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枥怎么读

更新时间:2023-03-10 19:15:05 阅读: 评论:0

未受信任-中秋礼品

槽枥怎么读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酱油炒饭做法)

第1页共13页

2022年广西梧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

龙场古夷蔡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

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

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有删改)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

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③予尝

圃于丛棘之右

④因名

之曰“何陋”

(2)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无丝竹之

乱耳而予亦忘予之

居夷也

B.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安而

乐之

C.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就其地为

轩以居予

D.可以

为师矣以

信孔子之言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

第2页共13页

(5)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甲】文借助“陋室”这一事物,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与美好的德行,运用了的

写法。

②【乙】文记“何陋轩”,文中“”(用【乙】文原句填写)可以让读者感受到,

作者的交往也是“谈笑有鸿儒”。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

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

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

确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汝

亦知射乎

②康肃笑而遣

③阅

十余岁

④尔辈不能究

物理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乃取一葫芦置于

地求二石兽于

水中

B.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众服为

确论

C.徐以

杓酌油沥之以

钱覆其口

D.岂能为暴涨携之

去沿河求之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安敢轻吾射!

第3页共13页

②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的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的本领是怎么评价的?作出这样评价

的理由是什么?

(5)乙文中的讲学家是根据什么判断石兽埋没在原地的沙里。

3.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

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

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

琴徵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

...

的一项是

A.博学善属

文(写作)

B.为乡邻之所贵

(看重)

C.亦雅咏不辍

(停止)

D.则抚而和

之(和睦)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

(3)陶渊明不会抚琴,但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

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4.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第4页共13页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

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

【乙】华章藻蔚①,非朦瞍②,所玩;英逸之才,非浅短所识

。聪鉴③不足,则俊民与庸夫

一概矣。夫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

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者矣。以石为玉,

未有伤也;以愚为贤者,亡之诊④也。盖诊亡者,虽存而必亡;犹脉死者虽生而必死也悲

夫!

(节选自《抱朴子外篇•擢⑤才》)

【注】①藻蔚:光彩鲜艳的样子。②朦瞍:盲人。③聪鉴:鉴别人物的才智。④亡之诊:

亡国的征兆。诊,征兆。⑤擢:选拔。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骈

死于槽枥之间

②才美不外见

③非浅短所识

④以贤

为愚者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

能鹏之

徙于南冥也(《北冥有鱼》)

B.其

真无马耶不知其

旨也(《虽有嘉肴》)

C.则俊民与

庸夫一概矣选贤与

能(《大道之行也》)

D.以愚为贤者

死者

长已矣(《石壕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用“/”标示出下列句子中的停顿。(标示2处)

第5页共13页

犹脉死者虽生而必死也悲夫!

(5)回答问题。

①两文都探讨了的问题。【甲】文通篇运用的手法,“食马者”实则就

是埋没、摧残人才的人。【乙】文通篇运用类比手法,“俊民”实则就是【甲】文中的“。”

②两文结尾分别在“呜呼”“悲夫”什么?都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5.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

长也。《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二)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③

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

与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师旷论学》)

【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

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③炳烛:点燃蜡烛照明。当时的烛,只是火把,

还不是后来的烛。炳,光明,显明。④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

臣”。⑤昧行: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知不足

/不足

为外人道也

B.弗食

/一食

或尽粟一石

C.虽有至道

/策之不以其道

D.然后能

自强也/选贤与能

(2)请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兑命》日“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语段(一)中“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两句话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6页共13页

(4)请简要分析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说理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并说说这样的说理方式的好处。

6.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

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二)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

染②所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

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④

之贤,终牙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

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选自《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这里指学问和见识浅薄。②习染:染上某种习气。③稽:探

究,考察。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故曰:教学

..

