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3期
V01.32 No.3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Philosoohv and Soeial Sciences
2011年5月
Mav.20I1
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政区设置变化及其原因
高晓波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萍乡337000;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安多民族聚居区作为以藏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西南接壤西藏,成为清代中央政府掌
控西北番民、安抚西藏及新疆的战略地域,也是治理西藏的要冲地带,因此其地理位置显得尤为重要,行
政设置也变得头绪纷繁,但也有规律可循。无论政区设置如何多变,民族地区的稳定仍是这一时期行政
设置变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政区设置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清朝历经二百六十余年,逐步统一了北部、西
北和西南边疆地区,期间各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发
展,在中国的西北,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区,地方行政建置也不时地发生着变化。安多民族
聚居区作为少数民族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在清
代其政区设置变化不但头绪纷繁,而且也存在着
许多原因,表现出了一些特征,本文就这一问题作
进一步的考述。以清初所形成的行政区域为参照
物来看,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清代治所应该包括三
个区域:陕西行省部分地区;四川行省部分地区;
朵干都司下辖的朵干仓溏招讨司、答司麻万户府,
包括陕西都司及行都司、四川都司及行都司。而以
清末所形成的行政区域为参照物来看,安多民族
聚居区的清代治所也包括三个区域:甘肃省的西
宁府、巩昌府、阶州直隶州、凉州府;四川省的松潘
直隶州、理番直隶厅、茂州直隶州、懋功直隶厅、宁
远府;青海主要以西宁办事大臣,总理青海地区事
务。因此,探讨清初至清末,其间政区设置变化脉
络、变化呈现的特点以及变化的主要原因即是本
文所要讨论的主题。
一
、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政区设置变
化的脉络
虽然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行政区域设置变
化较为复杂,但如果细加考察也有规律可循。清代
政区设置变化的脉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安抚司”向“州”或“厅”、“州”或“厅”向
“直隶州”、“卫”向“府”、“所”向“县”转变的格局
这个规律在安多民族聚居区,尤其是在甘、川
区域表现得较为突出。如清初成都府所属的茂州
于1727年12月升为直隶州;1731改松潘卫为松
潘厅,1760年升为直隶州;1723年置大金川安抚
司,1776年裁司改置阿尔古直隶州;杂谷安抚司于
1752年裁司改置杂谷厅,1760年升为直隶厅。西
宁卫原属于陕西行都司,1667年8月改属甘肃省,
1724年12月裁卫置府,领厅四县三(西宁县、碾伯
县、大通县、巴燕戎格厅、贵德厅、循化厅、丹噶尔
厅)。属陕西行都司的庄浪所和古浪所,1724年12
月裁所置县,庄浪所改为平番县,古浪所改置为古
