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2022
数学教学在新课标要求下不断进行改革,突显出学生综合素养培
养的重要性,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准备的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1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
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
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
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
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
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
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
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遇到思考深
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
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
获得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
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
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
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
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
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
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使学生知道“l
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
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
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
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
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
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
算。
2、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口算表内乘法,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
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
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
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
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
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
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
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
松,学得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
难的精神。
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2
风险与决策将作为高中课程标准中选修系列4的一个专题,课时为
18学时.开设这个专题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这一专题采用适当的教
学方案,将会使学生亲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数学是人们生活、
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推理、处理数据,能有效地描
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
本文对这一专题设计一种教学方案,这仅是我的设想,教学收效如何
还应当由实践检验.我把这一专题的教学分成三个阶段,最后还对本专题
学习的评价作了探讨.学习的三个阶段依次如下:
1组织学生开展身边“风险”事例的调查与收集
首先让学生考察体会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存在的各种风险,让学生作
调查,启发学生从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资本运营、金融保险等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收集有关资料.通过这一活动,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与
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研究数
学的兴趣.在收集调查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能使得学生能够更
多地了解身边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为学习这一专题准备好素材.
2课堂讲解风险与决策的数学模型
有了以上的素材的储备,使得风险本身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现在应
当把风险造成的损失量化,这样才有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的限度.将风
险所造成的损失量化就是要建立损失函数(,)LDH,其中D代表某种决
策,H代表这种决策的某种状态,损失函数L具有非负性.除此之外,还得了
解D的各种状态H,所有的各种状态互不相容,构成了样本空间的一种划
分,并对各种状态H发生的概率()PH都要做出正确的估计,这样就可以
建立决策函数的数学模型()RD.决策函数()RD的值越小,说明D代表的
决策风险就越小.
要建立风险意识,风险小的事情可以去做,风险大的事情不要去做,否
则要冒风险.但是还应当注意到在经济生产实践中往往风险与收益成正
比,风险大收益也大,所以应当在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中追求收益的最大
化.
建立数学模型时除了使用课本的例子外,还可以就学生所关心的问
题来建立数学模型,切实地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更好.
3组织学生自己进行风险分析与决策实践
掌握了风险与决策这一专题的基本知识以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实
践,每个学生都要对自己选择的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决策实践,可以将实践
的结果写成一篇小论文,按问题的类型分组进行交流讨论.将学到的知识
应用于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和力量,并从自己的实践
中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这一专题学习的评价的探讨
由于这一专题的学习方式是实践、理论、再实践,因此要注重对学
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比如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合作交流的
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反思等.还要恰当地对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重点应当考查能否在具有现实意义的
背景中应用本专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否具有风险
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3
一、目的
为了能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效率地完成高三数学学科教学复
习工作,正确把握整个复习工作的节奏,明确不同阶段的复习任务及
其目标,做到针对性强,使得各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落实到位,特制
定此计划,并作出具体要求。
二、计划
1、第一轮复习顺序:
(1)集合与简易逻辑→不等式→函数→导数(含积分)→数列(含数学
归纳法、推理与证明)。
(2)三角函数→向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
(3)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复数→算法与框图。
2、第一轮复习目标:全面掌握好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推论
等基础知识,切实落实好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课后典型的练习题,落
实好每次课的作业,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
问题。同时搞好每个单元的跟踪检测,注重课本习题的改造,单元存
在的问题在月考中去强化、落实。
3、第二轮复习顺序:选择题解法→填空题解法→数学方法→数学
思想→重要知识点的专题深化。
4、第二轮复习目标: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方法、
