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页
除夕节的节日食俗有哪些
除夕节的节日食俗有哪些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
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
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
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
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
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
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
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
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
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
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
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
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
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
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
(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
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
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
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除夕是指每
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
"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
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期间
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
宫里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
第2页共2页
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
晚。除夕之夜,最为热闹、喧阗,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伙子,早已拿
着香火,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
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
着……。此情此景,即使人到白头也都还能记得。
关于食俗的民间礼仪
自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各民族就都喜欢把美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
起,年节、生丧婚寿的祭典和宴请活动者是表现食俗文化风格最集中、最有特
色、最富情趣的活动。在节日里,通过相应的食俗活动加强亲族联系,调剂生
活节律,表现人们的追求、企望等心理、文化需求和审美意识。例如每年农历
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用以寄托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又如中国旧
时以农历七月七日为乞巧节,届时人们要用乞巧果(各种雕花果、花瓜、花点
等)供奉牛郎织女,向织女星乞求女工之巧,表现人们对勤劳、聪慧美德的崇
尚。还有过年吃饺子、汤圆、年糕,中秋吃月饼等都表达了人们对合家团聚、
亲人安康的美好祝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期间的酒食合欢更是丰富多彩,都备
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如满族的饽饽、回族的油香和馓子、壮族的粽子、维吾尔
族的羊肉抓饭、水族的鱼包韭菜等。还伴有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如云南彝族
的阿细跳月,景颇族的木脑纵歌,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赛龙舟等,
均是寓娱乐于美食之中的食俗活动。在汉族地区设宴一般讲究“逢喜成双,遇
丧排单,婚庆求八,贺寿重九”。回族的筵席一般都是八道菜或十二道菜,忌
单数。东乡族用鸡待客时,把鸡分成十三块,以带鸡尖的那块为贵,通常要奉
献给尊敬的客人。畲族祭祖时,讲究两杯酒,一杯茶,三荤三素六个菜。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5:4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985752012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炸饺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炸饺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