浪县。今青海省除玉树地区以外的藏区也属于安
[收稿日期]201 1-01-09
[作者简介]高晓波(1979一),男,甘肃正宁人,现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西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为近代史。
一8一
高晓波: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政区设置变化及其原因
多民族聚居区,而在清代其政区的划分甚是模糊。
清代直接统治青海地区主要在1723年平定罗卜
藏丹津叛乱之后,1726年1月于甘肃省之西宁府
设西宁办事大臣,总理青海地区事务,清政府只是
将青海蒙古各部族进行改制,勘分青海与川康界
线,将青海西南境79族划分为二,玉树四十族归
西宁办事大臣统辖。这些变化不仅仅是区域大小
及名字的改变,它反映了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治
理的实践过程。“安抚司”、“所”、“卫”在设置之始
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建置,当中央权
力逐渐渗入到这些地区后,郡县行政区划就会实
施,从安多民族聚居区的行政设置变化就可以看
出清代中央政府已经达到了直接统治边疆的目
的。
(二)以“四府三厅二州”为中心的政区设置变
茧
“四府”即西宁府、凉州府、巩昌府、龙安府,
“三厅”是松潘厅、杂谷厅、懋功厅,“--- ̄H”指茂州、
阶州。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基本上被“四府三厅二
州”所包容,所在政区内部的设置变化都在这个
区域中进行。以“四府三厅二州”形成了五个中心
地点:西宁、平番县、岷州、阶州、松潘。所有政区设
置以这五个中心为地理参考而辐射其边缘。如:西
宁府划归于甘肃省后,府志当选为西宁,1724年
12月置西宁县、碾伯县,并于北川营地置大通卫,
1761年5裁大通卫置县。1743年11月于摆羊戎
置摆羊戎厅,1778年改名为巴燕戎格厅。归德所
1791年裁所置贵德厅,循化厅原属兰州府,1823
年来属。丹噶尔厅于1829年4月置厅来属。清代
凉州府所辖之藏区则以平番县为中心,1724年
12月裁庄浪所置平番县来属、裁古浪所置县来属
凉州府。巩昌府藏区行政设置则以岷州为中心向
周围扩张,下属的洮州厅原为洮州卫,1730年来
属,1749年8月裁卫置厅,岷州卫1726年10月裁
卫置厅,往属巩昌府。阶州在1729年1月升为直
隶州,文县于1729年1月往属阶州直隶州。四川
的安多藏族区以松潘为中心,形成了松潘厅、杂谷
厅、懋功厅、茂州四大行政区域。茂州直隶州下辖
汶川县(今四川省汶川县西南绵虎乡)、保县、威州
(1662年裁卫州所,后载人保县)、杂谷安抚司、沙
坝安抚司、瓦寺安抚司、静州司、岳希司、陇木司、
实大关司等。杂谷厅原为杂谷安抚司,属茂州直隶
州,1752年裁安抚司,改置杂谷厅,1760年与松潘
厅升直隶厅,1801年12月裁茂州直隶州之保县
人,改名理番厅。1760年理番厅升为理番直隶厅
后,原属龙安府的梭磨宣慰司、卓尼采司、丹坝司、
从噶克司来属。1776年置美诺直隶厅。1779年1 1
月裁阿尔古直隶州人,1783年改名懋功厅。
(三)虚级行政单位“道”诸多合并单一化倾向
清初以明制为基础而设置行政区域,国家仍
然实行三级制,即中央——省——府(直隶厅,直
隶州),此外还有一级虚级行政单位“道”,清初分
巡安多民族聚居区的“道”主要有松茂道、驿盐道、
建昌上南道、洮泯道、陇右道、甘肃道、凉庄道、西
宁道、临洮道等十道。各道之间统辖纷乱,更置无
常,如成都府与绵州直隶州“道”之统辖上变换多
次,1726年绵州升直隶州往属松威道,1731年析
绵州升直隶州往属川北道,1734年又还属,1764
年析成都府、绵州升直隶州往属驿盐道,1820年又
析驿盐道属之成都府、绵州直隶州还属。经过清代
多年的实践时而变化,1663年于兰州置临洮道,领
