进行比较。我只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批注方
式画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像张敏老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以表格的形式
完成,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然后,在课堂节奏的把握上不够成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
客观原因,我把两课时的内容压缩到一节课中,导致很多内容的学习
只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评课的时候,金主任戏谑道,“犹如赶
集”。的确如此,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来不得急功近利。就这节课
而言,因为时间的关系,让我更让学生舍弃了很多。比如,新课程理
念提到的关于教学资料的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
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
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我,
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虽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
苹果、桃子、石榴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
也就炫耀了自我,炫耀自我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也就是说苹果等
在生长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但它们毕竟还是有果实的,对人
类的作用价值可一点不逊于花生,悬在枝上颜色好看只是上天赋予它
的生长方式,这并非它们自我的错误观念,难道这世上不需要内外兼
优秀的人吗?尽管自我甚至看过课文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可我课堂上
却丝毫不敢去大胆让学生讲到这一点,怕的就是违背了课堂的真正目
标和打乱提前的设计。再想如果课堂上有孩子提到这样的问题我又该
怎样去引导,又该怎样去把他们拉回我想要的预设好的环节中呢?
从本节课,我真正的体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情感的
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
世界。”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想学习”的内在情感因素,
才会激发学习的用心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务必以人为本,营
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
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5
《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的课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
——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突出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在教学时侧重
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
效果。
(一)读中品位,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
时作到以读为本,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
分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多的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
一遍的要求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
力,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二)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
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
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人是有用的
人,讲体面是什么意思并点拨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例深谈,学生在我的
启发下,感悟到的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叔叔教师等工作都是具有花生品
格的人。使学生明辨是非,强化了情感的熏陶。
(三)重视积累,灵活运用
在组织学生学完《落花生》一课后中的优美语言,在此基础是上,引
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我设计了几个主题:1、描写一种物品;2、描
写一个人;4、叙述一件说明道理的事件。从而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
里的语言,进而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
《落花生》教学反思6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理解
详写和略写。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
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详略得当。非重点一带而过。引出本文的重点难点。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
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
《落花生》教学反思7
《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
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
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
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
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因此
在教学中我侧重让学生品读理解。如第十自然段,我设计了判断题、
填空题,让学生明白花生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特点。
在讲解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想让学生说说哪些是详写,哪些是
略写?我引导学生这样理解:我们种花生,大概从三月开始播种,八月
才收获,人们平时要细心管理,人们怎样播种,怎样管理,怎样收获,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书上却只用了一句话就写完了,你们觉得
这种写法怎么样?(很简单,不具体)老师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就叫略写,
反之就叫详写。
《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
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
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理解了“有用”后,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
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
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
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落花生》教学反思8
特别感谢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历练的机会,同时还有我的师父朱婷
老师和语文组其他老师细致的指导及鼓励。这是我的第一堂公开课,
也是第一次有这么多高水平的老师对我的课进行深入的讲评,我感觉
受益匪浅。
课后,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嘴说。
在本节课中,我的讲解过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太少,这
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想得少,说得少,这与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
是不协调的。其实,让学生说的过程中,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
口语表达能力;他们回答问题也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并且进行
表达,这样其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践行好,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原则。
二、深层次地挖掘知识,不能仅限于课本。
在《落花生》这篇课文中,作者用花生同苹果、石榴、桃子作比
较,用花生的品质告诉我们,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
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是课本中需要大家明白的道理,那其实我们可
以再深入研究:苹果、石榴、桃子就是不好的吗?我们能不能做一个既
讲究了体面,又对别人有好处的人呢?也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课本的
知识已经足矣,但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就要掌握的
更深入一些。所以,作为教师,课下所准备的知识一定要源于课本并
且高于课本,以一种更高的姿态来对知识进行讲授,就会有另外一种
更好地效果产生。
三、严谨用语,避免产生歧义。
在本节课中,就“对比”是否是修辞手法产生了歧义,这属于我
的用语不够严谨。而语文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注
意,并且锻炼自己的科学用语。
四、注意每一个小细节,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这节课就出现了重点生字没播放书写顺序,这是我在准备
的时候疏忽的地方,以后一定要注意。其次,我的板书结构也不是很
好,显得有些混乱,主线结构不够清晰明了,以后一定要加强训练。
教学本来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遗憾,才能让我们在以
