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沉高是什么病

更新时间:2023-03-09 21:07:09 阅读: 评论:0

听歌曲识别歌名-xiaji

血沉高是什么病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芋头蒸五花肉)

历节病

中医治病之法,⽆⾮三⼤法宝。

第⼀法宝,仲圣之六经论治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第⼆法宝,⼦益之轴轮之法也。中⽓如轴经⽓轮,⼗⼆经之正常左升右降圆运动,⽅为健

康之⼈。

第三法宝,钦安之扶阳⼤法也。治病但分阴阳。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但凡⼀处阳⽓不到

便是病。

历节⼀症,亦是如此。

如按仲景之治法,当先辨明病在何经,随证治之。历节病,病在三阴合太阳,⼜在太少

两阴合太阳,故治之以四逆汤合桂枝汤。

如按⼦益之治法,此则为脾、肾两经不升,膀胱经不降之病也。

如按钦安之治法,万病先分阴阳,阴病当以四逆汤主之

治历节病,《伤寒论》有桂枝附⼦汤、桂枝附⼦去桂加术汤,《⾦匮要略》有桂枝芍药知母

汤(轻)、乌头汤(重)。此四⽅,总体均为温经助阳、祛风除湿为要,以表⾥同治为要。

温⾥则以四逆汤为要,解表则以桂枝汤、⿇黄汤为要(均为取其意,灵活运⽤)。

桂枝附⼦汤(桂枝四两,附⼦三枚,⽢草⼆两,⽣姜⼆两,⼤枣⼗⼆枚),四逆汤合桂

枝汤也,表⾥双解也。

桂枝附⼦去桂加术汤(⽩术四两,附⼦三枚,⽢草⼆两,⽣姜⼆两,⼤枣⼗⼆枚),亦

上⽅之意也,表⾥双解也。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草⼆两,⽣姜五两,⿇黄⼆两,⽩术五两,

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枚),亦同⼀意也,加⿇黄、防风以加强解表之功效,加知母以

加强除温热之功效。表⾥双解也。

乌头汤⽅(⿇黄、芍药、黄芪、⽢草(灸)各三两,川乌五枚)亦是此意,附⼦温阳之⼒

强于乌头,然乌关除痹之⼒强于附⼦。此⽅明显以加强除痹之功效为主。故有治痹痛最重⽅之

说。

案例中均以温⾥为要。

祝味菊之阳和汤治关节积液案,要旨为温经活⾎通络。

范中林⽢草附⼦汤治风湿关节炎案,以温经散寒,除湿⽌痛为要。其桂枝 芍药知母汤

治太阳历节病,则为总论中《⾦匮》之⽅也。

戴天⽊之⿇附细汤治关节痛,⿇附细汤本为表⾥双解之⽅也,温经解表之⽅也。

张存悌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为总论中《⾦匮》之⽅也。

李可之阳和汤合⽣芪五苓汤治双膝肿⼤如⽃,以温经活⾎通痹,兼以五苓散加强除湿之功

效也。以⽩⽌酒煮为糊敷贴患部,则为民间敷贴之验⽅。

膝关节积液(祝味菊医案)

某男,38岁。患者⽓⾎不⾜,形瘦畏寒,黄⾊萎黄,两膝肿⼤,右甚于左,两⾜发冷,疼痛

⽆时,屈伸为难,⾆胖苔⽩,脉沉迟。证属阳⽓衰惫,三阴虚损,寒湿⼈侵,⽓⾎凝滞,为鹤

膝风重症,治宜补阳益阴,补⽓养⾎,温经活⾎通络,主⽤阳和汤加减:

附⼦24克(先煎),黄芪60克,⼈参10克,熟地黄24克,砂仁3克,当归12克,丹参12克,

⽜膝12克,⿇黄9克,炮姜9克,鸡⾎藤18克,⿅⾓胶9克。

⽤法:⽔煎服,⽇1剂。

复诊:上⽅服⽤20余剂,膝部肿痛逐渐消失,下肢转温,续服10余剂,病即逐步痊愈。

[按语]此症⼀派寒湿之象,重⽤附⼦以振奋阳⽓,配⼈参、黄芪以补⽓,熟地养阴与⿅⾓胶之

湿养为主,再配⿇黄、炮姜等,相辅相成,似有阳和汤之意,祝⽒嫌其温热不⾜,常加⼊附

⼦,磁⽯等,认为“盖此⽅能振奋阳⽓,祛寒消肿也,但⽅中缺乏附⼦,是美中不⾜,余每次⽤

均加附⼦”,疗效颇佳。

风湿性关节炎(范中林医案)

