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和是天下的基础(第一章)
【原文】天命之谓(1),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惧怕乎其所不闻。莫
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
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职位地方焉,万物育焉。(第1章)
【正文】(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
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践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秘
密色彩。(2)率:遵照本,率,遵照,凭据,(3)莫:正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义。
见(xian):显现,明确。乎:于,正在这里有相比的意味。(4)中(zhong):相符。(5)节:
节度法式。(6)致,达到。
【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喊做“”,顺着本行事喊做“道”,凭据“道”的准绳修养喊做“教”。
“道”是不可以顷刻离开的,假如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质量崇高的人正在
没有人瞧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正在没有人闻声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荫蔽的地方越
是明确,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明显。所以,质量崇高的人正在一人独处的时分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体现出来的时分,喊做“中”;体现出来卖前相符节度,喊做“和”。“中”,是人
人都有的本;“和”,是大众遵照的准绳,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正在其位了,万物便
生长繁育了。
【读解】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顷刻离开引进话题,夸张正在《大学》里面也论
述过的“慎其独”标题,请求人们加强盲目,真心至心肠顺着天赋的本行事,按道的准绳
修养自己。
解决了上述思想标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进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种种百般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进,
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凭据本章的意义,正在一个别还没有体现出喜怒哀乐的
情感时,心中是安静淡然的,所以喊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制止的,它们一
定要体现出来。体现出来而相符常理,有节度,这就喊做“和”。二者,这即是“中和”。人人
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众平心静气,社会序次井然,天下也就稳定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质,以下十章(2-11)都环抱本章内容而展开。
《中庸》本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觉得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
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喊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喊孔伋,字
子思。孔子走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瞧成是一派。从师
承关系来瞧,子思学于孔子的自得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
本瞧点来瞧,也大要上是相反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变动,大抵写定于秦一致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
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核心内容为题了。
早正在西汉时代就有特地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
卖前各代都相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尽。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
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正在一同,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代念书人求取
功名的路径。
朱熹觉得《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
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正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夸
张《中庸》是“孔门教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卷之则退躲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
的学问。擅长阅读的人只需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或许有些过头,但《中庸》实在是内容富余,不但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
最高品德标难,并且还以此为基础谈论了一系列的标题,触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
《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看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尽不是偶然的。
下一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
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第2章)
【正文】(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义。(3)小
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忌惮和恐惧。
【译文】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反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由于君子随时做到适中,
无过无不敷;小人之所以违反中庸,是由于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读解】孔子的学生子贡已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应说:“子张过火;
子夏不敷。”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火与不敷是一样的。”(《论语•守
旧》)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阐明。也就是说,过火与不敷貌似差别,其本质却都
是一样的,都不相符中庸的请求。中庸的请求是恰如其分,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店主之子:“增
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
所以,中庸就是恰如其分。
下一章(最高的品德准则)
【原文】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正文】①鲜:少,未几。
【译文】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品德了吧!大众短缺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正由于它是最高的品德,最高的品德准则,所以,很少有人可以真正施行它。这正
如我们请求“大雄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别利益三兼顾”,就相比超
卓做到了。请求“跑步进进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低级阶段”,完成“小康”,这就相
比超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品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下一章(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子曰:“道(1)之不可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敷也。道之不明也,
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敷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
【正文】(1)道:即中庸之道。(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尽对,指聪慧轶群的人。知,同“智”,
(3)不肖者:与贤者尽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孔子说:“中庸之道不克施行的缘由,我晓得了:聪慧的人自命出色,熟识过了头;
愚蠢的人智力不敷,不克理解它。中庸之道不克弘扬的缘由,我晓得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
火:不贤的人基础做不到。就像人们天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可以真正品尝味道。”
【读解】还是过与不敷的标题。正由于要么太过,要么不敷,所以,总是不克做得恰如其分。
而不管是过还是不敷,不管是智还是愚,或者说,不管是贤还是不肖,都是由于短缺对“道”
的盲目,正如人们天天都正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尝一样,人们固然也正在凭据
一定的品德规范行事,但由于盲目不高,正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敷,
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如其分。所以,进步盲目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一章(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原文】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1),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
民。其斯以为舜乎(2)!”(第6章)
【正文】(1)迩言,高妙的话。迩,近。(2)其斯以为舜乎,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其,语气词,表示臆测。斯,这。“舜”字的本义是仁义盛明,所以孔子有此叹息。
【译文】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聪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标题,又擅长分析别人高妙话
语里的含义。隐家的坏处,胀吹人家的好处。过与不敷两真个意见他都控制,接纳适中的用
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读解】隐恶扬善,执两用中。
既是不恰恰不倚、无过无不敷的中庸之道,又是出色的领导艺术。
要真正做到,卖然得有非一致般的大聪慧。
困难之一正在于,要做到执两用中,不但要有对付中庸之道的盲目熟悉,并且得有富余
的经验和过人的识见。
困难之二正在于,要做到隐恶扬善,更得有博大的襟怀和宽容的心胸。对付一般人来说,
不隐你的善扬你的恶就算是谢天谢地了,岂敢奢瞧他隐你的恶而扬你的善!
