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父忧

更新时间:2023-03-09 21:27:25 阅读: 评论:0

鹅蛋的作用-大班礼仪教案

丁父忧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情侣旅游)

1

高三语文考前必练题——文言语段强化20练

一、断句10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成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基命力救,不听,

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帝意解,

得遣戍。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

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

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

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守仁天姿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指。游九华归,筑

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弱冠举乡试,学大进,好言兵,且善射。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

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

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弟子盈天下,世遂有

“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三》,有删改)

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贞观时,数历州刺史,资廉洁。入朝,常尽室行,车一乘,敝甚,羸马绳羁,

道上不知其刺史也。久之,为洛州司马,以公累下狱,太宗贳之,有司执不贳,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

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徙瀛洲刺史,州濒滹沱、滱二水,岁湓溢,坏室

庐,寖洳数百里。敦颐为立堰庸,水不能暴,百姓利之。时弟敦实为饶阳令,政清静,吏民嘉美。旧制,

大功之嫌不连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宠。永徽中,迁洛州。洛多豪右,占田类逾制,

敦颐举没者三千余顷,以赋贫民,发奸擿伏,下无能欺。卒于官。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A.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B.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C.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D.帝曰/人孰无过/吾去太甚者/若悉绳以法/虽子不得于父/况臣得事其君乎/遂获原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

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于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

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节选自《清史稿·李清时传》,有删改)

A.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B.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C.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D.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兖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会朝廷修辽、金、宋三史,起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成,历应奉、修

撰,迁太常博士,升礼仪院判官,又迁翰林,历直学士、侍讲学士,乃以侍读兼祭酒。翥勤于诱掖后进,

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学者乐亲炙之。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

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三》,有删改)

A.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B.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C.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D.有以经义请问者/必历举众说/为之折衷/论辩之际/杂以谈笑/无不厌其所得而后已

2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

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

犹坐削籍流海岛。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

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有删改)

A.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

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B.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

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C.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

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D.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

/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

“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弹琴者曰:

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

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五十下》,有删改)

A.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B.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C.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

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论语·宪问》)

A.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B.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C.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D.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

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逼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

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

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

(节选自《陈亮集》,有删改)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

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

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

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

之事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

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

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有删改)

A.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

使耳不聪/目不明

B.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C.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

使耳不聪/目不明

D.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3

二翻译10练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

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

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

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

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1)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译文:

(2)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

军。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

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伯

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武帝罢广兴[注]

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选自《南齐书·列传第十二》,有删改)

[注]广兴:地名。

(1)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译文:

(2)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卜。

译文: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孙策定丹阳,吕范[注]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范曰:“今舍本土而托

将军者,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从之。周瑜

闻策声问,便推结分好,及策卒权立,瑜谓权可与共成大业,遂委心服事焉。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

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此诸人识见如是,安得困于乱世哉!

(节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吕范:字子衡。

(1)孙策定丹阳,吕范请暂领都督,策曰:“子衡已有大众,岂宜复屈小职!”

译文:

(2)诸葛亮在襄阳,刘表不能起,一见刘备,事之不疑。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

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

译文:

(2)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译文:

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

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节选自《杨烈妇传》,有删改)

(1)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

译文:

(2)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译文: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

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

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

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1)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译文:

4

(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

莱州。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荆南,劝言:

“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

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

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

译文:

(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

译文:

(3)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译文: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成侯曰:“不如勿救。”

田忌曰:“弗救则韩且折而入于魏,不如蚤救之。”孙膑曰:“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

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必东面而诉于齐矣。吾因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

之弊,则可受重利而得尊名也。”王曰:“善!”乃阴许韩使而遣之。韩因恃齐,五战不胜,而东委国

于齐。

(1)韩请救于齐。齐威王召大臣而谋曰:“蚤救孰与晚救?”

译文:

(2)夫韩、魏之兵未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

译文: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

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

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

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1)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

译文:

(2)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译文: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

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

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

常习诵读之。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译文:

(2)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译文:

5

文言语段强化20练

答案精解精析

1.C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谓语动词等。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

“帝”“首辅”“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判断词语在句中所做的成分。比如

“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能做“下

狱拟戍”的宾语,而是作为“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这句

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基命”

后面应停顿,排除A。故选C。

[参考译文]

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体。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

被处以重刑。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

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从辰时到酉时没有起来。皇帝怒意稍解,

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以为处罚

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成基命刚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政委任给

周延儒,于是他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八年,在家中去世。追赠少保,谥号文穆。

2.C先通读语句,了解大意,然后通过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及对文言文特征的辨析进行断句。可

先找出名词,其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语段中的名词主要有“龙场万山”“苗僚”“守仁”“夷

