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伏天对应节气是什么
三伏天对应节气是什么:小暑、大暑、立秋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立
秋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
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
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
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
三伏天中的“伏”伏即为潜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
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
所谓的“伏天”,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和节气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只不过三伏天期间
正好在夏天小暑、大暑、处暑这三个节气的阶段,同为夏天最热的时
间。
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有10天),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
日起为中伏(有的年是10天,有的年是2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
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有10天),总称为三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
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
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
天。
2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
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
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如果立秋日及其后两天出现庚日,则中伏为10天,否则中伏为20
天,于是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且
大部分年份都是40天,下一个三伏共计30天的年份是2031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
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
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
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
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
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9:21: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608691966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三伏日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三伏日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