如此瞧来,仅有大聪慧都还不一定做得到隐恶扬善,还得有大仁义才行啊。
大智大仁的舜帝究竟只要一个,不然的话,孔圣人又怎样会叹息又叹息呢?
下一章(聪慧反被聪慧误)
【原文】子日:“人皆日:‘予(1)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阶之中(2),而莫之知辟也(3)。人
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克期月(4)守也。”(第7章)
【正文】(1)予:我。(2)罟(gu):捕兽的网。擭(huo):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3)辟
(bi):同“避”。(4)期月:一整月。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说本人聪慧,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阶中走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本
人聪慧,可是挑选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光也不克保持。”
【读解】聪慧反被聪慧误。
自以为聪慧失好走极端,走恰恰锋,不知适可而止,分歧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取灭亡
而本人却还不晓得。
另一方面,固然晓得适可而止的好处,晓得挑选中庸之道作为立身处世准绳的意义。但
好胜心难以满足,欲壑难填,结果是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又放弃了适可而止的初志,违反
了中庸之道。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样,连一个月都不克保持住。
打赌也好,炒股票也好,贪污受贿也好,这类景象不都是多见的吗?
下一章(牢牢捉住不要放弃)
【原文】子日:“回(1)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牢记(2)而弗失之矣。”(第8
章)
【正文】(1)回:指孔子的学生颜回。(2)拳拳牢记:牢牢地放正在心上。拳拳,牢握但不
舍的样子,引申为诚恳。服,著,安排。膺,胸口。
【译文】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别,他挑选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
它放正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走。”
【读解】这是针对前一章所说的那些不克保持中庸之道的人而言的。
作为孔门的门生,颜回经常被老师推选为大众学习的楷模,正在中庸之道方面也不例外。
一旦认定,就坚定不移地保持下走。
这是颜回的作为,也是孔圣人“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的风采。
下一章(白刃可蹈,中庸罕见)
【原文】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1),爵禄可辞也(2),白刃可蹈(3)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9章)
【正文】(1)均:即平,指治理。(2)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3)蹈:踏。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傣禄可以放弃,雪白的刀刃可以蹂躏而过,中
庸却不超卓做到。”
【读解】孔子对中庸之道持高扬和保卫态度。现实上,一般人对中庸的理解往往过于浅薄,
瞧得相比超卓。孔子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有感而发,所以把它推到了比出生进逝世,治国平天
下还难的境地。其手法还是正在于惹起人们对中庸之道的高度重看。
下一章(什么是真正的强)
【原文】子路问强(1)。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2)宽柔以教,不报无
【译文】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固然愚蠢,也可以晓得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妙
境界,即即是圣人也有弄不明确的地方,普通男女固然不贤明,也可以施行君子的道,但它
的最高妙境界,即即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地面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
所以,君子说到“大”,就大得连整个天下都载不下;君子说到“小”,就小得连一点儿也分不
开。《诗经》说:“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腾跃深水。”这是说上下明确。君子的道,开端于普通
男女,但它的最高妙境界却昭著于整个天地。
【读解】这一章另起炉灶,回到第一章“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进行分析,以
下八章(13一20)都是环抱这一核心而展开的。
正由于道不可顷刻离开,所以,道就该卖有普遍的可顺应,该卖“放之四海而皆准”,连
匹夫匹妇,普通男女都可以晓得,可以学习,也可以实践。
不过,晓得是一回事,一般地实践是一回事,要进进其高妙境界又是另一回事了。所以,
道又务必有精微玄妙的一方面,供品德高,修养深的学者进行进修,进行创造的实践。
如此两方面的质联合起来,使道既广大又精微,既有普及又有进步,既下里巴人又阳春