人”“穷荒”;“伐木为屋”省略了主语“夷人”,“日绎旧闻”省略了主语“守仁”。这样分析判

断即可断句。

[参考译文]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他天资特别聪敏,十七岁时拜见上饶娄谅,和娄谅谈论朱熹推究事物之

理的大意。游览九华山回来,在阳明洞中筑室(研习学问),数年之后仍没有收获。二十岁考中乡试,

学业大有长进,喜欢谈论军事,而且擅长射箭。正德元年冬天,刘瑾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

十多个人,王守仁刚正地上奏章救戴铣等人,刘瑾大怒,王守仁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驿丞。龙场

万山草木丛生,苗人、僚人杂居,王守仁根据当地的民俗教化引导百姓,当地的百姓十分欢喜,纷纷砍

树造屋,来让王守仁居住。荒远之地没有书籍,王守仁就每日整理以前的见闻。突然领悟到推究事物

之理获得知识,应当求之于内心,不应当求之于外物,感叹道:“道理就在这里。”于是深信不疑。他

从事教育,专门以培养良知为主。当时求学的人一致跟从他,弟子遍天下,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

的称呼。

3.D“曰”后是说的内容,要断开;陈述内容的主语分别是“人”和“吾”;“虽”“况”“遂”

为关联词语,之前须断开。故选D项。

[参考译文]

贾敦颐,曹州冤句人。(他在)贞观年间,多次担任州刺史,品性廉洁。(他)入朝时,往往是全家

出行,乘一辆车子,非常破,瘦马带着绳笼头,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很长时间后,(贾敦颐)任洛

州司马,因公事牵累被捕入狱,太宗下令赦免他,有关官员坚持不赦免,太宗说:“人谁能没有过错,

我只除去那些过失太严重的(人)。如果全都绳之以法,即使儿子也有不合父亲心意的,何况臣子侍

奉君主呢?”于是(贾敦颐)得到了原谅。(贾敦颐)迁任瀛洲刺史,州境靠近滹沱、滱两条河,每年河

水泛滥,毁坏房屋,淹没洼地数百里。贾敦颐为此筑立堤坝,(使)河水不能泛滥,百姓(因此)受益。

当时(贾敦颐的)弟弟贾敦实担任(与瀛洲相连的)饶阳县的县令,(他)为政清廉,受到官吏和百姓的

赞美。旧制度规定,凡是具有服丧九个月的亲属关系的人为避嫌不能在相连的地区同时担任官职,

朝廷因为他们兄弟治理政务的成绩都很高,所以不调开他们以表示宠信。永徽年间,(贾敦颐)迁至

洛州(任刺史)。洛州有很多豪富大族,所占田地大都超过了规定,贾敦颐查出没收了三千多顷(土

地),把这些地分给贫民,揭发隐蔽的坏人坏事,属下没有能欺瞒(他)的。(后来贾敦颐)死在官任上。

4.C此段文字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主要依据内容来判断,关键是要把握省略的主语“李清

时”。

[参考译文]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

的职务。乾隆十四年,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条水

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

称为副河。(李清时)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山东兖州知府。乾隆二十

二年,被提升为运河道。

5.D这句话的大意是“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调和不

同的意见。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参考译文]

张翥,字仲举,晋宁人。适逢朝廷修纂辽、金、宋三史,起用张翥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史书完

成后,历任应奉、修撰,调任太常博士,升任礼仪院判官,又调任翰林,历任直学士、侍讲学士,于是

以侍读学士身份兼任祭酒。张翥热心奖掖年轻学者,抛弃高傲的态度,不只靠师道尊严维护自己的

威信,因此学生都乐于亲近他。只要有向他请教经义的,张翥必然一一列举各家的说法,为他们调和

不同的意见。讨论的时候,经常穿插着谈笑,直到满足他们的要求才罢休。

6.B“授”是动词,后面应该加表示官职的宾语,“超”在上下文中没有出现,所以“超”应

该修饰“授”,“超授”的意思是“越级授予”,由此排除A、C;“焉”在句中是句末语气词,排除

D。故选B。

6

[参考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欺骗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

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

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才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道他要谋

反,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

原有职务。以政绩突出闻名,被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若

拙前往担任通判。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

7.D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整体的意思;其次,通过两个语气助词“也”“乎”可以确定答案。

[参考译文]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有用酒食来招待蔡邕的。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宴正酣。有个客

人在屏风后弹琴,蔡邕走到门口尝试悄悄地听琴声,自语:“唉!用琴声召唤我,琴声里却流露出杀机,

这是为什么?”于是返回家去。被派去请蔡邕的仆人告诉主人,主人立即亲自追上去问他原因,蔡邕

将原因详细地告诉了他。弹琴的人向蔡邕解释说:“我刚才弹琴时,看见一只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

