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河北的名胜古迹

更新时间:2023-03-10 01:08:55 阅读: 评论:0

高一集合知识点-手机没声音怎么办

河北的名胜古迹
2023年3月10日发(作者:好听的来电铃声)

1

永定河金沙故道

永定河,俗称浑河、不定河。上游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宁武两县,经

张家口、北京、廊坊、天津地区东入渤海。此河含沙多、流量大,多

次泛滥改道。1870—1956年,决口改道65次;1698—1772年改道

6次。使京南、霸北、涿东、武西数百里内,皆为故道,河水任意游

荡,固安、永清、廊坊最甚。据载,清嘉庆41年,“暴雨数日,洪水

决堤,怒涛奔流,吼雷战马,城即沼,民即急矣,”此次水患,固安

城南的吉城被淹没。现今地面2米以下尚可见到当时锅台和土坑。进

入二十世纪后,特大洪水有3年,解放后特大洪水有2年,一般洪水

有4年。原安次县城关北明代刘尚书丈余墓碑仅余1米。为治理水患,

清朝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固安县南房上村于成龙墓]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清顺治十年

(1653年)移居固安县南房上村。康熙年间授通州知州,曾任直隶

巡抚、河道总督,奉旨修治永定河。康熙三十八年九月以病乞假,三

十九年(1700年)三月卒。墓中碑刻铭文为康熙皇帝御笔,后有不

少学士拓临。“文革”期间,墓地遭严重破坏,现仅存汉白玉石碑、石

像生等遗迹。

[回龙亭碑]位于安次区朱官屯村东,石碑阳面文字尚完整,内容主要

是颂扬乾隆南巡路过永定河及拨款疏浚河道的功德,并记载了康熙三

2

十年(1698年)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间永定河六次改道的水

文资料。侧面有乾隆御笔题诗一首。

在永清县泥安村至曹家务一带,可以看见1947年以前的永定河古道,

为高出地面数米的指状缓岗。

吕端故里

吕端(935—1000),北宋大臣,幽州安次(今廊坊市广阳区)人。

父吕琦,后晋兵部侍郎,以荫补官。至道元年(995年),继吕蒙正

为相,太宗赞他“大事不糊涂”。他告老退居乡间,死后安葬在龙河之

滨的古县村西北,据说只有一部《论语》陪葬。

永清县大辛阁辽代石塔

大辛阁石塔素称京南白塔,现高6米,为八角密檐式实心塔,汉白玉

质。由座、身、檐等组成,塔刹已缺失,后当地农民自发重建。清代

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永清县西北十五里辛窖村龙泉寺有白塔,”

即此。塔身第一层塔檐雕斗拱状,武士浮土像。往上13层,各层均

有角风铃孔。全塔立于莲花座基上。塔顶、塔身和塔座皆为单独石雕,

由榫相接而成。

此塔与北京房山区云居寺内辽代石塔形制极为相似,为辽代寺院的附

3

属物。传说在宋辽交战时,此塔下有井,通地道供饮水,连接岔口村

的隆兴寺,寺为地道入口,用于遁兵、隐兵。

永清县元代史天泽家族墓

史天泽,元代永清县韩侯乡兴隆里人,历经元太祖、太宗、宪宗时期。

“位兼将相,望重四朝。”他是元代首位汉人丞相。

1985年在永清县大辛阁镇张四营村发现《本朝故北京六部尚书史公

神道碑铭并序》《义州节度使行北京路兵马都元帅史公神道之碑》《史

氏庆源之碑》共3座。碑文记述了史氏家族的世系渊源,史秉直、史

进道及史天泽等子孙的名字、官职、婚姻等情况,对研究元初历史、

政治、军事、民族关系等有重要价值。

清《顺天符志》:“史氏墓在县南二十五里,广袤一顷余,冢坟百数。”

结合所发现的碑碣可知,张四营村为元代史氏家族墓地,也是廊坊地

区目前发现的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宦墓地。

因永定河淤积,墓地被掩埋于现地表下。《史氏庆源之碑》现暴露地

表部分高45厘米,宽93厘米,厚26厘米,碑首四龙交蟠,其余两

碑仅见残损的碑首。

永清县宋辽砖砌地道

“引马洞,杨延郎所穿,始自(霸)州城中,通雄县。”“六郎洞在东关,

4

古传通数十里。”