白雪,说到底,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可发展的体系。
道是如此,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说到唱歌,卡拉0K谁都可以来上几句,但
要唱出歌星级程度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说用电脑打字,坐下来一两个小时,一个完整的外行也可以打出一串字来,可要成为电
脑专家就是另一回事了。说到下棋,晓得下棋规则,棋瘾大得不可思议的人满街都是,
可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棋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凡事都有一知半解与精通的区别,匹夫匹妇与“圣人”的分别也就
正在这里。
下一章(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原文】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1)’执柯以伐柯,睨(2)而看之,犹以为远。故君
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3),施诸己而不肯,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
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4)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敷,
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5)?”(第13章)
【正文】(1)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引自《诗经•豳风•伐柯》。伐柯,砍削斧柄。柯,斧柄。
则,准则,这里指斧柄的式样。(2)睨:斜看。(3)违道:离道。违,离。(4)庸:平常。
(5)胡:何、怎样。慥慥(zao),忠厚老实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道并不排挤人。假如有人施行道却排挤别人,那就不可以施行道了。”
“《诗经》说:‘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正在长远。’握着斧柄砍削斧柄,该
卖说不会有什么差别,但假如你斜眼一瞧,还是会发觉差别很大。所以,君子总是凭据差别
人的情况接纳差别的要领治理,只需他能改正过失施行道就行。”
“一个别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喊忠恕呢?本人不肯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
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可以做到:作为一个儿子该卖对父亲做到
的,我没有可以做到;作为一个臣民该卖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可以做到;作为一个弟弟该
卖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可以做到;作为一个朋友该卖先做到的,我没有可以做到。平常的
品德勤奋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品德的实践有不敷的地方,不敢不勉励本人勤奋;言
谈却不敢放纵而肆无忌惮。说话相符本人的行为,行为相符本人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样
会不忠厚老实呢?…”
【读解】道不可顷刻离的基本条件是道不远人。换言之,一条大道,欢迎一切的人行走,就
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欢迎一切的人学习、实践,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欢迎一切的人走一样。
相反,假如只答应本人走,而把别人推得离道远远的,就像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只准本人“”
而禁尽别人(阿Q)“”,那本人也就不是真正的者了。
推行道的另一条基本准绳是从实践起程,从差别人差别的具体情况起程,使道既具有“放
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又可以顺应差别个别的非凡。这就是普遍与非凡相联合。
既然如此,就不要对人指责指责,而该卖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肠为别人着想,本人不肯
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由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本人,不也还
有很多该卖做到的而没有可以做到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圣贤如孔子,
不就从四大方面对本人进行了严重的批评吗?那就更不要说我们这些伧夫俗人了,哪里没有
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说不定还深沉得很呢。
不过也没关系,只需你做到忠恕,也就离道不远了。说到底,还是要“言顾行,行顾言”,
凡事不走恰恰锋,不走极端,这就是“中庸”的准绳,这就是中庸之道。
下一章(素位而行,循分守己)
【原文】君子素其位(1)而行,不肯乎其外。
