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卷第1O一11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1O月
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及旅游开发布局研究
何小芊,刘宇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江西抚州 344000)
摘要: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
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
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
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一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
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关键词:温泉资源;地理分布;旅游开发;空间格局;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B
0 引言
温泉旅游以健康养生为特色,集旅游、休闲、会务
于一体,已成为休闲度假旅游的一大热点。近年来温
泉旅游研究是旅游学术研究的热点,温泉旅游研究领
域已经初具模样,成为旅游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子
域L1]。众多学者针对温泉资源富集区域,探讨了温泉
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l_2 ]。江西省温泉资
源丰富,现已发现8O处天然出露的温泉,温泉地热点
总数居全国第7位,地热资源总量居全国l1位,是全
国地热资源大省之一。2011年5月江西省政府出台
了《加快发展温泉旅游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江西建成
全国著名的温泉度假旅游胜地和温泉旅游产业强省
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江西温泉旅游,对于繁荣旅游
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
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柏(2006)讨
论了江西地热温泉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策略,认为
旅游、温泉医疗、花卉种植等是开发利用的发展方
向[5 ;江波(2010)对江西温泉度假地的景观规划设计
进行了分析 ];邓燕萍(2011)探讨了江西温泉旅游资
源深度开发的策略 ]。但从地理学视角系统研究江
西温泉旅游的成果还未出现。基于此,该文在分析江
西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旅游
空间结构理论,阐述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的空间布
局。
1江西省温泉资源地理分布
1.1温泉资源概况
温泉是高于一定的温度,含有对人体有益矿物质
成分的地下天然出露水。在已出台与温泉相关的行
业标准中,关于温泉最低温度的界定有一定的差别。
如《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中为超过20 ̄C或超过当地年平均气温,《地热资源地
质勘察规范 ̄(GB11615—89)中为高于25℃,《中国医
疗矿泉水分类方案》(1981年修订)中为高于25℃。
因此,该文中将大于25℃的温泉纳入江西省温泉资
源范畴。
江西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东南地热区的西北缘,
是我国温泉分布较多省份之一。按高于25℃统计,
全省现有温泉8O处,其中6O~82℃的高温温泉16
处,40 ̄59℃的中温温泉37处,25~39℃的低温温泉
27处 8]。江西温泉的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钠型为主,
其他有重碳酸型、硫酸钠型等;全省温泉大多数为微
矿水,即矿化度小于1 000 mg/L。此外,按地下热水
形成与赋存条件,全省温泉划分断块山区型和沉降盆
地型2种基本类型。
收稿日期:2013—05—09;修订日期:2013—07—12;编辑:王秀元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2YJ14),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W2012201)
作者简介:何小芋(1981一),男,江西瑞昌人,讲师,主要从事地质旅游研究;E—mail:ecithxq@163.com。
・ 62 ・
第29卷第1O—l1期 环境地质 2013年1O月
1.2地理分布特征
从温泉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上看,江西温泉的分
布受区域性大构造的控制,特别是活动性大构造的控
制[9]。江西省温泉的分布与新生代的地质构造特征
相一致,主要受NNE,NE,NW以及EW向断裂带控
制。全省可划分为3个受NNE向构造带控制的温泉
带和受N构造带与南岭EW构造复合控制的赣南温
泉区,以及16个温泉集中分布区[8]。从地理区域上
看,江西温泉资源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图1):
(1)分布范围广泛。除南昌市、萍乡市和新余市
外,温泉资源分布于赣州市、宜春市、九江市、抚州市
等8个设区市的41个县(市)。
(2)地域分布不均,西部和南部最为集中。赣南
是江西温泉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赣州市有温泉
42处,主要分布在寻乌县、安远县、龙南县、全南县、上
犹县,局部地区呈密集面状分布。赣西有温泉资源
16处,主要分布在武宁县、修水县、靖安县、铜鼓县,总
体呈带状分布。
(3)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主要为
断块山区型和沉降盆地型2种基本类型,断块山区型
温泉主要分布在赣西方向的幕阜山一九岭山一武功
山一罗霄山隆起带和赣东南、赣南方向的武夷山一九
连山隆起带上;沉降盆地型温泉是沉降盆地传导型中
低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隆起区的山间盆地内,为
“山间盆地型”温泉。
2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现状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
资源。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
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
