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教学单元是什么
第1篇:《人琴俱亡》教案模板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
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
受兄弟亲情。
一、课堂学习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
之情?“弦既不调”说明了什么,你理解“人琴俱亡”的含
义了吗?
2、王子猷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这个人物吗?
3、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
他“恸绝良久”,他前后的表现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课外拓展:结合材料探究魏晋风度
材料一:《伤逝十二》郗嘉宾(郗超)丧,左右白郗公:“郎
丧”既闻不悲,因语左右:“殡时可道。”公往临殡,一恸几绝。
材料二:《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
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
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
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
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
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
明确:《人琴俱亡》是《世说新语伤逝》第十六篇,结
合其余十八篇来看,《人琴俱亡》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
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
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
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魏晋风度。所以
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
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
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
风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
二、课后学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
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乙)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
季硅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如何?”
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1、给下列字注音
猷()笃()恸()舆()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子敬素好琴()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乃英雄也()
3、用现代汉语疏通下列句子的意思,加点字的意思要
力求译准。
(1)语时了不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便索舆来奔丧。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3)便径入坐灵床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曹植有一首《七步诗》,和(甲)文都是写的,请
你把它工整地写在下面。
5、(甲)(乙)两文都选自《世说新语》,(乙)文中的
魏武就是曹操。文中的他是怎样的形象?
第2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教案教学目的:
1、结合创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的经验,
体味诗的意趣。
2、初步理解意象和象征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和表现手法。了解新诗歌的特点。
3、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新诗有一个较好较全面
的了解。教学设想:
1、以诵读讲解讨论分析为授课方式,品味诗歌内涵。
2、抓住意象——情感——手法等几个点来分析诗歌。
3、用诗歌朗诵和创作、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教学课时安排
1、起始课教育和朱光潜文章学习,初步明确学习目的,
安排研究性学习的任务。
2、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3、毛泽东词二首
4、象征和《死水》
5、徐志摩和新月派
6、单纯的美是一种幸福,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和《篱笆那边》
7、从东西方对爱情的不同表达来看东西方诗人对诗意
的不同理解。
8、美丽的错误与闺怨诗
9、学习《致大海》介绍普希金起始课教育
一、起始课教育(10分钟)
语文课的特点:人文性,工具性。充满了思辩性。高考
中的主课,必须认真对待。
具体要求: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听讲
不仅听老师的讲解介绍,还要善于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要
有深度,有新意,善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善于表达,
学会用有创意的词。认真完成作业。不要拖拉和抄袭。一个
抄写本,每天十个词语的抄写默记,要写上每天的日期;一
个随笔本,每周一篇随笔,500字以上;一个课堂本,完成
课堂作业。课前三分钟演讲,内容为诗词介绍或时事点评。
1、预习:在上课文之前,参照课下注解和《词语手册》
通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点批注(你的发现、你的理解以及你
尚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自行完成《作业本》每一课中的
“基础知识”部分。
2、复习:每上完一课,就应及时复习该课文,看看老
师同学或者参考资料说得对不对,原来不懂的地方有没有都
弄懂(不懂要及时请教);完成《作业本》该课文“语段阅
读”练习;每上完一个单元,则要对本单元所有课文进行梳
理与归纳,并完成《作业本》中的“单元综合练习”。要求
背诵的课文,提倡超前背诵;课文上完后,则必须背出。要
求反复阅读、仔细阅读、和熟读的课文,一定得多读、细读、
读熟。
3、听课:①坐姿端正,身子不歪斜、脑袋不耷拉;②
目光专注,积极思考与辨析;③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4、记录:语文课堂记录不用笔记本,听课中及时将重
要信息(有老师的、也有同学的)与关键内容记录在课文相
应的位子。
5、作业习惯:①当天作业当天完成;②作业格式规范、
字迹清晰不涂改。
6、作文习惯:①每周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生活札记”(随
笔)——“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
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
“生活启示”等,每篇不少于500字。不拖欠、不敷衍;②
课内作文课内完成,保质保量,每篇不少于800字。
二、学习单元后的知识短文(10分钟)
思考:什么是诗?你认为诗和小说散文有什么区别?诗
歌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可以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先阅读文章,再讨论分析,然后自由发言。抓住情感的
真善美和含蓄。
三、阅读课文,分配研究性学习任务
1、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15分钟)
2、思考课后的研究性课题,确定自己的课题。(10分钟)
3、根据报名情况选定负责人。
4、具体要求: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确定提纲,根据提
纲完称论文写作。前后约2周。每个人必须分工明确,有具
体要求。
意象和诗歌的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中最常见最长用的意象。初步了解
形象—情感—意象—意境等概念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具体了解什么是意象,意想的分类,意象的组合方式,意象
和意境的区别。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什么是意象
1、下面是白朴《天净沙  春夏秋冬》,顺序打
乱了,请给排序:a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杨阴
垂画檐。纱橱藤簟,玉人罗扇轻缣。b孤村落日残霞,轻烟
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c春
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落。啼莺舞燕,小
桥流水飞红。d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
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判断的标准是物象,用特
有的景物来展现。阅读《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
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讨论分析:这首诗好在哪里?好在有情感,白朴的
诗仅仅是景物的罗列。缺乏内在的情感。
2、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解释:一种在一刹那间表现出来
的理性和感情的集合体。
 意象的英文为:image,有图象、映象、影象、形
象,译为意象最好。意象就是情意融注在形象中,而这形象
