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4页
2020-2021
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
1.花生种子营养丰富,细胞中含有水糖蛋白质脂质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可以作为结构物质B.糖类都作为能源物质
C.某些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D.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
2.物质进出人的甲状腺细胞具有选择性,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甲状腺细胞,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
B.碘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甲状腺细胞,为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提供原料
C.葡萄糖进入甲状腺细胞需载体协助,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
D.甲状腺激素通过转运蛋白介导的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提高细胞代谢
3.如图表示
GnRH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膜受体结合引起
LH
(促性腺激素)释放增加的示意图,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通过促进细胞内
Ca2+浓度升高从而促进
LH
的释放
合成过程中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的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4.如图是利用蚕豆(
2n=12
)根尖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到的有丝分裂显微照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2页,共24页
A.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
→
染色
→
漂洗
→
制片
B.甲、乙细胞中都有
6
种不同形态的染色体
C.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板上
D.乙细胞含有
24
条染色体、
24
条姐妹染色单体
5.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旦失衡便会导致相应疾病的发生。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炎热导致机体产热过快,常会发生体温异常升高引发中暑
B.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C.发生过敏时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D.抗体与神经
-
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6.人看到恐怖画面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表现为心跳加快、脸色发白、大汗淋漓、全身
不自主颤抖等。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心血管中枢兴奋,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B.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脸色发白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加
D.看到恐怖画面后全身不自主颤抖属于非条件反射
7.神经
-
体液
-
免疫调节网络是维持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血浆中
CO
2增多,直接刺激下丘脑呼吸中枢产生兴奋呼吸加快
B.人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排出多余水分
C.破伤风疫苗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的,注射入人体后能通过细胞免疫产生抗毒素
D.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可通过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
8.某同学用台盼蓝染色法对酵母菌进行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常用于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
B.计数酵母菌时,需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样液
C.滴入样液后轻轻振荡计数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D.对话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统计被染色的酵母菌
第3页,共24页
9.科学家利用天竺葵叶片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同一片天竺葵叶片的不同部位滴上
IAA
、
H
2
O
和14C
葡萄
糖,
48h
后进行了放射性自显影检测,如图(原来滴加14C
葡萄糖的部位已被切除)。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用两片长势相同的叶片分别滴加
IAA
和
H
2
O
进行实验,结果更可靠
B.实验结果说明
IAA
具有调运养分的作用
C.一段时间后可能检测到14C
标记的
CO
2
D.根据实验结果,
IAA
可促进子房膨大
10.松材线虫入侵某海岛黑松林群落,大量繁殖并造成严重危害,原群落中的乔木消失,逆行演替为以野
桐、算盘子、小槐花为优势种的灌丛群落。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该演替过程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的趋势
C.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D.乔木的消失有利于野桐等灌木进行光合作用而成为优势种
11.
2020
年
1
月
1
日起长江迎来十年全面禁捕,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长江渔业资源贫瘠、生态功能退化是实施禁捕的主要原因
B.确立“
10
年”禁捕周期的主要依据是鱼类繁衍速度
C.全面禁捕的同时要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D.禁捕可提高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效率,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12.如图是南通地区白萝卜泡菜加工流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白萝卜条烘干可以防止泡菜坛中水分过多影响发酵
B.泡菜母水中白醋、小米椒、姜、蒜等既能调味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C.泡菜入坛发酵时用水密封,隔绝空气,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D.白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减少
第4页,共24页
13.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
S
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
ACE2
受体结合,侵入人
体,引起肺炎。制备抗
