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6页
2021-2022
学年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高一(上)期末生物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共
40.0
分)
1.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属于细菌,营寄生生活
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D.获取大量
HIV
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
2.细胞相对表面积与细胞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B.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D.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无关
3.下列四组生物中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颤蓝细菌和根霉B.葡萄球菌和草履虫
C.香菇和石苑D.发菜和酵母菌
4.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蓝细菌
③支原体
④酵母菌
⑤乳酸菌
⑥石花菜细胞
⑦噬菌体
A.①②④⑤B.④⑥⑦C.②③④⑥⑦D.③⑦
5.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个图形,要想图
1
转化成图
2
,正确的叙述是()
A.视野变亮
B.向左下方移动装片
第2页,共46页
C.视野观察到的实际面积变小
D.图
2
放大的倍数小于图
1
6.对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配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B.斐林试剂甲液乙液等量混合后可长久保存
C.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将
1
毫升
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豆浆,再加入
4
滴
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D.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质量浓度为
0.1g/m1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
0.01g/m1
的硫酸铜溶液
7.下列关于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属于生命活动的主要元素
B.都属于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
C.两者都是细胞自身合成的
D.前者是细胞特有的,后者是细胞与非生物界共有的
8.如图所示为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抗寒性能减弱,新陈代谢旺盛
B.残留物丙在小麦种子里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晒干和烘烤过程中,小麦种子失去的化合物不相同
D.乙中含有的元素最多的是氧,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
9.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鱼肝油中的维生素
D
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C.磷酸二氢钾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10.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
B.脂质中的脂肪有保温、缓冲、减压、免疫和催化作用
C.胆固醇的种类包括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D.维生素
D
能够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第3页,共46页
11.下列关于糖类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糖可以被进一步水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B.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
C.纤维素是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D.糖类物质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
12.下列有关氨基酸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
B.每种氨基酸只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人体内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
D.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13.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
1
~
3
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
有机物,则图
1
~
3
可分别表示()
A.多肽、
RNA
、淀粉
、
RNA
、纤维素
、蛋白质、糖原D.蛋白质、核酸、糖原
14.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
A.是一种全透性膜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只有蛋白质有流动性
D.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
15.下列对生物膜结构的叙述中,最科学的是()
A.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为暗
-
亮
-
暗三层结构,是一个静态的统一结构
B.若用丙酮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
获得的单层分子面积小于红细胞的表面积的二倍
C.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表现为磷脂双分子层可以运动,但蛋白质不运动
D.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
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16.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细胞既不吸收
O
2也不放出
CO
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B.低温、低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第4页,共46页
C.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土壤水淹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17.洋葱根尖成熟区的细胞中具有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结构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①细胞膜
②线粒体
③内质网
④核糖体
⑤大液泡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叶绿体
⑨细胞核
A.②⑧、①③⑤⑦和④⑥B.②⑨、①③⑤⑦和④
C.②⑨、⑦和④D.②⑧⑨、①③⑦和④
18.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菠菜做实验材料,但是必须撕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
B.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C.使用高倍镜时,可看到叶绿体双层膜结构
D.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19.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生物体所需的全部水解酶
B.线粒体内膜通过褶皱增大膜的面积
C.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D.粗面内质网通过产生囊泡将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
20.现有两个临时装片,材料分别取自菜青虫和菠菜。在电子显微镜下对这两个装片进
行观察。下列观察结果和对应的判断错误的是()
A.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菠菜
B.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菠菜
C.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D.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菜青虫
21.
ATP
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5页,共46页
中的能量均来自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
ADP
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
ATP
水解形成
ADP
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不易脱离
22.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保证了原核细胞的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B.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同,在结构和功能上能紧密联系
C.磷脂双分子层是各种生物膜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的最直接原因
D.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2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酶体能合成水解酶并可用于分解衰老的细胞器
B.中心体在洋葱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有氧呼吸有线粒体参与
D.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
24.如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三种细胞器都参与了抗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
B.②和脂质的合成有关,性腺中②的含量非常丰富
C.①④都与细胞内的能量转换有关
D.③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①是有氧呼吸的场所
25.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信息交流
C.核孔是
RNA
等大分子自由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目显著多于表皮细胞
26.如图为以某种动物受精卵为材料进行的三组实验,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第6页,共46页
A.实验②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B.实验①和③对比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C.实验③的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27.下列关于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拍摄洋葱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立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B.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美观
C.模型包括物理模型、化学模型、生物模型
D.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28.将下列细胞放在质量浓度为
0.3g/mL
蔗糖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的是()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B.人的成熟红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
29.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来比较蔗糖溶液甲、乙的浓
度大小。刚开始时漏斗内外液面等高,一段时间后漏斗内液
面上升的高度为
h
。当液面不再上升时两者浓度大小为()
A.甲
=
乙
B.甲>乙
C.甲<乙
D.甲
≥
乙
3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相当于半透膜
B.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水分子进入细胞都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的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3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重铬酸钾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碱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B.还原糖组织样液在加入苏丹Ⅲ染液后呈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第7页,共46页
C.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D.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遇二氧化碳后,其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32.哺乳动物细胞在
0.9%NaCl
溶液中仍能保持其正常形态。将兔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
NaC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比较其形态变化。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在高于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并发生质壁分离
B.在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形态未变是由于此时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在低于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D.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溶液浓度较高处向溶液浓度较低处进行的扩散
33.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
A.相对分子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也不需要膜
上的转运蛋白
D.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膜
上的载体蛋白
34.有种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通过分泌
InIC
蛋白抑制人细胞膜表面的
