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
《阿Q正传》读后感(精选20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需要
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阿Q正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
来看看吧。
《阿Q正传》读后感篇1
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靠给别人打工来
维持生活的人,他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精神胜利法”,他善于自嘲,
精神是他最大的财富。
小说中,阿Q没钱没地位,被赵太爷欺负,被他们剥夺了自己的
自由权,称阿Q为“老Q”他是一个很可怜的人,连说话都要时刻小
心,因为,赵太爷就想找他麻烦,使阿Q经常挨揍。有一次,阿Q被
别人打了,但是他并不难过,自我安慰说这是“儿子打老子”,很有
胜利感。
小说到了后来,阿Q进了城,还凭自己赚了钱,别人对他也是恭
恭敬敬的,连赵太爷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变。穷人永远受别人欺负,
富人永远受人尊重,在阿Q那个年代,就是这样的一种观念,阿Q是
可悲的,他生活在那样的旧社会里,受尽了屈辱,但是,他会自我安
慰,他懂得如果自己不这样想,会被他们折磨死的。
我们也要学习阿Q那种精神,当别人欺负自己时,不要生气,要
往好的地方想。不然,你再怎么生气,别人也不知道,他们不能替你
承受,要学会自我安慰,学会安慰自己,让自己变得乐观,收获精神
财富。
《阿Q正传》读后感篇2
在老桂给孩子买药,用的“药”是上面流着中国革命战士鲜血的
馒头,而他人看见了此景,非但不给予同情,反而高兴地说他们该杀。
在鲁迅的记忆中的家乡和家乡的对比,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革命前后农民痛苦生活的
现实。
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社会压迫的农民,他一无所有,命运十分地
悲惨,而更令人心痛的是:他竟对统治者的压榨麻木健忘,自轻自贱,
他自欺欺人,欺软怕硬、狡猾又无赖,别人欺负他,他什么也不敢说,
不敢反抗,不敢面对,过后,就去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他狂妄自大,
进了几回城,就瞧不起庄稼人,嘲笑他们没有见识,认为男女之间不
会有正事,凡是不符合本庄老例的,他却看不惯国际歌,阿Q就是这
样的一个畸形人物。
最后,阿Q被人冤枉至死,然后看客反而认为枪毙比不上杀头好。
表现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些人,没有同情心,没有道德。
《阿Q正传》读后感篇3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记述了流浪雇
农阿Q的故事。
小说重点描写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遇到家乡有钱有势的赵
太爷,他认为“我的儿子将来比较阔的多”;被人打了,他便想象是
被自己“儿子”打了,觉得世界没了伦理;进城回来后,他一面讥笑
乡下人见识短,一面又鄙薄城里人的习惯“可笑”……他以上的种种做
法,仅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作者通过“精神胜利法”揭示了当时
中国国民的普遍特征,批判了这种自我麻醉、逃避现实的病态心理。
阿Q向往革命却不明不白地被枪毙的结局,表达了作者对辛亥革
命失败原因的总结:不彻底,即只推翻了封建王朝而并未引发底层人
民思想上的觉悟。
《阿Q正传》用夸张、怪诞的手法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并通
过阿Q这个典型形象进行了强烈的批判,意在“唤醒旧中国的无数麻
木的中国人的灵魂”。
《阿Q正传》读后感篇4
当时的统治者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应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
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礼貌”的安慰中,鼓吹中国礼貌
“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和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
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渐渐小
康。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
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
我也最终懂了鲁迅先生的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读《阿Q正
传》也就是读当时那样一个晃荡不安的年代,一个“吃人”的年代。
过去的教训我们要吸取,此刻的中国人必须脱胎换骨,我们“知足常
乐”的“优良传统”在某些方面是不是也该摒弃呢?
阿Q不应当活在我们生活中,但他必须活在我们记忆中!
