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1、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
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
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
“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
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
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
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
找一位好吗?”
“我一定竭尽全力。”
苏格拉底笑了笑。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
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
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一次,当那位助手
再次无功而返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
起来:“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
其实都不如……”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恳切地说,“找遍
五湖四海,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
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
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
拉底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
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
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丢失
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
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一代
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
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自责了整个后半
生。
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辙,每个向往成功、不
甘沉沦者,都应该牢记先哲的这句至理名言:“最
优秀的就是你自己!”
2、怎样才能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
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苏格拉
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
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
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
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
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
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
了?”
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
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
天?”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
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3、快乐到底在哪里?
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
愁和痛苦。
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
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学生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在一边,找来
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
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一条独木船。独木
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
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
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
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
来访。"
4、如何才能坚持真理?
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
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
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
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
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有一位学
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学生们
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
举著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
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
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
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稍停,
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
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
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
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那位没举
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地举起了手。他的
神态,引起了一阵笑声。苏格拉底也笑了:“大
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
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儿也
没有。”
5、先想后做
一个黄昏,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
来到一片麦田前。
“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
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
再换。”
三个弟子欣然前行。
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
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
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
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
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
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
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
他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
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
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里
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
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之列。“先做了再说”,省
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
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第二个当属于“等
等再说”之列。“等等再说”,总是在思索、观望
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必定两手空
空,“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
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
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6、心态
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
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
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
难,有什么可乐的?"
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
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高兴的事
儿吗?"
过了一段日子,朋友们一个个成了家,先后搬了
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苏格拉底一个人,每天,
他仍然很快活。
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
的?"
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
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
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
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
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
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
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那人见他还是一副喜气
洋洋的样子,好奇地问:"你住这样的房间,也
感到高兴吗?"
"是呀!"苏格拉底说,"你不知道住一楼有多少
妙处呵!比如,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
搬东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劲儿;朋友来访容易,
用不着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扣问……特别让我满
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一丛一丛花,种一畦一
畦菜,这些乐趣呀,没法儿说!"
过了一年,苏格拉底把一层的房间让给了一位朋
友,这位朋友家有一个偏瘫的老人,上下楼很不
方便。他搬到了楼房的最高层--第七层,每天,
他仍是快快活活。
那人揶揄地问:"先生,住七层楼也有许多好处
吧!"
苏格拉底说:"是啊,好处多着哩!仅举几例吧:
每天上下几次,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有利于身
体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伤眼睛;没有人
在头顶干扰,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
"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感到,他
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好呀?"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
而在于心境。"
7、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
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
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
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
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
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
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
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
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
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
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
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
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
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
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8、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
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
“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9、消费
一天,一位熟知苏格拉底生活节俭的人突然在集
市上发现他全神贯注打量几件俗气的陶器,颇觉
惊讶,便上前问道:“苏格拉底先生,您今儿哪
来的雅兴?”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向来有兴趣的
是,看看市场上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
不要买自己想买的东西,而要买自己需要的
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即使只花一分钱,也是昂贵
的。
10、道德
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
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但道德究竟是什么?”
那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
道德的。”
苏格拉底问:“但为什么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
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
“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
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
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
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
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日
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
苏格拉底又追问起来:“假如你的儿子生病了,
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
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这也不道德吗?”
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
苏格拉底并不满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
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道德不能用
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
请你告诉我吧!”
那人想了想,说:“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
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
苏格拉底这才满意地笑起来,拉着那个人的手
说:“您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您告诉了我关
于道德的知识,使我弄明白一个长期困惑不解的
问题,我衷心地感谢您!”
11、心底无私天地宽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
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
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
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
找那个家伙算账。
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
“你怕那个人吗?”“不,我绝不是怕他。”“人家
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苏格拉底笑笑说:“老
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
要还它一脚吗?”
心底无私天地宽,有博大的胸怀,方能吞吐日月,
收放自如!太计较得失、荣辱,人生之路也便越
走越窄了!
12、苏格拉底寓言故事里的年轻人
远古时候,曾经有过一个部落,世代生活在暗不
见光的地下世界,每个人生下来,就被迫戴上手
铐、脚镣,一个个被禁锢在地下,世世代代在黑
暗中生老病死。后来,有位部落年轻人,挣脱了
桎梏,逃到地上,见着了阳光,尝到了雨露,他
兴奋的回到地底世界,惊喜的诉说着阳光的亮丽
和雨露的甜美,并游说族人去到地面上去,可他
却被族人以异端背叛的罪名逮捕,重新被套上桎
梏,最后沦为精神病患,在地下世界郁郁终其一
生。
且不说那些部落族人的愚昧与无知,我这里,只
说说那位年轻人,他的人生有四次选择幸福的机
会,而他最终却选择了痛苦,只因他是一个为了
理想而活着的人。
(1)如果他能像其他人一样逆来顺受,安心做
地底下部落的奴隶,那么他将永生看不到阳光,
但他至少可以宁静而满足地过他幸福的一生;可
是,他选择了逃离,只因为他有一颗跳动的心,
有一颗向往阳光,向往光明的心;
(2)如果当他看到了阳光,就别再回地底下去
了,那么他将终生享受阳光的温暖,也可以幸福
而满足地过他的一生;但那位年轻人不是一个自
私的人,光自己享乐,他并不会感到快乐,他要
全族人都能享受阳光的温暖,所以,他选择了回
去游说,选择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选择痛苦的
开始;
(3)如果他回到地底后,说服了他的族人;那
么他的所有族人全部就会搬到阳光下生活,而他
将得到最大的幸福,实现了理想;可是,那些愚
昧无知的族人,怎么能相信他的话呢?这时,如
果他选择了再次逃走(他也有机会和能力),他
应该心底无憾地在阳光下幸福地生活,但他却没
有,他选择了继续游说;
(4)当他又被套上桎梏后,如果他能彻底接受
现实,忘了过去曾经见过的阳光,那么他也能像
其他族人一样快乐地接受着禁锢,直至生老病
死,过着平静而满足的,自己以之为幸福的生
活;
但他,终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从一开始的逃离
桎梏,就决定了他的与众不同,就决定了他的命
运的多炙。他为自己的思想而活着,为自己的理
想而煎熬着;
人,失去了理想,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
一个拥有理想的人,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时,
就会痛苦;
可是,多少人,仍要痛苦地理想着;
因为,理想就是我们的灵魂,没有了理想,我们
就没有了灵魂,也就变成了跟别人没有区别的载
体了。
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雅典监狱中一
位年届七旬的老人就要被处决了。只见他衣衫褴
褛,散发赤足,而面容却镇定自若。打发走妻子、
家属后,他与几个朋友侃侃而谈,似乎忘记了就
要到来的处决。直到狱卒端了一杯毒汁进来,他
才收住“话匣子”,接过杯子,一饮而尽。之后,
他躺下来,微笑着对前来告别的朋友说,他曾吃
过邻人的一只鸡,还没给钱,请替他偿还。说完,
老人安详地闭上双眼,睡去了。
而他就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寓言故事中的年
轻人,就是他自己的写照;他的一生,完完全全
地活在自己的理想之中,为此,他付出了自己一
生的幸福。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5:1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460241947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弟子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弟子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