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及创新探析
引用本文格式邱意之.泸州分水油纸伞工艺及创新探析[J].
创意设计源,2019(4):47-51.
AbstractSinceLuzhouFenshuioiledpaperumbrellawas
successfullydeclaredasnation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in
2008,LuzhouFenshuioiledpaperumbrellaenterprihas
developedrapidly,butitscorecharacteristictechnologyand
productionprocesshavenotbeensubquentlyreformedand
nthedetailedrecordingoftheproduction
processcharacteristicsofFenshuioiledpaperumbrella,this
paper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inthecurrentdevelopment
situationofFenshuioiledpaperumbrella,andputsforwardthe
solutionsandinnovativedevelopmentapproachestothe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Fenshuioiledpaperumbrella;Craft;Innovation
泸州分水油纸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距今已有
400多年。据史料记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
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业,而以分水岭所制为佳”,因分水岭
镇所制油纸伞工艺精美,在清朝曾被列为贡品。直到如今,当地
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传统造伞工艺,近百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
因其伞面套色石印技术以及满穿装饰工艺的古老而被誉为中国
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并于202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
遗产,因此使这一传统制伞企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面对成功申
遗后快速发展的油纸伞制作现状,笔者曾多次到分水岭镇实地采
访,发现在分水岭镇制伞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制伞流程及特色工
艺等依然沿袭传统,由师傅或传承人代代口头传授、示范,并未
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油纸伞的完整制作工序、
方法及流程等,这非常不利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故做此文详细记录油纸伞的制作流程及工艺特征,并重点探索分
水油纸伞的创新发展,以期为油纸伞这一非遗的发展和传承贡献
绵薄之力。
一、分水油纸伞的工艺特征
分水油纸伞所用原料都为自然生长的竹材和木材,不含任何
金属部件,全部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且制作工艺流程复杂。笔
者从备料、制伞骨架、制伞面、渡伞装饰四个制作流程来详细记
录油纸伞的独特工艺特征。
(一)备料
备料需要准备制作伞骨架的各类竹材和木材。备料的步骤有
选竹、砍竹、刨节、烘竹及锯节,伞骨架的主要部件材料选用三
年以上且生长地向阳的楠竹,以保证原材料的柔韧性。选好后将
多余的枝丫砍除、刨节,只留主干,再通过炭火烘烤、人工矫正
弯曲度,以确保每根竹子笔直、挺拔,烘烤过后锯成50cm长的
竹筒备用。
(二)制伞骨架
伞骨架的制作是油纸伞工序中最复杂也是最耗时的,虽然是
纯手工制作,但也体现出一种精确的标准化,各个部件的组合不
仅符合各种力学原理,同时在整体上还形成一个开合自如的完整
系统。油纸伞的伞骨架由伞架和伞骨组成,伞架部件有批子和衬
子,制作工序多达二十多道,要将竹筒等分成1cm宽的竹条,相
互支撑形成“人”字形。伞骨包括伞头、伞托、跳子、伞杆、伞柄。
所有零部件都准备妥当后,开始上骨架,上骨架就是将雨伞的伞
骨和伞架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进行组装,包括锯槽、钻孔、锯葫
芦伞头、串伞骨、卡伞托、装伞柄和伞杆、安装跳子等二十多道
工序,这对工匠的技术要求很高,其中也隐含了很强的科学原理。
伞骨架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是按照一定要求,有目的、有规律地
建立起来的,所有的结构之间都具有稳定性。伞结构作为有序的
整体,其材料、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使
在油纸伞的使用过程中,这种平衡状态也是一直保持着的,正因
为其具有平衡性,产品才具有牢固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操作