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
的转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和
InIC
蛋白的合成均需通过内质网的加工
B.该菌以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方式进入人体细胞
C.该细菌和酵母菌一样,不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D.该菌细胞内同时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的结构有核糖体和染色体
35.绿叶中的色素有
4
种,其中叶绿素
a
主要吸收()
A.红光B.蓝紫光C.红光或蓝紫光D.红光和蓝紫光
36.在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中,关于变量的描述不正确的()
A.温度、催化剂是自变量B.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C.肝匀浆和氯化铁的体积是自变量D.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
3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组成元素都为
C
、
H
、
O
、
N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第8页,共46页
C.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酶能为化学反应提供大量活化能
D.酶的合成场所可能是核糖体
38.下列有关酶的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
A.斯帕兰扎尼做了一个巧妙实验,发现了化学消化
B.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C.毕希纳认为,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
D.萨姆纳得到脲酶结晶后认为,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39.为了证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
5
组实验,分别选择一定的试剂
进行检测,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组别①②③④⑤
酶蛋白酶蛋白酶淀粉酶淀粉酶淀粉酶
反应物蛋白质淀粉蛋白质淀粉麦芽糖
A.①和③对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B.②和④对比,用碘液检测
C.④和⑤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D.③和④对比,用斐林试剂检测
40.如图为某同学所制作的酶催化作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是物理模型,能解释酶的专一性
B.图中
A
的元素组成,一定含有碳、氢、氧、氮、磷
C.若图中的
B
表示氨基酸,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脱水缩合
D.人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酶,因此不可能发生图所示的生理过程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0
分)
41.如图观察到的某细胞的一部分,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第9页,共46页
A.图示结构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B.此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C.①③都含有磷脂分子
D.此细胞不可能是蓝细菌
42.通透性是指单位时间内透过膜单位表面积的物质量,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只有双
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水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
K+、
Na+、
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3.下列有关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②在细胞膜上不能运动
B.①所表示的成分在细胞膜上执行多种功能
C.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有关,而与③无关
D.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由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的
44.有关人体细胞只利于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页,共46页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产生了
NADH
B.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全都来源于葡萄糖
C.用18O
标记底物葡萄糖,在产生的水中无法检测到18O
D.若消耗的氧气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只进行有氧呼吸
45.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过程,与线粒体密切相关的是•()
A.酒精被胃黏膜吸收
B.氧气进入肺泡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钠离子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46.下列关于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并分离色素
B.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是为了防止色素溶解在其中
C.观察到色素带最宽和最窄的色素带分别是叶绿素
a
和叶黄素
D.观察到扩散最快和最慢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b
47.恩格尔曼利用水绵和需氧细菌设计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需氧细菌其指示氧气产生部位
B.该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C.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环境中
D.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48.在如图一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曲线图中,有
M
、
N
、
O
、
P
、
Q
五个点,对它们的
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A.P
点前,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B.Q
点时,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
C.O
点时,植物体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N
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
用强度
第11页,共46页
49.
ATP
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其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
H+搬运到另一侧,
并催化
ATP
的形成。如图表示
ATP
酶复合体的结构和主要功能,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酶复合体具有运输
H
和催化作用
B.图中
H+从
B
侧运输到
A
侧的跨膜运输是易化扩散
C.叶绿体中含有的
ATP
酶复合体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基质中
酶复合体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50.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是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
B.细胞学说的建立与科学实验有关,与理性思维无关
C.细胞学说的要点之一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D.威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已被推翻”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51.图甲、乙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图丙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图解,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2页,共46页
(
1
)实验时,在
A
、
B
、
C
、
D
、
E
五个锥形瓶中,应将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应加入
______
瓶中。实验时往往在
D
瓶溶液上层加石蜡,其作用为
______
。
(
2
)丙图中
A
物质的生成的场所是
______
;
D
物质是
______
,其消耗的场所是
______
。
(
3
)人体不能进行
______
(填数字编号)过程。
(
4
)如图丁表示细胞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据图分
析回答:
图中
YZ
:
ZX=4
:
1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
______
,图中无氧呼吸
强度降为
0
的点,其氧气浓度是
______
点。水果在
______
氧气浓度下储存最好。
图中细胞呼吸对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的点对应的氧气浓度是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52.成熟的植物细胞在较高浓度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如图
a
是发生质
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图
b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图象。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
第13页,共46页
(
1
)图
a
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
______
的分离,后者的结构包括
[______]
和
[______]
(填编号)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
2
)若将图
a
细胞置于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
若将其置于
1mol/L
的
KNO
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
(
3
)图
b
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此时细
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是
______
。
(
4
)将形状、大小相同的红心萝卜
A
和红心萝卜
B
幼根各
5
段,分别放在不同浓
度的蔗糖溶液(甲~戊)中,一段时间后,取出红心萝卜的幼根称重,结果如图
c
所示,据图分析:
①红心萝卜
A
比红心萝卜
B
的细胞液浓度
______
。
②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红心萝卜
A
的细胞液浓度会
______
。
③甲~戊蔗糖溶液浓度最大的是
______
。
53.如图甲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乙为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
(顺序已打乱),请回答:
(
1
)甲图中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的是
______
段。
(
2
)乙图中细胞周期的正确排序是
______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图
______
,消
失于图
______
。
(
3
)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
2N=______
。
(
4
)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______
,引起不同的原因是
______
,
此时有染色体
______
条,
DNA
分子
______
个,染色单体
______
条。
54.图
1
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代表相关结构,
a
~
e
代表相关物质,①~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图
2
表示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绿色植
物吸收与释放
CO
2速率的曲线图。分析回答:
第14页,共46页
(
1
)甲代表的结构是
______
,物质
b
代表的是
______
。图一中产生的物质
c
来
自于
______
(填物质)。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短时间内物质
C
5的变化是
______
(上升、下降或基本不变)。
(
2
)写出①~③所示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
______
。
(
3
)在正常光照、温度为
15
℃时,图
2
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
CO
2的速率为
______mg/h
,此时,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
e
的来源有
______
。
(
4
)若每天进行
12
小时光照,温度均保持在
15
℃的条件下,图
2
中植物能正常生
活的原因是
______
。
第15页,共46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解:
A
、
HIV
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A
错误;
B
、
HIV
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而细菌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属于细菌,
B
错
误;
C
、
HIV
为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其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C
正确;
D
、
HIV
为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培养病毒,
D
错误。
故选:
C
。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
DNA
或
RNA
),必须在活细胞
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本题考查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
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答案】
B
【解析】解: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低,细胞代谢越缓