汤某,⼥,27岁。1965年10⽉31⽇就诊。

患者于1964年起经常头晕,乏⼒,周⾝关节疼痛,1965年10⽉30⽇晚,突然觉得肢体沉重,

不能转侧,⼿不能握物,⾜不能稳步,⾐⾷住⾏均需他⼈料理。次⽇急送某医院,确诊为:“风

湿”。症见:两⼈搀扶前来,全⾝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鸣,四肢不温,畏寒恶

风,⼝⼲少津不欲饮,⾆质偏谈,⾆体胖⼤,边缘有齿痕,苔薄⽩,⼨关脉浮,尺微弱。证属

太阳证,风寒湿邪郁久成痹,治宜温经散寒,除湿⽌痛,⽅⽤⽢草附⼦汤加味,药⽤:

灸⽢草30克,附⼦60克(久煎),⽩术12克,桂枝18克,⽣姜30克。

⽤法:⽔煎服,⽇1剂。2剂。

⼆诊:服药后,关节痛减轻,稍可转侧⾏动。上⽅加⿇黄,、细⾟,以增强祛风散寒,开闭

⽌痛之效,续进5剂。

三诊:⾃拐杖前来,关节疼痛及全⾝串痛显减。头晕、⽿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上⽅

加茯苓以渗湿,续服5剂。

四诊:全⾝活动已较⾃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虽见初效,⼀时难收全功。

须培补脾肾,通窍除湿,以清余湿,拟理中丸加味续服,药⽤:

党参60克,⽩术60克,⽢草60克,⼲姜120克,附⼦120克,茯苓60克,⾁桂30克,桂枝15

克,枸杞⼦60克,琥珀60克,共研细末,⽔打丸,如黄⾖⼤,每天2次,每次3克。

随访:连服3个⽉,基本痊愈,恢复正常⼯作。

[评析]此证风寒湿邪兼⽽有之,蕴积已久,郁阻成痹。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不可单⽤发

表;虽有头昏⽿鸣、四肢不温、⼝⼲不欲饮、⾆质偏淡⽽尺脉沉之⾥证,也不宜径投四逆。参

之⾆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伤寒论》⽈:“风湿相搏,⾻节烦痛,掣痛不

得屈伸,近之则剧痛,⽢草附⼦汤主之”。此⽅⽤治本例风寒湿痹,颇相吻合。⽢草益⽓和中,

附⼦温经散寒⽌痛,⽩术燥湿健脾,桂枝祛风固卫、通阳化⽓,加⽣姜以助温散之⼒。⽢草附

⼦汤之“⾻节烦痛,掣痛不得屈伸”,与桂枝附⼦汤之“⾝体烦痛,不能⾃转侧”,皆为风寒湿相搏

之太阳证,其疼痛不能⾃已者,均不筋胀之故,病理相同。所异者,本例⽢草附⼦证,风湿留

于关节,邪深⼊⾥;⽽桂枝附⼦证,风寒湿留着于肌⾁,有表⽆⾥,故汤证不同。

上述两⽅原义,桂枝附⼦证因属风湿,留着肌表,当以速去为宜,故附⼦⽤量较⼤;⽢草附⼦

证,已病久⼊⾥,减其附⼦⽤量者意在缓⾏。但本例虽属久病⼊⾥,⼜暴发于⼀旦,且脉沉⽽

细,故兼采两⽅之义,加⼤附⼦并⽣姜,既速去标,⼜开筋⾻之痹。

[本⼈按语]风寒湿病之治疗⼤法,乃扶阳去湿解表。故所⽤之⽅,以四逆、理中、桂枝为主,

所⽤之药,以附⼦、⽩术、茯苓、⽢草、桂枝等为主。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太阳历节病(范中林医案)

柴某,男,13岁。1975年11⽉在校义务劳动中遇⾬,全⾝湿透,⾃觉不适。第⼆天,感周⾝

⾻节烦痛,服药效不显。1⽉后,双膝关节逐渐肿⼤,膝关节周围出现硬结。1976年1⽉初,下

肢屈伸不利,⾏动困难,某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同年2⽉初来诊:由其⽗背来就诊,全

⾝关节疼痛,尤以四肢为甚,双膝关节肿⼤,膝⾯有多处硬结,双⼿掌脱⽪,双脚边缘红肿⿇

⽊,晚间⾃汗出,售价不振。⾆质较红,苔⽩微腻,脉浮紧数。

辨证:太阳症历节病

治则:驱风散热,化湿散寒

⽅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2克,⾚芍12克,⽢草6克,⽣姜10克,⽩术15克,薏苡仁20克,⿇黄10克,防风12