《阿Q正传》读后感篇5
我读起鲁迅的文章来,还有些困难,理解并不十分透彻。可读了
《阿Q正传》,我颇有感触。
阿Q的一生是悲惨的。他永远是被人欺负的对象,可是让人忍俊
不禁的是他总是“胜利”。阿Q是给别人做短工的,地位不高,而且
总是惹到那些闲人,自然就少不了一顿打。那些人揪住他的衣领,在
墙上磕上几个响头,不到十秒,阿Q自己反倒这样想:“现在的世道,
还有儿子打老子的……”然后便乐呵呵地走了。这就是阿Q所谓的“精
神胜利法”。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
这无疑是狂妄自大、自欺欺人。阿Q的得意之态、愚蠢愚昧在“精神
胜利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然而阿Q更可笑,也更可悲的是他竟然和王胡比丑,比不过了还
生气,这充分说明了阿Q的生活无聊到了极点。从被人欺负后的反抗
到怒目而视到自轻自贱,阿Q已经麻木了,这无不使人感到可悲与可
怜。
在那个病态的中国,鲁迅正是为了通过描写阿Q,唤醒民众们,
使那些像阿Q那样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改变命运,也正是为了拯救那时
病态的中国。
《阿Q正传》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阿Q正传》这本书,第一章还没读到一半我便被
次书吸引了,并且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文章主要讲了“穷人”阿Q的生活,他被人一欺再欺,有一次因
为喝了一点酒,不小心触犯了“吴妈”,就被赵太爷的儿子“秀才”
用那么粗的竹杠打了一顿。还有一次阿Q去赌博,赢了钱,却被人打
晕后将钱抢光。
最后,闹革命了,阿Q也想参加革命,可钱太爷的儿子——“洋
鬼子”不让他参加,最后还被人送去了枪毙……
这本书真正的写了一个中国人的精神,灵魂。阿Q,一个拥有真
正中国人民的气魄的男子汉,虽然有时他会调戏一下人,但他的内心
是善良的,他曾经偷过东西,但他也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的。文中
不还提到了他再也不敢偷了吗?
我们要学阿Q,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阿Q正传》读后感篇7
《阿Q正传》读完了,《阿Q正传》的形象便印在我的心中。
《阿Q正传》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一无所有,只靠打工
度日。尽管他“真能做”,但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使他时时处于
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用“一精一神胜利法”来自我安慰,自欺欺
人,浑浑噩噩,苟且偷生。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
老子。”他的“一精一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阿Q是悲哀的。他
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
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
道的。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那个时代了,但他那种“一精一神胜
利法”似乎依然可行。
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
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
一位机关干部受到上级领导的批评,心中一定想:“总有一天,
你“下”了,我“上”了,你就会栽到我手里……”
阿Q的“造反有理”似乎也流传至今。
一个孩子看到父亲吸烟,而自己却受到了父亲的管制不准吸烟,
便觉得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可笑却又顽固的阿Q一精一神依然存在,存在于所有人心中……
《阿Q正传》读后感篇8
看了鲁迅先生所写的《阿Q正传》,我发现他笔下所描写的阿Q
是旧社会的腐败所产生的堕落的中国人典型。鲁迅先生用讽刺意味的
手法写出了人性的善良与丑恶。在这篇小说中,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
是阿Q那“精神胜利法”,这是一个要不得的方法。
“精神胜利法”是阿Q在遭受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其
高明之处在于遇到困难就逃避,不想去真正地解决问题,不找问题根
源所在,只能转身就跑。如果我们读书用“精神胜利法”,就会在同
学当中无法立足。而小说中的阿Q为了减轻外来的压力,他只能用自
欺欺人的办法来逃避现实,以自负来安慰自己,于是愈陷愈深,也使
自己永远活在自己所编织的美妙的虚幻世界里。
自己明明处于劣势,但因为外在的种种挫折,无奈中,于是只用
精神胜利法来取得心灵上的慰籍,但这毕竟是一种自我麻醉的办法罢
了,它并不会使自己更强。阿Q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没有属于自己
的土地,他只能卖劳力生活,经常做短工,别人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
么,还要接受有钱人的欺辱,以及村里人的戏弄,这个现象让我十分
气愤,如今社会也有类似现象发生。
看完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是: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应不要逃避
现实,而是要敢于面对困难,打倒困难。其实,这也是鲁迅先生所想
要告诉我们的。
《阿Q正传》读后感篇9
《阿Q正传》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是鲁迅通过描写一个连名字都
没有的阿Q这样的人物,来批判腐朽封建的旧社会时期人民的病态状
态,这篇文章是旧社会时期劳动人民被压迫的一个缩影,阿Q的精神
战胜贯穿了全文。
阿Q是当时旧社会被压迫的落后农民的一个真实写照,概括了当
时落后农民的种种弱点,也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被人打时,他说是
儿子打老子;在赵太爷面前软弱无能;打架时,他说君子动口不动手;
在画押时,还在想画的这个圆圈圆不圆。他是一个可悲,可怜又可恨
的小人物。他的精神战胜法实际上是比喻的统治者给劳动人民制造的
一种麻醉剂,而且是永远醒不过来,永远被剥削,压迫和折磨。鲁迅