根据民间传说,1988—1992年,永清县政府和廊坊市文物管理所等

有关部门对永清县境内的地道分布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

经初步调查与发掘,发现战道覆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分布于南

关、瓦房辛庄、右奕营、蔡家营、乔街、西镇、戴小营、北孟、龙虎

庄、乔靳各庄、白垡等11个村庄,其中5个村内共挖出洞体173米。

永清古战道规模宏大、分布面广、布局严密。它以南关为起点,呈两

条主线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分别指向信安(淤口关)和霸州

(益津关);分布点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洞体结构复杂,深度上呈

浅、中、深三层立体结构,宽窄不一,高矮各异,直角转弯,走无定

向。既有翻板、夹壁墙、掩体、闸门等军事设施,又有气孔、置灯台、

土炕等生活设施。墙砖规格均为30×16×8厘米的巨型青砖。

专家考证认为,永清古战道为宋辽时期宋军“藏兵囤粮”的防御性军事

工程。

永清古战道不仅是我国战争史上的重大发现,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

堪称一大奇观,被称为“地下长城”。

5

永清、霸州一带广泛流传着杨家将的故事,如穆桂英大破迷魂阵(永

清老君堂)、杨六郎把守三关口(霸州、雄县、信安),草桥出击、水

中渡兵、地下增援、冰城退敌等。永清县管家务乡韩台,辽军元帅韩

昌的指挥部;韩村镇解口村,血流成河的战场。

固安县曲家营古乐

固安曲家营古音乐创始于元明之际,与西安仿唐乐舞、湖北编钟乐、

北京智化寺音乐并称中国四大古乐。其源于佛教寺院音乐,是宋元以

来南北音乐交流的产物,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具南方音乐

的婉转清幽,主要是用于祭祀和丧礼仪式的“乡俗雅乐”的留存。

固安曲家营古音乐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音乐之一,现存《玉芙

蓉》、《纣君堂》、《骂玉郎》等13支套曲,《金字经》、《讨军令》等7

支大板曲,《五圣佛》、《骂三宝》等20多支小曲和一套打击乐。

该遗产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2004年被列为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十

大保护工程之一。

文安县急流口乡广陵城遗址

据《文安县志》记载,该城为北宋边防守军存粮之处。遗址北部保存

6

较好,地表暴露有青砖布瓦,出土过铠甲残片和泥质灰陶罐等文物。

文安县苏家桥镇“苏公胜地”

苏桥镇街中心的“苏公祠”,当地叫“文昌阁”,是文安八景之一—苏公

胜地。

北宋仁宗时,文安特大洪水,“三十年碌碡没翻身”,冻饿而死者不计

其数。朝廷派苏洵(苏老泉,苏东坡之父)任文安县主薄。他正直无

私,爱民如子,人称“苏公”。他关心疾苦,体察灾情,为民上书,减

少赋税。传授捕鱼,引进稻种,挖渠排水,芦苇编席,棱草编鞋。苏

公58岁病故于文安县,船载灵柩前往四川安葬时,全县百姓挥泪送

别。为纪念造福百姓的苏公,将八姓庄改名“苏家桥”,街心修建“苏公

祠”。

文安县纪屯村——纪晓岚祖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帝下令在全国征书,第二年设四书馆,

任命纪昀、陆锡熊为总纂官。《四库全书》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

之总汇,在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纪昀,字晓岚,祖籍文安县纪屯村,因逃难迁至献县崔儿庄9今属沧

7

县)。《清史稿·纪昀列传》称,“昀学问渊通”,民间流传,他自幼文才

出众,出口成章,名声在外。当时财主欲试其才,故意不开正门,只

开偏门。纪晓岚背手、冷笑、不进。财主只好打开正门放他入内。“小

犬无知怨路窄。”财主望着乱叫的看家狗出了上联。“大鹏展翅恨天低。”