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使自己在不断地磨练中一次次完善自我,
做一个无愧于学生的教师。没有完美的课堂,只有更好的课堂。我要
不断的努力,每堂课都要像上公开课一样,精心准备,备教材,备学
生,认真总结每堂课的得与失,做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落花生》教学反思9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
花生——议花生”来写,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
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
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
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
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
习体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这样,我就从
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
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
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
分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养成。并让学
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
的人,这一环节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
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
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10
《落花生》这片课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
有教育意义。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以读为本,在教学中让学生进
行有效的朗读。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插图不
仅画得“逼真”,而且也要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的句子。读图与
读文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
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体面的人。”体会
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样的
人是有用的人,”“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
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道理。
可是对于借物喻人这种写法我指导得不够细,学生写的小练笔比
较生硬。
《落花生》教学反思11
《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
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
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落花生》
这篇课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
来写的,重点写了“议花生”这部分内容。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
时,让学生在阅读、朗读中感悟、体验文本内容,在品读中体会落花
生的精神。我在设计和教学中体现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以“读”为本,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我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做到以读为本,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
抓住课文中的“逼真”一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不仅看出米勒画得
“逼真”,而且读出作者描写得“逼真”。读图与读文紧密结合,在
教学中,我抓住父亲所说的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
二、以图引文,激发情感。
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看图,谈谈自己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生么?让学生先建立感性认识,接下来再让学生读课文,通过
学生的初读,找出作者描写图画的句子,对照图画,再进行感情朗读,
精读、品读,让学生再来看图自己介绍一下画中的内容。这样既尊重
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又教给了学生习作的方法,同时了解作者联
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理解
了课文、体会到了作者的感情。另外,学生在默读、自由读、分角色
读、朗读、诵读中,体验、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
三、设置悬念,大胆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民主、和谐的课
堂人文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
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允许学
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在教
学《落花生》课中,学生互相质疑提出问题:如:桃子、石榴、苹果
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还有我是女生做像苹果
一样漂亮的人不好吗?等等,对这样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问题,教师
要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这样的课堂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
使学生敢于直言,个性得到发展。
在引导学生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
体会这句话的内涵时,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什么
样的人是有用的人,”我借助能用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让学生多
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由落花生的特点进而阐明做人的
道理。落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它有用,有益于人类,有着内在的美,
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
总之,教学时我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
交流,感悟,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人为本,还给学生自由
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这样就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落花生》教学反思12
今天讲《落花生》这一课,昨晚十二点之前把这一课教学简案梳
理了一下,今天在讲课时,虽然遭遇电脑刚开始的不给力,但因为提
前的备课充分,从拼音生字书写、词语理解、到看似很随意的质疑,
课上的还算顺利。
用谜语切入时,还没出谜面,孩子们就说一定是花生,于是,我
说既然是花生,那你猜猜我这谜语里为什么是花生?“青藤藤,黄花
花,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一个孩子说:“因为花生
是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是啊,花生就是这么低调。
课刚开始,睿同学就趴在桌子上,书也没打开,问他怎么了?回
答:“头不舒服”经过沟通经他同意没有给他家长电话联系。谁知,
我让孩子们猜谜语时,他竟然一下子坐了起来,并举手回答说出了谜
底,随后,就又趴在桌子上,讲课空隙随手摸了一下他的头部,也不
烧,看来不是感冒了,可他的行为,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因为是两节
课,当第二节上课时,他依然是趴在课桌上,睡着了。课间给他家长
微信联系,也没联系上。这孩子,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是昨晚没休息
好,可不是什么不舒服,刚开学,第一节这个孩子对老师的那种态度,
到今天他的这种表现,让我感到如果家长不介入、不配合老师的话,
他将很难有好的未来,因为,他在堕落。
在品读感悟课文环节,我重点指导第一段和第九段的朗读,使学
生感悟到在荒地里经过买种、翻土、播种、浇水后,居然收获了的那
种惊喜。第三段到十一段是对话描写,用分角色朗读更合适一些,分
组后,小组展示时,三个同学配合还算默契,只是声音比较小,还没
有一点点感情,致使大多数孩子都在交头接耳,这时候,我一方面告
诉孩子们,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一方面用范读的形式读出不同身份的
人。果然,接下来的朗读就好多了。
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当我抛出“茅亭”是啥意思时,子
浩同学说应该是厕所,我没有立即否定他,而是追问了他一句,吃花
生会在厕所吃吗?不料,他说:“老师,是不是在茅厕的旁边?”这
时候,全班同学都笑了,宸浩同学给了他一个很正确的解释,这个小
插曲才结束。哈哈,我喜欢这种课堂上有疑问,有交流,思想的碰撞,
这说明孩子们在思考,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样的精彩还有一处,是关于“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亲也来
了,实在很难得”。明明是一家人,为什么要说父亲也来了?记得我
小时候学习这篇课文时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遗憾的是我没有问老师,
老师也没给我解释,今天我讲这一课,不但自己要把它搞清楚,也一
定让我的学生弄明白。当我抛出问题时,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父亲
在外打工的,不常回来,所以很难得。”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我
又补充了许地山的一些资料,他们终于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几十年过
去了,积压在我心里的疑问终于消散了,这样的方式真好!
