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芦笙节
一.芦笙节简介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以芦笙踩堂、赛芦笙为主
要活动的节日。芦笙节一般以坡会的名称命名的多(如十三坡、古龙坡)。各地
芦笙节的时间不尽相同,原因是有的来源于古理古规的吉日,有的来源于庆丰收,
有的来源于神话传说。一般在节日之前要举行仪式,先由某村德高望重的老人主
持祭祖,与此同时,各家各户都在自家自行祭祖,随后各村各寨的姑娘穿着盛装,
佩戴银花银饰,小伙子和芦笙手们都各自带着芦笙,从四方八面向芦笙场地涌来,
各村的男子青年都各自围成圆圈,吹笙跳舞,持续四五天,气氛十分热烈,是一
种融歌、舞、乐于一体的群众性的文艺活动。
苗族自古喜爱吹芦笙,善跳芦笙舞。黔东南许多地方如凯里、从江、榕江、
黄平的芦笙节非常隆重。凯里市、麻江、雷山、丹寨等县交界地区舟溪芦笙节于
每年阴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一日举行,芦笙堂设在河沙坝。十六日开始“起堂”,十
七日集会,十八日、十九日、二十日跳芦笙,十九日增加赛马活动,二十日还举
行斗牛,二十一日,芦笙会结束时,苗族男女青年进行“游方”活动。芦笙会时,
附近市县方圆几十公里的人都来赴会,一时间人山人海,笙声如潮。人们围成一
个个圆圈跳芦笙,小伙子在圈内捧着长长短短的芦笙边吹边跳,姑娘们踏着笙歌
的节奏翩翩起舞。黄平县谷陇芦笙会,每年阴历九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举行,
芦笙场设在一块平缓宽阔的山坡上。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人数最多时可达
数万人。节日的活动与舟溪的相差不远,那千把芦笙齐奏的场面非常壮观。
二.美丽的传说
关于芦笙节的来历,流传着这样一个爱情故事。相传古时候,苗寨里住着
名叫篙确的老汉,老汉有个女儿叫榜篙,不仅貌如天仙,而且心灵手巧,许多小
伙子都喜欢她,但她却一个也看不中。一天,她随父亲上山打猎,忽见一只猛虎
扑来,在这危急时刻,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拨刀相助,杀死了老虎,救了榜篙和父
亲的命。就在那次,榜篙暗地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有一天,寨子里来了只野鸡
精,它见榜篙貌美,就把她拖回了山洞。这一回,又是那位小伙子闻讯赶来,射
死了野鸡精,但他只拔下一根鸡毛插在头上就走了。得救后的榜篙决心嫁绐小伙
子,但却不知他在哪儿?人们替她想了个主意,举办了一个芦笙会,大家唱着歌,
跳起舞,果然吸引了不少人前来。榜篙左顾右盼,终于发现人群有一根野鸡毛在
闪动,跑去一看,正是自己日夜思念的情人,两人遂结为美满夫妻。
三.芦笙节的传统意义
芦笙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在苗族地区广为流传。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
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唐代,宫廷就有了芦笙的演奏。当时芦笙被称为"瓢笙"。
清人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一书中,对芦笙的形制和苗族男女"跳月"时演奏芦笙
的情景作了具体的描绘:"(男)执芦笙。笙六管,作二尺。……笙节参差,吹
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且酣飞扬
舞,交驰迅速逐矣。"由此可以看到清代时,苗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
作极其精彩,以及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自古以来,芦笙吹奏,都要配合舞蹈,边吹边舞。不过根据各地区习俗的不
同,芦笙的演奏也有所差异。这些不同风俗的芦笙技艺,汇聚成一束富有民族特
色的艺术奇葩,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芦笙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民族乐器,而且是苗族男女青年恋爱生活中的重要"
媒介"。因此,芦笙在苗族人民心目中是神圣的,珍贵的,家家离不开它。
芦笙是苗族文化的一种象征,苗族芦笙在表演吹奏方面把词、曲、舞三者融
为一体,保持了苗族历史文化艺术的原始性、古朴性。芦笙制作技艺历来都由师
傅亲手教授,无文字资料留存,且技艺考究,传承比较困难。现在能熟练制作芦
笙的艺人已越来越少,精湛技艺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四.“芦笙节”的传统意识和传统活动
凯里市是一个少数民族居多、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最为丰富的县份。苗族
的传统节日文化可以说成是少数民族节日文化中的典范和代表,“芦笙节”仅仅
是苗族传统节日文化中的一个文化和传统节日的缩影,其发展过程见证了苗族同
胞的发展历史。“芦笙节”的传统仪式丰富多彩,传统仪式主要包括两大内容:
芦笙祭祀和传统活动。
(一)芦笙祭祀主要分为“请笙、祈福、传笙”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请笙,即开节祭祀。吉时到,甘囊香芦笙堂长老在甘囊香碑前,
吟唱芦笙起堂歌,杀牛(现在改变了这个习惯,用鸡或鸭代替了),另一长老手
捧“圣笙”从芦笙桥一端缓缓走来,将“圣笙”请入甘囊香芦笙堂,这时两旁芒
筒、芦笙同时齐奏,苗族盛装姑娘们跳起迎笙舞,然后敬酒劝肉,猜拳行令,首
长告知祖先,“节日到了,可吹芦笙了”。第二部分:祈福,即起吹芦笙。祭祀
碑前,长老口颂祈词,回顾芦笙堂百年沧桑,歌颂芦笙带来的和谐幸福,并为天
下苍生祈福。祭祀完毕后,齐鸣放鞭炮,由长老吹响第一声芦笙,预示节起,其
他芦笙随后跟着一同吹奏。第三部分:传笙,即起跳芦笙。芦笙吹响后,点起篝
火由族长老带领身穿苗族盛装的苗族青年男女围绕芦笙堂跳一周,预示起跳,其
他青年男女随后围着篝火起跳,共同庆祝节日开始。最后族长老将“圣笙”从祭
台上取下,交给德高望重的族人代表们,再由族老代表们将“圣笙”转交给苗族
少男少女,第二天由苗族青年们将“圣笙”带到芦笙节主要活动场。苗族人民
的“芦笙节”芦笙祭祀活动形式表现为神秘、隆重、古朴、热烈,反映出了贵州
民族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二)芦笙节的传统活动
