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作文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
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
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收集的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作文,欢迎大家阅读
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作文
《道士塔》中的王圆绝对是一个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说,
如果让他来承担这段历史,的确是厚爱他抬举他了,他是一个小人物,
他根本担负不起这样的重大的责任,连替罪羊的资格都不够。但是透
过他,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愚蠢的政府,一个没落的文化族群,乃至
一个愚蠢的民族,一种黯淡了的文化。
偌大的一个民族,竟然让这位酷似农民的人来守卫和呵护敦煌的
宝藏,姑且不论他的文化水平,也不论他的道德操守,一个没有走出
故土,缺乏阅历的人怎么能够对自己的责任和职务认识清楚,一个不
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会把文化当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够
潇洒,够气派,够大方。他不懂文化,但晓得银元,他不懂守护,却
知道奉送,这也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写,一路地送过去,
一者见得博学,二者见得大度。
其实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将国土资源送出去的人,都没
有受到谴责,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着荣华富贵。王道士也很幸运,至
少到今天还有人记得他,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抛却王道士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不值得我们用大量的笔墨,
花费大量的脑筋,我们道士想问,当时的政府做什么了?地方政府难道
不知道敦煌是一个宝库吗?不知道这是地方文明的标志吗?不知道子孙
后代引以为荣和繁衍生息的骄傲吗?
知道,但没有人考虑这些,官员们都在考虑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很
鼓,皇城的关系用什么东西打通,于是捧着金碗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奴
颜媚骨,而上官们也名正言顺地享受着地方政府官员的孝顺,于是一
个庞大的腐败系统悄悄地蚕食了这个宝藏,那个王道士即便真的是一
个尽忠职守的豪侠,也会淹没在这样的交易洪流中无声无息直至终了。
看看余秋雨的描写吧: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冷的是人心,悲凉的是情感。
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
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一个对于文化的失落痛心疾首的人才会
写出这样悲壮的文字。当所谓的冒险家强盗般地盗走属于中华民族的
国粹,一个真正具有民族情感的学者如何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
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强取豪夺,这是对文人的蔑视和不屑,这是对民族
的一种戕害。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即便放在大英博物馆内展示的也应
该是中华文明和华人的智慧,应该是外族的侵略行径。毕竟这种文化
的姓氏应该是中国。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
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
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
今天的中国更不穷,说句实话,我们可以到世界各地买房购车,
我们可以培育世界各地的品牌,但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名誉,忘记了
自己的产品。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敢于吸收世界上任
何优秀的文化,而惟独冷淡了自己的文化,他们可以倾慕时尚任何国
家的时尚,而惟独寻不到自己的时尚,他们可以走出国门为自己的骄
傲,而忽略了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有甚者,还把自己打扮成一
个假洋鬼子,对自己的同胞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数典忘
祖。
真的,运走一点东西,不打紧,大不了我们还可以仿制,但运走
了思想和灵魂,文化的土壤就会日渐贫瘠,那时,我们只能是走在无
尽的沙漠中去寻找海市蜃楼了。
最怕的,不是丢了的,而是丢过了之后,我们依然在丢失。
道士塔读后感1000字
《道士塔》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历史悲剧,一个沉重的文化史
