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及完善建议
———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文化村为个案研究
陈志永,李乐京,梁玉华
(贵州教育学院地理旅游系,贵州贵阳550003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7CM2014
)
;
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黔教科2006328
)
[收稿日期]2007-04-10;[修订日期]2007-05-30
[作者简介]陈志永(
1976-
)
,男,云南曲靖人,贵州教育学院
地理旅游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与竞争、旅
游产业组织理论。
[摘 要]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
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
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
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
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
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
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乡村居民;参与式旅游;多维价值;天龙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
(
2007
)
07-0040-07
旅游发展与乡村社区间的相互关系,乡村社区
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引起不少西方学者关注;
且关注时间早,持续周期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
以来,国内学者逐渐认识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
游可持续发展宏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机制,并提出
从社区角度来思考旅游开发问题有可能为实现旅游
业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可行的途径[1]。然而,国内学
者对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意义的研究偏重于
比较宏观的理论探讨,实证的案例研究仍不多见。
因此,探索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成功个案,
不仅对增补、构建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有重要的
理论意义,对于指导乡村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旅游发
展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1 天龙村旅游资源特色及旅游发展特点
天龙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南大门,距离
平坝县城13公里,面积315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
组,1215户4320人。村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
是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天龙屯堡乡
村文化旅游区由天龙古镇和天台山组成,是黔中安
顺屯堡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屯堡文化主要
由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屯田戍边”保留的
屯堡村寨、屯堡人构成,“明代古风,江淮余韵”是“屯
堡文化”演绎的高度概括。天台山距离天龙村117
公里,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座自然生态博
物馆,是休闲避暑的绝好胜地。独特的屯堡文化与
乡村自然美景,加上神奇的天台山以及便捷的交通
优势,为天龙屯堡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和保障。
1999年,在外闯荡多年的原平坝县供销社职工
陈云喜闻安顺龙宫镇蔡官屯的地戏队代表我国民间
艺术团赴巴黎、马德里参加国际艺术节,受到当地人
的热情欢迎。凭着在外经商多年的经验,陈云立刻
意识到屯堡文化的价值和其隐含的商机。在天龙镇
政府的支持下,陈云利用自己多年的积蓄,成立了
“屯堡文化资料收集小组”和“旅游开发筹建组”,着
手对天龙村进行摸底调研,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
商业计划书。此时,天龙村村支两委也正打算依托
该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围绕乡
村旅游做文章。在安顺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
2001年9月,天龙村民陈云、平坝县建行职工郑汝
成及贵阳风情旅行社负责人吴比等3人共同投资组
建的“天龙旅游开发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
简称旅游公司)在天龙屯堡举行“贵州天龙屯堡文化
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40