慢;细胞体积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相对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
故选:
B
。
细胞的表面积与细胞体积之比,叫做细胞相对表面积.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
越大,则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细胞的相对表面积是制约细胞体
积大小的因素之一。
本题考查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
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3.【答案】
C
【解析】解:
A
、颤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根霉属于真核生物,
A
错误;
B
、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
B
错误;
第16页,共46页
C
、香菇和石苑都属于真核生物,
C
正确;
D
、发菜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D
错误。
故选:
C
。
生物可分为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
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组成。原核生物的代表生物有
细菌、蓝藻等。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其中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食用菌。
本题要求学生能清楚地辨析不同生物所属生物类型,不能将它们混淆起来。可以使用对
比记忆的方法,比如乳酸菌(原核生物)和酵母菌(真核生物),蓝藻(原核生物)和
衣藻(真核生物)等等。
4.【答案】
D
【解析】解:①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壁结构,①正确;
②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结构,②正确;
③支原体不具有细胞壁结构,③错误;
④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壁结构,④正确;
⑤乳酸菌属于细菌,具有细胞壁结构,⑤正确;
⑥石花菜细胞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结构,⑥正确;
⑦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细胞壁,⑦错误。
故选:
D
。
细胞壁:
1
、含有细胞壁的生物有: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
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2
、细胞壁的特点:全透性。
3
、细胞壁的功能:支持和保护。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归纳具有细胞壁结构的生物的类别,属
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答案】
C
【解析】解:
A
、图
1
为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
2
为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由低
倍镜换成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
A
错误;
第17页,共46页
B
、图
1
八边形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图
2
中八边形位于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到中央,
需要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B
错误;
C
、换上高倍镜后,视野观察到的实际面积变小,
C
正确;
D
、图
2
放大的倍数大于图
1
,
D
错误。
故选:
C
。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象到达视野中
央
→
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
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
→
转
动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
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应用层次的考查,着重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能力,考生
关键要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6.【答案】
B
【解析】解:
A
、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都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A
正确;
B
、斐林试剂的配制是将
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和
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量混合,
但不能长久保存,
B
错误;
C
、双缩脲试剂使用时,应该先加
1mL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再加入
3
~
4
滴的
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C
正确;
D
、双缩脲试剂含有两种试剂:
0.1g/mL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
0.01g/mL
的硫酸铜,
D
正确。
故选:
B
。
1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
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
、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
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
意积累。
7.【答案】
B
第18页,共46页
【解析】解:
A
、主要元素是
C
、
H
、
O
、
N
、
P
、
S
,而微量元素中不含主要元素,
A
错
误;
B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们是根据含量区分的,不是
从功能上划分的,
B
正确;
C
、两者都是细胞从环境中吸收的,
C
错误;
D
、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都是细胞与非生物界共有的,
D
错误。
故选:
B
。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其中大量元素
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
C
、
H
、
O
、
N
、
P
、
S
、
K
、
Ca
、
Mg
.其
中
C
为最基本元素,
C
、
H
、
O
、
N
为基本元素,
C
、
H
、
O
、
N
、
P
、
S
这六种元素的含
量占到了细胞总量的
97%
,称为主要元素。
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
有统一性和差异性的原因,试题难度一般。
8.【答案】
B
【解析】解:
A
、种子在晒干的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故甲的自由水含量减少,
抗寒性能增强,新陈代谢减弱,
A
错误;
B
、残留物丙为无机盐,在小麦种子里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B
正确;
C
、晒干、烘烤过程使小麦种子失去了相同的化合物
-
水;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
的是自由水,干种子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
C
错误;
D
、乙为烘干种子,含有的元素最多的是碳,由于结合水丧失,在适宜条件也不能萌发,
D
错误。
故选:
B
。
1
、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
(
1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
)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
3
)多细胞生物体
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4
)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
中产生的废物。
2
、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3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所占比例增加.若细胞中结合水所占比例增大,有利于
抵抗不良环境(高温、干旱、寒冷等)。
4
、种子在晒干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自由水(有活性,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干种子
第19页,共46页
在烘烤过程中,主要失去的是结合水(失去生命活性)。
本题为识图题,考查学生从题图中获取小麦种子所做的不同处理方式,并结合所学自由
水和结合水的转化关系做出正确判断,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难度适中。
9.【答案】
C
【解析】解:
A
、维生素
D
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A
正确;
B
、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血红蛋白是血液中运输氧气的物质,缺铁会导致血红
蛋白含量减少,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
B
正确;
C
、无机盐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
C
错误;
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D
正确。
故选:
C
。
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
(
1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
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
2
)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
Ca2+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
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
3
)维持细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
本题考查了无机盐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
10.【答案】
A
【解析】解:
A
、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相同质量的糖和脂
肪分解,脂肪耗氧量高于糖,
A
正确;
B
、脂质没有免疫和催化的作用,
B
错误;
C
、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
D
,
C
错误;
D
、胆固醇能够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错误。
故选:
A
。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第20页,共46页
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能
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
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
调节脂类固醇
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
维生素
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
本题考查了细胞内脂质的分类和功能,属于基础题。
11.【答案】
B
【解析】解:
A
、单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A
错误;
B
、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多糖,
B
正确;
C
、蓝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C
错误;
D
、糖类物质不都是细胞内的能源物质,如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纤维素
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D
错误。
故选:
B
。
糖类的种类和功能: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包括五碳糖和六碳糖,五碳糖(核
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六碳糖中的葡萄糖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二糖包
括麦芽糖,蔗糖和乳糖,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是麦芽糖和蔗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
二糖:多糖中的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
D
【解析】解:
A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
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
一个氢和一个
R
基,
A
错误;
第21页,共46页
B
、每种氨基酸至少具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
个碳原子上,其结构通式是,
R
基上也可以含有氨基或羧基,
B
错误;
C
、构成人体的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其中非必需氨基酸可以自身合
成,
C
错误;
D
、组成氨基酸的基本元素是
C
、
H
、
O
、
N
,每个氨基酸分子都含有碳、氢、氧、氮四
种元素,有些氨基酸还含有还含有
S
、
Fe
等其他元素,
D
正确。
故选:
D
。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
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
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
R
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
R
基的不同。
本题考查氨基酸的种类和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的知识,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
式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中的三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干和题图
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
图中每个小单位可认为是单体,然后由单体聚合形成多聚体,即图中三种物质都属于生
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题干中“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