s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附或入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优先选择灭活的新冠病毒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
B.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已激活的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经过第一次筛选获得能产生抗
S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D.经体外培养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
ACE2
受体结合阻断病毒的入侵
14.如图是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当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看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受精
B.过程②注入雄原核的外源基因会整合进入胚胎部分细胞的基因组中
C.过程③胚胎依次经历卵裂期、囊胚、桑葚胚等时期最终发育成嵌合体
D.过程④获得转基因鼠的前提条件是嵌合体鼠产生的配子中带有目的基因
15.某课外兴趣小组用图实验装置验证酶的高效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要等量且不宜过多
B.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液和
FeCl
3同时注入具支试管
(一侧开口)中
C.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
FeCl
3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D.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最终液面比右边高
16.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协调配合积极参战。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并将其呈递给
B
细胞
B.辅助性
T
细胞能分泌淋巴因子杀死新冠病毒
C.不同的浆细胞分泌的多种抗体可与新冠病毒结合
D.注射新冠疫苗后产生的记忆细胞在较长时间内可接受新冠病毒刺激并增殖分化
17.鲢鱼是滤食性鱼类,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在一个鲢鱼养殖的池塘,采取一定措施提高鲢
鱼的环境容纳量(
K
值)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相关措施可提高鲢鱼的
K
值的是()
第5页,共24页
A.增加鲢鱼苗的投放量B.科学合理投放鱼饲料
C.与食性相似鱼混合放养D.对水体进行增氧等管理
18.虎头兰的花色泽艳丽、体态优美香味素雅,但其种子繁殖率低,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人工种子技
术获得大量优质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采用茎尖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制备人工种子
B.人工胚乳中含有无机盐糖类、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C.人工种皮应具有无毒、抗菌透气等特点
D.通过人工种子繁殖,子代能保持亲代优良性状,不会发生变异
19.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中间神经元,它们之间的联系也非常复杂,环式联系(如图)就
是其中的一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含两个神经元,兴奋在环路内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B.神经元受到刺激,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C.若环路内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都是兴奋性的,则属于正反馈
D.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环式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20.花叶假连翘叶片边缘具乳白色斑纹,叶色美丽,是一种常见观赏植物。研究人员以花叶假连翘的全绿
叶、花叶(白边绿心)和全白叶为材料,开展叶色与光合特性的研究,以期为花叶假连翘的栽培和叶
色选育提供理论依据,部分结果如图
1
、图
2
。回答下列问题:
(
1
)为比较不同叶色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以先用
______
(试剂)提取色素,再用
______
法
分离色素,比较滤纸条上
______
(
2
)图
1
结果表明,不同光下全白叶的净光合速率均为负值,主要原因是
______
。全绿叶最大净光
合速率明显高于花叶,主要是由于全绿叶叶肉细胞叶绿体
______
的上分布的色素多,光反应合成
______
的速度快,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还原剂和能量。
第6页,共24页
(
3
)图
2
对应实验中,光照强度属于
______
变量,研究人员将全绿叶组和花叶组置于相同且适宜的
光照强度下,其目的是
______
。已知
RuBP
羧化酶催化叶绿体中
CO
2的周定,图
2
结果表明,
3
种
类型叶片中
RuBP
羧化酶对
CO
2浓度变化最敏感的是
______
。
(
4
)依据图
1
,在园林配置实践中,可将花叶假连翘栽种在光照
______
(较弱或较强)的环境中,
以长出更多的花叶。
21.罗格列酮和格列奇特是常见的降糖、降脂药物,主要机制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等,
但长期服用会导致肝、肾等器官功能损伤。有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也具有降糖、降脂作用,为研究其
作用机制,科研人员以正常大鼠和高血脂症
-
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通过饲喂高脂饲料获得)为对象,
分别灌喂适量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
-
药物混合液
2h
后,测定血糖等指标,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
题:
组别研究对象处理方式
血糖
/mmol
•
L-1
甘油三酯
/mmol
•
L-1
胰岛素
/mmol
•
L-1
胰岛素
/mmol
•
L-1
一正常大鼠葡萄糖
4.30.6121-6.25
二模型大鼠葡萄糖
6.60.9264-7.46
三模型大鼠葡萄糖
+
罗格列酮
4.20.5133-6.33
四模型大鼠葡萄糖
+
格列奇特
4.10.6245-7.31
五模型大鼠
葡萄糖
+
荔枝核皂
苷
5.20.5156-6.40
(
1
)正常大鼠进食后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
______
,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
糖物质,并抑制
______
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2
)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血糖、胰岛素均较高的原因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
3
)根据实验结果,荔枝核皂苷降糖机制类似于
______
(药物),其主要机制是
______
。
(
4
)与罗格列酮等西药相比,荔枝核皂苷降糖、降脂具有
______
的优点。
第7页,共24页
(
5
)如图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的机制示意图。葡萄糖转运载体
GLUT
有多个成员,其中
GLUT4
对
胰岛素敏感。
①
GLUT1
~
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
______
,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