芦笙祭祀完成之后,接下来的就是苗族同胞们举行的爱好和平发展的传统
节日活动了,其形式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历史悠久,有碑文记载“窃为吹笙跳
月,乃我苗族数千年之正当娱乐,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举,以资娱乐
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婚配佳期„„”。“芦笙节”的主要传统活动是以芦
笙踩堂、赛芦笙为主要活动的节日,这些活动都苗族同胞们自发组织而形成的。
在慢长的历史进步和岁月发展中,苗族的“芦笙节”传统活动也在不断的发展变
化,由原来的芦笙踩堂和赛芦笙发展到今天多项传统节日,有:跳芦笙、斗牛、
斗鸡、斗鸟、苗歌对唱、赛马、射箭、赛跑等民俗民间竞技活动。跳芦笙是芦笙
节上最传统的节目之一,以群舞的形式出现,这种舞一般只有未婚的男女青年参
加。凯里各个地区的跳法也不同。在舟溪,主要是男青年边舞边吹着优美的芦笙
曲,年轻的苗族姑娘们在后面踏着节奏跳舞。斗牛是苗族“芦笙节”传统活动上
最具有吸引力、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年芦笙节的到
来,都要举办传统的斗牛活动。斗牛,俗称“牛打架”,它以惊心动魄的牛与牛
斗,有别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故人们又称之为“东方斗牛”。黔东南的舟溪
斗牛的十分精彩,主要体现牛的力量搏击、技巧决战。因而整个斗牛场面惊心动
魄,扣人心弦,场面壮观,富有强烈的刺激性,令人击撑赞叹,给人以力拔千钧
和排山倒海的震撼,最后获胜方以“牛王”为称号。斗鸡、斗鸟等民间传统竞
技活动是凯里地区各族群众节庆期间最喜欢的活动项目之一,每逢节庆,无论是
城区还是乡村,都有举办斗鸡、斗鸟活动的传统,其场面也是相当激烈和壮观。
五.芦笙节的发展变化
芦笙节是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产生根源来看,它具有民族民间当地约
定俗成的节日传统性,以前的“芦笙节”是出于苗族同胞的祭祀而由苗族人民自
发组织起来的活动,其传统的活动也是出于祭祖精神而开展的。随着历史的发展
和时代的变化,芦笙节通过多年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当今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提
倡、支持和推广,芦笙节已成为当地旅游事业的重要品牌。从组织形式上来看,
已经从民间组织演变为官方组织。如贵州以前先由凯里、麻江、丹寨、雷山等地
自发举行小规模的芦笙会,最后到舟溪举行总会,而如今的“芦笙节”活动的时
间、场地、规模等都由政府承办部门决定;从节日活动的目的性来看,以前主要
出于祭祖追思而开展,如今主要出于增加地方经济收入而开展;从活动形式和规
模来看,已经没有以前的传统祭祀和单一的民族纪念活动;出现了多民族融合的
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选美、器乐比赛等多种节日为一体的盛大活动,
增加了一些地方文化特色,如长桌宴,篝火晚会、文艺晚会等。如“中国贵州·凯
里国际芦笙节”,每年9月份左右在凯里民族体育馆主会场举行,各地设有分会
场,至今已举办十余次,且每年规模和内容都在不断的扩大,其内容颇丰,形态
各异,集民族风情之精华,以“百牛争霸”、“千对银角”、“地方特色”、“万
把芦笙”的缤纷壮观场面,融民族文化、体育、饮食、工艺为一体,成为中外芦
笙文化交流的盛会,成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舞台。其活动形式有:大型演
唱会、旅游推介促销会、芦笙舞会、民族服饰展、民族之花评选、民族民间绝技
展演、大型民族歌舞晚会、民族服饰自由表演、芦笙舞比赛、民族器乐大赛、雄
鸡大赛、百鸟争霸赛、登山大赛、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民族民间绝技比赛、民
族服饰比赛、民族饮食与民族工艺品展销、民族风情山水风光游、芦笙节艺术专
题文艺晚会、篝火狂欢活动晚会、长桌宴晚会、种植“圣林”活动、民族风情体
验游和旅游商品展销会等活动。传统“芦笙节”活动中的斗牛、斗鸡、斗鸟、赛
马等都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胜者获奖,而过去主要是族人之间以活动形式进行沟
通、交流的平台。节日期间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温馨场景,表现节日的隆重
热烈、温馨和谐,即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促进了民族间发展、加强了民族间的交
流,展示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荟萃了民族民间服饰产品等的精华,充分展示
芦笙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芦笙艺术与时俱进的风貌。“芦笙节”从苗族文化、
芦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上来看,民间组织与政府组织都各有利弊,希望世人在今
后的发展中能做到在发展苗族芦笙文化的同时,既能让芦笙文化在发展创新中得
以传承、保护和发展。
六.芦笙节的发展意义
芦笙节是苗族地区最普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芦笙文化是苗族保护最为
完整的文化遗产,芦笙文化是他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和具有各种宝贵的价值。苗族人民钟爱芦笙,芦笙在苗族
人民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身份,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
托,是苗族文化传承的载体。随着苗族历史的不断迁徙流动,逐渐形成了一种与
众不同的文化。在苗族文化中,芦笙以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又踞于构成苗族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芦笙文化似乎代表苗族文化,其实它只
是苗族文化中的一个代表,是苗族文化的符号和象征。由此,芦笙与芦笙文化就