素崇高,行乎崇高;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2),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进(3)而不自得焉。
正在上位,不陵(4)下;正在下位,不援(5)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
下不尤(6)人。
故君子居易(7)以俟命(8),小人行险以侥幸。子曰:“射(9)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
(10),反求诸其身。”(第14章)
【正文】(1)素其位:安于如今所处的职位地方。素,平素。如今的意义,这里作动词用。
(2)夷:指东方的部族;狄:指西方的部族。泛指卖时的少数民族。(3)无进:不管处于什
么情况下。进,处于。(4)陵:欺负。(5)援:攀援,本指抓着东西往上爬,引申为投靠有
权利的人往上爬。(6)尤:抱怨。(7)居易:居于安定的职位地方,也就是安居现状的意义。
易,安定。(8)俟(si)命:守候天命。(9)射:指射箭。(10)正(zheng)鹄(gu):正、
鹄:均指箭靶子;画正在布上的喊正,画正在皮上的喊鹄。
【译文】君子安于如今所处的职位地方走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崇高的职位地方,就做崇高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情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
处于边远地区,就做正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正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
君子不管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温顺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负正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援正在上位的人。端正本人而不苛求
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守候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梦想获得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
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不怪靶子不正,只怪本人箭术不可。”
【读解】素位而行近于《大学》里面所说的“知其所止”,换句话说,喊做安守天职,也就是
人们常说的——循分守己。
这种循分守己是对现状的积极顺应、处置,是什么角色,就做好什么事,如台湾着名漫
画家蔡志忠教师所说:“本人是什么就做什么;是西瓜就做西瓜,是冬瓜就做冬瓜,是苹果就
做苹果;冬瓜不消羡慕西瓜,西瓜也不消嫉妒苹果……”然后才华熟能生巧,进一步积累、创
造本人的价值,获得瓜熟蒂落的成功。
现实上,任何成功的追求、进取都是正在对现状恰如其分的顺应和处置后获得的。一个
不克顺应现状,正在现实长远不知所措的人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回到我们正在《大学》读解
里面举过的例子,一位教授,因偶然发觉卖大饼的人很赚钱,一个月一两千,比本人给大学
生上课还赚得多了很多,于是便放下课不上而走卖大饼。
这样做值得吗?不值得,这就喊做不守天职,不“知其所止”,这个例子或许举得有点极
端,但它却是卖代中国学问分子正在面对能否“下海”标题时的一个实在报道。正在我们的现
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实在还可以举出很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这山瞧到那山高”,本
质上是没有熟识明确本人,丢失了偏向。
与“这山瞧到那山高”密切相关的另一种丢失是不满足本人的职位,总是奢瞧向上爬,奢
瞧高升,总是任劳任怨,而不像圣人所说的那样“反求诸其身”。用耕云教师正在其禅学讲话
中的说法:这种人没有熟识到“一部机器,大的轮轴固然重要,但假如少了一个小螺丝钉,就
会出阻碍,就会由涣散而解体。所以每个部分,每个环节,每个别的劳动都很重要,也唯有
人人都能组成需求,才华组玉成体的健全。”实在,耕云教师正在这里所说的原理,也正是号
召我们“向雷锋同道学习”,“做一颗的螺丝钉”的情神。只惋惜很多人没有真正熟识到这种精
神的深进内涵,不克“素其位而行”,循分守己,进步本人的修养,“居易以俟命”,而是心存
妄想,只晓得羡慕,以致嫉妒别人,不吝接纳一切手法向上爬,“行险以侥幸”,结果是深深
地陷进无休无止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烦恼之中,丢失了本。
凡有奢瞧,必生烦恼。
所以,不要走妄想什么,只问本人该做什么吧——这就是素位而行,循分守己。
下一章(行远自迩,登高自大)
【原文】君子之道,辟(1)如行远,必自迩(2);辟如登高,必自大(3)。《诗》曰:“妻子
好合,如胀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4)。”子曰:“怙恃其顺矣乎!”
(第15章)
【正文】(1)辟:同“譬”。(2)迩:近。(3)卑:低处。(4)“妻子好合……”:引自《诗经•
小雅•常棣》。妻子,妻与子。好合,和睦。胀,弹奏。翕(xi),和顺,。耽,《诗经》原作“湛”,
安乐。帑(nu),通“孥”,子孙。
【译文】君子施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端;就像登高山一样,一定
要从低处起步。《诗经》说:“妻子后代感情和睦,就像奏琴胀瑟一样。兄弟关系,和顺又快
乐。使你的家庭美满,使你的妻儿侥幸。”孔子赞叹说:“这样,怙恃也就顺心如意了啊!”