②研究表明荔枝核皂苷能改变细胞膜上
GLUT4
的数量,从而影响血糖浓度。请结合右图尝试解释荔
枝核皂苷降血糖的原因
______
。
22.白背飞虱是水稻田中的常见害虫,拟水狼蛛是白背飞虱的天敌。科研人员调查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100
丛水稻,如图是水稻不同生育期白背飞虱、拟水狼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如表是水稻整个生育期白背
飞虱与拟水狼蛛种群能量收支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白背飞虱
/×104J
拟水狼蛛
/×103J
摄入量
4.8611.52
粪便量
0.862.12
同化量
A1A2
呼吸量
1.165.40
生产量
B1B2
注:生产量即种群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1
)白背飞虱属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______
(组成成分),在水稻田中调查白背飞虱种群密度的方
法是
______
。
第8页,共24页
(
2
)水稻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期有
______
,影响白背飞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
。
(
3
)表格中
B1
的数值是
______
,
B1
的能量将来的去向有
______
、
______
。
(
4
)白背飞虱与拟水狼蛛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______
。
(
5
)近年来,利用拟水狼蛛等稻田主要天敌来控制白背飞虱的措施越来越为生态学家所重视,这种
防治属于
______
防治。稻田中进行的重大的农事活动常常对拟水狼蛛造成伤害,为了保护稻田中拟
水狼蛛,人们常在稻田的田埂周園种上豆科植物,其原理是
______
。
23.素有“宝跨荔枝,芳轶木兰”之称的杨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其鲜果也是酿酒的良好材料。发酵
型果酒品质取决于所选择的酵母性能。科研人员为挖掘某杨梅主产区的酵母资源,筛选出酒精转化率
商、酒精耐受力强的优质杨梅酿酒酵母,进行以下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除了可从杨梅鲜果中分离酵母菌种外,也可从杨梅叶、杨梅园土壤中分离,这是因为
______
。
(
2
)图
1
中过程②③④⑤所用培养基为适用于酵母菌的
YPD
培养基,其成分包括
1%
酵母膏、
2%
蛋
白胨、
2%
葡萄糖等,其中能提供氮源的有
______
。与过程②所用培养基相比,过程③所用培养基中
还添加了
______
(成分)。
(
3
)进行过程②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
4
)过程③梯度稀释时,先分别向
A
、
B
、
C
三支试管中加入
9mL______
,再依次加入酵母菌培养
液的上清液或稀释液
1mL
,摇匀。过程④可根据菌落的
______
(特征)挑选出典型酵母菌菌落,进
一步划线纯化,划线的起始区域为
______
(填字母)。
第9页,共24页
(
5
)分离获得的酵母菌还需经过多级筛选才能获到理想菌株。科研人员利用分离获得的
DY5
、
RY1
、
JW14
三种菌株,发酵制作杨梅酒,并进行酒精耐受性检测。理化结果如表和图
2
:
菌株发酵杨梅酒的理化指标
苗株名称酒精度
/%
总糖
/g
•
L-1总酸
/g
•
L-1
DY57.034.2312.045
RY19.015.0112.675
JW146.533.6412.099
杨梅汁—
78.8010.737
①三种菌株中,适于杨梅果酒发酵的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②你觉得还可从哪些方面对杨梅酒进行评价?
______
。
24.脑心肌炎病毒(
EMCV
,
RNA
病毒)是引起人、猪脑炎和心肌炎的病原体。为研制疫苗,科研人员按
如图流程培育转基因酵母菌,来生产
EMCV
的衣壳蛋白
VP1
。其中,受体酵母菌是组氨酸合成缺陷型,
HIS4
基因表达的酶催化组氨酸的合成,
C418
是一种抗生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过程①通过
RT-PCR
获得目的基因,需要的工具酶有
______
、
______
。
(
2
)下列
3
种引物中,过程①应选择的是
______
。
a.5'-GGAATTCGCCACCATCCGAGTCGAAAACGCTGAA-3'
第10页,共24页
b.5'-TCGTCGACCATCGATAGCCACTCGCCTAACGCC-3'
c.5'-ATTTGCGCCGCTCACTCTAGCATCAAGACT-3'
(
3
)过程③将质粒
2
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
______
,该过程需要用
______
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
为感受态细胞。
(
4
)过程⑤将质粒
2
线性化时使用的是
______
(限制酶),过程⑥线性
DNA
需整合到酵母细胞的
染色体
DNA
中目的基因才能
______
。
(
5
)线性
DNA
整合到酵母细胞染色体
DNA
时,可能是单拷贝整合,也可能是多拷贝整合。过程⑦
先将酵母菌培养在缺乏
______
的培养基中,筛选获得导入目的基因的酵母菌;后将筛选出的酵母菌
接种于含
2mg
•
L-1G418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择生长良好的酵母菌再转接到含
4mg
•
L-1G418
的培养
基中继续培养,其目的是
______
。
(
6
)研究人员用兔抗
EMCV
血清与酵母细胞生产的
VP1
蛋白进行抗原
-
抗体免疫反应试验,其目的
是
______
。
第11页,共24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B
【解析】解:
A
、结合水可以作为结构物质,
A
正确;
B
、糖类并不都能作为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和核糖,不能提供能量,
B
错误;
C
、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故某些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C
正确;
D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等,
D
正确。
故选:
B
。
结合水可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共同组成细胞结构;有些糖类可作为结构物质,如:五碳糖、纤维素;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脂质包括:磷脂、脂肪和固醇类物质。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属于基础题。
2.【答案】
D
【解析】解:
A
、氧气进出细胞方式为自由扩散,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A
正确;
B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含碘的氨基酸的衍生物,
B
正确;
C
、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
C
正确;
D
、甲状腺激素不是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且胞吐不需要转运蛋白,
D
错误。
故选:
D
。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物质出
入细胞
的方式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高浓度
→
低浓度高浓度
→
低浓度低浓度
→
高浓度
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
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
本题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主要是几种方式的比较,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
第12页,共24页