纪晓岚对出下联。

农民起义领袖刘六、刘七

刘六、刘七,原名刘宠、刘宸,原籍文安县城东刘庄子。正德五年(1510

年)十月,在霸州起义,正德七年,刘六于湖北黄岗中矢阵亡;十年,

刘七于南通江中兵败殉难。刘庄子村被官兵烧毁。1985年,胡耀邦

访问文安时,曾提到过两位领袖。

文安大城境内战国燕南长城

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出于战略防御的需要,将边境地区原有大河堤

防加以扩建,把一些水利工程改造成军事防御工程。燕国南部长处就

是在南易水堤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防御设施,也称易水长城。

燕南长处,由雄县张青口村穿大清河,进入文安县北舍兴村,沿东西

向垄岗高地蜿蜒而东,经新镇、苏桥、崔家坊等村,于左各庄村龙潭

湾转向南偏东,经张管营堤、北艾头、西滩里、赵家营等村,在大长

8

田村东南分为两支。其东支东南走向,经德归、西紫沟、南三岔口村

进入大城县界,再经西子牙、旺村、商庄子、南赵扶、八方、任庄子

至刘固献村南。西支由大长田村东南继续南偏西走向,经司吉城、黄

甫、岳辛庄、韩村、前艾子村进入大城界,再经郭底、王轴北、前孝

彩、西万灯、南楼堤、大王都,穿今县城东部、王庄、杨堤、高堤等

村,在刘固献村西南与东支长城相接,再经西迷堤、演马、杜庄子等

村,止于东马村。

长城墙体多被现代堤防、废弃的近代堤埝及道路、农田所覆盖。大城

县温村、杨堤、高堤等处现存高1.5米、宽8米,夯层厚0.1米。大

城县旺村东南发现一处烽燧遗迹;文安县韩村东南、大城县王轴北村

东北、郭底村中,亦发现烽燧3处,惜于“文革”时期被毁,现仅存“烟

墩”地名。

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李莲英家族墓

宦官,作为凡夫俗子的君王以神的名义创造出来的第三性,是封建专

制独裁统治的罪恶产物,也是王朝腐败衰落的内部原因。

李莲英原是宦官产地河间府一个流氓之子,曾因贩卖国家禁止的硝石

而入狱,出狱后以修鞋为业,生意不旺,后经同乡宦官引介而自宫为

宦官。

9

慈禧太后精明专权又非常宠信宦官,李莲英因能为她梳出当时北京最

流行的发型,而深得宠爱。

1890年,光绪帝之后,中国历史上导致宦官最后活跃的西太后相继

去世。1912年,曾获得西太后宠信的李莲英,在辛亥革命那年带着

历史上最后的宦官头衔离开人世。

大城县龙冢古墓

大城县王文镇龙冢村东,现寸一座封土堆,东西长67米,南北宽55

米,占地近2万平方米。清于敏中编《日下旧闻考》引《城冢记》:“相

传始皇巡狩驻跸于此,值幼子薨,因瘗之。”又引《大城县志》:“居

民向太子冢祈祷,无不应者,俗呼为仙人台。”

1978年,文物考古部门对其钻探后认为,此为战国至西汉时期一处

大型墓葬。

大城县旺村乡姜子牙钓鱼台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河南许州有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五行无

所不通的姜子牙。他不愿助纣为虐,毅然辞去官职,奔向河北海滨。

10

村民们在姜子牙降伏蛟龙的地方刻上“太公在此”,并建起钓鱼台。

霸州市信安镇龙泉寺大殿

据寺内碑记,龙泉寺始建于唐末,原名龙花寺。辽代大康年间

(1075~1084年)重建,金天眷元年(1138年)扩建,大定三年(1163

年)改名“普照禅院”,元代称龙泉寺,元末明初毁于兵乱。明永乐年

间(1403~1424年)在原址重建。明清年间多次重建。

明代龙泉寺从南向北依次为山门、正殿、观音阁,两侧有钟楼、鼓楼、

伽蓝殿、祖师堂及僧房,现仅存正殿和一些石刻。

正殿为单檐庑殿式建筑,绿琉璃瓦菱心剪边屋顶,面宽3间,进深3

间,平面用柱12根,梁架结构为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檐、金柱之

间用穿插枋,檩枋间用垫板。无天花,梁、拱眠壁等处有彩画痕迹,

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台基为砖砌直壁式,青砖砌墙,外涂灰饰红。

1992~1993年,河北省文物局对龙泉寺大殿进行修复,并按清代建

筑风格重建了山门、配房。

[文丞相雨夜题词]宋朝年间,信安镇内建有“燕日楼”,传说为文天祥

而建。一个雨天的傍晚,元兵押着一位40多岁的人到信安镇驿馆。

守门老人得知是文丞相,他急忙买酒请文天祥喝,却被元兵抢走。文

11

天祥气愤填膺,要来纸墨,填词一阕:“雨过水明霞,潮痕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恼恨西风吹世换,又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