性的特征。
(三)制伞面
制伞面的工序有网伞、制伞纸及伞面图案套色石印、糊伞四
道大流程。网伞是雨伞初步成形的基础,通过折子来调整和固定
每根批子之间的距离并网上5圈棉线,为后面糊伞做好准备。分
水油纸伞的伞面材料早期为纯手工制作的皮纸,后由于掌握制作
皮纸技艺的手工艺人相继去世,现今油纸伞伞面的材料已全部用
机器生产的绵纸代替。
伞面图案套色石印是分水油纸伞伞面图案制作的必备技术,
并成为分水镇油纸伞的独特加工工艺,分水油纸伞也因此被誉为
中国唯一保持石印技术制伞工艺的“活化石”。油纸伞图案在早期
都为单一颜色,后来也有工匠对油纸伞颜色及图案进行改革,但
由于制作工艺的限制,没办法大规模使用,直到19世纪国外石
版印刷技术的引入,油纸伞才一改以往单色和无纹的现状,将众
多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图案等大规模印制在伞面上,真正促进了
油纸伞伞面图案和花色的全新变革。分水伞面套色石印过程包括
画墨稿、制版、调药墨、调颜料、上药墨、上颜料、印刷七大工
序。画墨稿一般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完成,他们用笔在硫酸纸上
画好需要印刷的图案墨稿,再拓印到光滑的大理石板上进行制版。
药墨和印刷颜料的调制是分水油纸伞的商业机密,只有极个别的
老师傅掌握原料配方和调制方法,药墨的作用是利用“油水分离”
的原理来实现的,泸州分水石印采用特制的脂肪性药墨,将调制
好的药墨上在绘有图案的版上,大约经过两到三个小时,版面晾
干后上颜色,用滚子沾上颜料在涂有药墨的版上滚动施加压力,
有藥墨的部分拒水吸收油墨,没有药墨的部分则吸收水分而排斥
油墨,多次滚动施加压力之后,石板上图案便清晰呈现出来。接
下来就是印刷,印刷时将纸对准石板上的基线,覆盖在有油墨图
案的石版上面,通过压板在有图案处摩擦施加压力,从而将图案
转印到纸上。(图1、2)石版印刷每次只能印一种颜色,多色需
要进行多次套印且最多只能套印四种颜色,由于石版面积以及伞
面制作工艺的限制,伞面图案并不是整张印刷,而是等分成八张
扇形版面,多次印刷。泸州油纸伞厂的石板多为清代传承下来的,
有些甚至印刷了上百年仍在使用。在该非物质文化遗产唯一法定
传承人毕六福的制伞工厂里,至今仍保存着清代流传下来的整套
石版印刷工具,虽然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高速发展,石印已被其
他印刷技术替代,但在泸州油纸伞最繁盛的时代,它的作用是不
可替代的。
糊伞是通过调胶、湿伞面、糊伞、贴皮纸、晾伞、烤伞等工
序把湿透的扇形伞面糊在雨伞批子上拼贴成一整张,纸和竹子的
结合对技术要求非常高,伞面要拼贴到不能让人看到任何接头,
每一层纸之间都要预留供热胀冷缩的空间,且面积也要大致相同,
这样才能保证伞面干后不开裂。糊伞后是晾伞和油伞,阴干晾晒
及伞面刷桐油使油纸伞增加强度,经久耐用,防水防腐。(图3)
(四)渡伞装饰
渡伞也叫穿线,是油纸伞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分水油纸伞的
独特装饰工艺。制伞艺人将编织好的五色丝线按照一定的先后顺
序,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穿渡在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之间,进
而编出五彩缤纷、丰富多样的纹样,这不仅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更重要的是使伞骨连接灵活且稳固。(图4)分水油纸伞的渡伞分
为满穿和半穿。满穿即用五彩丝线将批子和衬子预留的小孔全数
编织,显得富丽堂皇。满穿一般穿七层,分别是:犊犊、二三层
斜绒、鼓鼓、五梅花、鸡下巴、天盘,每一层穿渡的针法、颜色、
图案各不相同,全部要渡两千多针。满穿伞有两个开启角度,可
以全开启也可以大半开启,伞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八角形。
(图5)半穿用彩线较少,多用单色或双色,只穿天盘和地脚,
中间镂空,整体看起来更加简朴秀气。(图6)
穿渡后进行收尾,一把油纸伞的所有工序算是完成了。从备
料起到制作完毕,经历近百道工序,使用上百种工具,要耗费制
伞师傅半个月的时间进行纯手工打造。精美的伞面图案、五彩的
穿线装饰,以及多样的造型对于人们来说,这已不仅仅是遮风避
雨的工具,更是一件具有审美价值的精美艺术品。
二、分水油纸伞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分水油纸伞的发展经历过鼎盛、衰败、复苏、发展的坎坷之
路。明末清初到20世纪70年代是分水油纸伞的鼎盛时期,制伞
人员多达上万人,“家家都有制伞匠,户户都会编伞线”,制伞已
经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价格
低廉、实用方便的尼龙折叠伞的大力冲击之下,手工油纸伞因其
复杂工艺及耗时耗力的问题逐渐退出市场,制伞企业纷纷关门停
产,众多制伞工人也另谋他路,但是时任泸州市江阳区分水伞厂
厂长的毕六福带领家人仍然坚守着制伞的工艺。21世纪初,随着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旅游产业的兴
起,分水油纸伞开始走向复兴之路。2021年,分水油纸伞申报国
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毕六福也成为油纸伞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毕六福”油纸伞品牌正式创立,分水油纸伞经历了从无