回到家后给老公交流课堂上的插曲,老公问落花生是啥意思?我
说一方面是作者许地山的笔名,另一方面,因为花生开花后,不是在
树上结果,它的花落到了地面,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结成
了果实,所以叫落花生。老公说,其实你应该告诉孩子们,落花生就
是咱们这里的方言“laoguashen”这样子解释,相信孩子们会更喜欢
的。唉,错失了一个方言和普通话的结合教学,如果当时考虑周全,
相信今天的课堂会更和谐。
今天的课堂,缺憾美,也是美。
《落花生》教学反思13
《落花生》是许地山著名的一篇叙事散文,本课语言朴实,感情
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有教育意义。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
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
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
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
值观,同时,主次分明这一写作特点在这篇文章上有着鲜明的体现,
是作为教授学生在习作时写作技法的典型材料。所以我在教学中,注
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在导课环节的设计中本人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进行了有效的教
学组织。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
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
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
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
资料,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
集有关花生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
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
等等。同时我以课题“落花生”其实就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所说的
“花生”,它为何又叫“落花生”,在讲清花生的生长特点外还问了
它还有哪些名字?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知道它还叫“长生果”,并
且把“落花生”的实物图片和“许地山”的人物图片做成一张幻灯片,
让大家知道一边是农作物,一边是作家、学者、教授,为何都叫“落
花生”呢?其目的是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
二、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本人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以旧推
新”的教学,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
通过抽人读展示在幻灯片上第一自然段内容(幻灯片内容中知识重
点已用不同颜色做标记,作用于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知识点),从而达到
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点:多音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读音以及本课中
“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之间为何用逗号。尤其通过四个词组的
构词结构来讲清“播种”的“种”在这里为何读“zhǒng”。并且让
学生思考文章最后一句中作者为何用“居然”一词,从而让学生理解
文本,达到与作者进行对话。最后让学生总结出这部分作者写了“种
花生,收花生”的内容,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在进行第二部分内容教学是我首先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找除
了“种花生和收花生”以外,还讲了那几件事?让学生归纳出“吃花生
和议花生”后,老师再进行追问:哪些内容讲了吃花生?让学生找到后
明白“作者在‘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这几个环节只用了寥寥几
笔,而“议花生”一个环节却占了大部分篇幅,从而轻而易举的讲清
了本文“主次分明”这一写作特点,强调了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是要做
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自选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
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
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
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
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
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
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我在设计本环节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
师生合作读,生生配合读,分角色读,默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齐读)等,去体味文章的语言,去感受蕴涵的哲理。这样一遍一遍的读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满意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使学
生获得情感的体验。
五、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
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
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
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学时,从初读课
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
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己读,自己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特
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
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在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
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
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填在老师提
前发到小组的“石榴、桃子、苹果与花生果实的对照表”里,最后再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
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
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
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
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
的积极性提高了,但由于学生过于紧张,读得还不到位,但通过教师
声情并茂范读,再让学生自由举手起来读,最后请学生来评价,从而
让学生在读与评中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
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做到
“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
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别人没有用处的人。”这
句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
图。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
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所以我在这环节我让学生大胆质疑,
给他们探究学习的环境,创设了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促使了
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
围绕这句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花生一样的人,
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
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
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