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心痛,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也
为我们的民族,发出一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
全篇围绕敦煌莫高窟展开,说的是在20世纪初,莫高窟由一位无
知的道士掌管,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甚
至挖凿,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慕名而来
的西方学者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受到糟践,不
幸流失,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国宝外流,我们发自内心地遗憾、痛恨、愤慨。强烈的民族自尊
心让我们在今天,在这个觉醒了的民族当中,开始做一些事对遗失的
文化进行补救。于是,在遗憾、痛恨、愤慨之余,我们直截了当地想
抓住罪魁祸首。那么,元凶是谁?是犯下了强盗行径的西方学者?是目
光短浅、愚昧无知的王道士?还是旧中国,那个没落在闭关锁国中的
“天朝”?或许真如古人所说的“慌不择路,饥不择食”,自身的落后
让我们已无心理睬一下被搁在西北荒凉之中的文物们,只好让强大的
势力来替我们保管?想想旧中国所背负的“东亚病夫”的耻辱,想想
“落后就要挨打”这铁一般的真理,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民族自尊心
在哭泣,我感到往事不堪回首,它令我感到那样恐慌与不安。仿佛有
一枝利箭从历史深处射来,刺痛了我的心。
这就是历史悲剧,发生在祖先们的身上,但它带来的痛苦却可以
绵延几个世纪。然而时光即逝,往事不再,亦无法缉拿真凶,将其正
法。我们所能做的,惟有无奈,无奈地历数罪恶,无奈地遗憾惋惜,
无奈地遥望历史,无奈地幽幽痛惜,无奈地叹出一口气,让它定格在
那一个个耻辱之日、罪恶之日的上空,化作晴空中的阴霾,眼睁睁看
着愚钝的王道士在毕恭毕敬地带路,看着洋人们在莫高窟洞开的一刹
那惊诧瞪大的双眼,看着一箱箱文献、一尊尊泥塑、一车车诗卷、一
幅幅壁画被运走。这样的奇耻大辱,哪个国人还能坐视不理?一个当代
中国青年这样写道:“我好恨/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要么你我各乘
一匹战马/决胜负于城下。”激荡人心的语言,道出了每位中国人的心
声。但,现实与理想总是在作无谓的对峙与较劲,从而无法统一。看
看,现在中国人在干些什么?有一些人继续沦为洋人的奴隶;有一些人忘
掉了耻辱,忘掉了历史;有一些人在伦敦、东京等地的博物馆买下中国
文物的胶卷,回国后对着相片作空头研究;还有一些人在呐喊中吼出愤
怒,却永远只是呐喊,无法付诸实践。
一切皆因他而起,那愚氓———王道士。时至今日,不少人认识
了这个名字:王圆?。我在想,如果让他知道了国宝的价值,让他知道
了他所作所为的严重性,他会怎么做?依然赚取蝇头小利?又或者,转
做了更大的买卖?还是改邪归正,捍卫国宝?无从得知———我的想象
力有限。但这次的阅读却让我真实地接触了历史的阴暗面,那是一段
可怕的、灾难的岁月,但愿它不再发生。
道士塔读后感
我好恨
恨我没早生一个世纪
使我能与你对视着站立在
阴森幽暗的古堡
晨光微露的旷野
要么我拾起你扔下的白手套
要么你接住我甩过去的剑
要么你我各乘一匹战马
远远离开遮天的帅旗
离开如云的战阵
决胜负于城下
我希望你以的身份再生
——李晓桦《致额尔金勋爵》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道士塔》中引用的李晓桦写给下令火烧圆明
园的额尔金勋爵的诗句,我觉得实在是太恰当了,身为一个中国人,
看到这段历史都会由心底升腾起的恨意,然后开始蔓延,放大,最终
溢出胸腔。然而和战争中的熊熊烈火遥相呼应的是在甘肃一个偏僻的
地方由三个人组成的“掠夺大战”。那一场战争没有硝烟,没有大火,
没有震惊中外的报道,但它所带来的损失和代价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
铭记。让我们来记住这三个男人的名字吧:莫高窟主持王圆?、匈牙利
人斯坦因和中国翻译蒋孝琬。
初读《道士塔》和《莫高窟》,感受最多的是愤怒,愤怒王圆?的
无知,愤怒斯坦因的自私和蒋孝琬的无良,恨不能穿越回那个朝代,
以一己之力挽回点什么。二读就变成深深的无奈了,就算回去,我们
依然改写不了历史的悲剧,清政府的无能,侵略者的野心,战争中的
朝不保夕,莫高窟的悲剧又岂是区区三人造成的。
再次品读终于冷静下来,余秋雨先生写出来应该不仅仅是发泄情
绪吧?至少我们应该从中接受点教训?
首先是莫高窟当时的主人,一个农民出身的没有多少知识积淀,
单纯为了谋生的道士,一个一本正经毁坏着无价之宝的道士。这位王
道士的日常是化缘,得了钱便把精美的壁画用石灰刷去,再把塑像捣
毁,堆起灵官之类的。他做这些也一定是毫无私心吧,他也许还会感
动于自己的付出。这么辛苦的工作和改造,也许也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吧。只是他太狭隘了,用一个农民道士的审美改造着这个历代文化碰
撞形成的精粹。他的改造最根本的原因是无知。是因为那些精粹在他
眼中没有任何价值。
当发现藏经洞时,他本能是上报官员,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无
过错,但将这个惊天秘密如此轻易泄露,作为莫高窟的主人或许还是
因为他的无知吧。倘若他稍微学习一点文化知识,稍微提升一点点修
养,或许他就不会如此轻易行动了,作文
/不会因为拙劣的谎言就轻易答应斯坦因
用四块马蹄银换走走五辆大车文物。
从王圆?身上,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带来的力量。我们常常疑
惑学习有何用?尤其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升的现代,衣食无忧,不学习
照样可以过的很好,也有很多人学历不高的人成为商业传奇,以此
“鼓励”了多少学子在大好的年华放弃了学业。可是学习真的没用吗?