是包涵并体现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义和客
观意象的统一,是情景交融的美学呈现状态。 如:杜
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鸳鸯。”中“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
暖鸳鸯”就是意象,这些形象寄寓着诗人经过战乱暂得定居
草堂得安适心情。
3、言、意、象三者关系
  语言用来描写形象的,描绘出来的形象寄寓
着思想意义,而且只有形象最能充分表达思想意义。
二、意象的分类
1、意象按事物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意象、社会生活意
象、人类创造意象。
按人类行为科学将意象归纳为空间意象、时间意象、感
情意象、确定的和不确定的意象、真实的和不真实的意象、
公众的意象和个人的意象等十大类。而按诗的表现手法可
分赋象、比象、兴象。
2、赋象:中有一种叙述性的意象,写出时间流动的过
程,表现出动态的美。如“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
颜色。”一写笑,一写目,粲然嫣然,顾盼神飞,两个意象
使读者延伸出无穷的想象。
3、比象:就是比喻性的意象,又可分为明喻意象、隐
喻意象、博喻意象等。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如“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
雨。”几个意象喻一个“愁”字,加重被喻事物的分量。
4、象征意象:其实也是一种比喻性意象,不过被象征
的不是具体的物,而是一种思想观念,如梅兰竹菊象征纯洁、
孤高、坚贞等人格品质或思想意义。
5、兴象时意象一种,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因物起兴,情景交融。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三、意象的组合方式
 
1、诗中意象以新颖独创为好,同样的意象由于组合方
式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王弯”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 
2、意象并列 ,造成峰断云连,“语不接而意接”
的美学效果。比较下列诗句:韦应物“窗里人将老,门前
树已秋。”白居易“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司空署“雨
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又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并列诗意丰厚,意象见似离实合,有一种涵泳不尽
的余味。
3、意象叠加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意象巧妙地叠合在一起,创造一个新
颖丰富地艺术境界。最著名地例子为庞德:“人群中出现德
这些脸庞:潮湿黝黑树枝上德花瓣。”
4、意象对比
把两中完全相反德意象陈述出来,形成鲜明对照,往往
有强烈德艺术对比的美学作用。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
冻死骨”高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意象的不同组合,诗人可以打破时空局限,在广阔的背
景上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意象和意境的区别
1就形成和发展情况来看是两中不同的历史形态,意象
时意境的前身,意境是意象的高级状态。
2意象和意境都是主客观的统一,但象是具体的实的,
境是虚象,虚幻的想象的。意象本身就是想象性记忆性的表
象运动的产物,但境更强调想象。
3意象和意境有个别性和整体性的区别。意象是诗歌美
学中最基本的概念,诗歌创作中基本元素,诗美中的具象美
单一美具有个别性局部性。
意境内涵、容量、范围较大,有整体性。意境是意象的
综合和升华,具有综合的美学效应。境不仅是虚幻的象,而
且指精神造诣达到进入的某种深度和广度。
如果意境是天空漂浮的云,那么意象就是凝成云的许多
细微的小水珠。诗的意象群组合好,造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能够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具有了意境。
五、讨论分析余光中《乡愁》。[1]
第3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
(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
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
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
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
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
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
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
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
名称可填写为:§2.2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原
子(第一学时)和§2.2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
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
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
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
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
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
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
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
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
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
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
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
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
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
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
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
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
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
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
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8—4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
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
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
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
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
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
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
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
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
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
地进行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
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
(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
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
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
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
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
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
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
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
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
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
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
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
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