题。
3.【答案】
A
【解析】解:
A
、
GnRH
与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A
错误;
B
、从图中可以看出,
GnRH
与受体结合后,促使
Ca2+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
Ca2+浓度升高从而促进
LH
的释放,
B
正确;
C
、
LH
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其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上,
C
正确;
D
、
LH
合成后需要分泌到细胞外,所以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加工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正确。
故选:
A
。
从图中看出,
GnRH
与受体结合后,促进细胞内蛋白磷酸化,从而促进
LH
的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加
快对
Ca2+的吸收,使细胞内
Ca2+含量增加,促进细胞以胞吐的方式释放
LH
。
本题结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机理,考查细胞膜的功能、物质的运输方式,要求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
要点,结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机理,解决问题。
4.【答案】
B
【解析】解:
A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A
错误;
B
、蚕豆(
2n=12
)无性染色体,体细胞中含
6
对、
12
条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不同,
B
正确;
C
、甲图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还没有出现细胞板,
C
错误;
D
、乙图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单体消失,因此含
24
条染色体、
0
条染色单体,
D
错误。
故选:
B
。
分析题图:甲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
有丝分裂后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
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5.【答案】
A
第13页,共24页
【解析】解:
A
、炎热环境不会导致机体产热过快,但机体在炎热环境中散热过慢,从而导致体温异常升
高引发中暑,
A
错误;
B
、急性缺氧导致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引发代谢性酸中毒,
B
正确;
C
、发生过敏时组织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引发组织水肿,
C
正确;
D
、抗体与神经
-
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发重症肌无力,
D
正确。
故选:
A
。
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
1
)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
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
2
)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
(
3
)调节机制:神经
-
体液
-
免疫调节网络。
(
4
)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
5
)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内环境及稳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6.【答案】
D
【解析】解:
A
、看到恐怖画面后,心跳加快、这是由于心血管中枢兴奋,会引起血压升高,
A
正确;
B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脸色会苍白,
B
正确;
C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产热增加,同时散热也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
C
正确;
D
、看到恐怖画面后全身不自主颤抖不属于生来就有,是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
D
错误。
故选:
D
。
1
、寒冷环境
→
皮肤冷觉感受器
→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
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即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
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激素的作用;识记反射的类型,再结合
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中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7.【答案】
D
第14页,共24页
【解析】解:
A
、人体血浆中
CO
2增多,直接刺激感受器而不能直接刺激呼吸中枢,呼吸中枢位于脑干,
A
错误;
B
、人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B
错误;
C
、破伤风类毒素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毒素(抗体),
C
错误;
D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之间可通过递质、激素、细胞因子等信息分子相互调节,
D
正确。
故选:
D
。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激素调节的
特点是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微量高效。
免疫调节通过免疫系统完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分为特异性免疫
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8.【答案】
AB
【解析】解:
A
、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身体微小,肉眼一般不可见,常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
观察和计数,
A
正确;
B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
B
正确;
C
、滴入样液后,让培养液自行渗入,捎带片刻,是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不需要在进行振荡处
理,
C
错误;
D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染料不能进入活菌内,因此对活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
统计未被染色的酵母菌,
D
错误。
故选:
AB
。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
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
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
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第15页,共24页
9.【答案】
A
【解析】解:
A
、要探究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在同一叶片不同部位滴加
IAA
和
