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王昭君铭文

更新时间:2023-03-09 17:40:26 阅读: 评论:0

英雄联盟打野-辛巴达欢乐城堡

王昭君铭文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吹风机功率)

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暑假期间,我旗小军同学曾到某地旅游,并参观了“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

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据此判断,小明同学去的地方是

A

.山西

B

.陕西

C

.北京

D

.云南

2.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聚落

②农作物出现

③城市的出现

④磨制石器

⑤家畜出现

⑥房屋出现。

A

.①②③⑤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⑤⑥

D

.①③④⑤

3.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

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指的是

A

.牧野之战

B

.涿鹿之战

C

.长平之战

D

.马陵之战

4.“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

.分割诸侯的兵力

B

.保证国家的兵源

C

.巩固周王的统治

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

5.下图是部分商周青铜器的实物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

A

.用途广泛

B

.造型优美

C

.世界领先

D

.铭文众多

6.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

以养活五口人。这一时期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

A

.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

B

.手工业规模的扩大

C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D

.商业活动的活跃

7.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道:

(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是开始传

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

。这反映出孔子的贡献是

A

.创立儒家学派

B

.提出仁者爱人

C

.主张以德治国

D

.促进教育发展

8.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都江堰是离震中最近的地区之一,

据都江堰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未发现都江堰水利工程受损的迹象。下列关于都江堰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都江堰修筑在岷江流域

B

.内江用于分洪,外江用于灌溉

C

.代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

D

.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

9.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

不存在的情况是

A

.“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

.商人交易使用的都是圆形方孔钱

C

.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

.各地农民纳税用的“斗”容积不同

10.《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

代顺序是

A

.秦——西汉

B

.西汉——东汉

C

.东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11.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曾为之题诗:

“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

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记述了我国古代()

A

.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2.现在的“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以下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始的

B

.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

.其路线是从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

.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3.历史上形成秦朝统治者“坑儒”到西汉统治者“独尊儒术”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的是

A

.社会现实的需要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的发展

D

.统治者的个人喜好

14.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15.“

史论结合

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各项历史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

.大泽乡起义

——

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B

.外戚与宦官专权

——

导致东汉直接灭亡

C

.推恩令

——

导致西汉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

D

.汉初的休养生息

——

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

16.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发展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这表

明当时南方

A

.文化昌盛

B

.人才兴旺

C

.科技发达

D

.经济发展

17.西晋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灭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

C

.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反抗

D

.西晋的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

18.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

帝,国号汉。

222

年,孙权在建业称王。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从上面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判断有一人不属于三国时期,他是()

A

.孙权

B

.刘备

C

.曹丕

D

.曹操

19.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苻坚③袁绍④孝文帝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

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

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西周②东汉③曹魏④西晋⑤北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新石器时代

的农业遗址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个,分布区域从岭南到溪北……尤以黄河流城和长江流城

最为密集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

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

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东汉)班固《白虎通》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中“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的观

点。

(2)据材料二说明神农“教民农作”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2.我国古代先民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的历史,积淀成浓厚的文明。王老师以

文明

之光

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一起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文字形成

——

追溯文明之源)

1

)下面图文信息反映了甲骨文怎样的特点?简述甲骨文所承载的历史价值。

任务二(工具革新

——

见证经济文明)

2

)指出图

3

工具的用途,并简述图

4

工具在农业生产上的进步性。

任务三(思想解放

——

传承精神文明)

3

)阅读老师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写出其代表的学派并概

括他们的思想主张。

任务四(制度建设

——

彰显政治文明)

4

)写出图

5

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及其作用?下图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异同点。

2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1)秦朝哪一制度,开创了此后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材料二: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甚至举兵叛乱。地方

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横行乡里,与官府分庭抗礼。这两股势

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2)针对西汉初“诸侯王”和“地方豪强地主”两股势力导致的社会秩序混乱现象,汉武

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巩固大一统局面?

材料三:三国鼎立形势图

(3)材料三中,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为西晋的统一奠定

了基础。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填写三国的名称。A:B:C: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详解】

根据材料“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结合所学可判

断出李华同学去的地方是北京周口店。

1929

年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

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

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选

C

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居住

房屋,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

业的出现,所以①②④⑤⑥是正确的选项;原始居民生

解析:

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居住房屋,过定

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所以

①②④⑤⑥

是正确的选项;原始居民生活的时期城市还没有出现,排除选项

③,

故选

C。

3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

5000

年前,蚩尤部众首先将炎帝击败,占领了华夏部族的大片地

区,并自称为炎帝,从而激起了华夏一些氏族部落的激烈反抗,黄帝一方面出于维护华夏

诸部落的利益,一方面为援助炎帝,遂毅然率众与蚩尤部众大战于涿鹿地区,史称涿鹿之

战,传说在这场战斗中“风伯御风,雨师行雨”大败蚩尤,

B

项符合题意;牧野之战是武

王伐纣的战役,

A

项不符合题意;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赵国和秦国之间的战争

,C

项不符

合题意;马陵之战发生于周显王二十八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应允

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霸主地位

,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4

C

【详解】

根据题干“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大意是说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