©://
旅游区”首游式,天龙屯堡乡村旅游正式启动。与国
内众多乡村旅游地不同的是,天龙屯堡创造了“政府
+旅游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参与式乡
村旅游发展模式,该模式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内在
联系及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参与式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运行图
在该模式中,旅游公司获得平坝县政府授权,负
责招募当地村民,对天龙屯堡进行经营管理和商业
运作,经营权为50年。镇政府、村委会组建“屯堡文
化保护与开发办公室”,作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规划
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旅行社负责开拓
市场,组织客源。村民自愿发起成立农民旅游协会,
由协会代表村民参与旅游事务的管理、监督,负责组
织村民参与地戏表演、从事导游讲解、制作工艺品、
提供住宿餐饮服务以及维护和修缮各自的传统民
居。这就是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
式[2],即“旅游公司+政府+农民旅游协会+旅行
社”的参与式乡村旅游发展模式[3](以下简称“天龙
模式”)。“天龙模式”为贵州乃至全国开创了乡村旅
游发展的先河,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成功典
范,其成功之处在于解决了乡村旅游开发中资金短
缺、客源市场不足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兼顾了
乡村社区居民的利益,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提
供了各种机会,激发了当地居民保护屯堡文化和社
区环境的动力,使古老的民俗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
6年来,到天龙村旅游的国内外游客不断增加,旅游
综合收入稳步提高(如表1所示)。
表1 天龙村旅游人次、综合收入增长情况
项目
年份
天龙屯堡旅游接待总情况
人次(万人)
国内海外
收入
(万元)
20011.190.2476.8
20029.921.98592.9
20039.791.96621.6
200420.072.931561.1
200528.634.242332.2
200643.186.633550.8
合计112.7817.988735.4
资料来源:旅游公司网络宣传部。
2 天龙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
天龙屯堡旅游业自开发以来,镇、村两级相关部
门积极响应安顺市政府提出的“统一规划、政府引
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号召,引导社
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旅游公司本着“村民发展我发
展,我与村民共兴衰”的发展原则,坚持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一起抓,不断吸收当地村民到公司就业。
目前,天龙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容有:
(
1
)直接
到旅游公司就业。旅游公司自成立以来,共吸收天
龙村及周边村寨村民140人到公司就业。旅游公司
办公室提供的统计资料表明:当地居民占公司员工
总人数的95125%。(
2
)参与各项节庆活动。为丰富
旅游产品内容,提高天龙屯堡知名度,旅游公司每年
均要举办不同主题、规模的旅游活动,每次活动均有
上百名村民参加。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
节”举办期间,天龙村作为瀑布节分会场,举办了以
展现屯堡人迁徙历史和屯堡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大型
实景组诗《大地诗章》。在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的组
织下,天龙村及临近村寨村民200余人参加了编排、
表演,并按编排、表演时数发给酬劳。(
3
)销售旅游
商品、从事旅游接待。在景区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帮
助、引导下,天龙村现在搞手工艺品生产、土特产品
加工的农户有43家,从事旅游住宿接待的农户4
家。(
4
)参与旅游发展规划,监督村中财务开支,通
过社区组织表达自己的意愿。旅游发展起来后,当
地政府聘请贵州工业大学的相关专家为天龙镇做城
镇发展规划,部分农民得以和专家一起座谈,并就自
己最关心的土地使用问题和规划专家交换了意见,
保证了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利益的均衡性。规划评审
通过后,当地村民把规划文本称为“洋专家”和“土专
家”的共同杰作。为了激励农民参与旅游发展及村
中各项事务的积极性,天龙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开
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进农村集体财务
规范化建设,对农民关心的村级经济收支情况实行
严格村务公开,通过闭路电视向村民公布。旅游经
营中,村民如果有意见或看法,可通过农民旅游协会
与公司和政府磋商。为了确实反映村民的意见,天
龙村农民协会会长由村民自己选出。(
5
)参与旅游
培训、教育。因公司招收的员工基本由当地农民组
成,他们到公司就业之前已养成的自由、散漫的农作
生活习惯明显不能适应公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需
要。为此,旅游淡季时,由旅游公司组织对员工进行