思想、重要知识的专题深化,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和数学方
法、思想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落实好每次测试,每月一次
的诊断性综合考试,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好整理,为第三轮复习作好前
期工作。
5、第三轮复习顺序:每周一次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训练→规范答
题卡训练。
6、第三轮复习目标:对准高考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落实训练、查漏
补缺训练和答题卡作答规范化的训练,同时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每
周扎扎实实地完成一套模拟试卷,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
的适应高考的数学综合能力。
7、复习时间表:
周次起止时间内容
高二下学期和暑期集合的概念与运算,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解析式
与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
指数、对数和幂函数;综合应用,导数的概念及运算,导数的应用,积
分的概念和应用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第1周8.8——8.12;数列的通项与求和
第2周8.13——8.19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三角
函数中的求值问题
第3周8.20——8.26三角函数的性质;y=asin(ωx+φ)的图象及性
质;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三角函数的最值、综合应用
第4周8.27——9.2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的坐标运算;平面向量的
数量积
第5周9.3——9.9正弦和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综合应用
第6周9.10——9.16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7周9.17——9.23二元一次不等式和简单的线性规划;综合应用
第8周9.24——9.30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柱体、椎体和
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第9周10.1——10.7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线面平行和垂直的
性质和判定定理
第10周10.8——10.14空间中角与距离的解法;空间向量运算及
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第11周10.15——10.21复习,章节训练
第12周10.22——10.28复习,综合训练;期中考试
第13周11.3——11.11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方
程
第14周11.12——11.1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综合应用
第15周11.19——11.25椭圆;
第16周11.26——12.2双曲线;抛物线
第17周12.3——12.9直线和圆锥曲线;轨迹;综合应用
第18周12.10——12.16排列与组合;.二项式定理;
第19周12.17——12.23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有关互斥事件、相互
独立事件的概率;综合应用
第20周12.24——12.30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统计的应用;独立性检验
第21周1.1——1.6算法
第22周1.7——1.13综合训练
三、具体要求
1.三轮复习总体要求:科学安排,狠抓落实。要求第一轮复习立
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起点不能太高,复习要有层次感,选题以
容易题和中档题为主,尽可能照顾绝大多数学生。这样才能创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确保基础和方法扎实,同时尽可能缩短第一轮复习时间,
给后面的拔高和思维的反复训练提供足够的时间。第二、三轮复习要
求起点较高,对准中等及其以上学生,选题难度以中档题为主,根据
知识点的需要穿插少量综合性较大的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坚持讲练
结合,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所学方法的模仿训练,切实落
实好作业、跟踪检测和信息反馈。
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4
一、复习思路:
如果把高三复习的教学比作捕鱼,一轮复习用密网,大小鱼虾一网打;
二轮复习用鱼叉,瞄准大的把它拿;如果把一轮复习比作"火力覆盖"的话,
二轮复习应叫做"重点打击"。这轮复习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
进灵活应用的关键时期,启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高三文科备课
组将以全品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为主线,穿插各模拟卷和针对性练习。
结合学生特点,建立以“强化基础夯实,重点突出,难点分解,各个
击破,综合提高。”的二轮复习思路,确保数学学科在20_年高考中取
得好成绩!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性:贯通各模块相关知识。通过纵向延伸和连接,构建完
整、系统的知识结构。
2.综合性:建立不同知识,不同方法、不同学科之间联系。通过
横向拓展、问题解决等,综合所学知识。
3.灵活性:通过对重点知识的讲解和变式训练,加深理解,掌握
本质和内在联系,能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4.严谨性:通过讲解、讨论、辨析,克服学习难点、易错点和容
易混淆的知识点,形成严谨、准确的知识体系。
(二)能力目标
核心为数学思维能力:会对问题和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
综合、抽象与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
准确地表达。
1.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
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
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
2.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做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
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
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3.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生动的实例能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
发现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能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
将其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判断。
4.推理论证能力:能根据已知事实或命题,论证教学命题的真实
性。包括归纳、演绎、猜想、证明。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数据中抽取对
研究、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
6.数学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能理解问题所陈述的材料,并对提供的信息资料归纳、整理和分类,
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教学问题;能用相关教学方法解决问题并会验证,能
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既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相关数量关系,
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教学问题,构造教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
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
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
识的强弱取决与对教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合的程度。
(三)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感悟和体会以下基
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
2.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3.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
4.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三、课程内容:
(一)专题复习及时间安排
