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它是中华民
族数千年来世代经验的累积所创造的。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
体系的特长,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体系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叫作
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
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
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
样结束瓦顶;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
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地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
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与个别建筑物之
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
柱、门、窗、墙、瓦、槛、阶、栏杆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
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
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
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散文、小说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
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
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尽头
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
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
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
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
的类型。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西方建筑,大都以超乎寻常的尺度夸张,高耸入云,直指神秘的苍穹,极力营造神
的空间和氛围,使人产生对神的恐惧感和敬畏感,以实现宗教对人心灵的威慑。而中国
古典建筑,则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建造,即使高大壮丽的宫殿、寺观,尺度虽有扩大,但
也有所节制,给人的是一种亲和感。中国人对于宗教的这种天生的“淡泊”,即便是佛
寺或佛塔建筑,也充满着理性逻辑的建筑构图,比起欧洲教堂来并不过分巨大的建筑尺
度,使得即使身居其内,人们也不至于过分陷入宗教的迷狂,在这里洋溢着佛国净土般
的宁静、平和与自然,充满着儒家提倡的人本主义的理性精神。
在建筑语汇上,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对重生知礼向度的精神追求。建筑作为一门
象征型空间艺术,并不是砖瓦石块的简单拼凑,而是以自身的面、体形、体量、群体、
空间、环境等丰富的艺术语言,组合成华美的乐章,传达出深刻的寓意,就如同“诗意”
“画意”一样。早在1932年,梁思成、林徽音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就写到:“这些美
的存在,在建筑审美者的眼里,都能引起特异的感觉,在‘诗意’和‘画意’之外,还
使他感到一种‘建筑意’的愉快。……无论哪一个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
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分析颇有见地。
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正在于迥异于西方的文化观念。西方以神为中心,把为
侍奉上帝而建筑的教堂,视为最高等级的建筑。神是永恒的、超验的,采用坚固耐久的
石材建造庞巨的神庙和教堂,永恒的神灵与永恒的建筑同在,一部西方古代建筑史就是
一部神庙和教堂的“石头建筑史”。而中国古人则认为,人是此在的万物的中心,人乃
万物之灵长、宇宙之精华,现世的君主是人间的最高主宰,为人世君王建筑的宫殿,是
所有建筑中等级最高的。而人生又充满着变易,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的文化观念,使得
中国人从来没有把建筑看作是永恒的东西,建筑似乎也就没有必要用坚固耐久的石头来
建造,因而一部中国古代建筑史其实也就是一部宫殿和坛庙的“木头建筑史”。正如梁
思成先生所言:“盖中国自始即未有如古埃及刻意求永久不灭之工程,既安于新陈代谢
之理,以自然生灭之定律,视建筑且如被服舆马,时得而更,未尝患原物之久暂,无使
其永不残破之野心。”
(摘编自刘月《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神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建筑中梁、柱、门、窗、墙等“词汇”,成为一座或一组建筑的构件和因素。
B.中国传统建筑虽有较多文法要遵守,但也可根据特定的具体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C.在中国,即使佛寺或佛塔建筑,也充满着理性逻辑和儒家提倡的人本主义的理性精神。
D.中国古人淡于宗教而重于现世,认为人是此在的万物的中心,人应该成为建筑的中心。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建筑体系独特,历史悠久,水平高超,成就辉煌,凝聚着千万劳动人民的智慧。
B.中国建筑之所以自成体系,在于一代又一代的匠师们严格遵守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C.中国古典建筑多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建造,一旦超过人的尺度,建筑就会失去亲和感。
D.中国人认为建筑不可能永久不灭,和自然万物一样新陈代谢,故建筑材料绝不用石头。
3.下列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中国古典建筑给人一种亲和感”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典建筑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地形、地势、地貌结合,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B.中国的古典建筑,由造型到色彩,从室外铺陈设置到室内的摆设,都被赋予了秩序感。
C.中国古典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力求活泼富于变化,一切都是表现得柔和交融。
D.古人将铃铛用于民居建筑,在室内门廊悬铃,利用风吹铃铛鸣“好韵”以示“好运”。
4.请列举材料二使用的两种论证方法。(4分)
5.有人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既有永恒的东西,又没有永恒的东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
的看法。(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茹志鹃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
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
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
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
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
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东西,
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
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
他还唱过这些歌吧!……我咬了一口美味的家做月饼,想起那个小同乡大概现在正趴在
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
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我拿着小本子,去登记他们的姓名、单位,轻伤的问问,重伤的就得拉开他们的符
号,或是翻看他们的衣襟。我拉开一个重彩号的符号时,“通讯员”三个字使我突然打
了个寒战,心跳起来。我定了下神才看到符号上写着×营的字样。啊!不是,我的同乡
他是团部的通讯员。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
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
