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
推荐文章
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热度:电大法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范
文热度:电大法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热度:法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热度:法学教育本科论文范文热度:
学生在写作法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时候,在选题和内容以及写作方法
和论文结构方面存在较多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下面是店铺为大
家推荐的本科法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分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价值特色建筑风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论文摘要:三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独特、规划
肌理明晰的皖中水乡古镇,历朝历代皆为军事重镇、交通枢钮镇、文
化名镇、商贸集镇。对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客观评定,充分挖掘资源,
进而对其量身定制合理的保护发展方案,意义重大。
三河古镇,地处皖中名城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镇区面
积4.71KM2,辖区面积65.5KM2。境内丰乐河和杭埠河两大水系环绕
镇区交汇后,东流巧公里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据
《左传》记载,古镇史称“鹊诸”,有可考历史2500多年。现名“三
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丰富的水网资源,
独特的地理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三河“小桥、流水、人家”
的市井风貌。镇区内渠塘纵横交错,商贸沿河成街,建筑临水而建,
廊桥跃水相连,是典型的“皖中水乡古镇”。悠久的历史,长期的文
化积淀,给三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尤以古城墙、古河、古
桥、古街、古茶楼、古名居、古庙台、古战场等“八古”景观而著称
于世。是皖中地区反映晚清时期历史风貌、兼收古徽派建筑特色、囊
括古建筑类型较完整的水乡古镇,其综合历史文化价值,当可和驰名
中外的苏州古镇周庄相媲美。
一、三河古镇的历史价值与风貌特色
1、历史价值。岁月茬蕙,朝代更迭。“三河”虽几易其名,但古
镇在各朝代都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显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
兵家必争之军事重镇。公元前537年,吴楚之争在此演绎了“鹊岸之
战”。1858年,太平天国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在此大败湘军,创下了
载人史册的“三河大捷”。至今遗存的古战场、古城墙、英王府似乎
仍在诉说着那些硝烟散后的功过成败。“鸡鸣三县”的地理优势,使
其成为皖中商贸集镇的理想之地。透过现保存完好的古商业街、铺宅,
仍可遥想昔日的繁华。水陆兼备的交通要道,使其历朝历代皆为江淮
区域交通枢纽重镇,现存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家族的粮仓、四川总督
刘炳璋的三河房产可说明一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孕育出众
多的名人志士,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窄窄的“一人巷“、
幽静的故居,依稀可见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少年时学习、生活的情景。
三河古镇现存古建筑群以清末明初时期为主。完好的古街道有西
街、南街、东街,街区肌理完整,建筑风貌依旧,保存2000多米长的
青石板路辙印深深。目前,已经批准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三河大
捷遗址—包括太平天国的城墙、英王府(即太平天国军大本营),
全省最长的古街巷—包括刘同兴隆庄(清代),青阳分公司告示
牌(清代),一人巷住宅群(含杨振宁故居,清代),郑善甫故居—
鹤庐(民国时期),三县桥(清代)等。
2、规划肌理。三河古镇的规划以“水”为灵魂,水陆交织的街区
充分利用了河、港、塘、溪、路的自然条件,巧妙地将城镇、建筑、
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街区的基本格局是沿河成街,因水得镇,临水
建房;以码头为端点、河道为边沿,随着岁月的流逝,辐射状衍生成数
条古商业街。
三河的规划以“街巷”为骨架,支连众多窄巷,窜起成片民宅,
纵横交错,分布均匀。街巷宅院相对规整,有中心轴、方向感、边缘
界定。只是有些宅门因风水关系稍有凹凸转折。造型各异的石桥与街
道的交汇节点,往往是茶楼、戏台、铺地等公共场所,空间转接自然,
高潮迭起。古商业街道空间尺度适宜,渔俪延伸,店铺、民宅、酒肆