克,知母12克。

3剂,⽇1剂,⽔煎服。

[⼆诊]上⽅服3剂,下肢渐能屈伸,诸症皆有好转,原法加辽细⾟再服2剂。

[三诊]膝关节及脚肿消失,膝⾯硬结缩⼩变软。全⾝关节仍有轻微疼痛,原⽅加减续服,⽅药

如下:

桂枝10克,⾚芍12克,⽢草3克,⽣姜10克,⽩术12克,茯苓12克,⿇黄10克,细⾟3克,柴

胡10克,川芎10克,前胡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

⽇1剂,⽔煎服。

嘱服数剂,可停药,忌⽣冷和预防风寒。

[复诊]⽉余后,关节已经不痛,双膝硬结消失,病已痊愈。

[评析]本例劳动中⼤出汗,风湿寒邪留注关节。正如仲景所⾔:“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头眩

短⽓,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此例主证突出,风寒湿邪致痹,病属太阳类似证。但

已有风从热化之象,故去附⼦,加苡仁以增强渗湿利痹、⽌痹痛拘挛之效。

[本⼈按语]太阳历节证治疗之⼤法,扶阳解表除湿是也。主⽅为⿇附细、桂枝、理中汤;主药

为附⼦、桂枝、⽩术等。

余观此案,⼀诊中以桂枝汤加⿇黄、苡仁、⽩术以理表去湿,防风以去风。⼆诊中加细⾟以

加强扶阳理表之效;三诊中加茯苓以去湿,川芎、柴胡以理表,羌活、独活以祛风。种种变

化,亦不出扶阳解表除湿也。

⿇黄附⼦细⾟汤加味治疗关节痛(戴天⽊攻案)

张某,男,35岁,1999的年6⽉30⽇初诊。患者双膝关节痛3年,加重1个⽉。3年前患者在东

北某部服役期间,常在寒冷⽓候下野外作业⽽⾄双膝关节疼痛,⾄今不愈。近1个⽉多⾬,⼜反

复在⽔中作业,⾄膝关节疼痛加重,屈伸不利。局部畏冷,得温痛减,⽆红肿及变形。中西药

久治⽆效。诊见素体畏寒,动易汗出,形体肥胖。⾆质淡红,苔⽩腻,脉沉弱。

辨证:素体阳虚,寒湿外侵,流注关节,经脉不通

治则:散寒除湿,温经复阳

⽅药:⿇黄附⼦细⾟汤加味

⿇黄3克,附⼦15克,细⾟3克,制川乌10克,桂枝10克,⽢草10克,茯苓15克,防风10克,

独活10克,川⽜膝15克,黄芪15克,⽊⽠15克,⽩芍15克,⽩术12克,苡仁30克。

7剂,⽇1剂,⽔煎服。

[⼆诊]7剂后关节痛减,痛处如⾍⾏⽪中,且⽇渐转温,时⽽发红,但可⾃⾏消退。续服14

剂。

[三诊]痛感消失,活动⾃如

[评析]该证阳虚感邪,本虚标实,内外合病,故治以标本兼顾,内外同治。⽅中⿇黄、细⾟配

桂枝、防风、独活、川乌祛风除湿,散寒⽌痛;附⼦、黄芪温经扶阳,益⽓固表;茯苓、苡仁

分健脾除湿;⽜膝、⽊⽠通经活络;⽩芍、⽢草缓急⽌痛,且防温燥伤阴;⽩术补⽓燥湿,与

⿇黄相伍,可⾏表⾥之湿,其⽤量倍⿇黄,尚可监制⿇黄发汗可多。诸药合⽤,共奏祛风除

湿、温经散寒之功。服药后痛处如⾍⾏⽪中,乃药已中病,邪欲外出,局部转温、发红,为阳

⽓渐复,正能胜邪。时值夏⽉,虽⼤队⾟温(热)之品却⽆伤阴⽣⽕之弊,药证相符,故收⽴

竿见影之功。

[本⼈按语]此⽅暗含⿇附细汤、真武汤、桂枝茯苓⽩术⽢草汤。总汉,治则以扶阳能络祛风除

湿。然,须以扶阳为根本,以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为辅助。⼀阴⼀阳谓之道,阴阳之要,阳密