声嘶力竭的怒吼,想喊醒这些被麻醉的劳苦大众,他是人坛斗士,如
果没有外国人在杀中国人时国人没有麻木,我相信,鲁迅先生已经是
一位了不起的医生了。他在用犀利的笔锋,企图唤醒大众,他是最关
心劳苦大众的人。
鲁迅先生的文章永远不会过时,新时代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有必
要读鲁迅的文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那段历史也永远被会被人们记着,时刻警醒着世人,历史绝不要重演,
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阿Q正传》读后感篇10
我要看《阿Q正传》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寒假里趁着为数不多
的日子细细的读完了《阿Q正传》。总觉得,我与阿Q曾经有过在一
起生活的时光,而不是那么的生疏,躺在床上左思又想,我到底在什
么时候与阿Q在一起过呢?最后我终于没有想出来,可是我有了一个
重要的发现:发现鲁迅先生所再现的是当时中国人堕落的典型,更是
现在的中国人的典型,难怪我是觉得怎么如此熟悉啊!
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是辛亥革命前后生活在江南未庄的.一
个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片地,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也是当时社会中被压迫、
被剥削的最最底层的人。
现实生活中的失意、失败,却未能激发阿Q的斗志,他对来自统
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甚至用欺侮弱者
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以获得心理平衡。
用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他穷得娶不上老婆,却自吹“我的儿
子会阔得多啦!”;在精神上鄙视赵、钱两家;进过几回城,就讥笑
未庄人的“未见过世面”;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
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还反映出某些民族
共
《阿Q正传》读后感篇11
今天再看鲁迅全集的时候,看到了阿Q正传这篇文章虽然很短,
但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我很感兴趣。
这篇文章讲了是一个叫阿Q的整个生活。他是一个落魄的农民,
没有家么有地,是一个天天被人你欺负,却又不敢还手的人。他很自
卑,但自尊心又很强,很自大的人。每当有人欺负他,便用自我安慰
法来缓出愤愤不平的心。阿Q的地位低下,是他很欢迎革命,但他又
不了解革命。使他付出了代价——
阿Q的嫉妒心很强,比如小D他认为抢了他的饭碗。其实他也想
有一份工作,但是——唉。他在饿急的情况下才去偷果子,可见他还
是有道德的人。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是一个早起堕落的中国人的缩影,是一个自
卑自傲的人,是一个被别人欺负只会用‘精神利法’的人,是在别人
背后骂别人的人。
鲁迅先生用讽刺的手法写了这篇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人的堕落,
揭露漏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们心中的善良与丑恶。来逃避生活中的
现实,这种人是永远都站不起来,都成功不了的人。
《阿Q正传》读后感篇12
这本书在好久之前就读过了,文中阿Q这一人物一直印在我的脑
海。
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抛弃的人,他是一个雇农,只靠打工度
日。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常
用“精神胜利法”来进行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被别人打时,他说:
“是儿子打老子”,用这种方式自我麻痹。
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家,享有名声、地位——但他在人们心中
永远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
后的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
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
生活十分悲惨。他身上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干”。他身上又有农
民的弱点:主观、愚蠢、封建。
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的那个时代了,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
依然被现在的人使用着。依然像阿Q一样自己麻痹自己,逃避困难。
阿Q精神虽然可笑又顽固,但不能不说,它依然存在于每个人的
心里。
《阿Q正传》读后感篇13
鲁迅的《阿Q正传》我已经读过许多次了,至今依然还没能完全
弄懂其中的深意。
看了鲁迅写的《阿Q正传》,发现这正是传统社会产生坠落的中
国人的典型,就如鲁迅所说,阿Q的影响早已存在他的心中好多年了,
只是正好有了个社会把它发表出来而已,而鲁迅为何写这篇文章,我
想是为了想要宣封人性弱点的看法吧!所以鲁迅用带点讽刺意味的手法
来写出中国人病理的社会和人性的善良与罪恶。在这篇文章里面,我
感受最深的应该就是阿Q那被践踏的人格以及觉得自己永远最赢的
“精神胜利法”了,这实在是一个要不得的想法,这个想法是阿Q在
遭受到种种挫折后所发明出来的东西,说好听一点是精神胜利法,其
实根本就是鸵鸟的心理,遇到困难只往地下钻,不会真正的去解觉问
题,只能够转身就跑。
虽然这都是我个人的观点,但是这是我看完这本书领会最深的一
些问题,虽然鲁迅笔下的中国人被讽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想要告
诉大家的应该是不要在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理,也不要
对人太过自私,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但是,我只想说:“鲁迅精神万岁!”