战斗开始后的几十分钟里,一切顺利,伤员一次次带下来的消息,都是我们突破第
一道鹿寨,第二道铁丝网,占领敌人前沿工事打进街了。但到这里,消息忽然停顿了,
下来的伤员,只是简单地回答说:“在打”,或是“在巷战”。但从他们满身泥泞、极
度疲乏的神色上,甚至从那些似乎刚从泥里掘出来的担架上,大家明白,前面在进行着
一场什么样的战斗。
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我不能解除
他们任何痛苦,只得带着那些妇女,给他们拭脸洗手,能吃得的喂他们吃一点,带着背
包的,就给他们换一件干净衣裳,有些还得解开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拭洗身上的污泥血
迹。
做这种工作,我当然没什么,可那些妇女又羞又怕,就是放不开手来,大家都要抢
着去烧锅,特别是那新媳妇。我跟她说了半天,她才红了脸,同意了,不过只答应做我
的下手。
前面的枪声,已响得稀落了。感觉上似乎天快亮了,其实还只是半夜。外边月亮很
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
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个上了年
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
办法治好这位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
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
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
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
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
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
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
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
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
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
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
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
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
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
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的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
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
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
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
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
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干部又来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展现了军民一家、干群团结的一面。
B.写“我”看到“通讯员”不是那个通讯员时,心情释然,说明“我”轻视伤员。
C.“‘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这里展示了新媳妇性格暴躁的一面。
D.节选的这部分小说并没有表现战争的残酷,但却充分表现了新媳妇人性的善良。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的景物描写对推动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理起了重要作用。
B.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既助推了情节发展,也有利于深化主题。
C.小说两次重复写新媳妇“短促地‘啊’了一声”,其内涵一样。
D.作者非常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8.小说节选部分对通讯员的牺牲只是借他人之口简单交代,这样处理有何作用?请简要
分析。(4分)
9.著名作家茅盾说这篇小说是“最使我感动的一篇”,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新媳妇
这一形象身上所体现的感人之处。(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
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
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
..
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乙)
韩愈,字
.
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
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
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
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
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
山令。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凤翔法门寺有护国
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
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
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
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论佛骨表》。疏奏,宪宗怒甚,将加极法。于是人情惊惋,
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
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
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
..
,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
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
谥
.
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0.下列对文本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B.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
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C.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D.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
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艺,文中指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B.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C.谈宴,指边宴饮边叙谈;与曹操《短歌行》“契阔谈宴,心念旧恩”的意思相同。
D.谥,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被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年幼时父亲就去世了,于是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
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的奖励督促。
B.韩愈曾写过几千言的奏章,把宫市的弊端毫无保留地指出来,皇上不采纳意见还大为
生气,把韩愈贬到边远的阳山做县令。
C.韩愈正直敢谏,他上表反对唐宪宗供奉佛骨,触怒了皇帝,众人包括国戚权贵都认为
他罪过太重。最后他被贬为潮州刺史。
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人交往从不改变态度;他爱护提携后进,从他在公卿间推荐张
籍、为李蟠写文章等方面可以看出来。
13.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4分)
(2)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4分)