H
2
O
进
行实验效果更佳,
A
错误;
B
、根据图形分析已知,生长素能使营养物质集中分布在生长素含量高的地方,故两者比较说明植物生长
旺盛部位生长素分布多能促进营养物质的调运,
B
正确;
C
、14C
标记的葡萄糖经过细胞呼吸作用,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产生含有14C
标记的
CO
2,
C
正确;
D
、发育的种子中能合成生长素,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可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子房,使
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向子房移动,促进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子果实,
D
正确。
故选:
A
。
由图
b
结果可以得出,放射性糖集中在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部位,且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滴加水的部
位不含有放射性糖,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
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图中获取信息和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0.【答案】
B
【解析】解:
A
、该演替过程发生在松材线虫入侵海岛黑松林群落上,属于次生演替,
A
正确;
B
、该过程的演替是逆行演替,由森林演替成灌木,所以呈现出由复杂至简单的趋势,
B
错误;
C
、松材线虫入侵的原因可能是气候适宜、食物充足、缺少天敌,所以能够大量繁殖,
C
正确;
D
、乔木的消失减少了其树叶对阳光的遮挡,使野桐等灌木能够接受更多的光能,更好的进行光合作用而
成为优势种,
D
正确。
故选:
B
。
群落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替。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演替,识记物种丰富度的概念,识记影响群落演替
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各选项,难度不大。
11.【答案】
D
【解析】解:
A
、长江渔业资源贫瘠、生态功能退化是实施禁捕的主要原因,
A
正确;
B
、确立“
10
年”禁捕周期的主要依据是鱼类繁衍速度,
B
正确;
第16页,共24页
C
、全面禁捕的同时要做好渔民转产安置工作,体现了整体性原理,
C
正确;
D
、能量不可循环,
D
错误。
故选:
D
。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
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
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
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2.【答案】
D
【解析】解:
A
、将白萝卜条烘干可以防止泡菜坛中水分过多影响发酵,这是因为新鲜的萝卜条含水较多,
在高盐条件下细胞会失水,从而导致坛中水分过多,
A
正确;
B
、泡菜母水中白醋、小米椒、姜、蒜等既能调味又能抑制杂菌生长,
B
正确;
C
、泡菜入坛发酵时用水密封,隔绝空气,为乳酸菌提供无氧环境,
C
正确;
D
、白萝卜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D
错误。
故选:
D
。
1
、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
、泡菜的制作过程: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
4
:
1
的比例配制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将经过预处理
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莱坛内,装至半坛时,放入蒜瓣、生姜及其他香辛料,继续装至八成满,再
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
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在发酵过程中要注意经常向水槽中补充水。发酵时间长短受室内温度的影响。
本题的知识点是泡菜制作原理,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在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和杂菌的种群数量变
化,对于泡菜制作过程及原理的掌握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
B
【解析】解:
A
、研制抗
S
蛋白单克隆抗体,需要优先选择
S
蛋白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
A
错
误;
B
、诱导激活的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
B
正确;
C
、至少经过两次筛选才能获得产生抗
S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C
错误;
第17页,共24页
D
、经体外培养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
S
蛋白结合阻断病毒的入侵,
D
错误。
故选:
B
。
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给小鼠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然后将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
择培养基两次筛选,最后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动物细
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14.【答案】
C
【解析】解:
A
、过程①当卵细胞膜和透明带间隙看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受精,
A
正确;
B
、过程②注入雄原核的外源基因会整合进入胚胎部分细胞的基因组中,
B
正确;
C
、过程③胚胎依次经历卵裂期、桑葚胚、囊胚等时期最终发育成嵌合体,
C
错误;
D
、过程④获得转基因鼠的前提条件是嵌合体鼠产生的配子中带有目的基因,
D
正确。
故选:
C
。
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嵌合体鼠”可推测外源基因会整合进入胚胎部分细胞的基因组中;胚胎依次经历卵裂
期、桑葚胚、囊胚期等时期最终发育成嵌合体。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工程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5.【答案】
ABC
【解析】解:
A
、过氧化氢的量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故两个装置中的过氧化氢要
等量且不宜过多,
A
正确;
B
、需同时挤捏两支滴管的胶头,让肝脏液和
FeCl
3同时注入具支试管(一侧开口)中,保证催化剂同时起
作用,
B
正确;
C
、新鲜肝脏中的过氧化氢酶、
FeCl
3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C
正确;
D
、左边移液管内红色液体上升的速度比右边快,由于过氧化氢的量相等,产生的氧气一样多,最终两侧
移液管中的页面等高,
D
错误。
故选:
ABC
。
探究实验坚持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实验原则,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除了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相同,
包含对照原则和等量原则。
对于对酶的本质、酶的作用特点、高温及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
第18页,共24页
键.