临洮一府,1774年改临洮道为分巡兰州道,后只治
兰州府;1663年于岷州道,领洮、泯二卫,西固城
一所,又于秦州置陇右道,领巩昌府等,1729年置
秦、阶二直隶州,秦州属陇右道,阶州属洮泯道,
1763年,陇右、洮泯二道并为巩秦阶道。西宁道,领
西宁一卫、碾伯一所,1724年裁西宁卫、碾伯所,置
府,仍属西宁道,至清末,西宁道领府一:西宁;
1663年于凉州卫置凉庄道,领镇番、永昌、凉州、庄
浪四卫,古浪一所,1724年裁四卫一所,于凉州卫
置凉州府,1772年析甘肃道领之甘州府来属,改道
名为甘凉道,至清末甘凉道领府二:凉州、甘州,绵
州直隶州还属于松茂道后,改名为成绵龙茂道,并
驻成都府分巡成都府、龙安府、松潘厅、杂谷厅、茂
州、懋功厅;建昌上南道驻雅州府,分巡雅州府、宁
远府。因此至清末安多民族聚居区分巡“道”只有
巩秦阶道、西宁道、甘凉道、成绵龙茂道、建昌上南
道五道,比清初减少了一半。“道”的减少说明中央
的郡县体制已经深入到安多民族聚区。
二、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政区设置变化
的主要原因
(一)位居西北之关防要津
从治民固边的角度来看,经略甘、川是掌控西
域及西南番民的重要举措,“关陇稳固,则进可以
用兵西域,退可以善保关中”【 。甘肃“东接分B歧,
南控巴蜀,西抵羌戎,北届流沙,……山川雄壮,边
——9——
里 垦 兰堕兰墼 堑兰 全 兰鉴
屯垦群,为新疆之孑L道,实无府之要区。”闭四川“东 事战略地位,历朝统治者在建国初期都会据此地
据夔门,西连番族,南阻蛮部,北控梁洋。”[21甘、川 而平彼番。明太祖洪武元年正月,“甘肃省理问所
两省对于清王朝西北边陲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 官祁贡哥星吉归附。二年四月,遣使持诏,以登极
用。正所谓欲控西番必先治边,恩威所及,政令畅 改元谕吐蕃。都督沐英略地昆仑,番部平定,四年
通,边陲则安。安多民族聚居区作为藏族聚居的地 五月,元甘肃右丞朵尔只失结人贡归附,诏居西
域之一,跨甘、青、川三省,成为中央政府治藏的咽 宁。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以州归附。五年,始置西
喉要地,而清代通至藏区之驿有二,南路由成都经 宁卫。”阁 北宋王韶曾日:“欲取西夏,当先复
打箭炉达青藏高原,北路经由兰州至西宁通过青 河湟,”[61fr'53)火赤落日:“留兵牵制西宁,精兵捣河、
海游牧区到达西藏,南路在清代设为藏正驿,因此 洮、临、巩,则五郡皆囊中物。”【 3)可见,西宁的军
甘川政区设置亦受到治民固边思想的影响。如循 事战略防御地位的重要性,正因如此,西宁卫设置
化厅的设置及沿革,《秦边纪略》记载:“古善驿,河 后,以此为据点,逐渐平定了西北诸族,并收抚了
湟之孔道,”“十三年河州改镇,以起台堡隶循化 西藏。“皇清顺治二年,总督孟乔芳遣土司李天
营,乾隆二十七年始移河州同知于循化营因日循 谕、祁连谏等安抚西宁暨河西各土司。”[51(P814)这时
化厅”[3]fP29),《循化志》亦日:陕甘总督杨奏,河州同 期,由于丁国栋起义后拥兵大通河,威胁湟中回
知驻扎河州城内,其所管番民七十一寨,一十五 民,因军事战略需要,1655年,“副使冯如京修碾
族,计一万四千余户,散处河州边外之循化保安, 伯泽宫,”[51(P8 4)1659年,又“移临巩总兵宫驻西宁
起台地方相距河州城近者往返三四百里,远者七 城。”[510'8 4)1674年,“吴三桂反,兰州陷。总兵官王进
八百里不等。一切命盗案件及户婚田土词讼俱隶 宝率西宁汉、土官兵以皮囊渡黄河,恢复临洮诸州
河州同知管理,该丞远驻州城,既难遥制所管番 县。”[51(P8t 可见清朝已经认识到西宁战略地位之重
民,亦多未便。请将河州同知移于边外之循化,起 要,也成为以后西宁行政设置的重要因素之一。西
三营适中之循化城内驻扎。则一切命盗词讼案件 宁副使赵世锡奏:“西宁VI隘甚多,处处可以入内,
俱得就近迅速办理,番民完纳粮赋,亦得免于远 堵据御番贼,应兼用民兵以资防范。”翻 其实除
