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走水】四渎八流
四渎八流,指古代四条独立入海的大川及其主要支流。古时华夏
文明主要在黄河长江之间的中原区域活动,所以四渎八流也基本集中
在此。
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四渎”是江
(长江)、河(黄河)、淮(淮水)、济(济水)。八流则为“四渎”
的主要支脉,分别是黄河支脉的渭水、洛水,长江支脉的汉水、沔水,
淮水支脉的颍水、汝水、泗水、沂水。
“四渎”都源出名山,其中河出昆仑,江出岷山,济出王屋,淮
出桐柏。
具有“万山之祖”显赫地位的为昆仑。《山海经》记载,“西海
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山海经的记载位置很宽泛,《史记》对其具体位置进行了明确,
其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阗,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
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长江发源的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
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
岷山是红军长征中走过的最后一座雪山,上二十里,下三十里。
过了岷山,红军在甘南哈达铺进行了较好的休整,并确定了同陕北红
军会师,结束长征,建立新的根据地。所以,毛主席在诗中兴奋地写
道:“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古籍《尚书.禹贡》把发源于岷山的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上源,
所以有着“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说法。直到明代地理学家徐
霞客,溯金沙江而上,发现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并写了《江源考》
一书,把长江的发源地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实际的长江源头更为
向西,就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范围了。
关于济水,目前已不在大江大河之列。主要原因是古代作为主要
河流的济水目前已被黄河覆盖,不见踪迹了。
古时的济水来自海拔1700多米的济源王屋山。山名之由来,一谓
“山中有洞,深不可入,洞中如王者之宫,故名曰王屋也”。王屋山
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世人不知济源、不知
王屋山,但一定知道愚公移山。王屋山是愚公的故乡,《列子·汤问》
《愚公移山》曰: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
南,河阳之北。
济水的源头就在济源市居民的眼皮子底下,就在他们随遇而安的
散漫生活里。这似乎不符合河流源头往往在高山密林间的常理。
据《尚书·禹贡》记载,当年的济水经河南温县,至荥阳、封丘、
开封、兰考等地,流入齐鲁大地,再经定陶、菏泽、巨野、济宁,绕
梁山,过东阿、济南、济阳等地,最后汇入渤海。
河南、山东的很多地名与济水有关,比如济南、济宁、济阳、济
阴、济州这些都因济水而得名,刻着深深的济水烙印。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桐
柏山有独特的淮源文化、盘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质文化和苏区文化。
《桐柏县志》载:“淮,始于大复,潜流地中,见于阳口”。
《尔雅》载:“淮水与澧水同源俱导,东流为淮,西流为澧”,有
“江淮同源”之说。
据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做过县令,多次到桐
柏山游览获得灵感,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并以桐柏山的水帘洞、
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等地名为雏形写成了《西游记》。
淮河又被称为华夏风水河,古语云:“每淮水盛时,西风激浪,
白波如山,淮扬数百里中,公私惶惶,莫敢安枕者,数百年矣”。
全长近1000公里的淮河,大部分缓缓流淌在广阔的平原之上,既
无峡谷险滩,也少有风景名胜,所以人们对淮河的印象是模糊的。
很多人提起淮河,就顺藤摸瓜般地想到秦淮河。然而,淮河在长
江以北,秦淮河是长江南岸支流。被文人骚客反复吟唱的十里秦淮,
其实与淮河并无关联。南京秦淮河在汉朝时也称淮水,因相传是秦始
皇开凿,在唐朝时改称秦淮河。
《诗经·鼓钟》曰“鼓钟将将,淮水汤汤”。淮最早被刻在了三千
年前的商朝甲骨文上,也流传在我国最早的诗集中。
《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演化到今天的结果就是秦岭-淮河
一线成为中国南北分界线。
“江淮熟,天下足”,在农业社会的时代,淮河流域是名副其实
的“天下之中”。北宋思想家李靓曾这样评价:“当今天下根本在于
江淮,天下无江淮不能以足用,江淮无天下自可以为国。”
与四渎相比,八流名气不遑多让。比如黄河的支流渭水,泾渭分
明即来与此,系指泾河水清,渭河水浑,不过沧海桑田,目前已变为
泾河水浑,渭河水清了。
洛河更是厉害,其与黄河交汇的中心地区被称为“河洛”,是华
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
“河图”;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伏羲依此“图”
和“书”,画作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所有以上的文
化,被称为河洛文化,使这一地区成为“中国”名称的来源。
汉江是长江最长的支流,在历史上占居重要地位,常与长江、淮
河、黄河并列,合称“江淮河汉”。
泗水是春秋时期孔子曾带领弟子们经常游玩的地方,曾经在此写
下了流传千古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宋朝诗人朱熹也在此写
下了《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另外目前的大运河即在泗水的基础上修建而成。
“八流”中的沂水最小,而且先流入泗水再流入淮水,是支流的
支流,但因为它发源于神圣的泰山,所以跻身于名水之中。
四渎八流就如一本书,一方面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发源、兴起、发
展,另一方面也记录并将影响着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成长、生活和爱
欲情感。
可以说每一条大河就是一段历史,每一滴水都有一个故事,每个
故事都有无数的生命,每个生命都有无穷的爱恨。千百年来,不知道
人世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浸润其中。
所以王冕说:“江河万里归沧海,山岭千重走剑关。”李煜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杜甫说:“无边落木萧
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
江送流水。”
走走四渎八流,读读这本书,了解其中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实
在是一件颇有意义,也是颇有意思的事。
本文发布于:2023-03-11 03:0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75380210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走水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走水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