服务技能培训,开展“对客人服务没有任何借口”、
“细节决定成败”等教育活动。为适应市场需要,与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41
©://
世界乡村旅游接轨,2005年年末旅游公司还组织公
司管理层走进贵州商专进行为期一周的旅游专业知
识培训,开了贵州乡村旅游人员走进高校进行专业
知识培训的先河。此外,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还采
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本地农户的经商技
能。早在2001年旅游业起步之时,当地政府和旅游
公司就组织了当地村民200余人到贵州青岩古镇、
镇山村、黄果树景区周围村寨考察、学习当地居民的
经商技能和从商经验,以便当地农户更好地参与旅
游发展。2006年8月,公司再次邀请贵州民族学院
艺术系教师到天龙村为村民免费提供版画培训,培
训结束后,公司还组织村民进行版画雕刻大赛,获胜
者将获得公司提供的珍贵礼品。
3 天龙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多维价值
调查表明,天龙村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对旅游者、社区居民、旅游地(村寨)、其他乡村社区
产生了积极影响,实现了多方共赢,表现为:
311 为旅游者提供了较高的体验质量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天龙村居民通过建立家庭
旅馆,制作民俗手工艺品,参与传统节庆活动表演
等,很好地展示了独特的本地文化,渲染了原汁原味
的文化氛围,带给游客以真实、自然的感受,让游客
获得真实的体验。在“2006中国乡村游贵州首游
式”开幕的当天,400余名屯堡妇女着明代凤阳汉
装,经过艺术造型加工,组成一块人文画廊,齐声高
喝“中国乡村旅游年、满意在贵州”,表现出较强的艺
术视觉、听觉冲击力,为现场的旅游者及摄影、摄像
爱好者提供了一顿丰盛的“美餐”。
天龙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还为游客和当地
居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在交流
中,双方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使游客获得情感
方面的体验;交流与互动中,接待户可以更好地了解
旅游者的需求,以便为旅游者的再次到来提供个性
化、定制化的服务,让游客产生欢喜、惊喜和情感方
面的体验。在有关专家的帮助下,经过多方考证,天
龙村村民了解到自己的祖先有80%来自现在的南
京市,敏感而聪明的屯堡人便盯住南京市,围绕“寻
亲”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宣传活动,反响强烈。
2005年,屯堡人推出了由南京电视台文体频道《综
艺黄金档》摄制组和南京幸运观众到天龙屯堡的“探
亲”活动。当南京“亲戚们”步入天龙屯堡时,3000
多名乡亲身着明洪武年间沿袭至今的大襟宽袖蓝色
长袍,载歌载舞地欢迎他们挂念了600年的血脉亲
人。在欢迎仪式上,南京游客视听了当年流行于秦
淮河畔,如今已失传的一种民间礼乐。许多游客心
灵受到了震撼,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欢迎仪式
结束后,天龙屯堡人与南京客人把酒言欢,拍肩搭背
中满口的“老乡、老乡”,叫得南京人满心暖流,激动
得热泪夺眶而出。许多南京游客在临走时还丢下这
样一句话:我来了一次,还想来第二次、第三次,不仅
自己来,还要带着家人、亲戚、朋友来。2006年11月
28日清晨,我们第二次到天龙村调研的第三天,目
睹了700人的南京夕阳红旅游团,顶着寒冬的蒙蒙
细雨游玩了整个屯堡村寨,并在细雨中看完了精彩
的地戏表演。天龙屯堡由于突出了屯堡文化与南京
文化的历史渊源,通过天龙村民与南京市民的交流
与互动,抓住了旅游者“寻根问祖”的心理需求,打通
了屯堡人与江南人的情感交流“通道”,所以取得了
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与乡村旅游而尝到甜头的村民们,主动到旅
游公司开办的培训班接受技能培训和服务意识教
育,在增收致富的同时,自身综合素质也普遍得到提
高。
312 为社区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为农村女性展示
其天性,提高经济社会地位提供了条件;提高了农村
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的管理民主
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
先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践表明,旅游扶贫是贫
困地区实现扶贫目标的有效途径,而只有通过社区
居民全面、有效地参与旅游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问题。天龙屯
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该村村民收入的增加作出了
实质性的贡献。不少天龙人通过到公司就业,从事
旅游商品生产、家庭接待等形式参与旅游,获取经济
收益。到公司就业的村民每月能领取600—1200元
不等的收入,从事手工艺品生产、家庭接待以及农产
品加工的农户收入更为可观。在乡村旅游的带动
下,2005年,天龙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50元,比贵
州省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多1080元(高出5718%
)
,比
未搞旅游业前的2002年(
1280元)增长了113倍。
天龙村参与式乡村旅游对屯堡女性具有特殊意
义。在传统农业活动中,农村妇女因在以体力劳动
抗衡自然的落后生产手段中处于劣势,不得不在经
济上依附男性,男尊女卑的处境难以改善。随着乡
村旅游的发展,在旅游行业,妇女与男子在体力上的