是充分的。学生课上说得非常精彩,并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
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表现自
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也有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
种结合的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该表现时表现。我真的为学生有这
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并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身
边有没有像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
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
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在此环节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
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
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
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学生各抒已见,虽然说法各不相同,
但无论哪种见解都是发自内心的表白。这样的课堂讨论,凸现了学生
的主体地位,学生敢于探究,敢于直言,思维异常活跃,个性得以和
谐发展。
六、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
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落花生》
一文中,作者许地山之所以给自己取笔名为“落华生”,就是因为他
喜欢‘落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并以此笔名来告诫自己
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于是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在学生理解了
作者笔名‘落花生’的含义后,我布置学生课后读几篇许地山写的文
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结”,这样就让学生的知识从课堂
向课外延伸,让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更广阔空间。
七、本文整堂课的设计以作者为何以“落花生”为名作为剖析文
章的切入点,最后以弄清作者以“落花生”为名的目的为归结点,再
以多读许地山的文章为延伸点,使全文形成了一个首尾呼应,前后照
应的整体效果。
八、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对城乡学生能力的估计不
足,导致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还够,对文本中作者应有的
情感要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出来还不够到位,甚至在学生自己思考
质疑的环节还会出现少许的冷场等等。
总之,课堂中有些突发情况是不可预想得到的,但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应善于营造民主、平
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让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得以渗透。
《落花生》教学反思14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中,我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
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
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
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
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
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
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
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
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集体交流。
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
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
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
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
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
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
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落花生》教学反思15
《落花生》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5课,这是一篇
精读课文,作者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落花生》是
许地山的散文名篇,以其淳厚朴实的风格著称。因原文的行文不易于
小学生读懂和理解,所以在选入课文时做了“翻译式”的改动。这篇
散文的文字本就不见功夫,所谓“无技巧”,修改后更是显得简单平
易,学生对课文字面意思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困难。另外,文章的抒情
性不强,主要部分是以“实录”的对话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父亲对花
生的谈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做出贡
献”的人,说明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
好处的人”的道理。如何在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水到渠
成地挖掘这篇课文的人文内涵,是这课教学首先应考虑的。经过找师
傅和教研组长评课,有如下认识。
一、本节课设计的可取之处
1.课文内容上详略得当,直抓重点。《落花生》是一篇极富哲理
的文章。我执教时从“课文讲了哪些事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并顺势点明本文突出
优点“详略得当”。接下来直奔重点——议花生。把握课文重点,抓
紧上课节奏,避免了课堂的拖沓。
2.联系实际,理解文章重点《落花生》一课中的“人要做有用的
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用处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围绕这句
话进行热烈地讨论。出示许地山的个人事迹,用实例告诉许地山笔名
的含义。之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例自己身边的“落花生”一样的人,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落花生的品质,更希望学生日后能学习落花生的品
质。
二、本节课的不足
1.课堂上对学生语言规范不到位。语文不只要求老师使用优美合
理的语文语言,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五年级的学生足可以讲话
说的规范。但我平时课上强调较少,导致学生语文语言差。
2.课堂各“任务”间过渡语表达不清晰。课堂过渡语使连接课堂
的关键。老师明确清晰的进行过渡才能使所有学生了解接下来的课堂
节奏,不至于是学生跟不上老师节奏。但我课上的过渡句使用不好,
可也是会有学生走神的关键因素。日后的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这个问
题。
3.课外拓展没有发挥实用。
《石灰吟》是学生接触过的“借物喻人”的古诗名篇。我原本的
设想是通过《石灰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但是,
我没有对《石灰吟》中借哪些物喻那些人进行解释,没有达到目的。
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惑。今天这堂课经历了3次的试讲,改教学设
计4次,最终得以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虽然这节课有很多不足,但之
前试讲的“没有抓住重点”“时间分配不合理”“课堂节奏拖
沓”“教态软绵”这些问题都改正了。经历了之前为了这堂课的磨练,
我想到了一句诗“宝剑锋从磨砺出”。希望我可以越练越好,越练越
进步。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0:1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09212138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情感升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情感升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