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抛发球

更新时间:2023-03-10 04:20:51 阅读: 评论:0

碰碰碰-美容食物

高抛发球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冬笋炒腊肉的做法)

乒乓球怎么发好球

乒乓球怎么发好球

乒乓球怎么发好球

一、注意发球动作要符合规则:

发球动作只有两部分组成:

(1)一只手的上抛动作:上抛高度大于等于16cm,上抛动作要在

球台端线外、高于台面且需垂直上抛;

(2)另一只手的挥拍动作:若按照新规则,要高于台面,并且要使

两侧居中的裁判和对方运动员的视线,能看清动作。

二、注意发球的针对性:

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发球前,应尽可能地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

和特点,基本情况主要有:

(1)是直拍还是横拍;

(2)是左手还是右手;

(3)是亚洲选手还是欧美选手;

(4)是生胶还是半长胶;

(5)是反胶还是正胶;

(6)是近台快攻打法还是削攻打法;

(7)是初次见面还是熟手。

对上述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通过热身、

录像、报导等,了解对方的特长,了解对方发球、击球、落点规律和

球路。

三、注意发球直接得分:

通过学习研究各种螺旋发球,练就最拿手的发球和绝招发球,如

练发擦边球、回头球、近网边线球,在发球的开局,直接得分。在开

局和中局,就争取主动,把比分拉开,这在“十一分制”中,显得格

外重要;

四、注意为发球抢攻做准备:

总体上来说,发球为抢攻做准备的宗旨: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发

球的质量,增加对方接球的难度,使对方回球质量不高,从而为抢攻

创造了条件。

具体说来,应注意下面几点:

(1)利用对方的漏洞、和弱点,在落点、旋转、力量、曲线上不断

地变化,从而提高发球的质量,创造抢攻的机会;

(2)研究发球的规律,在发球时,就大体上可以预测对方回球的线

路,从而提高抢攻成功的概率。

(3)利用组合发球的威力,调动对方。如发近网、短而转的球,组

合发底线,左、右、近身、长而急的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利用旋转的组合,如发近网转和不转的球,及发近网侧下旋球

和“左爆冲侧上螺旋球”,把球发到对方左边线。这样旋转的组合,

使对方感到难于适应,从而控制了比赛的节奏,使攻球频频得分。

五、注意发球的力量:

谈到发球的力量,特别是发球加力,人们常会联想到加力的后果:

不是球飞出界,就是球弹跳太高。但是实际上,发加力短球,球又短、

又转、又低、落点好;发加力长球,球又长、又急、又转、落在左右边

角上,正是体现了乒乓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它不仅在实践中可以

做得到,在理论上也是正确的。只要我们在加力时,控制好撞击力和

磨擦力的比例,适当增加球在球拍上磨擦时的螺旋线的长度、减少磨

擦厚度、适当延长球在球拍上磨擦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上述效果。

六、注意发球的旋转:

乒乓球旋转的多样性和由此产生的曲线的丰富性,在所有的球类

运动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如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旋转,特别是动作

相似而性质不同的旋转呢?主要应注意如下几条:

(1)用球拍不同部位击球和磨擦球,发出不同旋转的球。如用拍面

下侧与拍面上侧击球和磨擦球,就可以发出相应时的转与不转球;

(2)用螺旋线引拍,如果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向击球和磨擦球,会

产生不同旋转。下螺旋线方向触球会产生下螺旋;上螺旋线方向触球会

产生上螺旋;

(3)用手腕发力方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旋转:如果是弹击发力,则

不太转,如果是上螺旋线形摩擦发力,则是上螺旋式旋转;

(4)适当增加海绵厚度,增强球拍粘性,可以增强乒乓球的旋转。

特别是在使用大球以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重要;

(5)增加合力作用在球拍上的时间和距离:如在发加转螺旋球时:

应用靠近拍面右侧的部位摩擦球;如在发不转螺旋球时:应用靠近拍面

左侧的部位摩擦球;

(6)动作适当加大,加快摆速,并切得薄:这样在摆速方向远离球

心的条件下,摆速越快,击球力量就越大,球拍摩擦球的力量也就加

大了,因此球的旋转就得到加强;

七、注意发球的变化:

发球变化莫测,常使对方不知所措。但是我们常会看到:在比赛

中,包括一些大赛中,有些运动员,从头到尾,只用一种或二种发球。

发球单调,落点也单调,常使对方较快就适应,而处于被动挨打的境

地。因此多准备几套发球,如正手、反手、侧身发球、上螺旋、下螺

旋、长螺旋、短螺旋等等,充分发挥发球阶段主动时机,努力做到:

六结合+组合,并在发球时就准备好几套发球抢攻的路线,常会使我们

处于不败之地!