《阿Q正传》读后感篇14
《阿Q正传》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文中他写入了阿Q
的动作,语言,神态表情以及心理描述,使我身临其境。
《阿Q正传》一共九章,写了阿Q的变化。第一章“序”交代了
为给阿Q作传的原因,概括了阿Q的身世和此刻的处境;第二章和第三
章重点描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利用别人的痛苦来表现自我的胜利,
表现了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和十足的奴相;最后写了辛亥
革命波及未庄以后,阿Q自发神往革命的愿望和行动,以及假洋鬼子
不准他革命已后,他对辛亥革命的极度失望,反动派窃取革命果实,
阿Q被杀的悲惨结局。
透过阿Q的故事,我能够看出当时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封建思
想的毒害,精神愚昧。阿Q的爱国,一心向着革命的心使我深受感动,
我要向他学习。
阿Q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辛劳,痛苦。人们都不爱国,
都成了假洋鬼子,里通外国,成了奸细。
由于阿Q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他只能靠出卖劳力才能生活,在文
章中有写给人家作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
是阿Q他连基本的人生权利也没有,没有属于自我的土地,连一间栖
身的房屋也没有,只好长年在土榖祠里落脚,然后务必强迫理解有钱
人的欺负,以及村里人们的戏弄、侮辱,这个现象让我感到十分的无
奈,在现今社会似乎也是有类似的现象发生,似乎有钱人在社会里就
是老大、而没钱的就只能成为有钱人底下的玩具一样被玩弄。在没有
人权的社会里他的这些做法是否能够给予同情呢?
这是我看完这本书体会最深和思考的一些地方,对于鲁迅先生笔
下的中国人虽然被讽刺的一文不值,但是鲁迅先生想要告诉我们的就
应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只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也不要对人太过自私,
不然永远都不会进步。
《阿Q正传》读后感篇15
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
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所谓“旷代文章数阿Q”。小说集中塑造了一
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
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
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
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
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
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
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
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鲁迅先生的其中一部经典之作,《阿Q正传》我读完了,阿Q的
形象印在了我的心中。我认为鲁迅先生是想以阿Q作为代表,去描写
当时旧社会人们的共同特征和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我觉得阿
Q他的个性非常突出,他与赵太爷,王胡和小D十分之不同,正如鲁
迅先生所说的,阿Q有着“农民式的质朴,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
些油滑”。
我认为阿Q是个可怜的人,因为,他总是受尽欺凌。例如,有一
次他喝了两碗黄酒,便说自己是姓赵的,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结果
第二天就被赵太爷骂了一顿,还被打了。看到这里,我想起了鲁迅先
生说的一句话,“他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
该如此胡说”。我在想,如果阿Q真的是姓赵的呢?为什么赵太爷可以
姓赵,而阿Q却不能姓赵呢?只不过是个姓氏而已。这或许是与贫富有
关吧,赵太爷是有钱人家,而阿Q只是个给人打散工的农民,是个下
等人。别人根本不尊重他,在这种生活中,他只能用“精神胜利法”
来自我安慰,自己骗自己,例如,有一次,他被别人打,他就自我安
慰说:“是儿子打老子。”还有胜利感呢!