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多为自然景
观组合型,即依托庐山、明月山、武功山、柘林湖等著
名景区进行开发。
(1)少部分开发较成熟
少部分温泉点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
和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产品独特且类型多样,产业
链条初步形成,具有较大规模的接待能力。如宜春温
汤温泉、星子温泉、庐山西海温泉、资溪法水温泉都是
按四星或五星级标准建设的温泉旅游饭店。宜春温
汤温泉开发已呈现升级换代的趋势,利用回灌技术保
障水资源的循环供应,深度开发富硒产品,形成了以
图1江西省温泉资源分布图
浴、食、饮、疗、医相融合的产业,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
整和产业链的延伸。此类温泉区(点)约占温泉总数
量的10 左右。
(2)部分纳入标准规划
目前,在江西省内温泉储量比较丰富的区域或旅
游景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热水资源的开发,积极
招商引资,有的已完成资源勘探并按4A或5A级温
泉旅游度假区标准规划建设,如靖安金锣湾温泉、靖
安江钨温泉、南丰付坊清水湾温泉、铜鼓温泉镇温泉、
会昌汉仙温泉、资溪法水温泉、龙南临塘汤湖温泉(九
龙湾)、萍乡万龙山温泉、安福武功山温泉、奉新九仙
汤温泉、宜春洪江温泉、宜春梅花温泉、崇仁汤溪温
泉、遂川汤湖温泉、修水汤桥温泉等,这类温泉资源占
总数量的20 左右。
(3)开发建设规模较小
在一些开发较早的地热点,由于技术、管理较弱,
资金、理念局限,产品形式单一,设施设备陈旧,没有
做到综合开发,主要是以小规模的洗浴和特色养殖、
特色餐饮等经营形态为主,开发程度较低。如安福温
泉山庄、石城白水烧湖温泉等,这类温泉资源占总数
量的20 左右。
(4)简单利用直接排放
・ 63 ・
第29卷第1O一11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1O月
目前全省已探明的天然出露温泉点有50 左右
已开发利用,除少量用于温泉种植、养殖外,多数用于
洗浴保健、旅游接待、休闲娱乐等项目,如上犹暖塘村
温泉、会昌热水塘温泉、龙南汤湖温泉、宁都李村温泉
等。这些温泉开发点,大多尾水直接排放,严重浪费
地热资源,输水管纵横交错,垃圾随处倾倒,周边环境
普遍脏、乱、差。
3江西省温泉旅游开发布局
区域旅游系统由旅游目的地内部各种对旅游活
动过程产生作用和影响的所有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
具有其独特的结构体系与功能的旅游系统口 。区域
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
有效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
3.1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旅游地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
散于地理空间的旅游资源与相关要素连接、组合,形
成了旅游活动和旅游产业事项。区域旅游空问结构
包括旅游景区、旅游节点、旅游路径、人口通道和旅游
流等关键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构成区域
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区域旅游
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较典型的模式。
(1)极核模式。增长极(Growth Pole)的概念最
早是于1950年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Perroux)提
出来的。后来学者将“极”的概念引入地理空间,认为
增长极将作为以拥有推进型产业的复合体的城镇出
现,并把增长极同极化空间、城镇联系起来,增长极的
“极”,位于城镇或其附近的中心区域。依据增长极理
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必然要培养旅游增长
极,使旅游业作为地区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集聚和扩散
作用带动整个区域旅游整体实力的增强。
(2)点轴模式。“点一轴”系统中的“点”是指各级
居民点和中心城市(镇),“轴”指由交通、通信干线和
能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口 。“点一轴”系统
理论的基本要点是:在区域或空间的范畴,社会经济
客体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
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由线状基础设施将
这些点联系在一起形成“轴”。在区域旅游开发,“点”
为重点旅游景点、景区或中心城市,“轴线”则是区域
内的交通通道。区域旅游发展首先集中在靠近发展
・ 64 ・
轴的各节点,集聚作用不断加强,这些节点发展到一
定规模后形成旅游中心,此时扩散效应逐渐发挥作
用,使其周围一些节点发展起来,并沿着发展轴形成
次一级的旅游中心和旅游发展轴,以点线带面,最终
形成区域旅游网络。
(3)网络模式。网络式空间结构是区域开发比较
成熟的一种开发模式,是区域经济走向成熟阶段的标
志。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网络化是指以各级景区
(点)、旅游城镇、旅游接待中心等为旅游节点,各种交
通线路为旅游通道而形成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在旅
游相互作用下不断演变,最终达到区域内节点、线要
素联系密切、差别有序、共同发展的网络综合体的过
程。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的最终结果即达到旅游
空间结构的网络化。成熟的网络结构是区域旅游空
间结构演变的理想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旅游流、信息
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的流动效率达到最大化,区域
旅游发展效用也实现最大化【1 。
3.2江西温泉旅游开发空间布局
对区域旅游空间组织的研究,是为了对旅游地资
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背景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评
价,结合其上一级和次一级旅游规划内容,科学地组
织旅游线路和整个区域旅游开发的主次和先后,构建
总体旅游空间结构。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
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
