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一段提示语,然后按要求写作。
“舒适区”最早是用来形容那些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地区,后来延伸的含义为:让一个人最熟悉、
待着最舒服的某个地方或某种状态。比如,有的人只习惯用右手刷牙,有的人只有在熟人的圈子里能自如
说话,有的人只能接受他人的赞美……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舒适区”,在其中,我们的焦虑水平会非常低,但如果一直只站在舒适区里,我
们的工作和学习领域可能就永远无法拓展,只能在可选范围很有限的已知领域里选择生活。
如果你需要不断地进步,就要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做出改变,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
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题意解析:材料总共有三段文字,要读懂整体意思才能得出题意。而整体语意从每一段的内容和语段之
间的关系中提炼出来。
首先,分析第一段。第一段一共两句话:第一句话,提出“舒适区”的概念;第二句话,以“比如”为标
志词,举例子说明什么是“舒适区”。总的来说材料的第一段就是提出“舒适区”的概念。
第二段只有一句话,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
①每个人都有舒适区
②舒适区里焦虑水平低,生活安逸
③舒适区会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形成限制,
第三段一句话,我们要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整则材料的核心语意即为“主动走出舒适区,做出改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写作的过程中应注意:
1、开头直接准确的引出中心论点
2、在叙述事例过程中必须写明:前提,阐释事例人物的舒适区是什么;过程,怎么走出舒适区;目的(结
果),成为更好的自己。
3、结尾联系实际总结“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必要性”
可用素材,自行攫取有用信息
“鉴湖女侠,革命女战士”秋瑾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
种束缚。
尽管王家生活优裕,但她与周围的人毫无共同语言,内心异常苦闷。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
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王廷钧知
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子,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趁秋瑾不备,偷偷将她
的珠宝和首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气愤地说:“你可以窃去我的钱财,但你捆不
住我出国留学的决心。”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
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是华夏杰出先烈,民族英雄。蔑视封建礼法,提倡女权,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早年学习
经史、诗词,善骑射。她与吕碧城被称为“女子双侠” ,与唐群英被后人誉为“辛亥革命的孪生女儿” ,与唐
群英、葛健豪誉为“潇湘三女杰” ,她们的女权与女学思想成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烈,邓颖超为其题词:“秋瑾女杰,坚强不屈,英勇就义,永垂不朽!”康克清
2
题词:“秋瑾英烈,光照千秋!”这些题词,既是对秋瑾革命功业的颂扬,同时又时刻提醒国人深切缅怀秋瑾
的革命业绩。
秦玥飞
“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
2005年,20岁的秦玥飞取得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26岁,在耶鲁大学完成了经
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获得双学士学位、以优异成绩毕业的他,没有去跨国公司做都市白领,而
是来到湖南衡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仅仅一年,无钱无背景的他,帮村民引进80万
元现金,建起了新敬老院等多个公共项目。村民亲昵地称他“耶鲁哥”。
20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入耶鲁大学,许多人以为这是一条穿西装、拿高薪的富贵路;
“农村社会的复杂性超乎我的想象,但我觉得这是个大课堂,我不能把它看做是不正常的现象。在村里
做事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只要学会去适应、学习、分析,就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秦玥飞说。
有朋友形容秦玥飞是理想主义者,他自己则更正为是“有理想的践行者”。困难再多,一个个去克服,找
对方法,杜绝一切拍脑袋的决定。
除了修水渠,秦玥飞所做的事还包括敬老院改造、街道硬化和照明、为村里几所学校搭建信息化教学
平台。他说,任何一个项目都会做好详尽的预算和规划。他不自作主张替村民做任何决定,但只要是村民
要办的事,绝不允许自己办不到。
自2011年8月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他立足农村实际,心系村民群众,动员多方社会资源,积极募
集资金,倾心公益事业,在帮助硬化村级道路、安装路灯、改善农田灌溉设施、引进信息化教育设备、改
扩建敬老院、提供校车安全保障等方面积极努力,无私奉献,为当地谋取民生福祉作出了较大贡献,深受
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
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颁奖词】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
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人物事迹】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16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
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
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
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如今,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的转向架年产量超过9000个,比庞巴迪、西门子和阿尔斯通等世界三大轨道车辆制造巨头的总和还多。
2007年,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法国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
由于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要求极高。
试制初期,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
关键时刻,李万君凭着一股子钻劲,终于摸索出了“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型好,质量高,成功突破了批
量生产的关键。这项令法国专家十分惊讶的“绝活”,现已经被纳入到生产工艺当中。
勤学苦练,铸就创新本领
3
李万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并非偶然。在23年的长期工作中,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
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他同时拥有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手弧焊、二氧
化碳气体保护焊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立、横、仰和管子等各种焊接形状和位置,他样
样精通。
2005年,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的“新型焊钳”,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
李万君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总结出的“拽枪式右焊法”等20余
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余万元。
2010年,李万君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中,首次使用氩弧焊焊接方法,并成