差别变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妇女与生俱有的细腻、
温柔、善于与人沟通、细心周到的天性在旅游服务行
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42
©://
业中有了用武之地,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
力量,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旅游公
司导游部工作的部分已婚的屯堡女性,她们不用整
日待在家里“主内”。相反,经济上的独立、工作中与
外界交往机会的增加以及在公司不断接受的免费培
训、教育,不但提高了她们的经济、社会地位,还激发
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导游表示,待有了一定
的积蓄,便到省城贵阳继续读书学习。
除上述经济价值以外,天龙屯堡农民旅游协会
的成立,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了社区居民之
间的凝聚力。农民以旅游协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屯堡
旅游业规划、发展决策、组织实施全过程,监督村中
财务收支状况,提高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参与程
度,培养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反映和表达了当地居民
的利益诉求,真正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管理
民主。
313 为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经济实
力和经济动力,改善了村中环境,扩大了村寨知名度
(
1
)传统文化得以保护、传承。天龙屯堡村民凭
借屯堡文化旅游资源脱贫致富,提高了他们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增强了他们保护和发展屯堡文化的经
济实力以及文化自信、自强和文化保护自觉意识。
这就创造出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双向互动、良性循
环的机制。地戏曾经是屯堡文化社区普遍盛行的民
间传统艺术,在屯堡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分量,是屯堡
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象征,是研究明清历史特
别是中国戏剧史的活标本。天龙村旅游业的发展为
天龙村民间艺术的恢复和繁荣提供了经济支撑,为
村中喜爱地戏的老艺人发挥余热、传承艺术搭建了
良好的平台。过去闲置在家,痛苦煎熬晚年的几位
老艺人由公司高薪聘请,专门负责编排节目,为年轻
人传授技艺。为提高演出质量,公司为地戏演员重
新定做了演出服装,购买了相关道具;为提高表演者
的学习动力,公司引入竞争机制,在老艺人对年轻人
培训后,由当地村民、公司领导、员工和老艺人对年
轻表演人员的表演技能进行评分,然后把演员从低
到高分为4个等级,根据等级层次支付薪水。竞争
机制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表演者的学习动力和表演
积极性,不仅使旅游者获得了高质量的视听体验效
果,还使天龙村的地戏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
2
)村中环境得以改善。旅游业未开发前,天龙
村到处堆满了用于农地施肥的牲畜粪便,臭气熏天;
乱建乱拆的现象随处可见,无人问津。“天龙模式”
推行后,旅游公司成立了环卫部,购买了用于垃圾运
输的车辆和清扫垃圾的工具,招募当地村民15人,
负责垃圾处理和全村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位于景
区主干道的经营户为吸引游客,常常把自己的院坝、
路段打扫得干干净净,垃圾主动放在门外的筐里,等
待清洁工定时清除。与旅游开发前相比,村中的3
条主干大街干干净净,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天龙村
民对环境的态度从漠不关心到主动保护,均得益于
参与式乡村旅游的发展。
(
3
)扩大天龙屯堡旅游知名度。在贯彻落实中
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天龙屯堡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2004年3
月下旬,世界乡村旅游论坛的专家在天龙屯堡召开
世界乡村旅游论坛大会,“天龙屯堡模式”得到世界
旅游组织秘书长及国家旅游局资深专家学者的高度
评价,他们称“天龙模式”算得上全国旅游产业公司
化运作的标本。作为贵州开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典
范,世界旅游组织已把天龙的旅游开发作为该组织
的“乡村旅游开发实验项目基地”,并将其收录为定
点跟踪调查单位。自2002年以来,已有90余家中
外电视台对“天龙模式”以及其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播
报,新闻网等多家网上媒体长期宣传,全国120余家
报纸杂志进行了报道,形成了中外媒体关注“天龙模
式”的良好氛围。天龙屯堡“四位一体”的参与式乡
村旅游发展模式还吸引了国内众多学者的关
注[2—5]。上述组织、媒体的推介,专家学者的深入研
究无疑为天龙屯堡提供了最好的免费广告。用贵州
省旅游局杨胜明局长的话来讲,“天龙模式”使得天
龙屯堡乡村旅游成了一张“国际名片”,是一种低成
本、高效率的营销手段。
314 为周边屯堡村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提供
了示范价值
天龙屯堡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效应绝非限