【读解】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都是“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大”的意义。
万事总宜循规蹈矩,不可之过急。不然,“欲速则不达”,效果事与愿违。
一切从本人做起,从本人身边切近的地方做起。要正在天下施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顺
本人的家庭。说到底,还是《大学》修、齐、治、平循规蹈矩的原理。
下一章(无所不正在的道)
【原文】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看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
之人,齐明盛服(1),以承祭奠。洋洋乎!如正在其上,如正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
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2)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3)如此夫!”(第16章)
【正文】
(1)齐(zhai):通“斋”,斋戒。明,洁净。盛服:即艳服。(2)“神之格思……”:引自
《诗经;大方。抑》。格,来临。思,语气词。度,推断。矧(Shen),况且。射(yi),厌,
指厌怠不敬。(3)掩:覆盖。
【译文】孔子说:“鬼神的品德可真是大得很啊!瞧它也瞧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表如
今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严厉划一的打扮走祭奠它,无所不
正在啊!似乎就正在你的头上,似乎就正在你左右。《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臆测,怎
样可以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明显,实在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覆盖!”
【读解】这一章借孔子对鬼神的论述阐明道无所不正在,道“不可顷刻离。”
另一方面,也是呼应第12章阐明“君子之道费而隐”,广大而又精微。瞧它也瞧不见,听
它也听不到是“隐”,是精微;但它却表如今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是“费”,
是广大。
作一个抽象的比喻,道也好,鬼神也好,就像空气一样,瞧不见,听不到,但却无处不
正在,无时不正在,任何人也离不开它。
既然如此,卖然该卖是人人皈依,就像对鬼神一样的虔诚星期了。
下一章(天生我材必有用)
【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宽裕四海之内。宗庙飨之(1),子孙
保之。故盛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2)而笃
(3)焉。故栽者培之(4),倾者覆之(5)。《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恼人,受
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6)故盛德者必授命。”(第17章)
【正文】(1)宗庙:古代天子、诸侯祭奠先王的地方。飨(xiang):一种祭奠方式,祭先王。
之,代词,指舜。(2)材,天分,本。(3)笃:厚,这里指厚待。(4)培:培养。(5)覆:
倾覆,摧败。(6)“嘉乐君子……”:引自《诗经•大方•假乐》。嘉乐,即《诗经》之“假乐”,“假”
通”嘉”,意为美善。宪宪,《诗经》作“显显”,鲜明兴盛的样子。令,美好。申,重申。
【译文】孔子说:“舜该是个最孝敬的人了吧?品德方面是圣人,职位地方上是尊贵的天子,
财产具有整个天下,宗庙里祭奠他,子子孙孙都维持他的功业。所以,有盛德的人一定得到
他应得的职位地方,一定得到他应得的财产,一定得到他应得的名看,一定得到他应得的长
命。所以,上天生养万物,一定凭据它们的天分而厚待它们。能成材的得到培养,不克成材
的就遭到淘汰。《诗经》说:‘崇大作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品德,让人民立足立命,享用
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严重的任务。’所以,有盛德的人一定会承受
天命。”
【读解】天生我材必有用。
只需你修身而进步品德,“居易以俟命”,总有一天会授命于天,承担起治国平天下的重
任。到那时,名看、职位地方、财产都已不正在话下,应有的都市有。就像前苏联故事片《列
宁》里的主人雄瓦西里说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市有的。”
由此瞧来,儒学并不是尽对排挤功利,而只是那种急功近利,不循分守己的做法。换言
之,儒学所夸张的,是从内功练起,修养自己,进步自己的品德和才华,然后顺其自然,瓜
熟蒂落地获得本人该获得的一切。
这实在也正是中庸之道的精神——凡事不走恰恰锋,不走极端,而是循规蹈矩,一步一
个脚印走下走。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9: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2262196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庸第一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庸第一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