《阿Q正传》读后感篇16
在我读《阿Q正传》之前,我其实有想象过阿Q到底是个什么样
子,尽管常常听人提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我在读这篇作品之前,始
终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而当我真正接触这篇作品之后,心情有些复
杂。
在作品的第一节里,“我”说明了想要给阿Q写传的想法,却不
知道他姓甚名谁,籍贯何处。阿Q作为文中的主人公,具体的信息显
得有些模糊,这其实是很奇怪的一点,既然是传,怎么会连主人公都说
不清楚具体信息呢,直到读完之后我才恍然大悟。
文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让我觉得有点讽刺,他好像没有什么尊
严,似乎通过这个精神胜利法就能够帮他把尊严找回来,这种安慰法
大抵是底层人民面对生活的无力而形成的--种自我激励,又或者说是
自我麻痹。这种精神胜利法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从某种程度上,体现
了以阿Q为代表的这一群人思想上的陈旧,以及当时社会所呈现出来
的一-种病态。
不仅如此,阿Q的身上还能看到很多人性的弱点,比如虚荣:赵家
出了秀才,阿Q便说自己姓赵,尽管从来没有被承认过,但并不影响
他将这作为自己炫耀的资本。阿Q,我能够从文中看到的,是虚荣、
爱面子、欺软怕硬,而在这其中,我也能看到来自于底层人民的挣扎,
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对于中国正在发生的变革--知半解,由此也能发
现,阿Q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读完全文之后,这种感觉越发
明显。
我在想,鲁迅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呢?
阿Q并不是什么大人物,描写中也没有很直接的讽刺,仅仅是将
阿Q所经历的事情一点点铺开,便把一些黑暗的、沉重而又压抑的现
实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尤其是在阿Q在被欺辱之后依旧用精神胜利法
安慰自己,他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会故意调戏小尼姑。阿Q本身就;
是底层中的一员,而正是这样的事实更让人觉得讽刺--鲁迅把血淋淋
的事实摊开给读者,你看,这就是人性。我不由得想到鲁迅弃医从文
的原因,他目睹了国人看见同胞被列强残忍杀害时的麻木,才使他下
定决心,用文字唤醒每-一个国人的民族情感。《阿Q正传》是从底层
人民入手的,刚开始读的时候,其实我会产生一个疑问阿Q到底是谁?
我不明白这一个有些模糊的形象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读完之后我明白了,阿Q更多程度上只是一个代号、在当时的中
国,可能会有很多很多阿Q,他们正遭受着苦难,却对这些苦难毫无察
觉,只是--味地安慰和麻痹自己,同时,他们恃强凌弱、排除异己,
这是多么悲哀而又惨痛的事实啊。
且不谈《阿Q正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单从
我感受到的内容来说,鲁迅十分犀利地将当时的中国现状描写了出来,
或许阿Q到死都没有想明白,自己到底为什么死,但是读到这篇小说
的人会知道,在中国水深火热的时候,中国人民到底缺少了什么。
《阿Q正传》读后感篇17
阿Q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流浪者,但在全文中他似乎没有得到爱神
的眷顾,这作为一个正传人物爱情缺失对阿Q来说未免太不公平了。
可谁又能说流浪者不配有爱情?只要是一个人,总会有七情六欲,
阿Q也不例外,他想女人想得失眠,他“喜欢”吴妈,而且敢于向吴
妈表白,只是“我和你困觉”让人觉得好像在耍流氓,可要让阿Q一
本正经,引经据典地表达爱意:“如果我只有两天时间来把握,一天
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如果我只有两天时间来把握,一天用来想你,
一天用来爱你……例如这样浪漫的话能从他嘴里出现,那么他也就不是
我们所了解的阿Q了,而是那Q大师了。
但阿Q终究还是阿Q,他只能说出这样的表白以至于直接得近似
流氓的表白。但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不会无故说出一句话
来,即使是在最紧急的情况下说出,那也是经过思考的。”由此可见
阿Q是经过思考的才说出来的。只是由于语言水平有限,才让人听上
去那么不舒服。
可是吴妈对阿Q一点感觉也没吗?那么她为什么要赶到城里看阿
Q游街?难道只是出于可怜和不忍吗?