乃固也。

类风湿性关节炎(张存悌医案)

⾕某,男,59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年,现症见:⼿指关节肿胀,全⾝⼤⼩关节疼痛不

堪,呈串痛,夜间尤甚,秋冬加重,每⽇须服⽌痛药西乐保(塞来昔布),乏⼒,易于出汗,

经常低热,体温37.5度左右,⽩晴红丝缕缕,⼝臭,不渴,⼆便尚调,⾆淡⾚润,脉滑有结代

象。证属阳虚真⽓上浮所致,治以扶阳通络,祛风散寒,⽅⽤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味,药⽤:

桂枝15克,⾚⽩芍各15克,⽢草15克,炮姜15克,知每15克,防风10克,附⼦15克,⽩术

15克,⿇黄10克,细⾟5克,苍术15克,⾁桂10克,威灵仙30克,丹参30克,鸡⾎藤30克,蜈

蚣2条,乌梢蛇20克。

复诊:服药半⽉,关节痛肿减轻,可停西乐葆。脉已⽆结代象,低热已退,⽬红、⼝臭均已

消失。原⽅出⼊加减,附⼦⽤到30克,关节痛肿明显减轻。

[按语]此例病⼈以痹证⽽来求治,⽬红、⼝臭虽⾮主证,但易于认为阳热之证。若是以前,张

⽒可能要加些黄连、菊花之类凉药。今则根据郑钦安之“阴阳辨诀”,认为包括低热为真⽓上浮外

越所⾄,即所谓“阴⽕”,故⽽⼊⼿⽤姜、附、桂等⾟热之品,果然收到预期效果,患者对此欣喜

莫名。此前他对⽬红、⼝臭颇为在意,甚以为苦,多⽅求医⽆效。郑钦安云:“予曾治守数⼈,

虽见⼝臭却纯阴毕露,即以⼤剂⽩通、四逆、回阳等⽅治之。1-2剂,⼝臭全⽆,精神渐增。

”深感郑⽒之理论切实可⾏。

[本⼈按语]钦安治病,万病只分阴阳。扶阳固是治万病之⼤法。然桂枝芍药知母汤却⼜是历节

证正治之⽅。

县党校⽼乔之妻,60岁,1987年6⽉7⽇诊。矮胖体型,风湿性关节炎久延,双膝肿⼤如⽃,多

次抽⽔,激素⽳注,反复发作,3年不愈。股胫变细,状如鹤膝。脚不能着地,局部⽪夫绷急紫

黯,摸之如冰,神情疲惫,⽓怯畏寒,脉沉迟,58次/分。近⽉余,因⾎沉⾼,考虑关节结核,

抗痨亦乏效。症属⾼年久病,⽓阳虚衰,不能运湿,湿流关节,已成鹤膝风症。选阳和汤加⽣

芪五苓,益⽓温阳化湿:

熟地30克,⿅⾓霜30克,⾁桂5克,⽩芥⼦10克(炒研),⿇黄3克,姜炭5克,灸草10克,⽣

芪45克,猪苓10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术30克,桂枝10克,⽣苡仁30克,苍术15克,

川⽜膝30克。

共16味。

上⽅连服5剂⽽愈,追访1年未发。

(⼆)

装卸⼯温宝兴之妻,62岁,1988年2⽉3⽇初诊:车祸致右下肢⾻折年余,右膝半⽉板损伤,近

3年肿如⽃,剧痛,彻夜嚎哭,热肿痛不可近,卧床不起已2⽉。今⽇化验:⽩细胞19500,中

性90,继发感染,积液。⾆红中黄,脉沉滑数实。拟清热解毒,化瘀利湿:

1、忍冬藤120克,⽣苡仁30克,苍术、黄柏各15克,川⽜膝30克,蚤休、丹参、当归元参、夏

枯草、⾻碎补各30克,桃红、⽩芷、⽢草、乳没、车前⼦各10克,⽩酒100毫升,冷⽔泡1⼩

时,急⽕煮沸10分钟,2次分服,3剂。

2、⽩芷240克(研粉),酒煮为糊,分作2包,趁热交替贴敷膝部。

2⽉6⽇⼆诊:肿消强半,痛⽌,局部出现皱纹。脘胀,不思饮⾷。腰困如折,脉滑。毕竟年过6

旬,⼀诊⽅寒凉过甚,有碍中焦⽓机升降。改投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下病上治,益⽓⾏⽔,

加肾四味⿎舞肾⽓:

⽣芪45克,防已12克,四妙去黄柏(⽣苡仁45克,苍术15克,川⽜膝30克),桂枝10克,⽩术、

茯苓各30克,猪苓、泽泻、车前⼦、⽢草各10克,⽊⽠30克,肾四味各18克,⽩芷10克,外敷

同前,3剂。

2⽉9⽇探视,肿全消,已可扶杖步⾏。

1、痛风的根在脾上。

2、痛风急性期表现为红、肿、热,疼痛还⽐较重,应该尽量把热除了,把红除了,把肿除了,

把痛除了。但怎么除法?