于本村,其影响力已向四周辐射,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天龙村乡村旅游发展的鼓舞下,周边屯堡村寨的
村民参与旅游开发活动的积极性高涨,对屯堡文化
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讲义村(屯堡文化村寨之一)
是普定县白岩乡的一个小村庄,距离天龙镇40余公
里。听说“天龙模式”的成功经验后,讲义村村民的
旅游参与意识和文化、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2002年,省文化厅的专家在讲义村村头发现几个古
屯门,给史书中记载的“明朝调北征南”增添了一个
重要物证。村民知道这一信息以后,迫不及待地想
了解“老祖宗”到底给自己留下了什么,他们多次找
到村主任,商量保护措施。在村民的热情鼓舞下,村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43
©://
主任挑选了十几个身强力壮的村民组成“保护队”,
并亲自带领几个文化较高的青年向文物专家学习识
别文物的知识。2004年,安顺市规划局的工程师冯
自卫来到讲义寨,与村民一起搞规划。村民们常常
跟着专家在村子里走走看看,什么已经被无意识破
坏,什么该保护起来,他们了然于心[6]。
4 天龙屯堡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天龙村旅游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却取得了骄人
的成绩。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主体,天龙
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成败将最终左右天龙屯堡乡
村旅游发展的命运,只有及时察觉和发现不利于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消除或加以规
避,做到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推动天龙村乡村旅游持
续发展。
411 完善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法规制度,
建立权威监督机构,明确各利益主体责任
天龙屯堡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吸引越来
越多的村民和更多的外来利益主体加入到天龙村旅
游开发活动中来。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们的经营思
路会愈加拓宽,经营项目也会日趋丰富,竞争也将更
加激烈。另外,与外来利益主体相比,当地居民在旅
游资本、技术与市场竞争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如果
旅游开发完全依照市场运作,当地居民可能会被排
除在利益主体之外。面对日趋成熟的村民,政府有
责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规范和引导村民的
经济行为;在制(修)定旅游规划时,应考虑社区的利
益和要求,体现社区居民的意愿;为保证社区居民有
效参与旅游开发,当地政府还应该组织设立专门的
执法和监督机构。该机构必须有当地居民代表参
加,重视对村民参与旅游发展过程的监控,对参与效
果进行评价;同时,该机构在处理本地社区参与问题
上必须有足够的权力,并在权限范围内,负责全面协
调社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除了发挥当地政府的作用以外,其他利益主体
也应发挥其作用:村委会和农民旅游协会应充分发
挥其非营利组织的特性,从社区和社区居民的角度
考虑,积极维护、保障乡村社区和社区居民的相应权
利。新闻媒体和学术界等要帮助社区建立社会监督
机制并加大宣传,以制约旅游公司和其他外来利益
主体不利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行为。旅游公司在
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要主动考虑社区和社区
居民的利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争取社区居民的最
大支持,促进天龙屯堡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12 拓展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途径,增加旅游
收入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都是“理性经济人”,社区居
民是否参与旅游开发活动取决于参与行动所带来的
效用。只有确信能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利益时,他们
才真正愿意参与旅游开发[7]。保继刚强调:在中国
的广大农村,生存成了压倒一切的需要,乡村社区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利益点为经济收入[1]。因
此,多渠道拓展天龙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途
径,增加旅游收益,有助于激发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
展和保护当地环境、文化的积极性。根据天龙村的
资源特色、区位条件、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等要素,在
继续依托黄果树、龙宫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知
名度,加强同大型景区联合宣传,努力提高营销效
果,保证旅游人次持续增长的同时,更应该从旅游产
业发展的六要素入手,把发展目标从吸引游客数量
转移到提高天龙屯堡旅游经济体量的战略目标上