14.韩愈为什么上书反对“迎佛骨”?请简要说明。(3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注释】①此诗作于李白晚年参加永王李瑞的起兵失败之后。②雕胡:菰米,秋季
结实,色白而滑,古人当作美食。③漂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指馈赠食物。韩信
贫贱时,有一位在江边漂洗丝絮的老妈妈见他饥饿,便拿饭给他吃。他富贵后,送给漂
母千金表示感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即题而咏,交代夜宿荀媪家,“寂寥”二字既写出了诗人的孤寂落寞之感,也
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点面结合,写尽农家的酸辛悲苦。一“苦”一“寒”,语义双关,耐人寻味,
折射出诗人的悲悯情怀。
C.颈联写荀媪热情款待了诗人。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写出了诗人的饥肠辘辘
和对荀媪厨艺的赞美。
D.全诗即事抒情,风格朴素自然,于平铺直叙中颇见神韵,在以豪迈飘逸风格为主的
李白诗歌中别具一格。
1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尾联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17.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
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白居易《琵琶行》中“”
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3)唐代政治家魏征曾有“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的名句,写尽景色之荒凉凄楚。
用“猿”与“鸟”来共同描写景物、营造氛围的写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比如我们学过
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古典诗词①中华文化的理念、志趣、气度、神韵,是我们民族的血脉、中华儿
女的精神家园。读诗的最高境界就是完全从读者接受的角度来读,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
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意思。意大利学者墨尔加利就曾经提出来一个术语“创造性背离”,
()。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以古人写爱情的小词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
的三种境界,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也就是说,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
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一种东西。中国这么多伟大的诗人写
下了这么多的诗篇,并且这些诗歌还能②至今,让千古之下的我们读过之后内心
震动,从而霍然兴起,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今天我们诗词,如果只为能背会写,无异于③。我们要体会一颗颗诗心,用今
人的生命体悟和古人交流,用诗人的生命品格④今人的生命质地,这个过程本身将
产生强大的感发作用,使作者、讲者与听者都得到力量。在这种以生命相融会、相感发
的活动中,自有极大的乐趣。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凝聚传诵买椟还珠滋养B.凝聚传颂南辕北辙滋润
C.凝结传诵买椟还珠滋润D.凝结传颂南辕北辙滋养
19.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探究作者原意,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
发出来的一种东西。
B.当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更要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
心兴发出来的东西。
C.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探究作者原意,更要读出一种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
兴发出来的东西。
D.你在读诗或词时,不仅要摸索作者原意,更要读出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
出来的一种东西。
20.下列填入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即作品的创造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个创造不完全等同于作者原意
B.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不完全等同于作者原意
C.即我们对一个作品的阐释有自己的创造,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
D.即作品的创造要有我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这个创造很可能不同于作者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日晷(“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是古人发明的一种天文计时仪器,①:
带有刻度和文字的圆盘,称为晷盘;穿过晷盘中心,与晷盘保持垂直角度的铜针,称为
晷针。以晷盘中心为基点,均匀地分出刻度,根据日影具体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
或刻数。在钟表普及使用之前,日晷曾是古人生活中②。日晷计时简单可靠,
③:一是日晷依赖阳光,如果是夜晚和阴雨天,日晷就失去了计时作用;二是春分和
秋分时节,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和晷盘平行,日晷上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日晷,如同漫漫长路上的驿站和里程碑。使人类在不知始终的旅途中不再感到迷茫,
从此对时间这个不可思议的抽象概念有了具象的认识。换句话说,人们“抓”住了时间,
就好像从此可以抓住自己的命运,从命运主宰的对象变成了命运的主宰。
21.文中画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
②
③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人民投入战斗。这场战“疫”中,医务
工作者冲锋在前,获得了大家的支持与尊重。与此同时,无数普通人都在为战胜病毒而
默默努力:快递小哥坚守岗位,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环卫工人清扫消毒,搭建起
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社区保安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志愿者同样没有缺席,“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这些未在病房的普
通劳动者也值得我们尊敬。
请从上述“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对象,以青年学生的身份给他们写一封
信,表达我们的感激与敬意。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人应该成为建筑的中心”无中生有。
2.A【解析】本题考查文本推断及分析能力。
B项由材料一第二段可知是强加因果,C项由材料二第一段“尺度虽有扩大,但也有所
节制,给人一种亲和感”可知,并非一旦超过人的尺度,就会失去亲和感。D项由材料二
第三段“似乎没必要用石头建造”可知,并非“建筑材料绝不用石头”。
3.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观点与论据的分析能力。
“秩序感”缺乏亲和感。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论证方法的理解及分析能力。
对比论证:西方建筑,大都以超乎寻常的尺度夸张,使人产生对神的恐惧感和敬畏感。
而中国古典建筑,则以人的尺度来设计建造,尺度虽有扩大,但也有所节制,给人的是一
种亲和感。
引用论证:梁思成、林徽音在《平郊建筑杂录》中就写到:“这些美的存在,在建筑
审美者的眼里……无论哪一个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
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评分建议:方法名称、对文本材料列举各1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论证方法或其他
文本材料,言之成理,同样给分。
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及观点的分析能力。
(1)没有永恒的东西,是指没有像西方那样采用石材,而是用木头,不坚固耐久,没