说明:每周一个专题,一次综合测试与讲评,一到二份基础题练
习与讲评,期间参插各地联考等模拟卷的练习与讲评。
(二)解题策略与解题规范训练
1.填空题解答策略
2.选择题解答策略
3.主观试题解答策略
(三)模拟考试与应试心理调适
1.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讲解辨析
2.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强化
3.应试技术训练
4.应试心理调适与素质训练。
四、实施办法
(一)以学生为本,实现8个关注
1.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种类型的题目课堂上讲过,甚至讲
过好几次,可是很多学生在考试中仍然不会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呢?其重要原因就是在教学中,教师仍然用灌输或变相注入式的教学,
没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把有关知识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从而
成为有效的和用得上的知识。备课组将倾听学生的心声,深入了解学生
的复习、练习情况,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启发、讲解,然后再让学生通
过适当练习予以强化,对于典型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板演,这样能充分
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们是教练,不是保姆。”让学生先做后听
既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机会,放学给学生,虽然处理的
题目少,但是对疑难问题的各个击破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
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提高练
习的有效性。不能搞题海战,那样会让学生疲惫不堪导致学生厌学,搞难
度适中的周周练效果就很好。要严格控制练习题的质量和数量,练习题
要精选,题量要适度,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尤其对文科班
学生,要保证他们获取知识的质量就是不停地反复反复再反复。这一
点徐彦老师是我的榜样。
在指导学法方面仍然强调改错本的使用。要求学生每天看错题、
易混淆的题以及典型题:把错题记录本以及高三大考试卷拿出来,认
真分析和反思自己做错的题和典型题,这里面沉淀了自己学习高中数
学的伤与痛,要看看自己经常在那些薄弱地方受伤,提醒自己不要再
走错路了,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
3.关注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4.关注学生数学意识、数学能力的形成
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要加强应试指导,训练学生的应试技巧,使学生对不同
难度的试卷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高考中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5.关注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形成
具体操作方法:配方、消元、换元、特值、待定系数
推理方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解析法、归纳法
宏观策略性思想方法: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与整合、转
化与化归
6.关注学生个人情感发展与个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要尊重和重视每一位学生,要经常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接触和沟通,练
习要实行全收全改,千万不能只改部分同学的练习,批改时,建议对题打勾,
错题不要打叉,打叉会挫伤学生,干脆不做任何记号,反正学生知道打勾
的是对题,其余的是错题,他们知道老师给他们面子,会很自觉愉快地进行
订正,这样可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7.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应试心理
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各项措施的落实,对学生应多督促、
多检查,帮助其克服惰性;要加强个别指导,对学生要多关心、多指导、
多鼓励,要注意对学生的意志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始
终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8.关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指导与个别辅导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层次差别较大,若按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
势必导致个别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因此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
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要高度重视“提优补差”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真正落
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人培养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要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如果一个学生过分依靠老师是不可能
成为尖子生的.2、定时给学生指定方向,规定这一段时间主要学那些
章节的知识.
3、给一些我省各地市的摸拟试卷及省一些名校的习题集给他做让
他们广东高考.4、给一些高考中的创新题给他做让他适应新题型.
5、在生活上经常关心他.多忠他交流随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
(二)优化课堂教学,钻研两课
1、二轮专题复习课
数学科目教学计划目标5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
章数列第二节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
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在
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
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
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归
纳思想和化归思想并加深认识;通过概念的引入与通项公式的推导,培
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使学生明确等差数列与一
般数列的内在联系,渗透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加强理论
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①等差数列的概念;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
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②等差数列的
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学的学生是我校高一(10)班的学生(平行班学生),经过快一
年的高中数学学习,大部分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的智力发
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不是很浓,所以我
在授课时注重从具体的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
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设计思路】
1.教法
①诱导思维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
性。
②分组讨论法:有利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③讲练结合法:可以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2.学法
引导学生首先从三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
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概念的特
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对各种能力的同学引导认识多元
的推导思维方法。
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空白”,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
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
清。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问题预设师生互动预设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
1。从0开始,将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到的数列是
什么?