涉,而流棍匪徒不得潜匿滋事于番民,实为有益。 了以当地番民兵御敌外,还对西宁城周边布置营
原该厅所收番粮支给各寺喇嘛,【3]㈣现因远运之费 汛,经略其地以备其用。《西宁新府志》记载:1707
仅支n#b--寺。【 洮州与河州界属地在乾隆时较 年,教授梁景岱修西宁、碾伯泽宫,1713年,副使杨
为混乱,洮州杨土司的羊只被番人抢劫,“河州镇 宗仁重葺西宁泽宫,1718年,招民垦荒,得地八顷
会同洮岷道讯断,追还饬杨土司。”【 之后即在洮 三十九亩。[51(PS-5)开始经略西宁,加强守备。平定了
河立界石以绝争端,分水为界,水流南面洮州地, 罗b藏丹津叛乱后,于1725年改西宁卫为西宁
水流北面河州地。归德所守御千总和归德营都司 府,“附郭为西宁县。碾伯所为碾伯县,隶府。筑大
在1738年分别隶属于临洮府和河州镇,而“归德 通、永安、白塔三城,设兵分守。”[5](P816)散秩大臣达
所距临洮千有余里,往返二余日,距河州亦八百余 鼐安置西、碾、大通、贵德暨河洮各番族,或贡马,
里,不特文报稽迟,地方事宜不能依期办理,而营 或输粮,归地方文武管辖。而后在准噶尔侵犯噶斯
汛要务亦不能呼。”【31㈣于是以归德守御千总改归 斥堠及青海台吉诺尔布谋反时,达鼐迅速出击,败
西宁府统辖,归德营都司改归西宁镇管辖。清代前 之。1735年,因大兵在额色尔津一带驻防,供支浩
期,因蒙古贵族地区对甘青藏区统治的时间较长, 繁,遂罢噶斯防范准噶尔官兵,析西宁把总及蒙古
再者边疆战乱频乃,清朝尚无暇顾忌这一带藏区, 兵防范哨探。以西宁、平番县、岷州、阶州、松潘为
至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中央政府以各种方式将甘 军事震慑中心,其行政区域不断进行调整,以便达
青藏区置于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 49)安多民族 到军事活动的最佳效果。
聚居区横切甘、青、川,与康区将西藏包裹其中,是 (三)“抚番义安”的统治策略的需要
清政府统治西藏的咽喉之地,无论是对于西南边 “安边之策,贵于审势而行权。”[71(P1)清政府要
防还是西北关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将其势力伸入到西藏及西域,安多民族聚居区是
(二)军事战略地位的特殊考虑 必经之地,且成为他掌控西北番民、安抚西藏及新
安多民族聚居区政区设置在西北自然是关防 疆的战略地域。策妄阿拉布坦叛乱时,曾令策零敦
要津,它所形成的几个中心点都具有其重要的军 多卜率兵万人,直取拉藏。此时,松潘、西宁兵丁奉
一10—
高晓波:清代安多民族聚居区的政区设置变化及其原因
令出口安营,[816'67)青海各台吉也相机而行,川、滇护 德所有番夷自相劫杀,或邀截行商,杨应琚查验之
军以打箭炉驰驿前往助剿,因此,若要对新疆及西 后,以酌贵德民兵,授田免赋,充实荒塞,防番镇
藏用兵,安多及川、滇的康区就会成为战争的基 边。“无论汉,藩百姓,皆宜循循抚导,如言以教之,
地,军粮、马匹的供给主要依靠这些地区支应,“川 百姓知我善以与被则必倾诚向善,与我同心同气
省附近边界备办军粮,拨察木多存贮,续行运送。 也,”同㈣为了更进一步控制、教化番民,达到西北
如此源源递运,庶可无虞缺乏。”嘲 政令驿传的 遐迩义安的目的,除以许多军事要地设置据点,招
通行也要依赖这些地区。这在客观上促使清代安 抚各番,政府还会以创义学、设贡院及社仓等措施
多民族聚居区政区设置的完备化,除了考虑“山川 笼络番民,政区设置也会考虑这个因素。西宁卫始
形便”,更多的是考虑到对番民治理的实效性,各 置,“署守备李亩设二十二堡,创义学。”【5J  ̄1734
地区政区的调整几乎都受到抚番义安思想的影 年于西宁创建贡院;1738年,由于诸番侵扰滋事,
响,这也与清代大一统民族观念有很大的关系。从 道路不通,于是设黑古城、巴燕戎等九城堡,第二
西宁府属之巴燕戎营及丹噶尔营之河拉库托的防 年,西宁、碾伯饥。拨河州、狄道州他粮运宁振粜,