有永恒;中国传统建筑可以根据需要创造。
(2)有永恒的东西:永恒的理念,符合自然变化之理,体现人们对重生知礼向度的精
神追求;永恒的规则,中国传统建筑都遵循一定的法式(文法、规则)。
评分建议:每点3分,两点即满分,意思对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
B项那只是说明“我”与通讯员熟悉,更为担忧他,并不能说明“我”轻视伤员。C项
“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这正是表现她要为通讯员的牺牲做点什么而不被人动摇的决心、
果决,说新媳妇性格的暴躁,片面了。D项节选的这部分小说有表现战争的残酷:个性鲜
明、善良、温暖的通讯员牺牲了。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两次写“短促地‘啊’了一声”内涵不一样:前者是发现那人竟是通讯员,表示惊讶;
后者是对通讯员牺牲精神的震撼。
8.【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
①间接描写,便于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人物,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增强感人力量。
②以最简省的笔墨交待人物和事件,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
③借助他人的语言、反应,对主要人物能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有利于深化主题。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9.【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对通讯员的牺牲,她崇敬、痛惜,能迅速丢弃羞涩而默默地甘愿为其拭身、补衣等,
这样的举动让人感动。
②用自己新婚的被子为战士下葬,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人。
③新媳妇身上体现的人性美、人情美以及军民融洽的深挚情感令人感动。
评分建议: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主语是“宰相董晋”,“大梁”是“出镇”的宾语,本句主谓
宾齐全,结构完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发言真率”是“说话直率”的意思,是
说韩愈讲话的特点,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开,且“真率”不可作下句“无所畏避”的主语,
排除A项。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选项对文中六艺理解完全错误。文中提到“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很明显六艺不是指“六种技艺”,而是指“经”,即《诗》《书》《礼》《易》《乐》
《春秋》六种经书。
1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众人包括国戚权贵都认为他罪过太重”错误。原文“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
罪愈太重”,“以罪愈太重”是“认为对韩愈的惩处太重”。
13.【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
(2)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到罢黜放逐,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
评分建议:
(1)嘉:赞许,1分;古道:古人从师之道,1分;贻:赠送,1分;句意1分。
(2)累:多次,1分;摈黜:罢黜放逐,1分;自喻:开导自己,1分;句意1分。
1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
①朝廷兴师动众;②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极力追捧;③百姓不惜耗尽家产甚至
伤害身体;④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原文提到“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
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意思是从光顺门
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
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从朝廷的角度看,朝廷太过于看重迎佛骨
一事,兴师动众;从臣子和百姓的态度看,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极力追捧,且有的
百姓太过于痴狂,不惜耗尽家产甚至伤害身体;从韩愈自身而言,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
事。
【参考译文】
(甲)
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
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
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我没
有看到他的明达……李家的孩子李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
学习了,不被时代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这篇《师说》来
赠送他。
(乙)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
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
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
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
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
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
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
韩愈也曾呈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这种现象,皇帝不听从,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己。宰相看了
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过了一年,转
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
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正
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
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
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
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论佛骨表》劝谏这件事。表疏奏上,宪宗很生气,准备
对韩愈处以极刑。这时人们都震惊惋惜,就连国戚权贵也都认为对韩愈的惩处太重了,由
于人们依顺事理求情,这才贬他为潮州刺史。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
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
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
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
昔日一样。他还颇能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
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
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
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项,“诗人吃光了荀媪做的菰米饭”理解有误。原诗“月光明素盘”是对荀媪手中
盛饭的盘子突出地加以描写:盘子是白的,菰米也是白的,在月光的照射下,这盘菰米饭
就像一盘珍珠一样地耀目,并不是“吃光”之意。
16.【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①对荀媪殷勤招待的感激之情。②对自已落魄失意而无法报恩的惭愧之情。③对农家
辛劳与贫困深切的关注与同情。④以韩信自况,抒发自己孤寂郁闷之情。
评分建议:每点3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满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2)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尊还酹江月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示例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
