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山东习俗

更新时间:2023-03-09 21:20:23 阅读: 评论:0

夜跑能减肥吗-普洱茶一般泡几泡

山东习俗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毕业生自我鉴定500字)

山东结婚有什么风俗

山东结婚风俗

一、议婚

男十五六岁,女十七八岁,即有媒人提亲,一般是男家请媒人至女家“提

亲”。男女通婚讲求“门当户对,八字相合”,双方均很重视对方的品貌和仪表。

年龄以女大为贵,忌女方大一岁,有“女大一,不成妻;女大两,黄金长;女大三,

抱金砖”之说。经媒人说合(俗称“说媒”),双方父母有意即互换庚帖,亦称“换

小柬”,庚帖上书写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用干支所纪的年月日和时辰),两家均请

算命先生“合八字”,如是“福命”,婚事就基本定下。也有的在互换小柬前先相

亲,即女方家长先相看男方,男方家长再相看女方,双方家长中意后,再换小柬。

旧时,男女双方多有属相忌讳,如“白马怕青牛,鸡猴不到头,蛇鼠如刀锉,虎羊

一旦休,龙猪难为配,最怕犯兔狗”等封建迷信之说。

二、定亲

男女两家的婚事议定后,即行换大柬、下定礼,举行较隆重的定亲礼仪。

换柬所用的印有金色龙凤和双喜字的大红书帖称龙凤柬。男家在书帖上书写着“敬

求金诺”和“天作之合、福禄鸳鸯、天配良缘、百年好合”等四句吉语;女家在回

柬上书写“谨遵玉音”和四句吉言为允婚。男方随同龙凤柬一起送去定礼,亦称

“下聘礼”。定礼有首饰、衣物和喜点等,有4色礼或8色礼,通常备有礼单,均

要雇人用抬盒抬着,由媒人带领送往女家,少数富有官商人家,有的送12台至48

台各色定礼。女家的回礼有靴、帽、衣料和文房四宝等。换柬后,两家婚姻即正式

订立,双方皆不能悔约。

三、迎娶

定婚后,选定吉日,俗称“看日子”,准备迎娶。迎娶前,男方家长给女

方家长和亲友发出喜柬。接到喜柬的亲友都要带贺礼前来贺喜。迎娶前一天,女方

家长雇人用抬盒抬嫁妆送到男方家中,视家庭贫富,有4抬、8抬、16抬,富有的

官商人家多的有32抬、64抬的,一般人家多送衣服被褥、家用器具,富有的.官

商人家则是送锦衾罗帐、金银首饰、雕屏彩瓶等贵重物品。迎娶日,男方大门贴喜

字和对联,挂彩绸,大门顶上要放一对扎着筷子和用红纸包着的砖。富有的官商之

家还要在院内扎彩棚,大宴亲友。院内设花堂,花堂供桌上设天地诸神位,福禄寿

三星瓷像和花瓶香烛,桌前设红毡拜垫。女方家中也悬灯结彩,招待亲友。男方要

请一位迎亲女客,女方要请一位送亲女客,迎亲和送亲女客均要选择盛年仪容好

的,而且父母公婆儿女俱全的“全奂人”充当。上午10时,新郎穿马褂,十字披

红绸,骑马或乘轿和迎亲女客引导鼓乐队和花轿到女家迎娶。女家在花轿到达前要

关闭大门,等花轿来到。新郎在乐队鼓乐的伴奏下,下轿叩门递名帖(名帖是用大

红纸正楷书写“御轮甥某某谨拜”)后,方开门引新郎入堂屋。新郎要向女方祖宗

神位行一跪三叩礼,再向岳父母行一跪三叩礼,岳父母旁立作揖以答。礼宾再引新

郎到新娘门口,新郎向屋门拱揖。

四、上拜

婚后第二天,新娘要叩拜祖宗神位,再叩拜公婆、伯、叔等长辈,称“拜

见礼”,俗称“上拜”。公婆及长辈亲属要赠给新娘钱币、首饰或衣料等礼品,有

“新人不磕空头”之说。

五、送小饭

婚后第二天清晨,女方家长差新娘之弟或侄,携食品到男方家中,先向男

方家长道喜,再去新娘房内送食品,称“送小饭”。目的是娘家人来看望新娘婚后

情况。

六、回门

婚后第三天清晨,新娘先去厨房祭灶并做饭菜侍奉公婆。而后,新娘和新

郎同去娘家。新郎在岳家被称为“贵客”,新郎要去岳家祖先的神位前行叩头礼,

再向岳家长辈们行礼,岳家设酒宴招待。当天日未落即回,谓之“躲瞌睡”。此称

“三日回门”。婚后第六天,新郎新娘同去岳家,俗称“六日遛腿”。第九天和第

十二天,再去岳家,新娘1人可以在娘家住1夜,也有的人家,必须1个月后,新

娘方可1人回娘家“住对月”,并有“一月不空房”之说。婚后第七天,新娘开始

做衣服、鞋袜等针线活。住对月时,要把裁好的衣料带回娘家去做,其中必须要给

新郎做裤子1条。婚后第四五天,新娘由婆母带领,前往曾来贺喜的各亲友家回谢

和认亲,各亲友赠给新娘见面礼,称“拜亲”。再选一好天气的日子,领新娘到婆

家的祖坟莹地祭祖,在坟头上压以粉红色的坟头纸,称“上喜坟”。

七、招赘

旧时,有女无子的富裕人家,为了养老送终和传宗接代,有招女婿到女家

成亲的习俗,称“招赘”,俗称“招养老女婿”、“倒插门”等。行此俗者多为农

村人家。被招赘者多是较贫穷家庭中的男子。结婚后,男方要改为女方的姓氏,并

立有招赘字据。

八、童养媳

旧时,贫穷家庭未成年之女,被父母送至夫家生活,多受虐待,俗称“团

圆媳妇”。到成年后为其“圆房”,即为结婚。

九、冥婚

俗称“招阴亲”。旧时,未婚的男女青年死后,其家长要为其找一个已死

的未婚异性青年结亲,举行结阴亲仪式,男女两家各设灵牌,上搭红绸,用轿抬女

方灵牌至男家,供祭3日后烧掉,破坟将女方棺木与男方棺木合葬。即日起,两家

为亲家来往。

上海的结婚风俗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

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

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

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

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

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