天子的中央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时期实行

“分封制”,C项正确;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

武装、征派赋役等,排除A项;题干材料表明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因此,保证

国家的兵源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与题干“主要目的”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5

A

【详解】

根据图片

烹饪时期、编钟乐器、兵器、车马器、镰刀

可以看出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A

正确;题干图片体现不出造型精美、世界领先、铭文众多的信息,排除

BCD

。故选

A

6

C

【详解】

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可以养

活五口人”结合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提高生产力水

平,使土地“养活”更多的人,C正确;大型水利工程的兴修、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

动的活跃与题干“农业生产效率”不符,排除BD。故选C。

7.D

【详解】

从材料中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最大贡献是: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是自由讲

学第一声,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的第一个,打破了由官家垄断教育的局面,

使平民子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

解析:

D

【详解】

从材料中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最大贡献是: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是自由讲学第一声,

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的第一个,打破了由官家垄断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有了接受教

育的机会,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故

D

正确;创立儒家学派,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A

误;提出仁者爱人,与题干无关,故

B

错误;主张以德治国,在材料中未涉及,故

C

误;故选

D

8

B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峡内用石块砌成石埂,

叫都江鱼嘴,也叫分水鱼嘴。鱼嘴是一个分水的建筑工程,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

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故选项

B

关于都江堰的叙述错

误,故选项

B

符合题意;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

(

约公元

256

~前

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

程,故选项

A

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

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代

表了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故选项

C

不符合题意;内江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符合

事实,故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

B

9

D

【详解】

秦统一后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以及统一车轨。

文字上把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

各地农民纳税用的

容积不同

不符合史

实,

D

项符合题意;

A

B

C

都是秦统一之后实行

解析:

D

【详解】

秦统一后在经济上实行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以及统一车轨。文字上把小

篆作为统一的文字。

各地农民纳税用的

容积不同

不符合史实,

D

项符合题意;

A

B

C

都是秦统一之后实行的措施,排除

A

B

C

项。故选

D

项。

10

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反映事件的是秦朝建

立、秦朝的灭亡和楚汉战争;

高祖兴,汉业建

解析:

A

【解析】

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反映事件的是秦朝建立、秦朝的灭亡和楚汉战

争;“高祖兴,汉业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西汉的建立

,A

项符合题意;

BCD

三项和题干

无关。故选

A。

11.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太史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史学巨著是《史记》

,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A项符合题意;B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完整;

C项记载的内容到唐朝,与司马迁生活年代不符;从

解析:

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汉太史公指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史学巨著是《史记》,记录了从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历史,A项符合题意;B项描述的内容不够完整;C项记载的内容到唐

朝,与司马迁生活年代不符;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的史书是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

鉴》;故选A。

点睛:根据题干分析得出相关人物,进而分析出人物事迹,再结合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即

可。

12.C

【详解】

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西汉武帝时,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

奴,招募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

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不正确的”,结合课本所学,西汉武帝时,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招募张

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

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

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开辟了丝绸之路。C符合题意;A排除;通过这条道路,西域的良种

马、香料、柏林、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B排除;丝绸之路是古

代东西往来的大动脉,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D排除;故选C。

13.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秦实行的“焚书坑儒”和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

策,都是从政治统治方面考虑。不同朝代采用不同的文化,是从自身统治角度

出发的,故A正确;农民战争的推动会影响统治者的政策

解析:

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秦实行的

焚书坑儒

和汉的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都是从政治统

治方面考虑。不同朝代采用不同的文化,是从自身统治角度出发的,故

A

正确;农民战争

的推动会影响统治者的政策,但与题目无关,故

B

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发展儒学,迎合

统治者的需要,被西汉统治者接受,但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统治者个人的好恶会影响

统治政策,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D

错误;故选

A

14

B

【详解】

从材料中的

宦官

”“

外戚专权

等内容,可得出这是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的局面,故

B

项正确;材料与诸侯无关,排除

A

C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

旨,排除

C

;这一时期社会并不稳定,政局混乱,排

解析:

B

【详解】

从材料中的

宦官

”“

外戚专权

等内容,可得出这是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

B

项正确;材料与诸侯无关,排除

A

C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排除

C

;这一时期社会并

不稳定,政局混乱,排除

D

15

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故

D

符合题意;大

泽乡起义动摇了了秦朝的统治,故

A

不符合题;外戚与宦官专权间接导致东汉

灭亡,故

B

不符合题意;推恩令解决了西汉诸侯割据的

解析:

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汉初的休养生息,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故D符合题意;大泽乡起义动