随形就势分呈两侧,各商号标新立异的招牌点缀得古街热闹繁华、多
姿多彩。又因是水灾多发区,三河作为古时军事重镇,防御性也是其
规划特征之一。深而宽的河道,既有供给货物的功能,又有防御的功
能。在窄形市镇的两端修筑防御工事—城墙、炮台,使整个市
镇宜攻宜守。
从三河镇现存古迹来看,有着朴素的规划意识,商贸、防御、文
化特征突出。而建筑、河道、桥梁及市井百态则构成了“小桥、流水、
人家”的小镇景象。
3、建筑风貌。历史上的三河地处江淮之间,水运发达,商贾云集,
南北文化在此冲撞、交融,形成“皖中”文化,故其建筑风格南北兼
容,别有特色。大王庙、城陛庙、万年台、英王府等公共建筑宏伟、
庄重、色彩鲜艳,更具北方建筑风格和官式建筑特征。而民宅、商铺
小巧、简朴、色彩素雅,更似皖南的建筑风格。
古街两侧的铺宅始建于清初,成型于清末民初。商住特征明显,
多为一、二层砖木结构。平面呈块状,二或三进庭院。从街至河道依
次为铺面、作坊、宅、储藏(如有二层,则一楼宅为厨房、餐厅,二楼
为住宿),底层空间通透,如刘同兴隆庄。铺面、作坊因所售商品及生
产工艺不同,柜台或当街设置或在室内两侧设置,沿街一色红色板门。
因商贸繁荣,建筑也较早地吸收了泊来文化;二层以走马专心廊为平面
交通;沿街立面各家铺宅间以简化了的马头墙分隔:门楼、窗眉、扶手等
细部造型朴素,突出实用性;墙面以清水砖为主,灰墙灰瓦,红色门板、
彩色招牌点缀其问。有韵律,有变化,形成一幅清末皖中古镇的繁华
街景。
4、非物质文化遗产。三河历来以其古老、秀丽、繁华而闻名遐迩。
人文环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河的饮食融南北之长有独特风味,
品种丰富,创造出享誉四方的三河土菜品牌。目前开发有土菜系列、
茶干、米饺、米酒等;三河民间文化繁荣,主要有闹花船、车上轿、河
蚌舞、花旦、兰花等传统节目,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起源并流传皖
中地区的庐剧,是全国知名的地方戏剧种,创始于200年前,唱腔兼
收民间小调、越剧等曲调,丰富、圆润,深得民众喜爱;三河镇的传统
手工业发达,其匠人制作的羽毛扇、木杆秤等手工艺品制作考究,产
品远销海内外。
三河镇现存古建筑核心区面积达8.74公顷,总建筑面积约为
25460M2。区内街巷格局完整,传统功能健全,韵味和肌理依然清晰。
以现存较完整的西街、南街、东街为骨架,前店中坊后居的古建筑为
街景,以原有建筑功能和特色传统商品为依托,再现了古时三河的繁
华与生活原貌。
二、三河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几点建议
1、成立保护机构。成立以镇长为总负责人、文物、古建专家组成
的保护领导小组,以城建、规划、文物、文化、工商、财政等相关部
门人员组成执行机构,以群众推选代表组成文保协会实行监督核心保
护区的管理、城建、古建保护与修复、资金投人的情况,定期核实文
保规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并定期向镇民公布,
形成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机制。
2、摸清古镇资源,建立基础档案。应在全镇范围内,深人调查,
登记建档,内容包括:名称、位置、面积、年代、材料、历次修复情况、
产权归属、价值特色、保护责任者等,实行挂牌保护,同时对建筑遗
址的保护修复建设情况在公示栏中公示。
3、修编总体规划与保护规划。应高度重视对辖区内古建筑、古文
化遗址的保护工作。聘请规划专家修编《总体规划》和《历史街区保
护规划》。站在保护祖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从保护独具特
色的皖中水乡风貌占镇景观出发,充分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对三河镇
历史街区的保护原则、目标、内容进行详细规划。
4、制定保护措施,加大投入实施。根据制定的《总体规划》和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对历史街区保护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对所有
的文物保护点实行挂牌保护,严禁任何可能有损古建筑保护与管理的
工程实施。在重要的文物保护点设置具有警醒意义的保护标志,提醒
居民和游客,共同保护古建筑,防止有损文物的行为发生。对部分古
建筑因年代久远、洪水侵蚀,遭到损坏,应本着“修旧如旧”,“先
保护后利用”的原则,由专家提出修复实施方案,在经费上给予支持,
分期进行修复。
5、发展可持续旅游,促进经济增长。以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为
目标,以“小桥流水人家,水乡古镇特色,三产旅游兴镇”为发展战
略,充分挖掘三河历史文化名镇的丰富内涵,有效整合资源,加大保
护与建设的力度,逐步成为皖中地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
经济文化繁荣,群众生活殷实”的“经济强镇、文化名镇、生态古
镇”。将古建筑文物保护与城镇建设、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协调发展,
使三河这一千年古镇因保护而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
本科法学毕业论文范文二:广西医疗卫生建设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桂系卫生保健防疫健康水平
[论文摘要]新桂系主政广西后,大力推进卫生建设,医疗管理机构
和卫生法规逐步完善,注意培训公共卫生及医护人才,卫生保健、防
疫及学校卫生教育工作广泛开展,卫生经费投入甚至一度领先于国内
诸省市。但总的来看,卫生建设的实施未能一以至终,卫生设施数量
偏少且多陈旧简陋,医护人员甚为稀缺,传染病未得到有效控制,人