功总结一套焊接操作步骤,从而弥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以后开
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依据。
李万君还多次在所在城市的焊工技能大赛中夺冠。2005年,李万君在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焊工决赛
中获得铜奖。
“两弹一星”钱学森
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国留学,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他成为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由于发表了“时
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这位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在“二战”期间,与
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当时美国绝密的“曼哈顿工程”——导弹核武器的研制开发工作,在美国是屈指可数的
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
回祖国。
1950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
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
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1名在朝鲜战
争中俘获的美军战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
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
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钱学森回国后不久,便一头扎在了大西北,冒着狂暴的黄沙,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在人迹罕见的大沙
漠中与科技人员一起风餐露宿,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
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这样评价: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
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屠呦呦春草鹿呦呦】
【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
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人物事迹】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
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68年,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39
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经过两年的研究对象筛选,并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项目组将重点放在了对青蒿的研究上。
4
1971年,在失败了190次之后,项目组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并
在接下来的反复试验中得出了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到100%的结果。在没有先进实验设备、科研条件艰苦
的情况下,屠呦呦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青蒿素问世44年来,
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未来,屠呦呦希望通过研究,让青蒿素应用于更多地方,为更多人带
来福音。
屠呦呦获诺奖:85岁失败190次落选院士非博士未留洋
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在2011年9月23日,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
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
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
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讲述青蒿素发现的意义时
说。夏皮罗表示,青蒿素这一高效抗疟药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屠呦呦及其团队的“洞察力、视野和顽强
信念”,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屠呦呦说,她要终身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将中医药研究推向更高潮
屠呦呦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523工程的带头人,该项工程由中国政府设立,旨在寻找有效的抗疟药
物。她和她的团队对能退烧降温的植物提取物进行了检测,并确定了其中能够抗击疟原虫的有效成分。
在发现该提取物能消除老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疟原虫后,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同事们不顾安危在自己身上
做实验,确保该药有效安全。该团队最终成功研制出青蒿素药物,至今该类药物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主要
的抗疟药物,成功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事实上,每年有4亿人份的青蒿素被使用于抗疟的综合治疗。
多次落选院士,曾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然而过去这几十年,屠呦呦在中国的命运却似乎并未与其贡献相符。
因文革历史条件所限,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也无留洋背景;另据了解,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
士,但均未当选,她因此曾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
据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叙述,屠呦呦不善交际,性格直率,也不会拍马屁。比如在会议上,她
赞同就马上肯定;不赞同就直言相谏,并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
她说,提取青蒿素的成功,是在190次的失败经历后姗姗来迟的。
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颁奖词】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
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
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
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
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
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2009年,梁医生在凉山州木里县遇到一个年轻患者刘正富,
当时即给他许诺,“你等着,我帮你找到钱就回来接你。”1年后,梁益建驱车7小时,去木里县接刘正富,
并为他实施了手术。为了给这些贫困患者赢得更稳定的求助渠道,梁益建博士团队从2014年开始与公益基
金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获得帮助的患者接近200位,金额近500万元。
梁益建收治的病人,大多是北、上、广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手术有多难?梁
5
益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在川藏线的悬崖边开车”。但他用自己的妙手仁心,打开了一个个被折
叠的人生。
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都是脊柱侧弯130°以上、
北上广等大医院告知无法手术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最小的只有9岁。2008年至今,由梁益
建主刀的脊柱畸形手术超过1000例。