不为功利的目的,至少可以提升我们的见识,提醒我们做事之前深思,
不至于犯那么幼稚的不可饶恕的错误。就冲这一点,就冲着对王圆?的
恨意和悲叹,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不是吗?
与王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翻译蒋孝琬。从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是一
个生于书香世家的书生,不然不会有这样动听有的名字,父母必定是
期望他孝顺有才华的。有才华,他做到了,但孝就难说了,孝顺父母
我们姑且不知,但于国家他实在是玷污了这个字。
他必定是深受中华悠久文化浸润的,所以在借阅王圆?随手递给自
己的几本经书时,他激动到不能自己,他立刻就明白了这些是无价之
宝。于是他秉烛夜谈,甄别文物,那么轻易就读懂了这些历代传承下
来的精髓。他那么聪明深谙谈判之道,王圆?的犹豫在他的聪明面前根
本不值一提。他替斯坦因筛选最有价值的经书,替斯坦因翻译,替斯
坦因谈判,还屁颠屁颠的到这个外国侵略者面前邀功。
我难以推断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倘若王
圆?的破坏和纵容是因为无知的话,那蒋孝琬的助纣为虐又是因为什么
呢?被迫?金钱?地位?可是作为一个精通传统文化,有深谙西方列强的
侵略之道,他怎么不会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是在犯一个弥天大罪呢?是在
遗臭万年呢?那他又怎么能做的那么心安理得呢?
他的学识并没有成全他的修养,学富五车与低劣卑鄙同时集中在
他身上,他犯的错就这点来看要远比王圆?更不值得原谅,更值得所有
中国人的反思。
倘若王圆?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那蒋孝琬就告诉了比知识更重
要的就是良知。这或许也是我们教师更应该交给孩子们的吧?在这个全
民学习的时代,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残酷,那么保持一份良知作为做
人的底线就变得尤为珍贵。
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敬畏,怀着虔诚的心欣赏并努力保
护好我们的先人历经沧桑遗留下来的精粹,保留好初心前行。
阅读余秋雨《道士塔》有感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每每想起余秋雨的《道士塔》,心中不
免有些寂寞,又有些憎恨。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
僧人圆寂塔。在道士塔中曾经住着一位姓王的道士,他是敦煌石窟的
罪人。
当各国艺术家都在创作他们的举世杰作时,古老的敦煌文化正在
王道士的手上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一个道士,因为看不惯雕像、壁画,就找人将雕像砸碎,将
古老的文化变成几个怪模怪样的天师灵官;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
冠”都涂成一片惨白。
虽然“藏经阁”是王道士发现的,但他却没有将这宝贵的文化遗
产留下来,外国人的一点钱、商品就能换回几大卷在现在可以算得上
无价之宝的经书。
“1905年10月,俄国人勃奥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的俄国商品,
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
了24大箱经卷、5箱织绢和绘画;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郎和橘
瑞超用难以想像的低价换取了300万卷写本和两尊唐塑;1914年,斯
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5大箱、600多卷经卷……”这
是在文中写到的,令人惊讶的不仅是用那样低廉的价钱换走了一大批
的经卷,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文官们的滔滔奏折中竟没有提“墩煌”
一个字,甚至那些各国的冒险家没有任何手续、任何关卡地就来到中
国。
但如果单凭王道士的迂腐,还不足造成墩煌毁坏性的损坏,可恨
的是中国官员门对文物毫不重视,贪婪的他们一步步把文物吞没了,
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就只有钱,钱对
于他们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但他们不知道,再多的钱也买不会这
些文物,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他们的罪过。
看看莫高窟留下的古代造型艺术杰作和浩如烟海的经书,就知道
敦煌文化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
国官员们的手中完结了。他们太卑微,太渺小,对他们再愤怒也无济
于事,因为他们那无知的躯体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
笔沉重的文化债!
我为墩煌莫高窟默默流泪。。。。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2:34: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36463193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道士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道士塔.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