支配着苗族人民的行为和性格。芦笙在少数民族中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向心力,
历史上曾有苗族同胞们用跳芦笙来发动过组织起义的事例。芦笙在团结和振奋民
族精神方面发挥出了特有的社会功能,它反映生产生活的历程,客观上起到传播
生产生活知识和文明的作用。在今天,保护、传承和开发苗族的芦笙文化,具有
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芦笙节具有沟通、交流、和谐的作用。当今举办的芦笙节,不分贵贱,
自由参与,成了各族人民之间情感交流的场所,成为各民族和睦交往相处的重要
桥梁。芦笙节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得其文化功能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芦笙是苗
族人民心中的圣物,芦笙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和谐、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芦笙节关联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
据文献记载,早在唐代西南地区就广泛流行吹芦笙了,芦笙节具有悠久的历史。
最初根源是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天地万物有一定的联系。芦笙节是
苗族人民的文化产物,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能起到一
定的社会功能。所以,深入了解芦笙节文化的社会和谐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二﹚具有统一稳定的作用。芦笙节虽是一种传统文化模式,但举办芦笙节,却
能统一新时期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是广大民众的社会心理认同,通过举办芦笙节
能使社会生活更加和谐稳定,保持当地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举办芦笙节,也
是少数民族地区传承祖先传统文化的方式,能保持这种文化的连续性和根脉性。
芦笙节期间,人们能够通过走亲访友,也能增加人们之间的感情,增进了解,缩
短距离,使人们更有文化认同,保持当地人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共处和谐稳定
发展的社会。
﹙三﹚具有丰富生活,提高人们遗产保护意识的作用。通过举办芦笙节,开展各
种不同的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产生活,调节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芦
笙节活动的丰富性,已经把现代的各种体育活动融入其中,像篮球,象棋、爬山
等具有全民性的活动,使每个人能融入到这个节日里,从而使人们从单调而贫乏
的日常生活娱乐中得到各种需求和满足。“芦笙节”作为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点保护项目之一,通过举办芦笙节活动,让苗族文化、芦笙文化等遗产在传统
保护中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也让少数民族青年认识和了解到自己的文化,认
识到自己民族根脉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四﹚具有增加收入发展经济的作用。举办芦笙节能增加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并带动地方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苗族芦笙节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演变到今天,苗
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芦笙节已由当初的一种民俗变成了当地
特有的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在政府的大
力倡导、支持和组织下,贵州黔东南凯里市已经把芦笙节列入了当地的旅游特色。
比如南花苗寨、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把芦笙节这种
民俗文化很好的传承下来,而且千方百计对芦笙文化的改革创新,想尽办法增加
少数民族的收入。凯里国际芦笙节对于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起到很大作用,已成
为凯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特色产业和凯里的形象标志之一,对促进凯里的经济发
展起到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勤建《中国民俗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1号
[2]张春生《中国传统礼俗》2002年9月
[3]潘光华《中国苗族风情》1990年12月
[4]苏晓红.苗族芦笙文化内涵与制作技艺传承路径探析[J].贵州:贵州民族研究,2009
[5]李瑞岐.节日风情与传说[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82.
[6]邓钧.苗族芦笙的应用传统及其文化内涵[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9年第3期.
[7]王化伟.贵州苗族芦笙文化初探[J].贵州: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第23卷总第96期).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9:0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105572025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花苗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花苗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