来,以增加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提高其收入。
具体为:
第一,加大景区支干道周边环境的清理和整治,
把其纳入天龙屯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范畴,以使
周边农户能在旅游开发进程中获取经济利益,提高
屯堡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
第二,深入挖掘地方文脉,举行大型节庆旅游活
动,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天龙屯堡文化活动的丰富
与完整是屯堡文化特征的又一重大标志。如地戏、
花灯、山歌等,这些活动与频繁的节日庆典相结合,
构成了屯堡社区节庆不断、活动不绝的文化氛围,为
天龙屯堡开发节庆旅游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
社区合作开展大型旅游活动不但能激发社区居民了
解旅游,支持旅游,参与旅游的热情,还能为社区参
与旅游提供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天龙古镇除了当地
地戏脸谱、鸡辣子、屯堡古酒以外,其他旅游商品均
是从安顺市区批发而来,缺少差异性,在国内其他景
区随处可见,缺少供游客选择的高档旅游商品。因
此,要真正让更多的天龙人依托旅游富裕起来,在未
来的旅游商品开发中,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应对居
民积极加以引导,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使开发的旅
游商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承载屯堡文化的区域
特色。
第三,利用村寨有利位置,开发新的参与项目。
根据天龙村区位条件,可考虑把进寨公路延伸至天
织公路交叉路口,设计文化路、景观路。如可将当地
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花卉架设在乡村绿色大道上,再
以装饰性的传统交通工具作为进入村寨的主要工
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44
©://
具。还可在进寨大道两侧开发绿草园、瓜果园,有选
择地培育、种植贵州特种花草、农作物和特色水果。
这样不但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内容,还能在旅游旺
季分流寨中游客,拓展旅游容量,并以此增加天龙居
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机会,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
入。天龙村至天台山117公里的乡村公路也可采用
此方法,但要注意两段景观路的差异和特色,防止游
客在游览过程中过早地进入怠倦状态而影响当地居
民有效参与。
第四,利用屯堡人的食宿特色,使游客真正“走
进屯堡人家”。屯堡人的饮食习俗将外来饮食习惯
进行了自然环境与少数民族双重影响下的改造。除
透露出耐储藏,便携带的军旅色彩外,也反映了传统
汉民族饮食文化的风格和讲究礼仪规制的内涵。旧
时所说“贵阳的穿着,安顺的吃喝”,所指便是屯堡人
的饮食习俗。此外,屯堡民居在保留江南民居风格
的基础上,还注意和当地山水、石木相结合,并根据
族群生存防御和自保需要,构建出江南韵味与贵州
山地相结合,军事城堡与喀斯特地形相结合的村寨、
民居建筑样式[8]。独具特色的屯堡饮食文化,加上
浓郁的民俗文化风情和优美、宽敞的民居环境,完全
可以为游客提供别具一格的食宿条件。在逐步完善
设施条件,不断加强对村民教育、培训以提高服务质
量的基础上,通过当地居民的参与,使游客真正“走
进屯堡人家”,参与和体验屯堡农家若干有意义的活
动,如:打糍粑、做花粑粑、听说书、跳花灯、打草鞋、
雕脸子、酿酒等,亲身感受屯堡文化的差异和亲和
力,以丰富旅游内容,增加游客体验效果,从而达到
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量,提高天龙村旅
游经济体量的目的。
413 界定产权,引导各利益主体积极入股,逐步推
行股份合作制模式
作为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实现形式,参与式旅游
的成败取决于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协同程度和行为的
协作方式;只有在一个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建立相对
公平的利益平衡机制才能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个体
理性的主观动机并最终带来集体理性的客观结
果[9]。理论和已有案例均表明:实现利益分配的公
平性,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实
行股份合作制。合理界定产权,推行股份合作制模
式,能够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性,较好地引导人们实
现外部性较大地内在化的激励,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是既保护当地居民利益又实现居民有效参与的一种
新型分配方式,目前在国内外一些景区已经得到应
用[10,11]。然而,就天龙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天龙村
现有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以为,天龙村还不适宜全
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原因是:
对于天龙镇政府而言,安置本地劳动力就业,提
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向本社区提供公共物品,补
充乡镇政府用于行政事业的各项开支的不足属其权