摇了了秦朝的统治,故A不符合题;外戚与宦官专权间接导致东汉灭亡,故B不符合题

意;推恩令解决了西汉诸侯割据的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D

【详解】

根据题干“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全国重要的商业城

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当时南方的经济发展,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

化、人才、科技的内容,排除ABC。故选D。

解析:

D

【详解】

根据题干

三国两晋时,建业(今南京)、武昌等地

……

全国重要的商业城镇

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说明当时南方的经济发展,

D

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文化、人才、科技的内容,排

ABC

。故选

D

17

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

A

符合题意;西晋末年,统

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反抗西晋暴政,最

高统治者昏庸无能,这些因素使西晋迅速走向灭亡,

解析:

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

316

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西晋,

A

符合题意;西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

争权夺利,爆发了八王之乱,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反抗西晋暴政,最高统治者昏庸无能,这

些因素使西晋迅速走向灭亡,排除

BCD

三项。故选

A

项。

18

D

【详解】

220

年,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曹操死于

220

年,生前并未称帝,故曹操不

属于三国时期,

D

项正确;

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属于三国时

期,排除

A

项;

221

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

解析:

D

【详解】

220

年,三国鼎立局面开始形成,曹操死于

220

年,生前并未称帝,故曹操不属于三国时

期,

D

项正确;

229

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属于三国时期,排除

A

项;

221

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属于三国时期,排除

B

项;

220

年,曹操的儿子曹

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属于三国时期,排除

C

;故选

D

项。

19

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元帝时期,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去

匈奴和亲。昭君和亲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魏孝文帝改革措

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①④

符合

解析:

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元帝时期,匈奴的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去匈奴和亲。

昭君和亲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①④

符合题意,

D

正确;苻坚发动淝水之战,不利于民族融合。

错误,

AC

排除;袁绍与曹操进行官渡之战,以失败告终。

错误,

B

排除;故选

D

20

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

25

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20

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66

年司马炎建立晋

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

;北魏孝文帝继位

解析:

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220年,曹丕

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

“西晋”;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②③④⑤符合题

意,C正确;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①错误,ABD排除;故选C。

二、材料分析题

21.(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

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4)

解析:(1)距今(2018年)约六、七千年的半坡人已能种植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

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

(2)原因:“人民众多,禽兽不足”(或:人口多而食物不足)。

(3)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4)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

【解析】

【详解】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

6000

年的半坡人已经开始农业生产,他们主要种植粟,

距今约

7000

年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因此半坡居民种植粟、河

姆渡居民种植水稻证明了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2

)根据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可得,神农

“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3)根据材料三“战国时期的农具”、“战国青铜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战国时期农

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4

)根据材料一可知,半坡人开始种植粟、河姆渡人可是种植水稻,因此可知农作物培植

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根据材料三“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可得,生产工具革

新、耕作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所以推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

素有农作物培植、生产工具革新、耕作技术进步、因地制宜等。

22.(1)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

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在龟甲、兽骨上等。历史价值:甲骨文是中国

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

解析:(

1

)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

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在龟甲、兽骨上等。历史价值: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了解商

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文字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

)用途:翻土耕种;进步性:铁制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

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

)老子:道家学派,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孔子:儒家学派,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

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

孟子:儒家学派,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

墨子:墨家学派,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韩非子: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

)图

5

:分封制;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土,有利于开

发边远地区。

相同点:最高统治者都是世袭产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不

同点:最高统治者:西周是天子,秦朝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是分封制,地方诸侯

世袭,权力较大,秦朝是郡县制,长官由皇帝任命,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详解】

(1)依据甲骨文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特点:甲骨文使用象形、会

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刻写在龟甲、兽骨

上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历史价值是: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

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为我们了解商周时

期的历史提供了文字史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工具耒耜的用途是翻土耕种;图4工具的进步性是:铁制农

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本题答案不唯一,选择两位思想家即可。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顺应自然,无

为而治。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

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主张为

政以德,以民为本。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人,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韩非

子是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依据图5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5反映的政治制度

是分封制;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统治,扩大疆土,有利于开发边远地

区。图6反映的是中央集权制。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的相同点是:最高统治者都是世袭产

生;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等。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西周是天

子,秦朝是皇帝;对地方的管理:西周是分封制,地方诸侯世袭,权力较大,秦朝是郡县

制,长官由皇帝任命,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23.(1)郡县制。

(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3)蜀、魏、吴。

(4)统一。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

中央集权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

解析:(1)郡县制。

(2)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

(3)蜀、魏、吴。

(4)统一。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

制,在地方上,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

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建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以及“地

方豪强地主”的监察。

(3)材料三是《三国鼎立形势图》。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

的局面形成。因此《三国鼎立形势图》中的A处填蜀,B处填魏,C处填吴。

(4)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7:4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548261958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王昭君铭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王昭君铭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王昭君铭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