物”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植物特有的多糖为淀粉和纤维素。
图
1
中,单体具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这些不同的单体只能表示
20
种氨基酸,因此图
1
可能表示蛋白质或者是多肽;
图
2
中,有圆形、方形、六边形、三角形四种不同的单体,并且该有机物是单链的,因
此它可以表示
RNA
分子的四种核糖核苷酸或
DNA
分子的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图
3
中,只有圆形一种单体,最可能表示的是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糖,而植物细胞中
的多糖只有淀粉和纤维素。
第22页,共46页
综合三幅图,图
1
~
3
可分别表示蛋白质或多肽、
RNA
或
DNA
、淀粉或纤维素。
故选
A
。
14.【答案】
D
【解析】解:
A
、细胞膜不是一种全透性膜,
A
错误;
B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A
错误;
C
、除了蛋白质,磷脂也具有流动性,
C
错误;
D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是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
分子具有流动性,
D
正确。
故选:
D
。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1
)原因: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
2
)表现: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及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等。
(
3
)影响因素: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度升高,膜的流动性增
强,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则导致膜的破坏。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5.【答案】
D
【解析】解:
A
、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为暗
-
亮
-
暗三层结构构成,但细胞膜不是静态的,
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A
错误;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因此若用丙酮从哺乳动物成熟的
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
-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细胞
膜表面积的
2
倍,
B
错误;
C
、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都可以运动,
C
错误;
D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蛋
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
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
正确。
故选:
D
。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
、
19
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
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第23页,共46页
2
、
20
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
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
、
1925
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
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
2
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
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
、
1959
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
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
--
脂质
--
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
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
结构。
5
、
1970
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
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
、
1972
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细胞膜的探索历程,掌握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
D
【解析】解:
A
、若细胞既不吸收
O
2也不放出
CO
2,细胞可能进行产物是乳酸的无氧呼
吸,
A
错误;
B
、低温、低氧、一定湿度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B
错误;
C
、破伤风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存,
C
错误;
D
、土壤水淹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D
正确。
故选:
D
。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
)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
吸收.
2
)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
馒头.
3
)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
)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
)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
第24页,共46页
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
)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
)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
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环境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
的生物学问题。
17.【答案】
B
【解析】解:由于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的细
胞结构有:②线粒体和⑨细胞核;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有:①细胞膜、③内质网、⑤大液泡、⑦高尔
基体;
洋葱细胞中没有中心体,因此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具有无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④核
糖体。
故选:
B
。
1
、各种细胞器的结构:
(
1
)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
2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
3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2
、细胞核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核膜。
本题属于简单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要能够识记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但是核糖体和中心体两种细胞器没有膜结构;明
确洋葱根尖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和中心体这两种细胞器。
18.【答案】
C
【解析】解:
A
、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可以用菠菜做实验材料,但是必须撕取稍带
些叶肉的下表皮细胞,
A
正确;
B
、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B
正确;
C
、叶绿体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需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观察,
C
错误;
D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时应保持细胞处于活体状态,故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
第25页,共46页
保持有水状态,
D
正确。
故选:
C
。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
.实验原理
(
1
)叶绿体主要分布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
细胞质中,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和分布。
(
2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无色,成短棒状、圆球状、线形或哑铃形等。
(
3
)健那绿染液能专一性地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通
过染色,可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
.实验操作
制作临时装片
→
低倍显微镜下找到细胞结构
→
高倍显微镜下观察。
3
.特别提示
(
1
)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
2
)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要漱净口腔,防止食物碎屑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
3
)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均匀,线粒体在需能多的部位分布多,叶绿体
在叶的向光面分布多。
本题考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
程中注意积累。
19.【答案】
A
【解析】解:
A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而不是生物体所需的全部水解酶,
A
错误;
B
、线粒体内膜折叠成峭,可以增大膜面积,
B
正确;
C
、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修饰,
C
正确;
D
、粗面内质网将蛋白质加工后,可以以囊泡的形式传递给高尔基体,
D
正确。
故选:
A
。
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可以水解衰老的细胞器及外来的病原体。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动力工厂。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
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第26页,共46页
20.【答案】
D
【解析】解:
A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可判断该细胞来自菠菜,
A
正确;
B
、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若发现细胞中含有细胞壁,可判断该
细胞来自菠菜,
B
正确;
C
、中心体存在动物细胸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若发现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判断该
细胞来自菜青虫,
C
正确;
D
、植物的根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因此若发现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判断该细胞来自
菜青虫还是菠菜,
D
错误。
故选:
D
。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1
、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一般有细胞壁;动物细胞一般无细胞壁,有的有荚膜或细胞
外基质等(广义的动物细胞概念)。
2
、有无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细胞分裂时直接在细胞两极形成纺锤体;动
物细胞有中心体。
3
、细胞分裂时是否形成细胞板: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动物细胞分裂后期缢裂。
4
、有无叶绿体:高等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无叶绿体。
5
、有无胞间连丝:高等植物细胞间有胞间连丝;动物细胞间无胞间连丝,而是桥粒和
黏着带。
6
、是否有液泡: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内有大液泡;动物细胞中没有大液泡。
本题考查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1.【答案】
C
【解析】解:
A
、
ATP
中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或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
A
错
误;
B
、
ATP
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是细胞对于
ATP
的需要量很大。
ATP
与
ADP
在细胞
内不停地转化,保证了细胞对于
ATP
的大量需求,
B
错误;
C
、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
ATP
分子中远离
A
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很容易水解,于是
远离
A
的那个
P
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
Pi
(磷酸)和
ADP
,
C
正确;
第27页,共46页
D
、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
~
P
~
P
,“~”代表特殊化学键。故
ATP
分子中的
2
个高能
磷酸键,远离
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更容易断裂水解,
D
错误。
故选:
C
。
1
、
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
~
P
~
P
,其中
A
代表腺苷(腺嘌呤
+
核糖),
T
是三的意思,
P
代表磷酸基团
2
、
ATP
在植物体内与动物体内的来源不完全相同,植物细胞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ATP
和消耗
ATP
,也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ATP
,而动物细胞只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
ATP
。
本题考查了
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能够识记
ATP
的结构,识记光合作用
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对应的场所,再结合所需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22.【答案】