限范围内的事。然而,作为中国政府体系中最低层
次的政府机构,在有限的财政收入内难于保证其正
常行使政府职能[12];而对当地资源的控制是其与旅
游公司进行讨价还价,获得自筹资金的重要来源。
以村党支部为代表的村组织作为村寨集体产权的代
理者,同样履行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延伸机构的职能。
他们既是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又是村级旅游资源的
占有者和经济利益的享受者。在天龙村,村干部的
每月收入和管理村务的开支是由旅游公司提供的。
对于旅游公司而言,其现有的实力还不足以把村子
里的所有农户有效地整合起来;近年来其对社区发
展所做的贡献并不能遮掩其追求商业利润最大化的
永恒目标。因此,在“旅游蛋糕”没有做大之前,推行
股份合作制必须首先打破原有的分配格局,对各种
资源产权进行重新划分、界定,这意味着在短期内当
地政府、村委会、旅游公司必须部分地放权、让利。
在一个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诉求点的中国广大农村社
区,这必将招致现有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就当地农
民而言,现有的旅游市场规模不够大,他们在资金上
存在先天不足,加上其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能
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以及社会保障的缺乏等
等,使得他们成为先天的风险规避者,没有也不敢把
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旅游开发中。
如果说在天龙村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为时过早
的话,那么在旅游公司内部实施股份制改造成功的
可能性更大。与天龙村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相比,
因公司内部股份制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相对单一,
员工与公司存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从而使公司
内部股份制改造遇到的矛盾相对较少。其次,旅游
公司员工的“双重身份”(既是公司员工,又是当地村
民)及其与天龙村民间的血缘、亲缘等关系不但能使
旅游公司通过内部的股份制改造而降低监督成本,
公司经营中与当地居民之间的矛盾也将因为股份制
改造从而激励员工主动担当协调者的角色,以降低
公司运行的外部交易成本。此外,因旅游公司员工
基本由当地居民组成,在农村社会长期发展历史中
形成的社区习俗以及屯堡人因迁移、抵抗外敌而产
生的族缘、亲缘认同感也将对员工形成一种无形的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45
©://
外部压力,保证股东之间有效的相互监督性,防止了
股东之间因偷懒、“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由股
东集体承担的不良后果。因公司员工本身属于天龙
村村民,成功的股份合作制改造一方面可以保证到
公司就业的天龙村村民获取更多的利益分享权,对
属于更高层次的决策参与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还将为天龙村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提供示
范效应。
414 把握“不参与就是最大参与”的原则,对社区未
参与居民进行经济补偿;努力做到“产业链本地化”,
使旅游收益最大限度地留在本地
对天龙村而言,传统的农耕文明遗迹和当前的
民俗生活形态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凭借,若天龙
村社区居民全部大规模卷入,天龙村就会逐渐失去
真正的吸引力,即传统的人地关系与传统的耕作生
活方式的吸引力。此外,与位于景区主干道的住户
相比,景区支干道的住户获益能力和机会明显不如
前者,他们不但不能充分受益,而且还要忍受由于旅
游开发而带来的消极影响,便可能产生抵触情绪,甚
至会导致由不能参与演变为抗议性参与和暴力性参
与,最终结果可想而知。所以,为保持天龙村吸引
力,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对村中不直接介入旅游业
的居民,当地政府和旅游公司应把握“不参与就是最
大的参与”的原则,对没有直接涉足旅游业的社区居
民,应通过集体基金补偿,利益的二次分配等形式保
障他们也分享旅游收益[13]。除此以外,缓和参与者
与未参与者之间矛盾,增加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
机会还可通过加强村民间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做到
“产业链本地化”[14]来实现。即在满足游客吃、住、
行、游、购、娱需求中,通过村民间合作,尽可能利用
本地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以旅游业为龙头优化配置
相关产业,在本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实现最大限度的当地参与,有效安置当地居民的
就业,使旅游收益最大限度地留在本地。
致谢:本文在调研过程中,得到天龙旅游开发投
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郑汝成先生及公司部
分员工、天龙村村委会、天龙村村民的无私帮助,在
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 考 文 献]
[1] 保继刚,孙九霞.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中的中西差异[J].地理学
报,2006,
(
4
)
:401-413.
