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淮南鸿烈》及其社会背景
(郭耀星民族学院音乐系08音乐学号:2)
内容摘要: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时,
在他主持下编写的。此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通理。全书内容庞杂,它将
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构筑成一个以道论为主体
的哲学思想体系,从而成为汉初新道家思潮的代表著作。以当时社会背景
来说,汉代音乐美学思想是与同时代的文化思潮同步发展的,代表人物的
主要论著都离不开音乐,因此,刘安的《淮南鸿烈》在当时及中国文化史
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淮南鸿烈》美学思想社会背景
正文:
诸子百家的学说经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争鸣,在不断冲突与融合中已经形
成了各自的思想特色。到了秦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被焚书坑儒文化
毁灭政策造成的万马齐喑局面所取代,诸子百家学说遭受严重摧残。直至西汉初
期,以黄老道家学说治世,出现了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学术氛围宽松的盛世,
各家学说又日渐活跃,并趋向融合。
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1年,汉高祖刘邦之孙厉王刘长之子,
即汉武帝刘彻的叔父。)淮南王刘安是当时皇室贵族中学术修养较为深厚的人,
他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与其宾客从为西汉帝国的长治久安构建一
套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角度,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核心,集儒家的仁政学说,
法家的法不分贵贱的观点,墨家的兼爱、尚俭思想,阴阳家的阴阳变化理论为一
体,来设计一套适应西汉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治国方略,其理论成果便有了
《淮南子》一书的出现。据《汉书·艺文志》云:「淮南内二十一篇,外三十
三篇」,颜师古注曰:「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大
概都是原说的内篇所遗。据高诱序言,「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
2
的意思。此书撰著于景帝一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
献于朝廷。
西周时期,“乐”成为礼乐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春秋后,社会发生
重大的变革,音乐艺术实践获得极大的发展。这些艺术实践促使人们去思考与音
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衍生了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儒,
墨,道,三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齐占主流地位。其中,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
来的《淮南鸿烈》中的音乐论起了重大的影响。历代名家多有高度评价,宋代
史论家高四孙便在其《子略》中有如是说:“淮南,天下奇才也!《淮南之
奇》,出于《离骚》;《淮南》之放,得于庄列,《淮南》之议论,出于不韦
之流;其精好者,又如《玉杯》、《繁露》之书。
《淮南鸿烈》为何会受到历代名家的高度评价,这该归功合于其中全面而
有系统的的美学思想:
一、《淮南鸿烈》对自然之道的了解出发,肯定了物质世界的美和美的客观
性(老子)。同时又强调了美的条件性、相对性,打破了企图去寻找一种绝对美
和永恒不变的美的观念。全书以道家思想为宗,糅合了儒、法、阴阳诸家思想,
构筑一个以道论为主体的哲学思想体系。成为汉初新道家思潮的代表著作,在中
国文化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二、《淮南鸿烈》从它的进化的,并十分重视物质的生产的历史观出发,考
察了儒家美学所讲的“文”与“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美与艺术同包
括物质生产在内的社会状态的关系并在美学的意义上提出了反对“贵古贱今”的
观点。
三、《淮南鸿烈》对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的生命的存在和发展做了许多分析,
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对作为审美和艺术创造主体的人的分析,强调主题内在情
感,想象精神对艺术的
创造和欣赏的重要作用,把内与外,神与形作为矛盾统一的范畴引入美学。
四、《淮南鸿烈》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又舍弃了它的消极出世的思
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思想,注意到了自然规律与人的目的统一性。坚信广
大的外部世界存在着无限丰富多样的美,人们应当积极去发现,占有并享受这种
美。打破了先秦儒道两家那种主要从主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中去追求美的倾向。体
3
现了汉秦美学的不同,《淮南鸿烈》对汉代艺术的一般特征作了美学概括,反映
了汉代艺术所表现的时代精神。
文中对音乐之“有”与“无”、“本”与“末”、“天”与“人”、“内”与“外”、
“主”与“客”、“悲”与“乐”、“一”与“多”、“古”与“今”等诸多矛盾关系
做了一一探讨,同时也涉及音乐创作、表演、次年上、功用等各方面的问题。
书中的许多观点,既有对前人的立说的继承,又能独辟蹊径,就拿墨家的代
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来说,老子平生的一大成便是提出了“道”的范畴,另一
大成就是提出了吩咐的辩证法思想,揭示出事物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值得一
提的是,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老子提倡“无知无欲”,反对一切欲望,五音是
有声之乐,是人创造的,是有害的,所以不能使人聆听。老子反对听“五音”,
他追求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实际上指的是“道”。“希声”就是
无声。“大音希声”是指此乐无声,无为而出于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是最美的,
是“和之至”的音乐,是一种理想状态的音乐,最理想的音乐是无声的,这种无
声之乐恰恰是有声之乐的本源。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主要包括:一,批判儒家礼
乐思想。二:推崇自然之乐。三,倡导适性之乐。老子与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
《淮南鸿烈》中的美学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淮南鸿烈》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如既认为有声之乐出于无声之道,又对有
声之乐加以肯定,等等)故而对后世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魏晋
时期,如王弼的贵无论和“大成之乐”的思想,阮籍调合自然与礼乐关系、否定
以悲伤为美得思想,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等,均源于《淮南子》中的汉代新道
家音乐美学思想。
总结:
总而言之,《淮南鸿烈》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仅囊括了政治理论知识,经
济理论,文化思想等等,各篇均有论乐文字,还贯穿了汉代音乐美学思想是与同
时代的文化思潮同步发展的全过程,书中论乐文字虽然零散、简略,齐思想却全
面而系统,内容也丰富且深刻。是传承与发展汉代音乐美学思想所不可缺失的一
部分。而今,我们似乎遗忘了它的重要性。汉代音乐美学的发展史上,《淮南鸿
烈》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更多的去了解它所处的社会背景及其对后世音乐美
4
学思想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深入它,体会它,感受它。
注释:
五音:所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墨家的代
表人物之一,老子所言。
参考文献:
1、摘自《中国音乐简史》第三章第七节作者:陈聆群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9:4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124132027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淮南王刘安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淮南王刘安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