16.【答案】
CD
【解析】解:
A
、吞噬细胞识别并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
A
错误;
B
、辅助性
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传递信息给
B
细胞或毒性
T
细胞,
B
错误;
C
、新冠病毒有多种抗原决定簇,诱导分泌出多种抗体,
C
正确;
D
、注射新冠疫苗后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相比浆细胞存活时间较长,而且可以识别新冠
病毒并增殖分化,
D
正确。
故选:
CD
。
体液免疫过程:
(
3
)细胞免疫过程:
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7.【答案】
BD
【解析】解:
A
、增加鲢鱼苗的投放量没有改变环境条件,所以不能提高
K
值,
A
错误;
B
、科学合理投放鱼饲料,相当于增加了鱼的食物来源,同时保证了其适宜的生存环境,可以提高
K
值,
B
正确;
C
、与食性相似鱼混合放养会加大鲢鱼与这些鱼的竞争,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K
值),
C
错误;
D
、对水体进行增氧等管理可以改善鲢鱼生存的环境,提高
K
值,
D
正确。
故选:
BD
。
S
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
J
”型曲线无限增长。该环境所
能容纳的最大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K
值)。
第19页,共24页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答案】
BC
【解析】解:
A
、采用茎尖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或顶芽、腋芽、不定芽制备人工种子,
A
错误;
B
、人工胚乳中含有无机盐糖类、植物激素、抗生素等,
B
正确;
C
、人工种皮应具有无毒、抗菌透气等特点,
C
正确;
D
、通过人工种子繁殖,子代能保持亲代优良性状,也可能会发生变异,
D
错误。
故选:
BC
。
利用胚状体或顶芽、腋芽、不定芽制备人工种子。人工种子形成子代过程中,有丝分裂旺盛,易突变。
本题考查人工种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19.【答案】
ACD
【解析】解:
A
、图中两个神经元通过两个突触形成环路,因此兴奋在环路内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A
正确;
B
、神经元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神经递质才会释放出来,
B
错误;
C
、若环路内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都是兴奋性的,则属于正反馈,
C
正确;
D
、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环式联系有利于神经元兴奋的延续或终止,
D
正确。
故选:
ACD
。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在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
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传递信号;兴奋传导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变成了内正外负。
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
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20.【答案】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纸层析色素带的数量和宽窄全白叶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
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类囊体薄膜
ATP
和
NADPH
无关排除光照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全绿
叶较强
【解析】解:(
1
)根据光合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的原理,可以使用无水乙醇(或
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色素。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采取纸层析法进行分离色素。然后
第20页,共24页
通过比较色素带的数量和宽窄来确定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
2
)净光合速率是表观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全白叶因为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细
胞呼吸正常进行,所以不同光照强度下全白叶的净光合速率均为负值。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
ATP
和
NADPH
可以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NADPH
还可以作为还原剂。
(
3
)图
2
代表的是“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花叶假连翘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因而光照强度在
这个实验中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相同且适宜”是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可以排除光照强度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从图
2
中可以看出,“全绿叶”的净光合速率在二氧化碳浓度改变时变化幅度最大,说明“全绿
叶”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最敏感。
(
4
)根据图
1
,在光照强度较大时,花叶假连翘“全绿叶”和“花叶”的净光合速率较高,有利于有机物
的积累。因而光照较强时,有利于长出更多的花叶。
故答案为:
(
1
)无水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纸层析色素带的数量和宽窄
(
2
)全白叶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进行呼吸作用类囊体薄膜
ATP
和
NADPH
(
3
)无关排除光照强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全绿叶
(
4
)较强
分析图形:
图
1
的横坐标是光照强度,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净光合速率,为因变量。三条曲线代表不同的叶子,也是
