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学号:***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
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
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
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
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
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
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
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
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
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
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
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
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
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
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
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
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
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
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
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家,西递为17家(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
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吨,宏
村达577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
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宏村的污
水年排放量均在30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
期的雨污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
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
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当地旅游业的发
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
代城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饭店、旅馆)集中
在核心景区内,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
水井(40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
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有85.1%的游客都赞同“如
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
宏村之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多
所建筑与艺术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
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
势。有67.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水”,这是西
递、宏村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
2、噪声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
的声环境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安静、充满自然之音
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皖南乡村旅游素以宁静、古朴
的氛围著称,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的原本宁静早已被
机动车的马达轰鸣声、游客们的嘈杂喧闹声以及娱乐场所、居住
场所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声打破。噪声污染不仅给游客的旅游
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而且也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环境影响
西递、宏村素有“山水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的人家”之美誉。
如今,景区内游人如织、写生者相簇相拥;古民居内摩肩接踵、
饭店里人声鼎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田园生活已被游客的频繁出入彻底打破。“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桃源胜境已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生活质
量和便利程度,但61%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明显改变了本地人
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大多为砖石结构、
木架支撑、木板隔间、楼板阁楼、房间狭窄,采光较差。随着村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
电器的普及,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70%
的古村落常住村民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部分村民开始
外迁,一些古民居遭到废弃,原有的乡村生活气息减弱。
(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西递、宏村处于徽文
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地区,民风淳朴,社会文化环境颇具特色。
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气息淡化了乡村原有的传统风
貌。如部分村民在门前屋下钉上木牌,上书“内有厕所,收费五
角”、“家常小炒,内设雅座”;村内的一些私有住宅,参观拍照
均要索取费用;旅游旺季,村落到处塞满了各色商业摊点。这种
商住混杂的情境破坏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不利于游客体
验真实独特的古徽文化。
(四)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者大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他
们在乡村的消费可能会导致当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带
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根据在宏村景区的调查
显示,68.6%的居民同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物价的上涨”。增
加经济风险。旅游业是当前西递、宏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村民的就业由最初的
以务农为主,转为主要从事旅游公司导游或清洁工作,或者是个
体生意经营。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五、调查思考
(一)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二者关系,充分认识没有保护的开
发,是不可持续的开发;而没有开发的保护,则是没有根基的保
护,不可能成为有效的保护。可实施文化遗产核心地带绝对保持
原始性,仅供参观、游览,不作商业性开发,周边地带进行适当
商业性旅游开发的方案,这对长久地做好保护工作可起到重要作
用。
(二)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恢复纯净自然生态环境
为了能有效改善旅游区的大气环境状况,可以改变传统的柴薪燃
烧方式,推广沼气、天然气等的使用;可以积极完善村落排污系
统,建立污水处理站,循环使用水资源,保证景区水体不受污染;
可以加强对村落主通道和游客密集地噪声的监测,对进入景区的
车辆限速禁鸣,以有效降低噪声的影响。
此外,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破坏旅游业
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针对旅游环境的特殊性,可以采取控制游
人数量、游人密度、实行区域轮休等有效措施,合理调节旅游生
态容量,缓解乡村旅游环境压力。通过大力营销南屏、关麓、屏
山等其他古村落和乡村旅游景点,推行“选择旅游”,为西递、
宏村分流游客,避免游客过分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三)加强宏观管理调控,创建和谐乡村经济环境
乡村旅游具有利益主体多样性和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特点,科学合
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是村民参与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只有对经济
利益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让广大村民都来参与乡村旅游并从中
真正受益,才能使村民赞成、支持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政府需
客观、准确、统一地衡量各项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尽量降低旅
游经济效益的漏损;加强对开发商的行为监督,帮助处理开发商
和村民之间利益分配,让村民不再被排斥在开发之外,避免类似
于“宏村之痛”的旅游资源产权和经营权的纠纷再次发生。
(四)加快新村规划建设,保留质朴乡村生活环境
新村建设是增加群众收入,调动村民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既可以
缓解遗产保护的压力,也能够提升核心景区的旅游业态档次,并
能够解决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政府应有组织地将行政
办公、学校、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出古村落,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
的前提下,允许或建议一部分居民继续生活在村落中,尤其是对
一些具有特殊手工艺的文化传承者予以保留,保持他们原有的生
活方式。村落内的建筑应以保护为主,在不改变其原有风貌的情
况下进行一定的修缮,完善内部结构。
六、调查时间:*****调查员:*******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10:0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500139213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西递古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西递古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