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离线作业-离线考核
《中国现代文学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周作人、
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许地山(以上列名为发起人)、朱自清、冰心、庐隐、
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指1921年1月由沈雁冰接编并发表《改革宣言》后
的《小说月报》,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代用机关报)和《文学旬刊》(后改为《文学周报》)等,出版文学研
究会丛书。文学研究会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
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
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文学研究会成员多,有许多著名作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重大贡
献。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第三种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分析《日出》中陈白露复杂的思想性格。
答: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福的家庭,
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却不幸落入
黑暗社会的陷阱,沦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凭她的美
貌,她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潘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身,直到
灯枯油尽。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她爱生
活,又厌恶生活"。
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这种生活对她的腐蚀;她
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但又离不开这个丑恶的地
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摧残、被蹂虐,痛苦地在生活
中挣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的好!打的好!打的痛快"。陈白
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她承认太阳要出来了,但太阳不属于她,她只
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服毒
自杀。
陈白露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因素,各个侧面,有机地连在一起,使她的性格呈现着丰
富的内容。这是多么矛盾的性格啊!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
烟、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自甘堕落的女人";但是,她的确厌倦了那"
发疯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骄傲自负但又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
是那么一回事;但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她虽然陷入了"生活的桎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
不熄的诗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这种复杂的性格是搅得人眼花缭乱,有人干脆骂她是"灵魂完全
堕落的交际花",也有人说她是"折断了翅膀的鹰",各种说法,都有各自的根据。但我们认为,她是"美丽
的堕落"、"堕落的美丽",她的复杂性格的形成是因为有它复杂的现实因素,同时也有它形成的过程。
2、闻一多称田间为"时代的鼓手",试谈你对这个评语的理解。
答:"时代的鼓手"简洁而又形象地概况了田间的诗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特点;田间的诗具有饱满的战斗激情
和强烈的政治鼓动性,表现了高昂的时代精神;田间的诗质朴、干脆、真诚,句子简短而坚实,节奏短促,
有如一声声的鼓点,响亮而沉重。
3、比较《王贵与李香香》与《漳河水》的异同。
答:两诗都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出现的优秀的长篇叙事诗;两诗都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性内容,又有不同:
《王贵与李香香》主要写的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给男女主人公带来的社会解放,《漳河水》写的是
在人民政权的支持下,几个农村妇女争得了女性自身的解放。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为什么说《呐喊》、《彷徨》开创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
答:一、思想方面:它以“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的现实主义精神,如实描写,深入地状写
度了社会的一切丑恶、罪恶和病根。由于作者站在革命民主主义立场上,因而作品对封建性旧社会的暴露
批判,异常深刻,达到过去的文学所没有达到的思想境界。作品渗透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哀其不幸,
问怒其不争”。作品凝聚着作者对农民、妇女、知识分子问题的思考,对人答民解放和社会改革道路的执
着探求。作品从思想革命的角度,侧重描写和揭示封建思想对人民群众的精神奴役和毒害,暴露和解剖民
族病态心理,期望中国人民摆脱封建传统思想束缚,改革国民劣根性。
二、《内呐喊》《彷徨》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艺术上的杰出成就。容作者在民族生活的土壤上,博采众长、
融会贯通,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表现手法,开拓了多中创作方法的源头,革新了中国短篇小说的结构形
式。
2、沈从文湘西题材的小说是怎样表现人性美的?
答:一,健康的身体,质朴的灵魂是湘西人性美的基本属性
二,性的直率,自然是人性美的最本真表现
三,刚强,坚韧的精神是湘西人性美的本质特征
四,重情义,轻利益是湘西人性美的至高境界
3、简析小说《青春之歌》的艺术成就。
答:《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
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
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
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
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
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
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
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
通过同共产党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
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
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
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
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除林道静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卢嘉川、林红、余永泽、王晓燕等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
其中有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有投机钻营以求平步青云的统治阶级的奴才,也有叛徒、特务以
及自甘堕落的青年,形形色色人物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展示,这又使得小说包含了广阔、丰富的时代内涵。
在艺术特色上,整部作品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复杂,在处理人物形象时作者避免了简单片面的处理,
而是以细腻的笔触伸入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中,真实地刻划人物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把握了人物的多重侧
面,因而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4、结合剧作《茶馆》谈老舍的艺术特色。
答:《茶馆》写于1956年,是中国当代戏剧最为重要的收获之一。其主要艺术成就表明老舍已经创造出
一种与传统话剧有别的新的民族话剧形式,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话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剧三幕,一幕写了一个时代。以“裕泰”茶馆为具体场所,通过“众生相”的展示,概括出了
中国社会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化、人情风貌。
二、剧本采用的是一种与传统的锁闭式模式(强调故事情节)迥然有别的人像展览式(强调人物)的结
构;首先是给人以一种生活原态的真实感;其次是着重写了环境,暗示出改造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
三是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游离庸俗社会学的创造局限。这并不意味着《茶馆》没有统一性或完整性。该剧的
主题是要“埋葬三个时代”,动荡不安、黑暗腐败、人民被奴役的三个社会横断面都是为统一说明主题服
务的。实际实形散而神不散的。
三、人物塑造很成功,剧中无论是粗线条的勾勒,还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无论是群象,还是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王利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所谓“顺民哲学”,在旧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特征有:处事圆滑,
内心虽有正义感,但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避免与恶势力做正面的交锋;持有一种“变尽了方法,不
过是为了活下去”的低调生存态度。这实际上是中国人长期在专制统治之下一直处于极端无权地位的一种
必然反映。
四、《茶馆》的“京味”语言,简洁明快、幽默风趣,富有个性特征和地方色彩,在总体上形成了一种
悲喜圆融的艺术风格,反映出作品在民族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3:53: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636162088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漳河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漳河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