自变量。因而图
1
代表“不同光照强度对花叶假连翘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
图
2
的横坐标是二氧化碳浓度,是自变量。纵坐标是净光合速率,为因变量。三条曲线代表不同的叶子,
也是自变量。因而图
2
代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花叶假连翘不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
通过对实验结果曲线图的分析,找到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以及光合作用
的过程都是本题解题的知识基础。
21.【答案】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高脂饲喂引起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
糖、血脂升高,促进胰岛
B
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罗格列酮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安全、副作用小维持细
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荔枝核皂苷促进
GLUT4
基因的表达,促进含
GLUT4
的囊胞与细胞膜融合,从
而促进了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解析】解:(
1
)胰岛素的功能是一方面通过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脏、骨骼肌
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细胞转化为脂肪,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2
)模型大鼠饲喂了高脂饲料,引起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降低,血糖升
第21页,共24页
高。血糖、血脂升高,又促进了胰岛素的分泌。
(
3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罗格列酮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格列齐特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荔枝核皂苷主要
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
(
4
)西药降糖效果较好,但是长期服用会导致器官功能受损等多种并发症。荔枝核皂苷等中药适宜于糖
尿病辅助治疗。
(
5
)
GLUT1
~
3
几乎分布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维持细
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结合图分析荔枝核皂苷可能通过促进
GLUT4
基因的表达,促进含
GLUT4
的囊
泡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故答案为:
(
1
)氧化分解肝糖原分解
(
2
)高脂饲喂引起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能力降低血糖、血脂升高,促进胰岛
B
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
(
3
)罗格列酮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
4
)安全、副作用小
(
5
)①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
②荔枝核皂苷促进
GLUT4
基因的表达,促进含
GLUT4
的囊胞与细胞膜融合,从而促进了葡萄糖的吸收和
利用
血糖平衡的调节。
以“探究荔枝核皂苷在降糖、降脂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基本过程、
原理的理解,以及应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等能力,体现对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水平的考
查,以及引导高中生物教学中关注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
22.【答案】初级消费者五点取样法乳熟期和黄熟期食物来源、天敌数目、气候等
2.84
流向下一营
养级流向分解者
23.5%
生物为拟水狼蛛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
第22页,共24页
【解析】解:(
1
)根据题干信息白背飞虱是水稻田中的害虫,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在水
稻田中调查白背飞虱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
(
2
)在乳熟期和黄熟期白背飞虱的数量相对较多,因此这两个时期是防治白背飞虱的关键时期,影响白
背飞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食物来源、天敌数目、气候等。
(
3
)
B1
表示生产量
=
摄入量
-
粪便量
-
呼吸量
=4.86-0.86-1.16=2.84
,生产量的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
分解者。
(
4
)白背飞虱与拟水狼蛛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二者同化的能量之比,
A2=11.52-2.12=9.4
,
A1=4.86-0.86=4
,
所以二者传递效率为
9.4×103÷4×104=23.5%
。
(
5
)利用拟水狼蛛等稻田主要天敌来控制白背飞虱的的措施为生物防治;在稻田的田埂周围种上豆科植
物的目的为拟水狼蛛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
故答案为:
(
1
)初级消费者五点取样法
(
2
)乳熟期和黄熟期食物来源、天敌数目、气候等
(
3
)
2.84
流向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
(
4
)
23.5%
(
5
)生物为拟水狼蛛提供更多的栖息空间
1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能量去路: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
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即一个
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
呼吸消耗的能量
+
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
未被利用的能量。