[2] 沈仕卫.乡村旅游先行者———平坝县天龙屯堡模式启示录
[J].当代贵州,2005,
(
6
)
:19-20.
[3] 郑群明.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
(
4
)
:33-37.
[4] 张波.旅游目的地“社区参与”的三种典型模式比较研究[J].
旅游学刊,2006,
(
7
)
:69-74.
[5] 罗永常.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利益保障机制[J].旅
游学刊,2006,
(
10
)
:45-48.
[6] 王小梅.普定农民自发保护屯堡文化[N].贵州日报,2004-04
-08.
[7] 郑向敏.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华侨大学
学报,2002,
(
4
)
:12-18.
[8] 孙兆霞.试析文化建构性与乡村旅游开发需求指向的关系
———以黔中屯堡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
(
4
)
:14-
17.
[9] 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
境,2005,
(
1
)
:36-41.
[10] 刘岩.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激励机制探讨———以厦
门岛东海岸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J].农村生态环境,2002,
(
4
)
:60-62.
[11] 吴忠军.民族社区旅游利益分配与居民参与有效性探讨[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
3
)
:51-55.
[12] 张晓山.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产权制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
1998,
(
2
)
:15-31.
[13] 保继刚.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
游区为例[J].规划师,2003,
(
7
)
:32-38.
[14] 邹统钎.乡村旅游发展的围城效应与对策[J].旅游学刊,
2006,
(
3
)
:8-9.
Multi2dimensionalValuesofVillageResidents
ParticipatinginTourismDevelopmentand
SuggestionsforImprovement
———ACaStudyofTianlongtunbaoCulturalVillage,
Anshun,GuizhouProvince
CHENZhi2yong,LILe2jing,LIANGYu2hua
(
GeographyandTourismDepartmentofGuizhouEducational
Institute,Guiyang550003,China
)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reliesonvillage
eresidentsarenotonlyanimportantcarrierof
tourismresources,butalsothekeystakeholdersoftourism
itudeofvillageresidentstowardtheir
participationoftourismdevelopmentandparticipatingdegreenot
onlyconcernsabouttheirowninterestsbutalsoexertsimportant
immediatesignificancetoimprovingtheexperiencequalityof
tourists,expandingruraltourismmarketandpromotingthe
er,
badonliteraturestudyandon2the2spotsurvey,startingformthe
perspectiveofempiricaleconomics,makesananalysisofthe
practiceofthecommunitypeopleinTianlongVillageparticipatingin
tourismdevelopment,furthermoreexploringanddisclosingthe
significanceoftheirparticipationintourismdevelopment.
Suggestionsforimprovingsomepotentialproblemsarealsooffered.
Keywords:communityresident;participatingtourism;multi2
dimensionalvalue;TianlongVillage
[责任编辑:廉月娟;责任校对:王玉洁]
第22卷 2007年第7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46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7:2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404762062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天龙屯堡古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天龙屯堡古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