而蝉又将离去但还没有飞走。螳螂为了捕这只蝉,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我心里很紧张,恐怕螳

螂捕不到蝉,这难道就是产生杀心并且在琴声中流露出来的原因吗?”蔡邕微笑着说:“这就足够说

明问题了。”

8.B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整体的意思;其次要注意句子的对称性,由此可确定答案。

[参考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公叔先生平常不说话,不笑,也不拿取财物,这是真的吗?”公

明贾回答说:“把这话告诉您的人弄错了。公叔文子在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

高兴的时候才笑,所以人们不讨厌他笑;应该取时才取,所以人们不厌恶他取。”孔子说道:“是如此

吗?难道真是如此吗?”

9.B古人写文章讲究对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断句。如在本句中,“宥过无大”与“刑

故无小”相对,“以佚道使人”与“以生道杀人”相对。

[参考译文]

诸葛孔明是伊尹、周公一样的人物。但后世评论他的人多持不同意见,认为他生不逢时,而处于

英雄无法展露才能的不幸境地。众人都追求建功立业,而孔明却独善其身,结席草庐,刘备三顾之后

才出山。后又挺身而出,辅佐刘禅,对朝权既不放任又不独揽,臣民没有闲言。权势盖过君主但君主

不怀疑,超过群臣但群臣不忌妒。治理蜀国,殚精竭虑,使民风教化恭肃淳朴。大的错误不宽恕,小的

过失也要责罚,这是帝者的政治;用安逸的道理使用百姓,百姓即使劳苦也不会埋怨,用更好的生存

道理杀人,人虽死,但不会埋怨杀人者,这是王者的作为。孔明都很好地做到了,他的确应该是伊尹、

周公之类的人物。

10.C根据词性可以知道“扁鹊”“武王”“左右”“君之病”“耳之前”“目之下”是明

显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曰”是明显的表对话的词语,“请除之”是动宾短语,可以根据这些来断

句。其标点为: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

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参考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让他为武王医治。

武王的近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即使治疗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

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石针一丢,说:“君

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术的人讨论放弃治疗,假如像这样去治理秦国的国政,那么

君王随便一个举动就会导致亡国。”

11.答案(1)(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读书人,拿着鲁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学校里

的先生看。

(2)先生听了苏轼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诉他,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

阳修,这四个人都是人中豪杰。”

解析要着重注意“奇”字的翻译。

[参考译文]

宋仁宗庆历三年,苏轼才十来岁,在地方上的学校读书。(有一天)从京城来了一位读书人,拿着

鲁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学校里的先生看。苏轼在旁边偷看,就能诵读通晓其中的诗词,(然

后)苏轼问先生诗中赞颂的十一个人都是什么人。先生说:“小孩子何必要知道他们?”苏轼回答说:

“如果他们是天上的神仙,那么我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凡人,那为什么不能知道?”先生听了苏

轼的话感到很惊奇,就把那些人一一告诉他,并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都是

人中豪杰。”当时苏轼虽然没有完全明白,但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嘉祐二年,苏轼刚中了进士,到了京城,正赶上范公逝世。安葬了(范公)以后,立上了墓碑。他

读完碑铭痛哭流涕,说:“我听说他的为人大概已经有十五年了,可是却不能见他一面,难道不是命

中注定的吗!”

12.答案(1)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

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2)魏国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宋边界游荡,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

让荀伯玉占卜。

7

解析(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译出,同时注意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为宋明帝所疑”

“被征为黄门郎”皆要翻译成含有“被”字的句式。

(2)“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需要补充“于”,且要调整语序;“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要

补充出省略的内容;“履”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参考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官任给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

担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守淮阴,伯玉担任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

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数十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

果然派遣数百骑兵在魏宋边界游荡,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

荀伯玉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下诏书恢复高帝原来的官职,荀伯玉由此被高帝当作亲信看待。

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被授官奉朝请。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

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

做得很好。

13.答案(1)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都督一职。孙策说:“子衡已有了大

批人马,怎么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

(2)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他一见到刘备,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

解析重点字词:领、起。

[参考译文]

孙策平定丹阳后,吕范请求暂时让他兼任丹阳都督一职。孙策说:“子衡已有了大批人马,怎么

适宜再屈任小职位呢!”吕范说:“我现在舍弃故土而投靠您的原因,是要拯救时世,譬如同坐一条船

过海,一件事没做好,就都会受到它的危害。这也是为我考虑,不完全只是为将军考虑。”孙策依从

了他。周瑜听说了孙策的声誉,便与他推诚相结友好,等到孙策死了,孙权即位,周瑜认为孙权是可以

与之共同成就大业的人,于是就一心侍奉他。诸葛亮在襄阳时,刘表不能够任用他,他一见到刘备,

就毫不迟疑地侍奉他。这些人都有如此的远见卓识,怎么会在乱世中遭受困厄呢!