本题“以稻田中白背飞虱防治“为命题背景,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相关知识,重点是考生需要掌握
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相关的计算。
23.【答案】这些地方杨梅酿酒酵母较多、较活跃酵母膏、蛋白胨琼脂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抑制
其他微生物繁殖无菌水大小、形状、颜色等
bRY1
酒精转化率高、酒精耐受力强色泽、香味、口感
等
【解析】解:(
1
)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一基本理念,野生杨梅酿酒酵母在杨梅及其生长环境中
较多且较活跃。
(
2
)酵母膏和蛋白胨是含
N
有机物,葡萄糖仅含
C
、
H
、
O
;过程②用的是液体培养基,过程③则是固体
第23页,共24页
培养基。
(
3
)据上题可知,过程②用的是
YPD
液体培养基,可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振荡可增加溶氧量,促进菌
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振荡培养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
(
4
)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因此梯度稀释时须用无菌水;鉴别不同菌种的依据是菌落特征,
包括大小、性状、颜色等;结合图示,该题采用分段划线法,第二次操作应在上一次划线末端开始,首尾
区不相连。
(
6
)①由图可知,经
RY1
发酵的杨梅酒酒精度高,对酒精的耐受力强。
②果酒评价标准包括果酒的色泽、香味、口感等。
故答案为:
(
1
)这些地方杨梅酿酒酵母较多、较活跃
(
2
)酵母膏、蛋白胨琼脂
(
3
)有利于酵母菌的大量繁殖,抑制其他微生物繁殖
(
4
)无菌水大小、形状、颜色等
b
(
5
)①
RY1
酒精转化率高、酒精耐受力强
②色泽、香味、口感等
1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
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2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本成分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本题考查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果酒的制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识记微生
物的接种方法以及酵母菌发酵的产物等知识,是一道考查面较广、难度一般的试题。
24.【答案】逆转录酶热稳定性
DNA
聚合酶
ac
让其在大肠杆菌中复制
Ca2+sal
Ⅰ稳定遗传并表达组
氨酸筛选出目的基因多拷贝整合的酵母菌检测酵母细胞生产的
VP1
与
EMCV
的
VP1
的抗原性(结构)
是否一致
【解析】解:(
1
)
RT-PCR
过程以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是逆转录过程,需要的工具酶有逆转录酶、热
稳定性
DNA
聚合酶。
(
2
)下图将引物中的制限酶识别序列用下划线表示出来
a
:
5
’
-GGAATTCGCCACCATGGGAGTGGAAAACGCTGAA-3
’
第24页,共24页
b
:
5
’
-TCGTCGACCATCGATAGCCACTGGCCTAACGCC-3
’
c
:
5
’
-ATTTGCGGCCGCTCACTCTAGCATCAAGACT-3
’
a
、
b
、
c
三个引物分别含
EcoR
Ⅰ、
Not
Ⅰ、
Sal
Ⅰ识别位点,
Sal
Ⅰ会破坏质粒的启动子,所以过程②构成
基因表达载体需要使用的是
EcoR
Ⅰ、
Not
Ⅰ,所以过程①选用引物
a
、
c
。
(
3
)过程③将质粒
2
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是让其在大肠杆菌中复制,该过程需要用
Ca2+处理大肠杆菌,
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
4
)过程⑤将质粒
2
线性化时使用的是
sal
Ⅰ,其在质粒上有
2
个酶切位点,可以将其切割成直链
DNA
,
便于与酵母菌
DNA
整合;过程⑥线性
DNA
需整合到到酵母细胞的染色体
DNA
中目的基因才能稳定遗传
并表达。
(
5
)由于受体酵母菌是组氨酸合成缺陷型,
HIS4
基因表达的酶催化组氨酸的合成,所以过程⑦先将酵母
菌培养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中进行筛选,筛选导入目的基因的酵母菌;后将筛选出的酵母菌接种于含
2mg
•
L-1G418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选择生长良好的酵母菌再转接到含
4mg
•
L-1G418
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由于多基因拷贝其对抗生物的抗性更强,所以其目是筛选出目的基因多拷贝整合的酵母菌。
(
6
)研究人员用兔抗
EMCV
血清与酵母细胞生产的
VP1
蛋白进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试验,其目的是检测
酵母细胞生产的
VP1
与
EMCV
的
VP1
的抗原性(结构)是否一致。
故答案为:
(
1
)逆转录酶热稳定性
DNA
聚合酶
(
2
)
ac
(
3
)让其在大肠杆菌中复制
Ca2+
(
4
)
sal
Ⅰ稳定遗传并表达
(
5
)组氨酸筛选出目的基因多拷贝整合的酵母菌
(
6
)检测酵母细胞生产的
VP1
与
EMCV
的
VP1
的抗原性(结构)是否一致
分析图形:①是通过
RT-PCR
获得目的基因,②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③是将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细胞
进行扩增,④是提取扩增了的表达载体,⑤是将质粒环状
DNA
切割形成线性
DNA
分子,⑥是将线性
DNA
分子导入酵母菌,使其整合至酵母菌的染色体
DNA
上,进行表达,⑦是筛选出产的
VP1
的酵母菌。
本题以“培育转基因酵母菌生产
EMCV
的衣壳蛋白
VP1
”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基因工程方面基础知识
及相关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理解,重在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素养水平的考查。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7:4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55087195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萝卜泡菜.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萝卜泡菜.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