品牌到有品牌的历程,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
及创新发展开始走上法制化和正规化的道路,但在油纸伞工艺保
护、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具体问
题如下:
(一)保护传承观念有待转变
国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初衷在于对一些珍贵、濒危
手工技艺等进行挖掘性的抢救和保护,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
方政府缺乏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而是将申遗与地方
经济捆绑在一起,考虑更多的是利用申遗手段来实现地方经济利
益的大丰收。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及从业者也普遍存在保护传
承意识淡薄的问题。笔者多次与制伞艺人交流,大多认为保护和
传承是国家、政府的事情,自己只是通过制伞得到相应收入,油
纸伞传承人也频繁奔走于各种展会活动,为公司的生存而奔波,
并未开展切实有效的传承活动或技艺研究。政府、传承人、制伞
艺人片面的非遗观念使保护传承工作无法形成良性发展。
(二)制伞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
因分水制伞工艺的复杂性,需多人流水线全手工操作,耗费
至少半个月才能制成一把油纸伞,工资待遇低,对年轻人缺乏吸
引力。分水岭镇从事制伞的大多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
是中老年女性,且都只掌握其中一种制作工艺,目前能够独立完
成全部工序且掌握核心技艺的传统油纸伞制作人仅有毕六福及
其儿子毕元绅。虽然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出面
举办培训班,培训学员100多人,但由于制伞技艺经验需要时间
的积累,到目前为止人才还不能满足需求。
(三)家族企业规模难以扩大
泸州制伞公司大多是家族企业或作坊,其制作技艺世代相传。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泸州市毕六福伞业有限公司,目前毕六福
伞业公司员工基本维持在19人左右,做骨架1人、上骨架1人,
糊伞6人,缠线3人,渡伞8人。作为油纸伞非遗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的毕六福担任厂长一职,与其妻子直接管理伞厂日常生产
制作、订单分配、职工管理以及参加各种与非遗相关的社会活动,
如各地参会、展览及现场手工工艺展示;儿子主要负责油纸伞的
创新;儿媳负责油纸伞的销售,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带有浓厚的家
族垄断色彩。由于这种单一的家族企业管理方式具有生产组织较
为落后,技术投入少,标准化程度低等特点,所以限制了油纸伞
的快速发展。
(四)技艺传习所影响力有限
成功申遗后,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毕六福在分水岭镇创办
了油纸伞技艺传习所,传习所的日常事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
是系统整理“毕六福”油纸伞档案;二是宣传推广“毕六福”油纸伞品
牌;三是吸纳专业人士开展保护和传承活动。据笔者实地调研发
现,传习所并没有投入专门资金和人力针对技艺本身进行基础性
的整理研究,对油纸伞档案的整理仅限于保存一些官方申遗新闻
报道、油纸伞获奖信息及毕六福厂长的光辉事迹等宣传资料。加
之分水岭镇距離泸州市还有一定的距离,交通住宿不方便,制伞
公司所在的老街也缺乏配套的旅游设施,因此传习所很难吸引专
业人士长期驻此学习技艺和开展保护传承活动,传习所目前存在
的影响力仅剩制伞工艺展示及宣传。(图7)
(五)油纸伞创新力度有待加强
这些年,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以及满足不同消费群体
的需求,分水制伞公司对油纸伞进行了一些创新,但基本围绕伞
面的外在形态进行改革,如伞面大小、伞面图案设计、伞面图案
印刷方式、伞形结构等创新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尤其是
年青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三、分水油纸伞创新发展的途径
针对目前分水油纸伞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需要
从宣传推广模式、技艺保护模式、企业改革模式三方面入手,共
同协作才能有效推动油纸伞的良性创新发展。
(一)多渠道宣传推广模式,培育良性的非遗外部生存土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绝不仅仅局限于技艺的流传,更重要
的是通过保护和传承每一项技艺而延续其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价
值与人文情怀。在推广和宣传的进程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
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宣传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多渠道、多样化