那么是因为阿Q流浪者的身份,或是拿不怎么帅气的样子?最重
要的原因还是吴妈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节才不惜加入把阿Q送上绝路的
行列。
封建礼教以至束缚着妇女。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足不出户,
再到用又长又臭的裹脚布巴脚里里外外地裹住。于是足不出户,不知
天下事,这长长的裹脚布把妇女的思想也严严实实地裹了起来,什么
追求自由,爱情,结果只会以悲剧收场,还落下个坏名声。再加上孔
夫子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的几笔,更是让旧礼教理直气壮,根深蒂固。
吴妈正是这遵守封建礼教的模范,名节这东西是更碰不得的。更何况
他是阿Q呢?这个低人一等的流浪者,即使吴妈有那么一丁点喜欢,
那也是名节的大事。要怪只能怪啊Q自己,谁叫他是衣着破烂的流浪
者,一个被人当作笑料的人……总之和阿Q这样低贱的人在一起,简直
是往自己的名节上倒污水,这可是吴妈一万个不愿见到的。于是这样,
阿Q这个流浪者被这些名节,礼教给断送了前途,还断送了自己的性
命,我们阿Q就这样去了,这就是流浪者的爱情。
《阿Q正传》读后感篇18
《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一部中篇小说,自
发表以来受尽追捧与偏爱。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曾公
开直言:“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传》。”甚至愿意用自
己所有小说换一部《阿Q正传》。
小说主人公阿Q,是一个卑微到底层的小人物,鲁迅先生用荒诞
的语言写尽了他荒诞的一生。连个正经名字都不配拥有的阿Q是可怜
可憎又可笑的,但笑着笑着就让我们看见了残酷的生活真相。
阿Q何其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彻头彻尾的人生输家。他无姓无
名无籍贯,无家无经历无固定职业,这样的人,注定被人轻贱。偏他
作为一个“六无”人员,不以为耻,习以为常。
有一次,阿Q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对旁人说,和当地颇受
尊重的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地排起来还比他的秀才儿子长三辈呢。
赵太爷上去就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阿Q表面一言不发,甘愿丢掉姓名,但不一会就想通了:我的儿子会
阔的多啦!这样的自我安慰逐步形成了他特有的“精神胜利法”,即
“在假想中克敌制胜”,每一次现实中的挫败都要加倍的“精神胜利”
弥补。
譬如当他被人揍了,毫无还击之力,只是在那人走后,心里想: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把那人视作“儿子”,
平白无故地在辈分上抬高了自己,便也能心满意足。哪怕他真的尝到
了失败的痛苦的那次,他好不容易赌博赢得很多钱却被抢走了,于是
竟自己打自己,觉得好像打了对方一样,又满足地睡去了。
失败就失败,为何阿Q不承认和面对呢?因为他曾“先前阔”、
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沦落到底层后,却依旧自视甚高。他因好
吃懒作的脾性,又丧失了改变现实的动力,他的精神胜利带着三分自
傲,三分怨念,加上四分麻木不仁。只能在幻想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
的自欺欺人。
现代社会,很多人盲目学着阿Q,精神胜利法屡见不鲜:被领导
骂了表面微笑心中狠怼几句,看见别人事业成功就腹诽他的家庭不幸,
大众质疑某流量鲜肉业务能力也能遭到粉丝的打抱不平:“你知道他
有多努力吗?”用精神胜利法将失败归因于外界,而放弃自觉自省,
习惯性躺平。
生活很难,压力很大,心情很焦虑,身处其中之人惟有敢于正视
现实,直面自我,才能抵御失败侵袭。这样的勇气和乐观,才是真正
的精神胜利,也会带来现实胜利。
阿Q,就像一面多棱镜,让我们看清自我,提醒着我们不要落入
他笔下那个歪歪扭扭的圆圈,而且是时刻保持乐观上进、保持奋进自
省、保持善良谦虚。
《阿Q正传》读后感篇19
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我感觉到阿Q是一个彻头
彻尾的可以说是卑微到尘埃里去的小人物,但造成阿Q这个小人物悲
惨命运的就是那个麻木不仁的时代。
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代所遗忘和抛弃的人,他表面的高傲却更秃
显出自己内心的卑贱。
被别人打时,他却因胆小怕事和无还手之力而只有自我安慰:
“是儿子打老子。”可见阿Q的精神胜利法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可悲,
但更可悲的是他却又总要去欺负自认为比自己还低贱的人如王胡、小
D等。
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女人,有一个家,他不想“断子绝