在国内,将极重度脊柱畸形手术做到如此高难度、如此多例数,唯有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专
家梁益建,因此有业内同行说:梁益建“建造了一座同行难以翻越的‘珠穆朗玛峰’”。
“我不收这些病人,谁来收?”梁益建说,脊椎侧弯患者由于内脏长期被压,心肺功能、消化功能很差,
同时又患营养不良、骨质疏松等。他目前最大的心愿是在医院的牵头下,联合骨科、内科、康复科、营养
科、麻醉科、药剂科等科室,用3至5年时间,初步制定出脊柱畸形生理、病理手术安全的标准,更加科
学地帮助“低头”的“天线宝宝”开启他们的“抬头人生”。
佳作参考
走出舒适区,成就更好的自己
十四班王睿
也许现在的你正舒舒服服的躺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你认为这样的生活真美好,想一
辈子都这样,可当你在这样的“舒适圈”的时候,别人在努力,在埋头苦干,所以最终别人会比你有个更
出色的人生,所以走出现在你所在的“舒适区”,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生在一个十分富有的家庭,他的一生,都已被他的母亲盘算好了,重点
小学一重点中学一重点高中,再进名校,出国。最后回来继承产业,一生道路平坦,舒舒服服,不用到处
碰壁,而袁隆平却不呆在区“舒适区”,他主动走出这舒适区,去研究十分辛苦的农业。
在农业研究过程中,袁隆平经历了平常所不可想、不可受的苦,对于一个富家子弟,就更不用说了,
但最苦他也坚持着,没有回到母亲设定好的“舒适区”,改变了自己,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造福了全人
类。
正是因为袁隆平主动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平坦的人生,不断进步,成就了全人类的幸福,试想,
如果当初袁隆平只是呆在“舒适圈”里,碌碌无为,不可能有如今的“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反之,如
果一直沉浸在舒适圈中,只能终生碌碌无为。
人人都看过三国,自然知道刘备的儿子刘禅,因为他不思进取,整天只会吃喝玩乐,沉浸在享受的“舒
适区”中,不愿走出来,得过且过,既使有诸葛亮这样的的名相辅佐,最终还是碌碌无为,千古臭名。
刘禅因为不愿走出“舒适圈”,才会被后人称“扶不起的阿斗”,他是历史上一个负面范例,最终也断
送了祖上打下的江山。可悲呀。
刘禅如果当时主动走出“舒适区”,勤学苦练,改变自己,承担责任,那将创造截然不同的历史,刘禅
也会被后人敬仰。
前人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才会有辉煌的人生。
所以,现在的你是否还身处自己的“舒适区”,快主动走出来改变自己吧,相信你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提升自我,走出舒适区
十四班杨嘉禾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舒适,最轻松的生活圈子或生活状态,然而如果一直呆在舒适区里,我们的意志和
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唯有走出舒适区,严格要求自己,主动磨炼自己,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我,不
断进步。
6
走出舒适区,改变生活的环境圈子,会让我们认清自己,不至于迷失自我。
著名歌手李健自从参加第三季《我是歌手》以后,热度持续上升,大小的演唱会接连不断。在他的事
业到达顶峰期时,他突然选择出国深造。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放弃大红发展的机会,在后来
的采访中,他说他虽然很享受被万人追捧,被无数光环围绕,处于焦点的感觉。但是她自己心里知道长期
处在这样的舒适区里是很危险的,会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变得自高自傲,得意忘形。因此,他选择走出舒
适区,去美国独自待待了一个月,找回真正的自己,认清自己的存在,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待生活。正是因
为李建走出了舒适区,调整改变自己的心态,才有了今日他光芒万丈而依旧低调沉稳的身影。
正是这样,且看中外娱乐圈史上,曾经有多少人因为长期呆在万人追捧的舒适区中而逐渐迷失了自我,
最终走上吸毒、犯罪的道路。因而,我们只有走出舒适区,认清自己,才能不迷失自我,在成功的道路上
越走越远。
走出舒适区可以磨练我们的毅志,让我们拥有更强大的心智。
毛泽东主席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中或书店的安静的环境中读书是最舒适不过的了,但是毛主席(少年)
想要磨练自己的毅志,锻炼自己的定力和专注力,于是他拿着书,专门到最嘈杂的集市里读书。当时来往
的路人就对他的行为十分疑惑,但是只有他知道,走出舒适区磨练自己,会使他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正是这样,毛主席少年时便练就了强大的定力和毅志力,这为他后来的伟大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纵观古今,走出舒适区,提升了自我,成就了更好的自我的名人不计其数。居里夫人走出荣誉与金钱
的舒适区,才探索到了更多未知的事物,有了更伟大的成就。
因而说,主动走出舒适区,才能提升自我,才能成就更好的自我。
主动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六班姚妍玥
“舒适区”是“温暖”的港湾,带给人熟悉、舒服的安全感;“舒适区”是一种习惯,让人减少焦虑。
但若你一直处于“舒适区”,你就无法进步。朋友,请主动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
主动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成功便会结伴而生。
一只名叫乔那坦的海鸥从小喜欢四处飞翔,他不喜欢像其他海鸥一样待在最熟悉、最舒服和海岸。因
此,他受尽了周围海鸥的数落和嘲笑。然而,他要进步,他要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于是,他主动离
开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刻苦练习翱翔,冲上蓝天,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试问,如果乔那坦不走出
“舒适区”,他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吗?如果乔那坦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是像其他海鸥“生存”
而非“生活”,他能成就自己吗?由此可见,只有主动地走出“舒适区”,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才会成为
更好的自己
主动走出“舒适区”,成为更好的自己。拓展自己的生活领域,成功便会相辅相成。
南丁格尔是世界著名的优秀护士。她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又有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些优越的生
活条件就是她的“舒适区”。可是,在战争年代,为了自己的国家,她主动离开了自己的“舒适区”,去战
区医院当护士,帮助受伤的战士。在战区,她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以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为伤兵
服务,成为护理工作者的楷模,后人为了纪念她,开创了“南丁格尔奖”。正是因为南丁格尔主动走出了自
己的“舒适区”,她才拓展了自己的生活领域,也正是因为她拓展了自己的生活领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善
心,无谓地做善举,她才会成为更好的自己。由是观之,只有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拓展自己的生活
领域,才能成就自我。
纵览古今,莫不如此。主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者,无不成为更好的自己。
亦如培根所言:“成长就是要敢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敢面对未知的东西。”此一句金玉良言,犹
如暮鼓晨钟,无不向我昭示:懂得走出“舒适区”的人,才会改造自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
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善自己、升华自我!
人生旅途中,时而风吹雨打,困顿难行,时而雨过天晴,鸟语花香。但无论怎样,只要主动走出自己
的“舒适区”,你才会发现并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8:13: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432172065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德音孔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德音孔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