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区域经济突飞猛进,规模经济不断壮大,
为我省地方税收培植了丰厚的税收源泉。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单凭传统的税收征管方式很难适应当前
的税源管理。笔者从事多年的基层税收管理工作,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进行了
一番思考,提出一些看法和观点供大家交流探讨.
一、当前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税源管理机构职能“缺位”。在新一论征管改革中,随着征、管、查
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务专管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
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
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改革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
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
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
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如申报不实,出了偷漏税问题则由稽查部门去处理。这样
一来,在税源的管理上便出现了“空档”,管事与管户在相当程度上脱了节.由
于征、管、查之间始终处于变动磨合的状态,未达到统一和规范,税源管理的
职能存在“缺位”现象。办税大厅征收人员不再下户,就表征税,被动接受纳
税人的申报资料,并不能主动收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动情况;基层分局
(所)的税收管理员对税源控管乏力,由过去的专管员下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
情况变成了远离企业、坐看报表的静态管理,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
明,造成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问题二:税源管理手段相对滞后.在当前税源管理过程中,单一地以实现税收的
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工作重心侧重于重点税源的管
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非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某些区域及工作
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
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相继取消而丧失,而新的信息管理手段
又未到位,基层税务干部普遍感到茫然和无所适从.有的被动地等待信息化建设
的发展,寄希望于省局为他们提供“一步到位”的办法和手段。虽然近些年加
大了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微机管理,但目前税源管理系统只能
完成一些基本的统计工作,对税源的状况不能运用大量的信息数据库进行调
研、分析和预测。此外,还建立没有完全意义上的税源监控网络和管理监控机
制,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传递渠道单一、滞后.
问题三:部门协调配合不得力。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
税、银行、质监、土管、城建、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还没有真正建立起
来,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更谈不上信息高度共享。从内部来看,征、管、
查三部门、机关科(股)室之间、上级局与下级局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
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适应现代税源管理的监控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问题四:税源管理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税源管理过程中,困扰基层的一个主
要问题就是征管力量不足,城乡税源管理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存在基层税源
少、人员多,而城区或重点税源单位税收任务重、人员少;机关管理人员多、
一线税源管理人员少等不合理现象.基层税源管理人员应付事务性工作繁重,很
难集中精力开展税源控管,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存在部分地区
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收管理员日常工作存在任务不明、目标不清、考
核不到位的问题。税收管理员业务水平参次不齐,适应现代税收征管的工作能
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工作缺乏主动,不能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
问题五:经济出现多元化,增加了税源管理的难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
展和知识经济与网络时代的来临,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接轨,各种所有制形
式的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长期并存,使纳税主体呈现多
元化;混合经济、网上交易、资产重组等加剧,使征税对象呈现多元化;经济
主体经营活动的多样性,使其收入来源也呈多元化,增加了纳税环节确认难
度,税源监管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而税务机关对这些变化的应对措施相对滞
后,使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今年,省局把税源管理作为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提得高度可见,重要性之强.要
全面提高税源控管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监控思维模式,树立科学化、精细化、
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人机结合强化对税源的管理和监
控。
(一)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全面建立税源管理体系。
按照加强管理、讲求效率和有利于服务的原则,科学设置基层税源管理机构,合
理调整征管职能,实现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按照以事定岗、
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
管、查三部门的职责分工,避免各环节、岗位之间职责交叉或缺位,三部门应加
强业务衔接,既要分工,又要协作;既要制约,又要协调,凝集征、管、查合
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税源管理的整体效能。搞好征管信息系统前、后
台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加强协调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防止推诿扯皮、效率
低下等问题的发生,保证征管业务流程衔接紧密、运转高效。县(区)局管理股
应为专门的税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税源的收集、汇总、分析,监督指导基层分
局(所)加强税源管理;稽查局、办税服务厅作为税源监控的辅助管理部门,主