江西温泉旅游应采用网络化开发模式,通过“点一轴”
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
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
局(图2)。
3.2.1 一心两核
(1)一心:指省域旅游中心城市南昌。南昌是江
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文化、教育文化中心,也是省
际、省内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有很大的区位优势;南
昌市各项旅游经济指标全省各个主要城市中遥遥领
先,整体旅游竞争力较强。虽然南昌的温泉资源很
少,但社会经济较为发达,是省内温泉旅游的主要旅
游客源地。南昌城区文化资源丰富,已开发、开放的
旅游景点多,知名度高,现代化休闲游乐、餐饮购物设
施也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省来赣旅游的
游客大部分把南昌作为中转站。
(2)两核:即九江和宜春,二者是江西温泉旅游发
展的增长极。经过对江西省各城市综合竞争力、资源
丰腴度、交通以及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九江市、宜春
第29卷第1O一11期 环境地质 2013年1O月
图2江西省温泉旅游空间布局图
市的温泉旅游综合竞争力较高。目前,江西温泉旅游
产业发展最为成熟的是九江市星子县温泉镇和宜春
市袁州区温汤镇,两地在温泉开发模式、新兴业态、产
业集成等方面均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学习。在全省
温泉产业布局中,两地起到了产业启明和引导作用。
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做大做强,引领全省温泉旅游
产业发展方向和温泉休闲业的发展潮流,在全省温泉
旅游产业发展中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
3.2.2 二轴四区
(1)--轴:即江西温泉旅游发展的两条主干轴线。
温泉旅游主要节点的发展需要交通轴的串联。温泉
旅游者地的客源市场主要是以国内为主,温泉旅游者
外出旅游主要以自驾车为主。据相关数据显示,54
的温泉旅游者采取自驾游的出游方式,采用客车、大
巴、中巴作为出行方式的游客占19 ,8 的游客采用
飞机出行,l1 的游客选择火车[1引。这说明高等级
公路应该是江西省温泉旅游的主要交通干线,大广高
速(江西段)和京九铁路从北到南串联了九江、南昌、
吉安、赣州等大中型城市,九江市星子县温泉镇已具
有较高知名度,赣州则是江西温泉资源最丰富的地
区,南昌是江西旅游中心城市,应用发展轴线将江西
主要温泉资源地、目的地有机地串联在一起;沪昆高
速(江西段)和浙赣铁路从东到西串联了上饶、鹰潭、
抚州、宜春、新余、萍乡等主要城市,将宜春与省内和
浙江、湖南等外省主要客源地联系起来,这两条主干
交通线理所当然地成为江西省温泉旅游发展的主轴。
(2)四区:即由区域内温泉地、知名景区(点)以及
旅游交通等旅游要素构成的温泉旅游区。通过培育
温泉旅游市场要素,在温泉旅游空间集聚的基础上,
形成东西南北4个主要温泉旅游发展片区,以实现江
西省温泉旅游的整体繁荣和全面发展。
北部片区:主要为九江市和宜春市的北部,温泉
资源较为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主要分布在幕阜
山一九岭山隆起带。该区域交通较为便利,拥有庐山、
庐山西海等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热点景区,并且庐
山西海温泉旅游项目的发展已经较具规模,且具有较
高市场知名度;在未来发展中,着重发展符合都市白
领需求、具有动感时尚特点的温泉产品和具有商务会
议休闲功能的温泉度假产品,以“时尚动感”为主题形
象,兼有生态养生、山水观光、高端度假等多种功能①。
南部片区:主要为赣州市和吉安市南部。该区虽
然经济相对欠发达,交通欠佳,需要提高综合竞争力,
但客家文化浓郁,拥有高品质红色旅游资源;温泉资
源极其丰富,石城县九寨温泉、安远县三百山温泉、遂
川县汤湖温泉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温泉旅游休闲
业,且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未来开发中,应依托
自然山水资源,注重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温泉
度假产品中,凸显区内温泉资源丰富特点,产品以“革
命圣地”、“客家风情”为主题形象,兼有乡村度假、生
态体验、商务会议等多种功能。在寻乌县、上犹县、龙
南县等温泉资源富集的区域,可通过众多小型温泉的
开发,集聚而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温泉村和温泉镇。
西部片区:主要为宜春市辖区。该片区位生态优
良,景色秀丽,明月山、武功山等名山周围均有温泉出
露,温泉的质量较高并具有独特性。在开发中,应把
温泉特殊功能和禅宗文化、药都文化和红色文化结合
起来,把温泉旅游与自然观光、民俗体验相结合,彰显
明月山温汤富硒温泉,重点打造明月山洪江禅修温
泉、樟树盐温泉、铜鼓福地温泉和汤里温泉、丰城隍城
温泉、奉新九仙温泉、靖安江钨温泉和恒茂温泉、袁州
梅花温泉等十大特色温泉,形成种类丰富、品位较高
①江西省旅游局,南昌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江西省温泉
旅游发展规划(2Ol1—2o15),2011年。
・ 65 ・
第29卷第1O—l1期 山东国土资源 2013年1O月
的温泉旅游产品体系和特色鲜明、发展规范的温泉旅
游产业体系,打造成为江西西部地区的观光与休闲度
假中心。
东部片区:主要为抚州市辖区。区内生态优良,
农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才子之乡”、“文
化之邦”的美誉。温泉资源相对较丰富,但分布较为
分散。,l ̄JlI温泉具有一定的资源环境优势和优良的
区位条件,对区域内温泉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带带动
作用。在温泉资源的旅游开发中,应注重和周边景点
的结合,深度挖掘古代的温汤文化,着重开发具有文
化内涵的温泉产品,凸显区域内温泉品质,以弥补区
域内缺乏震撼性旅游资源的不足。从才子文化、农业
文化、健康养生文化等方面开展温泉文化的挖掘和塑
造,主推才子文化温泉、自然生态温泉和果乡温泉,兼
有乡村休闲、生态度假、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于杨,王艳平.中国温泉旅游研究三十年进展[J].旅游论坛
2009,2(5):667.
[2]李字荣,王艳平.山东温泉旅游资源分析及科学发展思考[J]
山东国土资源,2008,24(3):35—38.
[3]傅广海,殷继成.四川省甘孜州温泉资源分布、成因及旅游开发
探讨口].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9(1):142—147.