“��”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

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

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

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

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

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

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

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

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

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

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上海川沙风俗:

在上海川沙一带,酒席只款待媒人、亲戚,邻里间则分赠以团子。盘礼的

“盘”至少需4条,多或6条、8条乃至12条。盘中最要紧的是送给未来新娘的

首饰,一般人家用银质的,中产人家用金质的称“全金六礼”。更有那富有人家用

珠、翠、钻石的,称“全钻六礼”。首饰之外,盘礼还要送花草,即吉祥草、万年

青、茶叶等,前两样是祝福男女结合吉祥长青,后一样茶叶则是古代茶礼习俗的遗

痕,因古人以为“茶不移本,植必子生”,结婚送茶叶为礼,取其“不移志”之

意。礼盘被送至女家后,女家除将盘礼中的首饰,花草全行接受之外,其他的盘

礼,每样都只收受一半,余下的一半再与添加的衣料、鞋帽,以及金表、眼镜等,

一并作“回盘”之物,再行送还给男家。在正式迎娶新娘的前1~2日,由女家行

“大盘礼”,上海又俗称“拿衣裳”、“担嫁妆”。

结婚禁忌

一、忌于鬼月农历七月完婚。

二、忌于农历六月完婚,因有半月妻的意思。

三、安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四、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如无可避免,

可找一位大生肖(如肖龙)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五、订婚当天,不管天气有多热,所有参加订婚的宾客都不可以煽扇子,

否则会有拆散的意思。

六、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否则会有再婚的意

思。

七、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礼服忌有袋口,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八、新娘子离开娘家时,哭得愈厉害愈好,取“哭发哭发,不哭不发”的

意思。

九、结婚当天,新娘子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跟

“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是不吉利的词汇。

十、在迎娶途中,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叫“喜冲喜”,会抵消彼此的

福份,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以化解之。(但现今多以花车

车队取代,如在路上遇到另一队车队,可互相相视祝贺代替放鞭炮。)

十一、结婚当天,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直至晚上就寝;新娘当天

更不可碰到床边。

十二、结婚当天,新娘子不可躺下,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

意思。

十三、因小孩容易哭,所以小孩应避免进入结婚礼堂,因为在礼堂哭是不

吉利的。

十四、礼堂忌用鲜花,因为鲜花容易�@谢,只有莲招花和石榴花不忌。

十五、新娘进男家门时,忌脚踏门坎,应要跨过去。

十六、凡是生肖属“虎”的人(与“苦”同音)或寡妇,不宜观礼及进新

房。

十七、新娘子不宜踏到新郎的鞋,因有羞夫之意。

十八、三朝回门当天,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绝对不可留在娘

家过夜。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夫妻二人也要分开睡,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

霉。

十九、新婚4个月内,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1:2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80231974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山东习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山东习俗.pdf

标签:山东习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