14.答案(1)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黄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

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做了报告。

(2)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

的君臣伦理关系。

解析(1)“止”为使动用法,“食”意思是“给……吃”,“明日”意为“第二天”,“以告”

是省略句,应为“以(之)告(之)”。

(2)“废”意为“废弃”,“洁”为使动用法。

[参考译文]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您看到

我的老师了吗?”老丈说:“四肢不劳动,五谷分不清,谁晓得你的老师是什么人?”说完,便扶着拐

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黄米饭给他吃,又叫

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做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位隐士。”

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

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想要保存自身清白,却破坏了根本的君臣伦理关系。

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尽应尽之责。至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早就知道了。”

15.答案(1)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了应当守卫;(抵抗的)力量不足,即使死了,

也是忠于职守。假如您逃跑,那么谁肯舍命来守城?”

(2)假如不守,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朝廷的财库都成了

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解析(1)“君,县令也”“力不足,死焉,职也”是判断句。(2)三个“……也”是判断句。“国

家何有”是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项城被叛军围困。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

了应当守卫;(抵抗的)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假如您逃跑,那么谁肯舍命来守城?”李

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守,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

粮食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朝廷的财库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

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

16.答案(1)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

(2)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

给别人啊!

解析(1)“……者,……也”表判断。

(2)“汝为贵臣”是判断句,“是移祸于人也”也为判断句。

[参考译文]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棚,

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

谏议的儿子。陈谏议马上叫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的仆人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

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

给商人。他告诫仆人要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称赞陈谏议身上有古代仁人的风范。

8

17.答案(1)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案,郭劝替他昭雪免罪。

(2)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

(3)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

解析(1)“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中的“为”表被动。(2)“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为被动句,

句中的“罢”要译为“被免除”。(3)“贬太常博士、监潍州税”为被动句,句中的“贬”要译为“被

贬为”。

[参考译文]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考中进士,屡经升迁成为太常博士,特旨升职为尚书屯田员外郎,因

为母亲年老而坚决推辞,又改任莱州通判。州民霍亮被仇人诬陷应处死,差役们从中收受财物造成冤

案,郭劝替他昭雪免罪。当时宋绶出朝为应天府知府,杜衍在荆南任职,郭劝说:“宋绶有文才学问,

杜衍清廉正直,不应派到地方去。”又说:“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在京拖延不去陈州,觊觎宰相之位;

其弟钱惟济现任定州总管,自己申请改派留后;胡则因罪被免除三司使,却又升任工部侍郎。请催促

钱惟演立即返回任所,罢免钱惟济的兵权,追回对胡则的任命。”又批评对刘从德遗奏的恩典太滥,

被贬为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任祠部员外郎、莱州知州。

18.答案(1)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救(韩国)相比,

哪一个计策更好呢?”

(2)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

反而是听命于韩国了。

解析(1)“韩请救于齐”是介词结构后置句,“蚤”通“早”,“孰与”表比较。(2)“兵”是

“军队”的意思,“顾反”是“反而”的意思。

[参考译文]

魏国的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早救(韩国)与晚

救(韩国)相比,哪一个计策更好呢?”成侯说:“不如不救。”田忌说:“我们不救韩国,(韩国)将会

灭亡并且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没有疲敝,我

们就去救援,这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军队的攻击,反而是听命于韩国了。况且这次魏国有吞并韩

国的野心,待到韩国快灭亡时,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

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敝,就可以一举两得,名利双收。”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

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韩国因为能倚仗齐国,(便奋力抵抗,)但五次大战都大

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的齐国身上。

19.答案(1)(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

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2)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解析(1)注意省略句的翻译;“谢”译为“告辞”。(2)注意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诎”通“屈”,

意思为“屈辱”。

[参考译文]

越石父是个贤人,因事被囚禁起来。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

了载回来。(到了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

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道歉说:“我虽不仁,但把你从困境中救出来,可你为什么这么快

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

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当我被囚禁时,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有所感而觉悟,并把我赎出

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还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

上客。

20.答案(1)有一个老翁,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

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

(2)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跪下给他穿上。

解析(1)“衣”,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穿”。(2)“业”,已经。“因”,于是。

[参考译文]

张良曾经于闲暇时候在下邳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粗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

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

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

于是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

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的黎明时分,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感

到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好。”五天后的黎明时分,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

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叫,张良就

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

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儿,老翁也到了,他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老翁)拿出一本书,说:

“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

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

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1:27: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84451975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丁父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丁父忧.pdf

上一篇:三亚游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丁父忧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