血猿哀鸣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1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凝聚:聚集、积聚;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常用于比喻,
指思想、感情、精神、智慧或心血等聚集在一起;“凝结”常用于比喻,指血、汗、思想、
感情等凝结成新的东西。根据后文的“理念、志趣、气度、种韵”,选用“凝聚”更符合
语意。
传诵:侧重于辗转传布诵读,多用于诗词、文章等。传颂:侧重于辗转传布称道,多
用于名声等。根据语境中的“诗篇”,选用“传诵”更恰当。
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南辕北辙:行动目的相反。语境说的是如果诵读
诗词只为能背会写,那就是取舍不当,故“买椟还珠”符合语意。
滋养:供给养分、补养;滋润: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根据“生命质地”这一语境,
选用“滋养”更恰当。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语段中画线句子“当你在读诗或词时”,做句首状语,缺少主语,应删除“当”,
这样就排除A、B项;“摸索……原意”,搭配不当,应把“摸索”改为“探究”;且“一
种”这一数量短语作定语应放在“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从你内心兴发出来的东西”之前,
故排除D。
20.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根据前文语境可知,“创造性背离”是对“我们对一首诗的诠释不一定是作者原来的
意思”的进一步阐释。所以主语应该是“我们”,而A、D两项的主语是“作品的创造”,
这样就排除这两项。“可能”与原文的“不一定”在逻辑关系上连接更紧密,故排除B项。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2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把日晷比喻为人生长路上的驿站和里程碑,让旅途中的人们不再迷茫(1分),表现
了作者对日晷的赞美之情(2分);②形象化的比喻,使表达更加活泼、生动。(2分)
评分建议:答出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得1分;答出“作者对日晷的赞美之情”,得两分;
答出修辞的效果,得2分。
2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由晷盘、晷针组成;②不可或缺的计时工具(之一);③但也有使用限制/缺点/局限
评分建议:每点2分。
语段主要介绍日晷,第一段主要介绍日晷的构成和使用,第二段主要介绍日晷出现的
意义。第一个空格,从后文的“……称为晷盘;……称为晷针”等内容分析,空格的内容
是介绍日晷的结构。第二个空格,根据前文“钟表普及使用之前”分析,空格的内容主要
是日晷是古人使用的一种计时工具;第三个空格,从后文所说的两种无法计时的情况,可
推断所填写内容与“日晷的使用局限”有关。
23.写作
(一)材料及立意分析
这是一道应用文文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具有很强的时代鲜活性,更有极强
的情境真实性的命题趋势。这不仅能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的人事;更能体现
对考生认识“普通劳动者”价值的引领作用;既有对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又有对其情感
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家国情怀等的熏染与教育。试题写作情境、写作对象、写作内容、
写作体式都非常明确,审题难度不大,要想获得高分,考生还要挖掘立意的深度和广度,
如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起来等,做到立意准确深刻、符合任务要求、语言文采
好。
1.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写作大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全国
人民投入战斗。无论是医务工作者还是普通人(如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社区保安、志愿
者等),“逆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个角落,为战胜病毒而默默努力,他们都值得
我们尊重与尊敬,但材料侧重点在“这些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身上。考生写作时须以
材料为基点表达“感激与敬意”,写出感激和敬爱之意。不得脱离材料,特别是不得脱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背景。
2.考生要从上述“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中选择一个写作对象,以“青年学生”的
身份给他们写一封信,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注意信的格式问题,又要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
识和交流意识;要表达“感激与敬意”。
3.此题的写作对象限定为“奋战在抗疫中的普通劳动者”,包括快递小哥、环卫工人、
社区保安、运输物资者、宣传防疫人以及很多普通岗位的护士和广大志愿者等等。他们是
“最美的逆行者”,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命题意在引导考生认识“普通劳动者”的
价值;又有对考生情感道德、人生观、价值观、责任担当意识的熏染与教育。
4.材料引导考生表达对战“疫”中涌现出的无数普通劳动者表达感激与敬意,考生可
以根据材料的主题联想自己或所见所闻或已有的阅读积累,广泛思考,合理生发。可以写
快递小哥的坚守,为保障物资供应四处奔忙;可以写环卫工人的艰辛,清扫消毒,搭建起
一道阻挡病毒的防护墙;可以写社区保安的担当,日夜值守,全心投入疫情防控和维护社
会稳定工作;可以写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可以写建筑工人的作为……我们可以聚焦湖北
武汉地区,也可以关注自己所在的社区和医院,只要是身在抗疫一线的普通劳动者以及他
们的感人事迹,均可纳入写作范围。
参考立意:
1.写给环卫工人:(1)花飨劳者,扫除新冠。(2)一袭黄衣鏖战,满城樱雨颂歌。
2.写给快递小哥:(1)逆风守帆,星火不灭。(2)传递物资,传送大爱。
3.写给社区保安:(1)愿将生命燃成灯,万家灯火胜星辰。(2)你是万家守护神。
4.写给志愿者:(1)汝心灼灼,护国赳赳。(2)星火盈盈,照亮万家。
注意点:
1.应选择“未在病房的普通劳动者”,若选择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建议三类文偏下。
2.选择多个对象没有审清任务要求,建议四类文。
3.要在“战疫”背景下写普通劳动者的坚守、奉献、付出、默默无闻等。
4.如果未能写成“信”,只写成普通议论文,文体格式不符合,可在表达上扣2-3分。
(二)阅卷标准
内容20+表达20+特征20=60分
赋分建议:一类文54-60,二类文48-53,三类文42-47,四类文36-41,其他36分以下。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
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
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
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
等级”不给分)。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⑪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意:⑫见解新颖;⑬材料新鲜;⑭构思新巧;⑮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⑯有个性
特征。
(3)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4)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
础
等
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展
等
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内容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0:46: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163832033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揭阳古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揭阳古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