D
【解析】解:
A
、原核细胞无生物膜系统,
A
错误;
B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成分相似,结构有区别,
B
错误;
C
、各种生物膜完成多种生命活动的最直接原因是膜蛋白,
C
错误;
D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
作用,
D
正确。
故选:
D
。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成分和功能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细胞膜的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理解生物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难度不大。
23.【答案】
D
【解析】解:
A
、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A
错误;
B
、洋葱属于高等植物,不含中心体,
B
错误;
C
、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它细胞器,
C
错误;
D
、细胞内的囊泡可来自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外的膜结构,例如胞吞时细胞膜内陷形
成囊泡,
D
正确。
故选:
D
。
1
、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2
、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
第28页,共46页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
、内质网是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内质网的功能与蛋白质的加工运输以及与脂
质合成有关。
4
、高尔基体: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蛋白质(分泌蛋白)
的加工分类运输有关。
本题考查细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
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4.【答案】
A
【解析】解:
A
、②④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活动,该过程需要的能量主要由①线
粒体提供,
A
正确;
B
、脂质合成的车间是④内质网,
B
错误;
C
、④是内质网,与能量转化无关,
C
错误;
D
、③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有氧呼吸的场所是①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
错误。
故选:
A
。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不同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分布,图中①是线粒体,
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②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
与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是叶绿
体,存在于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细胞中,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是内质网,是蛋白质
合成和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
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5.【答案】
D
【解析】解:
A
、核仁与某种
RNA
(
r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A
错误;
B
、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通过核孔实现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
的信息交流,
B
错误;
C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核孔具有选择性,如
DNA
不能通过核孔,
C
错误;
D
、成人心肌细胞的代谢比表皮细胞旺盛,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其中的线粒体数
第29页,共46页
目显著多于表皮细胞,
D
正确。
故选:
D
。
1
、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主要成分是
DNA
和蛋
白质)、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
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
95%
来自线
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线粒体的功能,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答案】
D
【解析】解:
A
、实验②和实验③对照的自变量是细胞核的有无,可说明细胞核对维持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A
错误;
B
、实验①和实验③都保留了细胞核,实验①没有细胞质,无法说明细胞核对维持细胞
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B
错误;
C
、实验③的观察指标不涉及遗传性状,无法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的控制中心,
C
错
误;
D
、实验①、②、③的结果可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
正确。
故选:
D
。
细胞核和细胞质都不能单独成活:
1
、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胞核进行生命活动时所需的物质和
能量均由细胞质提供,如几乎不含细胞质的精子寿命很短。
2
、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的功能决定的。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
胞无细胞核,其寿命较短。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之间是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
项生命活动的。
27.【答案】
D
【解析】解:
A
、照片不属于模型,
A
错误;
B
、在设计并制作细胞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应该是第一位,其次才是模型的美观性,
第30页,共46页
B
错误;
C
、模型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
C
错误;
D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D
正确。
故选:
D
。
1
、模型: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
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2
.形式: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3
.举例:挂图、细胞结构模式图和模型、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坐标曲
线、公式(
Nt=N
0•
λ
t)都是数学模型。
本题考查模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模型的概念、类型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
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8.【答案】
D
【解析】解: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能发生质壁
分离,因为没有细胞壁,
A
错误;
B
、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因为没有
细胞壁,
B
错误;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未成熟的植物细胞,没有大的中央液泡,
C
错误;
D
、洋葱表皮细胞属于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当外界溶液浓度高时,细胞失水,发生质
壁分离,
D
正确。
故选:
D
。
1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2
、有大液泡(成熟)的活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无大液泡的或
死的植物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选择,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
关键是理解质壁分离中质代表原生质层,由液泡膜、细胞膜以及细胞质组成;壁是指细
胞壁,因此成熟的植物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
29.【答案】
B
第31页,共46页
【解析】解:据图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蔗糖
溶液甲大于乙。当液面不再上升时,半透膜两侧压力相等,渗透作用平衡,但是甲仍然
大于乙。
故选:
B
。
1
、渗透作用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以半透膜(允许溶剂分子通过,不允许溶质分子通
过的膜),水分子或其它溶剂分子从低浓度的溶液通过半透膜进入高浓度溶液中的现象。
2
、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
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0.【答案】
C
【解析】解:
A
、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
A
正确;
B
、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分子时,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B
正确;
C
、水分子还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
错误;
D
、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D
正确。
故选:
C
。
载体蛋白在膜的一侧与物质结合,然后在另一侧与物质分离,在物质跨膜运输中起载体
作用,这期间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位置会发生移动。通道蛋白不与物质结合,只是在
内部形成一个通道,物质通过通道进行运输。
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31.【答案】
D
【解析】解:
A
、重铬酸钾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A
错误:
B
、还原糖组织样液在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生成砖红色沉淀,
B
错误:
C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波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C
错误;
D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遇二氧化碳后,其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D
正确。
故选:
D
。
二氧化碳的检测: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的时
间。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
第32页,共46页
绿色。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
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
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
32.【答案】
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吸水与失水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知识的能力,题目难度适
中。
【解答】
A
、在高于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失水皱缩,但无细胞壁,不会发生质
壁分离,
A
错误;
B
、在
0.9%NaCl
溶液中水分子进出红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B
错误;
C
、低于
0.9%NaCl
溶液中,红细胞因渗透作用吸水膨胀甚至有的破裂,
C
正确;
D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从溶液浓度较低处向溶液浓度较高处进行的扩
散,即水分子多的一侧运输到水分子少的一侧,
D
错误。
33.【答案】
D
【解析】解:
A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的运输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或主动运输,
A
错误;
B
、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依赖于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
B
错误;
C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C
错误;
D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
上的载体蛋白,
D
正确。
故选:
D
。
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
CO
2、
O
2、甘油、苯、
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
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
K+等。
第33页,共46页
本题考查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和胞吞和胞吐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34.【答案】
B
【解析】解:
A
、
InIC
蛋白是由细菌产生的,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结构中没有内
质网,
A
错误;
B
、该菌要进入人体细胞,需要人体细胞以胞吞方式进入,胞吞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B
正确;
C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
错误;
D
、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
D
错误。
故选:
B
。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
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
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本题以脑膜炎为背景,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以及分泌蛋白等有
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分泌蛋白形成与