的宣传推广手段,加强油纸伞的全面推广,使大众了解分水油纸
伞的历史、制作技艺及文化内涵等,大力营造利于油纸伞生存的
市场环境和文化空间。传承人、制伞艺人要发挥主动作用,利用
自身传承的传统手工技艺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参与到宣传和推广
中去。专家、学者则发挥参与作用,建立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体
系,为非遗保护提供材料支撑和智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
护应该集政府、传承人、学者于一体,充分利用各类媒体优势,
拍摄具有文化内涵的高品质宣传片、纪录片、短视频、动画作品、
音乐歌舞剧等,能够高效促进油纸伞及其制作技艺的宣传和市场
推广,多样化的推广宣传模式就成为大众了解油纸伞文化价值和
人文情怀传递的有效手段,也为油纸伞良性生存空间的培育提供
土壤。
(二)全方位技艺保护模式,构建专业的非遗传承内部环境
分水油纸伞的制作技艺是人们长期劳动创造的智慧结晶,主
要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来传承。因此,为了制作技艺的长久保
存和传承,需要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来进行专门性资料搜集整
理以及开展相关的技艺理论资料研究。分水油纸伞成为国家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原因在于油纸伞的工艺流程、制作技术、石印图案
传承百年一直没有改变,具有浓郁的民间工艺特色,但是为了适
应现代社会需求,必须要在保留其核心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市场
发展不断研发产品结构,融入更多时代审美元素,油纸伞才会焕
发出勃勃生机。这就需要专人进行独特手工技艺研发,解决模仿
传统、制作工艺创新不够的问题。全方位保护模式还需要紧跟时
代的步伐,建立O2O线上线下技艺体验,利用现代科技,采用
情景体验方式,游客可以在网上模拟现实体验制作工艺环节,或
到油纸伞加工现场亲手制作植物伞面、彩色石印、渡伞等,从而
深入了解油纸伞制作技艺和流程,同时还可以挖掘油纸伞民俗活
动,通过特色民俗活动的开展不仅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更能充
分展示油纸伞的文化底蕴和技艺,为油纸伞更大范围的传承保护
夯实基础。
(三)新角度企业改革模式,开启活态的非遗品牌发展道路
分水油纸伞成功申遗后,“毕六福”油纸伞品牌正式创立,虽
然品牌形象逐渐被人们熟知但远未深入人心。分水油纸伞作为传
统民俗属性突出的民间手工艺艺术形态,应将传统民俗属性作为
其品牌发展的核心理念及传承的载体,努力打造传统与现代结合
的平衡点,建立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文化内涵,实现活态非遗
品牌的传承与发展。油纸伞企业可以增加与四川各高校或专业艺
术院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师资力量及设备设施,开展专业技术
人才的培训,进行非遗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使油纸
伞的传承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同时加强其与设计师、艺术家
的深度合作,在尊重油纸伞传统手工价值和文化内蘊的前提下,
进行油纸伞的创新设计,研发出不同油纸伞的类型和图案,丰富
油纸伞种类等。如设计高低端产品以满足不同阶层审美需求,设
计用于婚礼、葬礼、主题活动等油纸伞,或开展个性定制,满足
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从而摆脱一般性工艺品批发经
营模式。(图8)在油纸伞创新设计过程中还可将设计师、艺术家
的先进设计理念引入油纸伞的设计环节,提升油纸伞所负载的现
代审美价值与传统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结语
泸州分水油纸伞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历史,从其历程可以发现,
油纸伞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市场等各多方
面的影响。分水油纸伞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络,在保持典型核心
民俗特色工艺及浓厚文化内蕴的基础上大力创新,实现传统技艺
与时代特色的无缝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品牌化的活态保护传承及
创新。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9:52: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27521968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纸伞怎么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纸伞怎么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