鸟语又日斜,说兴亡燕入谁家?只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为表达对他的怀念,人们在驿馆门前刻出“文丞相题词处”七个大字,

随后建起“燕日楼”,盼他早日南归。文天祥遇难,百姓悲伤,将词刻

成碑文。有人写诗赞道:“舍生取义永贞坚,一夕槛车去不还。孤愤

长留题壁句,千秋正气照人间。”

[六郎城显圣]义和团时期,大师兄王成德曾在信安六郎城遗址摆下

“神城阵”。

[历史学者郝经]原籍山西的学者郝经(1223~1275年),因躲避金兵

作乱,迁居霸州信安。忽必烈即位后被封为翰林侍读学士。著有《续

后汉书》、《经史论》等数百卷。

霸州市胜芳古镇

胜芳始建于春秋末,称堤头村。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设武

平亭。南北朝时期为避讳北齐后主高纬年号改名涓城。北宋文安主薄

苏洵将南方水稻、莲藕引进推广,使此地“朱明启夏,菡萸飘香,绵

亘数十里,”“胜水荷香,胜水留芳”,1064年改名胜芳。

12

《文安县志》记载,“瀛洲北行七十里,渭城所在,文邑市廛,胜芳

最胜,水则帆樯林立,路则车马喧闹,白货杂陈,商贾云集。”

胜芳乃历代旅游胜地。风格独特的戏楼、牌坊、文昌阁等古建筑和

28座庙宇,给游人留下深刻印象。每年夏季,荷花开放,稻谷飘香。

明代文安县令杨翥描述:“进胜芳似游仙境,迷人留声悠四方。”

胜芳素有“北方苏杭”之美称。

抗日治安团团部旧址,原为当地豪绅王子坚住宅,建于清光绪六年

(1880年),原有4个小院,分别由欧式和中式建筑组成。1935~1937

年被辟为河北省银行。1938年为胜芳镇抗日治安团团部。1939~1945

年为日伪胜芳总镇。1948年为晋察冀边区银行胜芳办事处,平津战

役作战指挥部。1976年地震后仅存欧式建筑。

[山东军阀韩复榘故居]霸州市台山镇为韩复榘故居,现仍有建筑保

存。

安次区大王务乡东储村刘体乾墓

刘体乾为明代东安县(今光荣村)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隆庆初任

13

南京户部尚书,卒于万历二年,赠太子少保。墓前地表可见石望柱、

像牲、谕祭碑等,2005年,因修建公路,全部文物被挖出,存放在

文化局院内。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着刘尚书的美谈,如“千里捎书为

一墙,让他一墙墙谈05~1945LangfangCity又何妨?”

义和团廊坊大捷

廊坊曾是古代战略要地,如今又位于京津铁路中途,是由天津向北京

进军的必争之地。汉代“光武初,追破尤来、大枪诸贼于安次,即此。”

附近的常道城,“晋司空刘琨尝守此以拒石勒”;石梁城则为“南北朝时

所置戍守城。”

1900年6月12日中午,由西摩尔率领的2129名八国联军从天津进

抵廊坊。义和团与之进行了一场震惊中外的血战。兰多在《中国与联

军》中描述道:“六月十四日,拳民们发动了一次夺取装甲列车的最

坚决的袭击。午前十点左右,……拳民们力图隐蔽他们自己前进直到

离列车两百码左右时,突然跳出来战斗呐喊,冲向联军。联军把连发

子弹统统射向他们。他们挥者刀剑以惊人的勇气向联军冲锋,……意

军的一个哨兵退路被切断,围满了中国人,一个下级军官和四个海军

陆战队士兵被杀。有几个被子弹击中的人仍继续向着马克泌机关枪冲

锋,几个死者经检查,负伤之处不下四五处之多。几个勇士的尸首离

联军阵地只有四十码,战场上至少躺着一百五十多牺牲者。”

14

联军自19日开始从杨村仓皇逃窜,到6月26日,整整用了8天时

间,才逃会天津租界。

廊坊血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它粉碎了代表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观点的所谓‘能够改变历史”的西摩尔八国联军向北京的进军,使之

不得不半途而废;其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同武

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侵略军搏斗的最悲壮的、可歌可泣的篇章。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01:08: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81735199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北的名胜古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北的名胜古迹.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