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
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
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
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
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
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
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1.×××××
(1)××××
(2)×××××××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
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
美情趣的陶冶。
8.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
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
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
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9.形成性练习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
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
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
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
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
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0.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
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本栏目应在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
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课堂教学设计表
模板
(二)
模板1专题课程学习模式
专题课程的标题
一、学科领域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科领域,并突出主要学
科。
二、适用年级
介绍本教学设计方案所适用的学生年级。
三、教学/学习内容概述
在此处对学习内容进行简要的概述,如果涉及到角色扮
演等,还应在此处设置情境。
四、学习目标/学习成果
先要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此次学习将会获得或学
到什么,然后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
么。这些最终结果可以是:
·学到了一系列知识;
·解答了一系列问题;
·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总结了所创建的事物的特征;
·阐明了自己的立场并进行了说明;
·进行了具有创意的工作;
·„„
五、学习过程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教学
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你还可
以在此处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收集到的
信息或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建议”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
的问卷形式,其中的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
物的注意。如果有必要,可以在此处考虑对不同层次学生的
个别化教学问题。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六、所需材料及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介绍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材料或
参考网址(建议在每个网址后写上一句话,简要介绍通过该
网址可以获得的信息)。
七、评价方法或工具
创建量规、自我评价表或其他评价工具,以便使学生可
以知道将如何评价他们。
模板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模式
探究型学习(WebQuest)的主题
一、介绍
在此处向学生们简要介绍这个WebQuest的有关情况。
如果在此WebQuest中包括角色扮演或闯关游戏(如“你现
在是一个鉴别神秘诗人的间谍”),则应在此处设置情境。也
可以使用这部分做先期的组织或概述工作。
二、任务
清晰明了地描述学习者行为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任务
可以是:
·一系列必须解答的问题;
·对所创建事物进行总结;
·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阐明自己的立场并对此进行说明;
·一项具有创意的工作;
·任何需要学习者对自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转化
的事情。
三、资源
利用这一部分指明学习者可以用于完成任务的网址。在
每一个链接中嵌入对此资源的描述,以便学习者可能在点击
前知道自己将通过访问该网址获得什么。
四、过程描述
介绍学习者完成任务应遵循的步骤。这一部分是探究学
习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使这些步骤简明清晰。
(1)第一步
(2)第二步
(3)„„
五、学习建议
在此处,你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组织所
收集的信息。“建议”可以包括使用的流程图、总结表、概
念地图或其他组织结构,“建议”也可以采用由复选框组成
的问卷形式,问题旨在分析信息或提请对要考虑的事物的注
意。
如果将“学习建议”部分嵌入到“过程描述”中,可能
效果会更好。不过如果你提供了大量的建议,或者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过程不是几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那么还是将这两
个部分分开的好。
六、评价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如何被评价。另外,你可
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
行评价。
七、总结
用一两句话概述学生通过完成此WebQuest将会获得或
学到什么。
模板3基于问题的研究型学习模式
研究型学习的主题
一、确定问题或提出更多的问题
向学生们展示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此部分的目的在
于确定一个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问题。确定较高层次问
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学生做出选择。
在这里,学生们要分析即将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
一个问题列表,这些问题将指导他们在资料收集过程中选择
恰当的信息。教师可能有必要确定问题或帮助学生们提出他
们的指导性问题。
二、组织分工
小组成员要一起确定所应承担的责任,决定谁将做什么
工作,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他们还将决定利用什么资源,
以及如何收集信息。成员们需要一定的合作技巧。
三、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主要问题的相关信息。
如何收集事实是一个需要传授的技巧。小组工作时应确保每
一个人都能参与并能很好地合作。
四、整理分析信息
当小组成员们认为他们已经收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
题的信息时,他们将在一起把所收集到的信息分类。
为了分析所收集的信息,小组成员需要明确回答以下问
题:
(1)所收集的信息是否有助于回答主要问题?
(2)信息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收集更多的信息?
(3)所收集的信息是否足以做出决定或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需要更为深入地研究所收集到的
信息。学生们(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利用以问题形式组成
的标准列表来分析事实。他们要根据这个标准来研究所收集
到的事实,这将有助于他们筛选有用的信息,以便获得最终
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五、创建答案/解决方案
在这一步骤,小组成员们要思考下面一些问题:怎样才
能利用已有的观点和所收集的资料创建一个新的答案或解
决方案?最终结果(产品)将是怎样的?这段时间将是富有
创意的,但小组成员们必须记住这一切要基于他们根据已收
集并分析的信息所产生的答案或解决方案。
六、评价与展示作品
小组之间共享他们所创建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评价他们
在这个项目上的表现。评价需要关注研究过程的每一步骤。
在项目结束的时候,多花一些时间确定一个新项目的目标,
这点很重要,因为学生们希望按这样的研究步骤在下一次的
研究中提高自己的表现!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8:52: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4095222024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什么是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什么是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