[4]王峰,牛全丽.东营市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析[J].山东国
土资源,2012,28(5):25~27.
[5]高柏,孙占学,刘金辉.江西省地热温泉开发利用与保护[J].水
资源保护,2006,22(2):92—94.
[6]江波.关于江西温泉度假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商业经
济,2010,(10):l11—112.
[7] 邓燕萍.江西温泉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策略研究一基于旅游转型
升级的视角EJ].求实,2011,(9):64—67.
[8]江西省地方志编委员会.江西省地质矿产志EJ].北京:方志出
版社,1998:472--479.
[9]李学礼,杨忠耀.江西温泉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分析[J].华东地
质学院学报,1992,15(3):223.
[1o] 黄金火,吴必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J].地
理科学进展,2005,24(1):116—126.
[11]陆大道.关于“点一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
理科学,2002,22(1):1—6.
[12]蔡卫民,熊翠.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经
济地理,2010,30(4):688—692.
[131中国旅游协会温泉旅游分会.中国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报告
(2011)[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11:39.
Study on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al
Layout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HE Xiaoqian,LIU Yu
(1.Center of Geological Resourc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Research。Center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Eco—
nomics Research,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 344000,China)
Abstract:Hot springs have medical care function.It iS a kind of important health tourism resources.There have
rich hot spring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which widely distributed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hilly area.Most of hot spring resources have not developed.By analyzing present condition of hot spring
tourism in Jiangxi province,it is proposed to use the network pattern to form an overal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one
center two points,two axis four regions”of hot spring tourism in in Jiangxi province.
Key words:Hot spring resources;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tourism development;Jiangxi province
日照市国土资源局多措并举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日照市国土资源局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科学规划,确保中小微企业项目用
地。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充分考虑中小微企业在日照市各经济成分中所占份额,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用地,保
障其用地需求;在制订和实施土地利用年度供应计划时,对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群、重点园区的中小微企业优先保障用地,重点
扶持国家、省确定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中小微企业。二是严格执行招拍挂出让制度,面向社会公开土地出让计划及出让地块的
详细信息,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土地使用制度,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环境。三是简化手续,主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优质
服务。土地抵押登记、抵押注销登记和抵押查询为即办件,立等可取;土地初始登记的承诺期限由20个工作日一般压缩到1~2
个工作日办结;建立“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主动服务。四是降低门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严格贯彻落实财政部、国
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型收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抵押登记仅收取1o元/宗工本费;土地抵押
登记时适度放宽宗地评估价格的限制,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日照市局 李秀娟)
・ 66 ・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3:3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26384204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庐山西海温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庐山西海温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