运输的过程,同时能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35.【答案】
D
【解析】解:叶绿素
a
属于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综上所述,
ABC
错误,
A
正确。
故选:
D
。
光合色素包括两大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
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本题综合考查了色素的种类和作用,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叶绿体结构,能够根据光合作用
过程并结合叶绿体的结构对选项进行分析,难度适中。
36.【答案】
C
第34页,共46页
【解析】解:
A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温度和催化剂种类是不同的条件
处理,是自变量,
A
正确;
B
、
H
2
O
2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B
正确;
C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分解”,肝脏匀浆和氯化铁的体积对实验结果有影
响,是本实验的无关变量,各组要求相同,
C
错误;
D
、
H
2
O
2溶液的浓度是无关变量,
D
正确。
故选:
C
。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的分析过程中,关键是弄清实验的自变量、因变
量和无关变量,然后根据现象进行具体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要求考生掌握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
关变量的区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37.【答案】
D
【解析】解:
A
、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
RNA
的组成元素是
C
、
H
、
O
、
N
、
P
,
A
错误;
B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
B
错误;
C
、酶催化效率高是因为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错误;
D
、蛋白质类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RNA
类酶的合成场所主要是细胞核,
D
正确。
故选:
D
。
1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
RNA
。
2
、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3
、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识记酶促反应的原理,掌握酶的特性,
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8.【答案】
D
【解析】解:
A
、
1773
年,斯帕兰扎尼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
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于是,他推断胃
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由此发现了化学消化,
A
正确;
第35页,共46页
B
、巴斯德认为发酵与活细胞有关是合理的,但是认为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
某些物质在起作用是不正确的;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是合理的,
但是认为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是不正确的。因此既有积
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B
正确;
C
、毕希纳将酵母细胞研碎,用提取液和葡萄糖反应,得到了酒精,所以他认为酵母细
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称为酿酶,
C
正确;
D
、萨姆纳认为酶是蛋白质。他从刀豆粉中分离了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他并
没有认为少数酶是
RNA
,
D
错误。
故选:
D
。
酶的发现过程:
时间国家科学家成就或结论
1773
年意大利
斯帕兰扎
尼
鹰的胃液可以消化肉块。
19
世纪欧洲发酵是纯化学反应,与生命活动无关。
1857
年法国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起发酵作用的是整个酵母细胞。
1857
年德国李比希
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
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德国毕希纳
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
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1926
年美国萨姆纳从刀豆种子提纯出来脲酶,并证明是一种蛋白质。
20
世纪
80
年代
美国
切赫、
奥特曼
少数
RNA
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本题考查酶的发现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教材中的探索实验及其结论,能
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9.【答案】
B
【解析】
A
、①和③对照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但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成分都是蛋白
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用双缩脈试剂检测均变成紫色,故检测不出蛋白质是否被分解了,
A
错误;
第36页,共46页
B
、②和④对照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可以用碘液检测淀粉是否被水解,若淀粉被
分解,则碘液检测不出现蓝色或蓝色变浅若②变蓝,④不变蓝或变成浅蓝,则说明淀粉
酶能水解淀粉,蛋白酶不能水解淀粉,从而证明了酶的专一性,
B
正确;
C
、④和⑤对照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不同,不管淀粉酶能否催化麦芽糖水解,用斐林
试剂检测都出现砖红色沉淀,故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
C
错误;
D
、③和④对照的自变量是底物的种类不同,但斐林试剂不能判断蛋白质是否分解
,D
错
误。。
故选:
B
。
酶的特性:
(
1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
1013倍。
(
2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
3
)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
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本题考查酶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
学生分析实验、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
40.【答案】
A
【解析】解:
A
、该图中模型是物理模型,
A
和
B
的特异性结合能反映出酶的专一性,
A
正确;
B
、图中的
A
是酶,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蛋白质不一定含有磷元素,
B
错误;
C
、若图中的
B
表示氨基酸,
A
表示酶,则该生理过程表示蛋白质的水解,
C
错误;
D
、人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任何细胞器,不能合成酶,但是不成熟的红细胞能
合成酶,而且酶能在细胞内保留,故人成熟的红细胞内含有酶,能发生述模型表示的生
理过程,
D
错误。
故选:
A
。
据图分析,
A
在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表示酶,
B
表示反应底物,在酶的
作用下分解成
C
和
D
。
本题考查酶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
第37页,共46页
41.【答案】
AD
【解析】解:
A
、图示为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A
正确;
B
、图示细胞有中心体,可能为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
B
错误;
C
、
3
为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不含磷脂分子,
C
错误;
D
、此细胞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而蓝细菌的细菌为原核细胞,
D
正确。
故选:
AD
。
分析题图:图中
1
为线粒体,
2
为中心体,
3
为核糖体,
4
为高尔基体,
5
为细胞核,
6
为视野的边界。
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
和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2.【答案】
ABD
【解析】解:
A
、生物膜对水的通透性要远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水通
过的物质,
A
正确;
B
、生物膜对
K+、
Na+、
Cl-的通透性不同,说明生物膜对
K+、
Na+、
Cl-的通透具有选择
性,
B
正确;
C
、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人工膜不含载体蛋白,故离子不是以易化扩散的方式通过
人工膜,
C
错误;
D
、图中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不同,可见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
率,
D
正确。
故选:
ABD
。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对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
进行比较,人工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相同,而生物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且大
干人工膜,说明生物膜对
K+、
Na+、
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且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载
体的协助。
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点和分析题图的能力。
43.【答案】
AC
第38页,共46页
【解析】解:
A
、②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能运动,
A
错误;
B
、①所表示的成分是多糖,在细胞膜上执行多种功能:识别、保护、润滑,
B
正确;
C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细胞膜的流动性,与②③都有
关,
C
错误;
D
、
1972
年,辛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
D
正确。
故选:
AC
。
1
、题图分析:①是糖链,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
2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3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保护、识别和润滑的作用。
4
、磷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
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成分,识记细胞膜的功
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
层次的考查。
44.【答案】
AC
【解析】解:
A
、有氧呼吸第一和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产生
NADH
,
A
正确;
B
、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生成二氧化碳中的氧来自葡
萄糖和水,
B
错误;
C
、用18O
标记底物葡萄糖,由于葡萄糖中的氧进入了二氧化碳,因此在产生的水中无
法检测到18O
,
C
正确;
D
、由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等于产生的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
也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若消耗的氧气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也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
D
错误。
故选:
AC
。
人体细胞:
1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及物质转移:。
2
、无氧呼吸总反应:
C
6
H
12
O
6→
酶2C
3
H
6
O
3
+
能量。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过程及产物等基础知识,
第39页,共46页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45.【答案】
CD
【解析】解:
A
、酒精被胃黏膜吸收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与线粒
体无关,
A
错误;
B
、氧气进入肺泡细胞内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B
错误;
C
、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的钠离子属于主动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
能量,
C
正确;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D
正确。
故选:
CD
。
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凡是需要能量的过程都与线粒体密切相
关.酒精和气体的跨膜运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葡萄糖和氨基酸的
跨膜运输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
本题着重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判断能力和识记能力,属于
简单题。
46.【答案】
AC
【解析】解:
A
、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溶解色素,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
A
错误;
B
、层析液是有机溶剂,光合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因此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是为
了防止色素溶解在其中,
B
正确;
C
、观察到色素带最宽和最窄的色素带分别是叶绿素
a
和胡萝卜素,
C
错误;
D
、观察到扩散最快和最慢的色素分别是胡萝卜素和叶绿素
b
,
D
正确。
故选:
AC
。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1
)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
取色素.