备可以看出,为治番民,在西宁各处增设营汛,游 因之请筑巴燕戎等九城堡,日给银五分,口粮一升
徼防守。对于西宁近番要隘的情况,西宁佥事杨应 六合六勺,以工协振。[5IP8 卿番民不治还有一个主要
琚曾在奏议中提到:“西宁一郡,僻在边隅,番夷杂 的原因就是,“邻近之地方官,或以边境错杂,互相
处,最易藏奸。而西、碾二邑南山一带,周围七八百 推诿,或以职权不属,听其跋扈,以是种种,为患兹
里,番民二十八族,期间向化者固不乏人,而顽梗 剧。”[9](P335)可以看出,“抚番义安”的统治策略从根
桀骜者,亦复不少。往往恃众欺寡,倚强凌弱,雀角 本上指导着政区设置变化。
细故,构怨结仇,动辄纠约行凶,每致伤人。一经官 无论是西北之关防要津、军事战略地位的特
司勾慑,或人山远循,抗拒不前;或持恃野逞刁,持 殊还是欲抚番义安,其目的都是想通过政区的调
械逐捕。更有一种番回,本系缠头,久随番俗,惯习 整,使西北民族聚居区安定团结,从而维护清王朝
盗贼,出入无常。西、碾二邑边民,以耕牧为业,羊 在这里的统治地位,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牛在野,缉私肆剽掠。”【5】 杨氏考查得出:碾伯县
所属的巴燕戎为西宁县之扎么巴、南川营、河州循
化营、巴暖营的适中扼要之区,又系番回厝杂之
处,是治番民之要地,应于此处建土城,设游击、千
总、把总,添设兵丁,以资弹压,巴燕戎营伊始而
建。西宁府抚番通判便驻扎巴燕戎城内,管辖西、
碾二邑南山后附近各番一切命盗各案。“又查西宁
丹噶尔营以外之河拉库托地方,虽距丹噶尔营汛
路止六十余里,但逼近日月山,过山即系青海地
界,又通上、下郭密,路径冗杂,为番夷出入总汇
处。且丹噶尔为远近番戎市口,无业穷民,赖以资
生者甚众。今此地番人惯行抢夺,以致贸易远番,
裹足不前,市口生计萧萦。必须专员稽查,庶于边
隘有益。就添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带兵二百员,
以资弹压。仍隶丹噶尔营参将兼辖。如此则营路相
连,边界清晰,野处番回不致滋事,民间畜牧得以
渐繁,虽筑堡设兵,有资帑廪,而狙犷消沮,藏富于
民,亦可谓一劳永逸,此费而彼宁矣。” 。而贵
【参考文献】
[119]文鹏.清代驿传及其与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嘉庆重修一统志・甘肃统部・卷- ̄aS---[M].
【3】【清】龚景翰.循化志・卷--[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80.
[4]黎宗华,李延恺.安多藏族史 ̄5-[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
社。1992.
[5Ⅱ清】杨应琚.西宁府新志・卷三十一【M】.西宁:青海人民出
版社,1982.
【6]瞒.】梁份.秦边纪略[I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7】【清]松筠、黄沛翘.西藏研究丛刊・西招图略、西藏图考(合
刊)[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8】张其勤.西藏研究丛刊・清代藏事辑- ̄--(-)[M].拉萨:西藏
人民出版社,1983.
[9]印鸾章.清鉴【M】■匕京:中国书店,1985.
【责任编辑顾祖成】
【校 对梁成秀】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3:36: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761691984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静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静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