孙”。他和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他觉得他“喜欢”吴妈,而又虔诚
的跪下向吴妈告白。只是那句“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让人觉
得似乎只有调戏和耍流氓的成分,而导致这场“恋爱的悲剧”完完全
全剥夺了阿Q“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养活自己”的所有权利,同时也剥
夺了“人性”而终于把阿Q逼迫到了偷窃的道路上去……
从吴妈和阿Q谈闲天:“太太两天没有吃饭哩,因为老爷要买一
个小的……”这些话语中可以看出当时妇女的地位是多么低下和不受重
视而妇女们却浑然不知。
从“女子无才便是德”到用又长又臭的裹脚布把脚里三层、外三
层地裹住,还美其名曰“三寸金莲”的过程中,妇女的脚骨折断,疼
痛难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女人做人的天性和自由完完全全的剥
夺了……。
悲剧人物吴妈真的一点也不喜欢阿Q吗?从她偷偷赶到城里在人群
中看阿Q被拉着游大街的一些复杂表情中也许可以看到一些内疚吧。
但阿Q实在是一个卑微得很的人,在封建的礼教影响下的吴妈为了保
住自己比生命还重要的所谓的名节,从而无意中成为了“将阿Q送上
绝路”的帮凶。
阿Q想觉醒却不知道什么是觉醒,想要革命也不知道什么是革命。
阿Q的死是令人觉得可悲而扼腕痛心的,更可悲的是当了“替死鬼”
的阿Q到死只能认为“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
杀头的”。
“至于当时的影响,最大的倒反在举人老爷,因为终于没有追赃,
他全家都号啕了。其次是赵府,非特秀才因为上城去报官,被不好的
革命党剪了辫子,而且又破费了二十千的赏钱,所以全家也号啕了。”
一个“钱比命重”,一个“草菅人命”的世界是多么冷酷无情,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被枪毙便是他的坏
的证据: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
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
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当时的中国
社会的衰落,甚至被外国侵略者随意蹂躏,是的人们的思想的严重扭
曲、麻木甚至冰冷到了极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阿Q正传》读后感篇20
“反正打人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有什么大不了
的。”“平日里威风的赵太爷,现在成了自己儿子,哈哈!”这个总是
这样自我安慰的阿Q,让人想不记住都难。
他是个流浪汉,一直过着小混混的生活;接着,他又开始“搞革
命”——做强盗,结果被抓住了,游街示众枪毙!
他是可悲的,可笑的,更是可怜的,让后人记住的,是他的“精
神胜利法”。
说实话,其实我曾因为自欺欺人,而失去了一个宝贵的奖项:学
奥数的时候,老师总是让我们自己查漏补缺。我知道自己最差的就是
图形方面,但复习了几天后,我的耐心就彻底没了:“烦死了!”我一
做完作业就跑去玩了,根本没有把它放在心上。后来,老师问:“大
家复习好了没有啊?”我心想:反正老师也不知道我会不会,随便蒙过
去吧!于是,便大声回答:“好了!”后来倒也做过几次测验,只是侥幸
没有出到图形方面的题,我也以无所谓的姿态混了下去。
到了正式考试,试卷一发下来,我完全蒙了:居然有4题图形方
面的题!总共占了31分!我完全不会,迷茫的望着试卷——这下,我是
彻底的完了!
忐忑等到分数后,我无比懊恼:差一分就一等奖了!如果我当时复
习了,多做几题练习,就起码能做对一题,就有一等奖了!这下完了,
一年多的心血都被自欺欺人给害没了!我再怎么懊恼也没办法了!像我一
样的人还不少:作业没做,就骗老师说“没带”;走路摔跤,就怪地板;
考砸了,就说自己没发挥实力……这些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一昧自
我安慰的人,是不会进步的。
大家都知道NBA球星科比,他曾说:“我投了154个三分球,只
中了44个,有110个不中。”于是,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都要
投1000个球。他日复一日地练习,球技越来越精湛。能明白自己的不
足,针对自己缺陷来练习,这才是他成功的原因!
敢于直视自己的缺陷的人,往往都比那些“精神胜利”的人强!因
为那些“精神胜利”的人,往往都在自我陶醉,自欺欺人,认识不到
自己的错误,不会进步。
让我们直视自己,不再自欺欺人,不做下一个阿Q!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9:2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11628202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q正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q正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