2。水库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
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
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
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单位:m)组成一个什么数
列?
3。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
把利息加入本息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
本利和=本金×(1+利率×存期)。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年利率是0。
72%,那么按照单利,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一个什么
数列?
教师:以上三个问题中的数蕴涵着三列数。
学生:
1:0,5,10,15,20,25,…。
2:18,15。5,13,10。5,8,5。5。
3: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从实例引入,实质是给出了等差数列的现实背景,目的是让学生
感受到等差数列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数学模型。通过分析,由特
殊到一般,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观察归纳,形成定义
①0,5,10,15,20,25,…。
②18,15。5,13,10。5,8,5。5。
③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
思考1上述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
思考2根据上数列的共同特点,你能给出等差数列的一般定义吗?
思考3你能将上述的文字语言转换成数学符号语言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三列数具有的共同特征,然后让学生抓住
数列的特征,归纳得出等差数列概念。
学生:分组讨论,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前数和后数的差符合一
定规律;这些数都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教师引导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另外,教师引导学生从数学符
号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
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
属性;使学生体会到等差数列的规律和共同特点;一开始抓住:“从第二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为同一常数”,落实对等差数列概念
的准确表达。
举一反三,理解定义
练一练:判定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是,指出公差d。
(1)1,1,1,1,1;
(2)1,0,1,0,1;
(3)2,1,0,—1,—2;
(4)4,7,10,13,16。
思考4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3n+1,该数列是等差数列吗?
为什么?
教师出示题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订正并强调求公差应注意的
问题。
注意:公差d是每一项(第2项起)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防止把被减
数与减数弄颠倒,而且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为0。
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等差”特征的理解和应用。
思考5已知等差数列:
8,5,2,…,求第200项?
思考6已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如何求出
它的任意项an呢?
教师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然后选择列式具有代表性的上
去板演或投影展示。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评价、引
导,总结推导方法,体会递推思想;让学生初步尝试处理数列问题的常
用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学生在
分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可能会找到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教师要逐一
点评,并及时肯定、赞扬学生善于动脑、勇于创新的品质,激发学生
的创造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理解通项,简单应用
变1判断—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
是,是第几项?
变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31,求a1,d和an。
变3某市出租车的计价标准为1。2元/km,起步价为10元,即
最初的4km(不含4千米)计费10元。如果某人乘坐该市的出租车去往
14km处的目的地,且一路畅通,等候时间为0,需要支付多少车费?
教师:给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操练,教师巡视学生答题情况。
学生:教师叫学生代表总结此类题型的解题思路,教师补充:已
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出其通项公式。
主要是熟悉公式,使学生从中体会公式与方程之间的联系。初步
认识“基本量法”求解等差数列问题。
课堂小结,课外作业
1。一个定义:
等差数列的定义
2。一个公式: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二个应用:
定义和通项公式的应用
教师:让学生思考整理,找几个代表发言,最后教师给出小结内
容,并适当解析。
教师展示作业:
P39练习:2,3。
P40习题2。2A组:1,4。
引导学生去联想这一概念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沟通它们之间的
联系,使学生能在新的高度上去重新认识和掌握基本概念,并灵活运
用基本概念。
【设计反思】
1。本设计从生活中的数列模型导入,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观
察,归纳出等差数列定义,然后由定义导出通项公式,强化了由具体
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本课各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引导分析
细致、到位、适度。如:判断某数列是否成等差数列,这是促进概念
理解的好素材;此外,用方程的思想指导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等等。
学生在经历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3。本节课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从“灌输式”到“引导发现式”的
转变,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讨解决问题为途径,以相互补充展开
教学,总结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课
堂教学效率。
4。本人认为在概念教学中多花一些时间是值得的,因为只有理解
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落实“双基”,更好地帮助学生认
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
生的解题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6:2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50114195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数学教学目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数学教学目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