相长

②犹

当博学审问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围绕“为学”,两个语段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4)好文章往往具有启发性,语段(一)(二)给了你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请简要概

括。

7.文言文阅读。

第7页共13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

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

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是

A.伐

竹取道

砍倒

B.水尤清冽

C.蒙络

摇缀

缠绕

D.请循

其本

仿效

(2)下列语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全石以为

底不必为

B.庄子与惠子游于

濠梁之上骈死于

槽枥之间

C.子之

不知鱼之乐渔人甚异之

D.既已知吾知之而

问我中峨冠而

多髯者

(3)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是

A.潭中的鱼可以(用)一百多条(来计算),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向

下(照在)清澈(的水面),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B.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徒劳地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向下(照在)

清澈的(水面),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C.潭中的鱼可以(用)一百多条(来计算),都好像在徒劳地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

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D.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阳光直照到水底,鱼

第8页共13页

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两文皆有写鱼,作用不同。甲文以生动活泼的游鱼衬托水的清澈,乙文由出游从容的

鲦鱼引出机智巧妙的论辩。

B.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甲文借鱼的悠然自得抒发作者内心的欢快,乙文借“鱼之

乐”表达作者对禁锢自由的尖锐批判。

C.两文叙述生动,角度各异。甲文叙写发现和欣赏小石潭的经过,以景物描写为主;乙

文记述了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以人物对话为主。

D.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甲文中“参差披拂”“怡然自得”等词,准确生动;乙文“子

非鱼”“我非子”等,近似绕口令,极具趣味。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乙】石渠之事既穷①,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②,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③阃奥④。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

若操琴。揭⑤跣⑥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⑦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

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

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⑧。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

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第9页共13页

【注释】①穷:毕,完成。②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

阴。③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④阃(kǔn)奥:也写作“壶

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⑤揭(qì):把衣服拎起来。⑥跣(xiǎn):光着脚。

⑦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⑧得之日,舆石渠同:这一

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

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乃记之

而去交络之

流,触激之

C.往来

..

翕忽其中往来

..

种作

D.水尤清

冽以其境过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甲文从多角度来写景,被认为是散文中的精品,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4)甲、乙两文均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所作,结合两文具体内容,品析其情感共通之处。

9.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

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

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

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

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

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

第10页共13页

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一日,偶得豆数升,

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

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

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

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沫(pǐmò,

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

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

所感者深矣。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湮

于沙上

②不亦颠

③虽

危症亦立愈

④终不反顾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阅

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

金经

B.乃

石性坚重乃

取一葫芦置于地

C.当求之于

上流归途于

窝集遇三盗

D.如

其言,果得于数里外逝者如

斯夫,不舍昼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0.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

康定元年,元昊反,延州诸砦①多失守,仲淹自请行②。

先是③,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④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

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

第11页共13页

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

明年正月,诏诸路人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我师暴露,不如俟春深入,

贼马瘦人饥,势易制也。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帝皆用其议。

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城⑤十二砦,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诸羌来者,仲淹皆推心接之。

仲淹为将,贼不敢辄犯其境。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砦,同“寨”。②行:这里指前往御敌。③先是:指范仲淹到延州之前。④钤辖:

地方统兵官,位在总管之下,都监之上。⑤城:修筑城墙。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据要害,拓疆御寇,策之上也。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将军?

11.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第12页共13页

①水尤

清冽

②蒙络摇缀

③往来翕

④以其境过清

(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项是

A.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发现小石潭、进入小石潭的全部过程;用侧面

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B.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名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文章细

致的描写了小石潭的整体风貌,展现了小石潭幽静深邃的景色特征。

C.文章第一至三自然段,主要抓住小石潭的具体形态对小石潭进行描写。第四自然段,

主要从小石潭的意境进行描写。恰到好处的体现了景中有情,情随景至,进而达到本文

情景交融的特点。

D.作者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而获罪被贬永州,因此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

自然胜境排解内心抑郁。这次对小石潭的探访,打开了作者的心结,使作者的情绪由悲

转喜。

(3)“似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是作者游览小石潭时的真实心境,你怎样理解作者这

种矛盾的心情?

(4)如果你是作者的朋友,你将如何劝慰他?

1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原谷谏父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①之。谷年十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

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父不从,作舆②,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

“汝何以收此凶③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

乃载祖归养。

(选自《太平御览》)

第13页共13页

【注】①捐:抛弃。②舆(yú):手推的小车。③凶:不吉利。

(1)用“/”给文中画直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义也

(2)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

(3)原谷的父亲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9:1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469052069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槽枥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槽枥怎么读.pdf

标签:槽枥怎么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