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译文及赏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释
1、晓出:太阳刚刚升起。
2、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杭州
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
3、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4、毕竟:到底。
5、六月中:六月中旬。
6、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
节。
7、同:相同。
8、接天:像与天空相接。
9、无穷:无边无际。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
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10、映日:太阳映照。
第2页共4页
11、别样:宋代俗语,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
出色。
翻译一
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
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翻译二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啊,山水风光与其它季节真是不一样。
湖面上铺满了荷叶,青翠碧绿,一望无际,好像与蓝天连成一
片。盛开的荷花,在早晨灿烂的阳光映照下,特别红艳明亮,
美丽动人。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
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
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
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
文。有《诚斋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这首诗是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
第3页共4页
方,诗人的中心立意不在畅叙友谊,或者纠缠于离愁别绪,而
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
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
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它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
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
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
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
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
没有突兀之感,相反,更加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能力的奇绝和
构思的巧妙。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
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毕竟西湖六月中,风
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
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
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
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
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
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
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
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
第4页共4页
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
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
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
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
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
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读者描绘出一幅大红
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
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
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
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20:5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6223197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晓出净慈送林子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晓出净慈送林子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