3、痛风是个湿热的表现。

4、在痛风发作的急性期,⽤清热、活⾎、利湿的药有效,但这个⽅法不⾜以治愈痛风。痛风的

根还在脾上。

5、我们先看湿热是怎么形成的。所谓热,是⽓郁⽽化热。这个热是郁热。郁热是什么?就是体

内的⽓停在那⼉,这是热。湿怎么来呢?湿是因为体虚郁热容易化湿。因此,这个热因为郁,

⽽湿可以加重热的形成。脾⽓虚的⼈本⾝就⽓机旺,再加上湿阻,很可能某些部位出现了不

通,不通就容易产⽣热。这时候红、肿、热、痛恰好说明⼈体的正⽓还⽐较旺。旺要⼲什么?

要把这⼀块通开,正邪处在交争状态,这时候去清热利湿恐怕会伤阳⽓,可是症状能暂时减

弱,但不可能治愈。

6、⽤附⼦来通是为什么?因为附⼦通络,以通为主,佐加利湿的药物,再加⼀些黄芪补⽓,这

样就能促使⼈体,或者帮助⼈体尽快把这⼀块不能的组织给破掉,破掉以后湿⽓就不存在了。

如果你去照顾这个湿和热,在⽤药上,⽤了燥湿的、清热的药,往往是苦寒的药,苦寒的药通

常会更伤正⽓。

(此⾮李可⽅:痛风⽤三妙散加青黛、⽊⽠、鸡⾎藤、当归、⾚芍,效果也很好。)

主治:关节疼痛;下肢关节肿痛。

《⾦匮要略》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体尫羸,脚肿如脱,头眩短⽓,

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草⼆两,⽣姜五两,⿇黄⼆两,⽩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

附⼦⼆枚(炮)

上九味,以⽔七升,煮取⼆升,温服七合,⽇三服。

[胡希恕讲解]

“诸肢节疼痛”,就是四肢的关节全都疼痛。

“⾝体尫羸”就是畸形和瘐,⾝体不是那么匀称,它是有些地⽅畸形。“脚肿如脱”,脚肿得很厉

害,“如脱”,它疼得厉害,不光有⽔肿,也疼啊,“如脱”就是⾏动不⽅便。“头眩短⽓”,这都是⾥

有湿,有饮,有⽔肿。

胃(中焦有停⽔,⼈就头晕,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常遇到了,这个⼈头晕,咱们有苓桂术⽢

汤,还得利尿。头晕,这个⽔往上去,常常有⽓上冲的⽑病,由于⽓往上冲,⽔携⽓⼀起往上

冲,所以寒⽔在上,也即在胃(中焦),再有冲⽓,影响头脑,就头晕、头眩或者头沉,这都

是⽔在⼼上,这就在胃。那么同时有⽔,它也短⽓,它压迫横膈膜,呼吸困难,尤其往上冲的

时候,最厉害,我们讲苓桂术⽢汤,在《伤寒论》⾥头,“⽓上冲⼼”。“温温欲吐”,胃有⽔啊,

它要吐的。“温温欲吐”并未吐出来了,古⼈“温温”与“愠愠”通⽤。“⼈不知⾯不愠”这是《论语》上

的⼀句话,就是恼怒、烦恼,我们现在说这个恶⼼,令⼈烦恼,就是这个恶⼼,⽼要吐,可是

不吐,所以它就叫“温温欲吐”。

那么我们根据上边讲的,这个⽅⼦治关节痛湿邪特别重,脚肿如脱,所以他有桂枝芍药汤主

之。那么这个⽅⼦治关节痛,尤其这个脚特别肿,挺好使,这个我常⽤。

这⾥头饮也盛,⽔也盛,外边的⽔⽓也有,所以这个⽅⼦,脚⽓上冲这种情形,它有⽤的机

会,主要是桂枝,它是治⽓上冲的。

我们看看这个⽅⼦,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草⼆两,⿇黄⼆两,⽣姜五两,⽩术五两,知母四两,附⼦⼆枚