(
2
)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
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第40页,共46页
(
3
)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
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
4
)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
a
(最宽)、
叶绿素
b
(第
2
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
意积累。
47.【答案】
ABCD
【解析】解:
A
、实验中的好氧细菌集中于氧气的产生部位,用好氧菌进行检测,从而
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气的部位,
A
正确;
B
、本实验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显微观察发现,好氧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
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附近;如将上述装片完全曝光,则好氧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
部位周围。可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正确;
C
、实验设计的巧妙之一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
光线和氧的影响,从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C
正确;
D
、水绵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设置
叶绿体有无光照,
D
正确。
故选:
ABCD
。
恩吉尔曼用水绵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
(
1
)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
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
(
2
)如果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好氧细菌则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
周围.证明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放氧结构是叶绿体并且是由光照引起的.得出结论植物光
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
①一是选用水绵作为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备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叶绿体螺旋状
地分布在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
②二是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没有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从
而确保实验能够正常地进行。
③三是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水绵细
胞中释放氧的部位。
第41页,共46页
④四是进行黑暗(局部光照)和曝光的对比实验。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发现史等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
分析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8.【答案】
ABD
【解析】解:
A
、
P
点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增加,说明
P
点前影响光合
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A
正确;
B
、
Q
点时,光照强度增加但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
因子;而
CO
2浓度增加,光合速率增加,说明此时
CO
2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B
正确;
C
、
O
点时,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
0
,植物的光合速率
=
呼吸速率,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够
进行光合作用(比如根细胞),但是所有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叶肉细胞的光合
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C
错误;
D
、
N
点时(存在光照),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小于
0
,说明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
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强度,
D
正确。
故选:
ABD
。
图中
M
点,光照强度为
0
,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图中
O
点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
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在
P
点之前,三条曲线均重合,说明
MP
段的限制因素主要是
光照强度;而
PQ
段三条曲线的趋势有所区别,其限制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
Q
点之后,光合速率均不再增加,说明限制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
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
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49.【答案】
AB
【解析】解:
A
、由题可知,
ATP
酶复合体能将
H+搬运到生物膜的另一侧,并催化
ATP
的形成,
A
正确;
B
、图中
H+从生物膜的
B
侧运输到
A
侧需要载体蛋白而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提供的能
量,据此推断图中
H+从
B
侧运输到
A
侧的跨膜运输是易化扩散,
B
正确;
C
、由于叶绿体中的
ATP
是在类囊体薄膜上形成的,所以叶绿体中的
ATP
酶复合体分
第42页,共46页
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C
错误;
D
、
ATP
酶复合体存在于生物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生物膜上进行,而第二阶段
没有在生物膜上进行,所以
ATP
酶复合体只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D
错误。
故选:
AB
。
1
、
ATP
又叫腺苷三磷酸,简称为
ATP
,其结构式是:
A-P
~
P
~
P
.
A-
表示腺苷、
T-
表
示三个、
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
ATP
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
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
ATP
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
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
ATP
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
ATP
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2
、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
ATP
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
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
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由双
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
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
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本题结合
ATP
酶复合体考查物质运输、呼吸作用及
ATP
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意在考
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以及对题干信息的获取,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0.【答案】
BCD
【解析】解:
A
、生物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显微镜下观察到多种多样的细胞是
细胞学说建立的基础,
A
正确;
B
、施莱登和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的观
点后,经过许多科学家理论和实验的结合才完善了细胞学说,因此细胞学说不仅建立在
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还需要科学家的正确逻辑思维方法,
B
错误;
C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
成,
C
错误;
D
、威尔肖总结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结论”没有被推翻,
D
错误。
故选:
BCD
。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
1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
第43页,共46页
构成;
(
2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
体的生命起作用;
(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
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1.【答案】
CE
隔绝空气,营造无氧环境细胞质基质氧气线粒体内膜
2
1
13
IHO
【解析】解:(
1
)二氧化碳与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酵母菌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以产生二氧化碳,故应该在
CE
中加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检测。
D
涂上石蜡,是为了隔绝空气,营造无氧环境。
(
2
)丙图中
A