八、注意发球的创新:

不断提高发球质量,不断创造新的发球,是乒乓球运动发展的需

要,也是乒乓球运动富有生命活力的体现。在一种高质量新的发球面

前,由于对方对它陌生,头脑中尚未建立条件反射。因此在击球时,

感到不协调、不顺手,甚至束手无策,这样就导致发球直接得分,或

间接得分,这就充分显示了新发球的巨大威力。最近,笔者研究发一

种“左爆冲侧上螺旋球”,把球加力、加速、加螺旋,从本方左中端

线,发到对方左边线,在对付横拍,特别是对付直拍和直拍长胶及削

球手,收到很好的效果。

【拓展内容】

乒乓球怎么发最快的球

1、强化步法移动

大家知道,步法能否到位,直接影响能否发出力并连续击球,直

接影响击球时间。只有合理快速的步法移动,加上较强的判断力,才

能很准确地击到球,才能制造速度。击球时必须是先动脚后出手。要

让步法快速移动,关键是提高腿部的爆发力和快速的重心转换能力。

我们在练习步法时,特别要注重自己重心的快速转换和步法的第二次

起动练习。

2、加强击球爆发力

在乒乓球项目中,力量与速度是相互结合的,力量能够产生速度,

力量是加快速度的根本,力量的大小也需要借助速度来体现当施加在

球上的力量足够大,令球产生很强的反弹力时,球速也会相应加快。

使对方判断不出来球的方向直接失误;或使对方出现反应延迟,错过

最佳击球时机,导致击球后出现失误。

3、选择最佳击球时间

正确的击球时间能够加快速度。但是业余球友很容易陷入这样的

误区,认为只击球的上升期可以提高速度。这种击球方式并不能有效

地提高球速。因为它缺少节奏变化,而且当手臂发力较多时,回球容

易出界,而发力较小时,球速又会偏慢。最佳击球时间在打球实践中

应用最多的应该是“上升晚期”、“高点期”、“下降早期”,需要

根据不同的来球,配合自己的比赛节奏不断调整。同时可以利用对方

的球速。对方的球速慢,你可以加大动作,有利于击球力量,同时能

保证在上升期击球;对方的球速快,你必须减小动作,保证上升期击

球或高点期击球。

4、加快衔接,打开落点

加快衔接即快速连续击球,是连续速度的体现。若步法到位,要

想连续快速地击球,关键在于提高动作的还原速度,加强动作的'协调

性,并相对减小动作的幅度。线路和落点的变化能体现速度效果:我

们在打球时,如果对手是同一个节奏、同一个线路、同一个落点,即

使是很快速度的球,我们也很容易还击。因此,这种速度其实是体现

不出速度效果的,只有与不断变换的线路和落点相结合,才能体现出

速度的最佳效果。

5、降低弧线

弧线也是乒乓球的五大要素之一,弧线低能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

距离,从而间接加快球的飞行速度。在进攻技术中,这种差别或许不

是那么明显,但在发球、削球、搓球上就比较明显了。

乒乓球三种常用的发球技术

一、正手发奔球

1、特点:球速急、落点长、冲力大,发至对方右大角或中左位

置,对对方威胁较大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提高击球瞬间的挥拍速度;③第

一落点要靠近本方台面的端线;④点与网同高或稍低于网。

二、发短球

1、特点:击球动作小,出手快,球落到对方台面后的第二跳下

不出台,使对方不易发力抢拉、冲或抢攻。

2、要点:①抛球不宜太高;②击球时,手腕的力量大于前臂的

力量;③发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台,不要离网太近;④发球动作尽量与

发长球相似,使对方不易判断。

三、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1、特点:左侧上(下)旋转力较强,对方挡球时向其右侧上

(下)方反弹,一般站在中线偏左或侧身发球。

2、要点:①发球时要收腹,击球点不可远离身体;②尽量加大

由右向左挥动的幅度和弧线,以增强侧旋强度。③发左侧上旋时,击

球瞬间手腕快速内收,球拍从球的正中向左上方摩擦。④发左侧下旋

时,拍面稍后仰,球拍从球的中下部向左下方摩擦。

六种常见的乒乓球发球方法:

第一就是奔球,奔球的抛球位置不要太高,要低一些,要尽可能

提高挥拍速度,保证较长的落点。

第二就是短球,手腕的力量要大一些,第一落点不要离网太近。

第三就是正手发左旋球,发球的重点是让球有较强的旋转和方向,

靠手腕的内收来完成球的摩擦;

第四就是反手右旋球,手腕上要有一个上勾动作,拍面稍后仰。

第五就是反手发急球,急球的重点是速度快、前冲力比较大,弧

线很低,压迫对手进行后撤身。

第六就是高抛球,注意的重点是球的起抛点要高,下落时进行正

手摩擦旋转,球路变化多端,发好的话可以带有拐弯弧线。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4:20: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932512005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抛发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抛发球.pdf

上一篇:鞋带怎么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高抛发球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