(炮)]。

我们临床上遇到恶⼼得厉害,多加⽣姜,后世称其散寒,其实不是,它是祛⽔⽓,、降逆,所

以⽣姜有这个作⽤。这个⽅⼦仍然是桂枝汤化裁⽽来,去⼤枣,⼤枣有些壅满,这个地⽅它往

上冲,⽢药不要太多,所以把⼤枣去了。另外,合⽤⿇黄、防风散外邪了,⽤桂枝这个⽅⼦,

主要⽬的加上⿇、防祛外邪。⼀⽅⾯祛外邪,⼀⽅⾯治⽓往上冲,不是光⽤⿇黄剂,桂枝⽤量

特别重,由于恶⼼得厉害,所加⽣姜加量。知母不但能够解烦,同时它能祛⽔,尤其是去下边

的⽔,由于“独⾜肿⼤”,所以它搁上知母、附⼦、术,我们讲过了,它是祛湿解痹的,它能除⽪

肤外⽔⽓,那么这个⽅⼦最常⽤啊,⼀⽅⾯能够解所谓风邪,同时偏于祛⽔⽓。我们要是浮

肿,祛⽔剂没有不⽤⿇黄的。不⽤⿇黄,⽆表证则已,有的话,更得搁⿇黄。但是呢,⼀⽅

⾯,加知母,更能加强祛⽔的⼒量,这个⽅⼦常⽤,不⼀定得是关节都疼痛,如果下肢关节肿

痛,这个也好使。

主治:痹痛(最重⽅),治脚⽓疼痛,不可屈伸。

《⾦匮要略》之“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乌头汤⽅:治脚⽓疼痛,不可屈伸。

⿇黄、芍药、黄芪、⽢草(灸)各三两,川乌五枚(嗲咀,以蜜⼆升,煎取⼀升,即出乌

头)

上五味,嗲咀四味,以⽔三升,煮取⼀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

之。

[胡希恕讲解]

“病历节不可屈伸”,周⾝关节疼痛,尤其是“不可屈伸”,疼痛得厉害,它疼痛以⾄于不得屈伸

啊,拘挛痛,“乌头汤主之”。这个乌头汤,治这个痹痛,是最重的⽅剂了。

不过这个⽅剂做得⾮常好,主要有个乌头煎。这个⽅剂⾥头,他⽤⿇黄、芍药、黄芪、⽢草、

乌头,他⽤的是川乌,不要搁(加)草乌,草乌毒太⼤了,五枚,那么在⼤乌头煎中他说“⼤乌

头五枚”把它弄碎,拿蜜把它煎了,“蜜⼆升”就是两⼩碗蜜,把这五个乌头搁在⾥⾯煎,煎取⼀

升,两碗剩下⼀碗了。这个乌头就别要了,乌头的成分就溶解到蜜⾥了,所以叫乌头煎。这就

⼀个药,治寒疝,治疼,由寒⽽致的痛。它有前四味祛外邪,⽤乌头煎就治历节病。

另外还有⼀个乌头桂枝汤,他⽤桂枝汤加川乌,也是这个做法,也是合⽤乌头煎,那是治桂

枝汤证表证⽽有这种历节痛,所以⾝疼痛,“诸药不能治”。

如果⽆汗,恶风还厉害,是黄芪的关系,虽然⽆汗,但是未虚,就是正⽓不⾜于表,要不然

他不搁黄芪。⽤⿇黄、芍药、黄芪、⽢草,发汗祛邪,同时⽤川乌来⽌痛。蜂蜜它就治痛,⽢

草都缓解痛。乌头和附⼦⼀样,就治湿痹,拘挛不得屈伸,疼痛,⼀味药就治,蜂蜜搁在历节

⾥是有道理的,⼀⽅⾯加强镇痛的作⽤,⼀⽅⾯它制乌头毒,古⼈⽤药啊,都是从经验来的。

这个乌头要拿蜜煎之后,它这个瞑眩状态就轻,我们平时给⼈开附⼦,这个病⼈说吃这个药,

好晕,那就是附⼦毒,可这没关系,就象喝啤酒似的。要是⽤五个乌头啊,那或者他要吐,你

要搁上蜜煎呢,就没有这此问题了,它解毒,所以古⼈有药啊,也是从经验来的,这么⽤还增

加它的效能,治他的痛,同时还去它的毒,这个地⽅都很好,后世的⽅药都不讲这些。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1:07: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7229197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血沉高是什么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血沉高是什么病.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