表示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D
表示氧气,在线粒体内膜参与反
应。
(
3
)人体不能进行②产生酒精的过程。
(
4
)
YZ
表示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ZX
表示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若图中
YZ
:
ZX=4
:
1
,说明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
=4
:
1
,根据反应
式可知,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
=
(
4
2
):(
1
6
)
=12
:
1
,故有
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总消耗的
1
13
。图中
F
点氧气的消耗量
=
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说明
此时的无氧呼吸强度为
0
,对应的氧浓度为
I
。根据氧浓度为
H
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最少可知,此时最适宜水果的储存。氧气浓度为
O
时,只有无氧呼吸,此时细胞呼吸对
有机物中能量的利用率最低。
故答案为:
(
1
)
CE
隔绝空气,营造无氧环境
(
2
)细胞质基质氧气线粒体内膜
(
3
)
2
(
4
)
1
13
IHO
甲图中: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图中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丙图中,
A
表示丙酮酸,
B
表示二氧化碳,
C
表示
NADH
,
D
表示氧气,
E
表示酒精。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场所、条件及过程,
第44页,共46页
难点在于曲线图的分析和计算,需要考生细心细致。
52.【答案】原生质层
24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细胞液的浓度大于、
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高降低乙
【解析】解:(
1
)图
a
中细胞的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分离;原生质层
包括
[2]
细胞膜、
[4]
液泡膜及两者之间的细胞质。
(
2
)若将图
a
细胞置于
0.3g/mL
的蔗糖溶液中,由于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细胞因渗透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若洋葱细胞放入高于细胞液浓度的
KNO
3溶液中,
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因植物细胞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
K+和
NO
3
-,一段时间后
随着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渗透吸水,可看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
3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
b
中的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处于质
壁分离复原状态,所以此时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大于、等于或小于三种
可能。
(
4
)①根据柱状图数据可知,在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萝卜条
A
的质量没变而
B
质量
因失水而减少,在戊浓度蔗糖溶液中萝卜条
B
的质量没变而
A
因吸水而增加,据此推
测萝卜条
A
的细胞液浓度大于
B
。
②由图可知,在甲蔗糖溶液中萝卜条
A
的质量在实验前后没有变化,推测甲蔗糖溶液浓
度与萝卜条
A
细胞液浓度相等,所以在甲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外界溶液浓度低
于细胞液浓度,萝卜条
A
会吸水,一段时间后其细胞液浓度会降低。
③据图可知,萝卜条
A
和
B
在乙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质量均最小,说明在此蔗糖溶液中
两者失水均最多,推测乙的蔗糖浓度最高。
故答案为:
(
1
)原生质层
24
(
2
)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
3
)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
(
4
)①高②降低③乙
分析题图:图
a
中的
1
是细胞壁,
2
是细胞膜,
3
是细胞核,
4
是液泡膜,
5
是细胞质,
6
是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充满的外界溶液,
7
是细胞液;图
b
细
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原生质层体积变小,液泡颜色变深;分析图
c
可知,在甲浓度的
蔗糖溶液中,萝卜条
A
的质量没变,在戊浓度蔗糖溶液中萝卜条
B
的质量没变,推测
甲蔗糖浓度与萝卜条
A
细胞液浓度相等,戊蔗糖浓度与萝卜条
B
细胞液浓度相等。
第45页,共46页
本题借助图形考查有关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相关实验内容,解题关键是:
1
.掌
握原生质层的概念及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理;
2
.看懂
c
图中柱状图的数据:实
验后与实验前质量之比>
1
,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实验后与实验前质量
之比<
1
,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实验后与实验前质量之比
=1
,说明萝卜
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
53.【答案】
f→lC→E→D→A→B→FCA6A
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
条子染色体
12120
【解析】解:(
1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
完成时为止.因此图甲中
f→l
段可表示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
(
2
)图乙中,
A
处于后期,
B
处于后末期,
C
处于间期,
D
处于中期,
E
处于前期,
F
处于末期,因此细胞分裂的正确排序是
C→E→D→A→B→F
.。其中染色单体形成于
图
C
间期,消失于图
A
后期。
(
3
)若甲、乙两图表示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分裂,则甲图中的
2N=6
.
(
4
)乙图中染色体数与其他各图不同的是图
A
,引起不同的原因是后期,着丝粒分裂,
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此时有染色体
12
条,
DNA
分子
12
个,没有染色单
体.
故答案为:
(
1
)
f→l
(
2
)
C→E→D→A→B→FCA
(
3
)
6
(
4
)
A
着丝粒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子染色体
12120
题图分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含量变化曲线图,其中
ob
和
fh
表
示分裂间期;
bc
和
hi
表示前期;
cd
和
ig
表示中期;
de
和
gk
表示后期;
ef
和
kl
表示末
期.
图乙中:
A
细胞处于后期;
B
细胞处于末期,其中
1
是细胞板;
C
细胞处于间期,其中
2
是细胞核;
D
细胞处于中期,其中
3
是纺锤体,
4
是染色体;
E
细胞处于前期;
F
细胞
处于末期,其中
5
为细胞壁.
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
DNA
含量的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
第46页,共46页
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分裂图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54.【答案】类囊体薄膜
ADP
和
Pi
、
NADP+水下
降
6O
2
+6H
2
O+C
6
H
12
O
6
酶6CO
2
+12H
2
O+
能量
3.5
外界和线粒体有机物积累量大于
0
【解析】解:(
1
)由分析可知:在结构甲上水可光解,可推测结构甲是类囊体薄膜。
暗反应可为光反应提供物质
b
,所以物质
b
是
ADP
和
Pi
,
NADP+。图
1
中,物质
c
是
氧气,来自于水。若光照强度突然下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
NADPH
和
ATP
减少,
所以短时间内物质
C
5的变化是下降。
(
2
)图
1
中过程①~③为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为:
6O
2
+6H
2
O+C
6
H
12
O
6
酶6CO
2
+12H
2
O+
能量。
(
3
)图二中,实线表示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速率,虚线表示净光合作用吸收的二
氧化碳速率。总光合作用速率
=
净光合作用速率
+
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正常光照、温度
为
15
℃时,图
2
中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吸收
CO
2的速率为:
2.5+1=3.5mg/h
。此时,进行
光合作用所需原料
e
(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
4
)当植物有机物积累量为正值时,植物能正常生活,若每天进行
12
小时光照,温度
均保持在
15
℃的条件下,图
2
中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
2.50-1.00
)
×12=18
,所以该植
物能正常生活。
故答案为:
(
1
)类囊体薄膜
ADP
和
Pi
、
NADP+水下降
(
2
)
6O
2
+6H
2
O+C
6
H
12
O
6
酶6CO
2
+12H
2
O+
能量
(
3
)
3.5
外界和线粒体
(
4
)有机物积累量大于
0
分析图示:结构甲为类囊体薄膜,结构乙是叶绿体基质。过程①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
过程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相关内容,需要考生熟记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
具备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落实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23:19: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615952086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相对表面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相对表面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