要负责纳税人的税源采集及税收征管相关情况的反馈工作。基层分局(所)为
税源管理的主力军,经常深入到纳税单位进行税源调查分析,监控掌握纳税人
的生产经营、税源变化情况,掌握一些非常规性的税源变化情况,特别要加强
对改制企业、有偷税嫌疑的企业、漏征漏管户、新办户、停(歇)业户、注销
户、非正常户等纳税人的监控工作,减少税收死角。定期、不定期地组织税收
管理员,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
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之中,在征管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征管、税政、法制、发票、计财、信息中心、监查审计等部门之间的协调运
行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专业特长和职能功效,积极为基层部门强化税源
管理提供指导、帮助和监督,多渠道多领域地实现税源的精细化、规范化管理,
全方位地构建税源管理体系。
(二)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把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到实处。
1、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县(区)级局、基层分局要综合
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地域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基层人员
数量与素质等因素,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结合起征点提高,农村税源向城镇
转移和集中的特点,重新整合优化税收管理员队伍,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先
保证对大企业、纳税信用等级较低企业以及城区等重点税源户的监管需要,并
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以实现
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加强税收管理员的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的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
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
四、山洪灾害的防御
山洪灾害的防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同时也是防汛救灾工作的难
点和重点,而且对山洪灾害尚未专门的投资渠道,管理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进行系统综合的防御。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御山洪灾害的意识。山洪灾害是我市最
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暴发突然、破坏力大,且无灾发预感,要降低灾害损失,首
先要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认识,牢固树立防御山洪灾害的思想,要在防汛宣传
时加大对山洪灾害防御的宣传力度,并广泛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
体造成宣传声势.同时要充分利用中央电视台和省电视宣传的权威性和大范围宣
传效应,制作公益广告和科技专题,持之以恒,注重实效,真正做到人人皆知,家
喻户晓。
(二)深入调查研究,划定山洪灾害范围。对山洪灾害的综合防治是一个
新的课题,必须组织力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证,寻找适合本地实际的优化防
治方案.可以由防汛指挥部组织地矿、水利等部门对山洪灾害易发区进行一次全
面的调查研究,根据不同地域的气象、水文、地理、地势及居住人口数量等各
种因素,分析其成灾机率和遭灾的可能程度,分级划出警戒区域,并在明确的特
级、I级、II级等警戒区要划界立标,严格控制生产、居住和建设。
(三)统一规划,部门协同,坚持依法防治山洪灾害.山洪灾害防御涉及到社
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需要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逐
步实现山洪灾害的综合治理,水利部门要严格按照《防洪法》、《水土保持
法》、《湖南省实施(防洪法)办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实施项目建议书和涉
河项目审批制度,加大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做好河道的清障划界等工作;
国土部门要进一步严格单位和个人的建设用地审批、指导人们主动避险建房,
避险修路采矿;城镇部门要加强城市(镇)尤其是小城镇和农村建设的规划,对
工程建设要专门进行防洪论证,山洪灾害的防御措施论证,并做好质量监督工
作;林业部门要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工作.
(四)制定紧急避险预案,减少山洪灾害损失.目前,在工程措施不足以抵
挡特大山洪的情况下,要各地进一步抓紧做好和完善避灾预案,对划分的山洪
灾害易发区和山洪灾害诱发隐患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低洼地区,尤其是对所划
定的特级、I级警戒区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避灾方案,并在特级、I级警戒区要
树立永久性界碑,一旦进入警戒状态,要按市~乡~村~组~户的次序,必须在
最短的时间内发出紧急避灾信号,并落实好转移路线和人员安置方式.
(五)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山洪灾害治理。由于暴雨山洪的突发性很强,而
现有的气象测报对小流域特大暴雨很难预测,提前避险转移的时间很短。因此,
从目前来看,必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避结合".但我们认为:治是根
本,防是关键,避是重要手段。从现在开始,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展开对
山洪灾害的治理,从根本上减轻山洪灾害的损失。一是要做好山洪的坡面治
理,通过采取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坡面林草、禁止新开坡土梯田、封山固
沙、护坡固脚等措施,由小流域向全流域展开。二是要进一步做好河道整治保护.
要采取严厉手段坚决制止在沿河两岸任意倾倒堆放废渣废料,防止工矿企业废
渣进入河道.同时要加强河道的疏通治理,河道治理时要有统一的防洪规划,并
严格按照规划实施。要严格涉河项目的项目同意书和工程建设审批制度,妥善
处理好与小城镇建设和农庄建设的关系,增强住房避洪意识。减少特大山洪、
泥石流等冲毁房屋.对河道内作业行为要严加规范管理,防止采砂、淘金对河床
河势的破坏.
(六)依靠科技进步,建立预警预报监测系统。各级各部门尤其是气象、
地矿、水利等部门要根据各地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分布,加大对预警监测系统的投
入,逐步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预警预报监测系统。要从努力提高天气气象预测预
报精度入手,增强预见期.特级和I级警戒区要有监点和专门监测人员,并逐步
延伸至所有易发区域,同时要实现群专结合、群防群测,尽快建立起防御山洪
灾害的综合立体监测网络.
(七)持之以恒地开展大坝除险.
—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6:00: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85611211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税源管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税源管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