民卫生意识不强和健康水平不高。
清末以降,广西医疗卫生还十分落后。《广西一览》称:“往昔
闭塞之广西,恒亘百数十里而无医药,真有所谓自生自灭之形势,人
民之医药知识,诚不足道”。此言虽不十分准确,但也大体反映了当
时广西医疗卫生的实际状况。当时除极少数病者求助于传统中医中药
外,“乡民有病,多不事医药而求鬼神,致有一病而不起者,则诿为
天数”。旧桂系统治时期,当局仍未重视医疗卫生建设,政府不但无
卫生管理机构和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还借筹饷之名,开放卖淫嫖娟,
致性病严重传播。对于流行的麻疯病人,不但不予以救治,反而以焚
烧和枪杀了事。但同时,已有西医传人广西,打破了单一中医治疗疾
病的局面。1925年以前,广西内的西医机构,主要是一些教会医院和
少数私人西药店和小型诊所,诊治范围十分有限。20世纪30年代初,
新桂系开始关注卫生事业。在“推进卫生行政,发展人民保健事业”
的方针指导下,逐步开展医疗卫生建设。
一、设立卫生行政管理组织,创办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培训公共
卫生及医护人才
新桂系主政广西初始,卫生行政由民政厅掌理。1933年10月,
新桂系设置广西政府卫生委员会,筹划全省卫生事务,常务委员由民
政厅长、教育厅长和一位医学专家组成,是为广西历史上第一个卫生
管理专门机构。为方便推行政令,1935年5月,当局将民政厅主管的
卫生行政拨归卫生委员会办理。同年9月,将卫生委员会裁撤,一切
卫生设计事项归民政厅负责。抗战时期,于1940年7月,将民政厅原
设的卫生科扩大组织成立广西省政府民政厅卫生处,综理全省卫生行
政。
随着管理机构的设置,医疗卫生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展开。“一面
借图画文字或口头宣传,灌输人民卫生常识,一面以行政力量,督促
人民对卫生之讲求,在各大埠之中,举凡关于清洁、保健、防疫,以
及卫生之调查统计等事,无不视为建设要政。至于各县,则医院或区
乡(镇)医务所,屠兽场、菜市、公厕、鼠箱、垃圾箱等之设置,以及防
疫注射,施种牛痘,扑灭蚊蝇,取缔不清洁饮食品,禁售危害药品等
等,罔不积极筹划与设施,并举行各种卫生运动,及清洁卫生比赛,
以示倡导”。由于新桂系当局重视,20世纪30年代广西卫生保健工
作“凡百设施,均上轨道”。
1931年以前,除梧州公立医院(1925年建立)外,广西还没有政府
设置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各地少数的医疗组织均由私人办理。1933
年4月,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梧州、南宁、桂林3大卫生区,每区设
省立医院1所。1935年7月改划为8个卫生区,每区设一省立医院。
1937年再改为11个卫生区,每区除设1所省立医院外,各设卫生事
务所1所,专司卫生行政事务,卫生事务所下分设巡回医疗队和检疫
所。1935初,省会南宁有医疗机构6所,包括设备较完善的公立广西
军医院1所,教会医院有玫瑰医院、道救医院、小乐园医院共3所,
私立普济留医院1所,红十字会1所;有中药房59间,西药房16所。
到20世纪30年代末,全省省立卫生保健机关共有卫生事务所12所,
医疗防疫队15个,省立医院11所。除卫生区设立卫生机关外,县乡
镇设医院或医务所,到1936年,1个县设立了县医院,富川、贺县、
钟山联合设公医院;73个县设立了医务所,11个县设立了乡医务所25
个,3个县设立了镇医务所3个。从而形成了由卫生行政区、省县医
院、乡镇医务所构成的卫生保健系统。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广
西省政府还于1934年成立广西(梧州)制药厂,1937年成立广西卫生
试验所,制造各种药品。还在梧州、南宁、桂林成立医药研究所。为
培养医务工作人员,1933年开办龙州种痘传习所,培训种痘医务人员。
1934年创办广西医学院,随后又创办省立医药专科学校,省立、县立
助产护士学校等。20世纪40年代,广西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医疗机构及人数均有一定增加。如省会桂林(1936年广西省会迁往桂
林),1946年除省立和公立医院外,私立医院和诊所有90余所,中西
药商领执照者有83间9。全省情况,据广西省政府统计处编的《广西
省统计摘在》(第二号),截至1948年6月,广西共有卫生医疗机关
198个,其中省卫生处1个、省立医院6个、省医疗防疫队3个、省
卫生试验所1个、市公立医院7个、市公立医院分院6个、县卫生院
93个、县卫生分院46个、县乡镇卫生所34个。各级卫生医疗机关人
员1557个,其中医师284人、药剂师3人、药剂生105人、护士
381人、助产士161人、检验员8人、卫生稽查员50人、卫生助理员
175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主计人员(含会计统计员)30人、事务人
员(含普通行政人员)343人。
从上述统计数字来看,医务人员数量方面,广西百县医师,平均
每县不到3个。如以当时广西约1500万人口计,则平均每万人口只有
0.19名医生;设备方面,只有桂林、南宁、梧州等地的几个省立医院条
件较好。1942年桂林医院(即省立广西医学院实习医院)分内科、外科、
小儿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牙科、皮肤花柳科、检验室、x光
室、药局(房)、护士部、事务部、会计室等部门,分科设置、设备均较
完善。但绝大多数县镇乡村卫生机构十分简陋,有的县甚至一所卫生
院都没有,医护人员缺乏。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新桂系当局注意培训公共卫生及医护
人才。首先,设立专门医药学校,以培养医师、护士、助产士、中医、
卫生员和卫生警察等专业卫生人员。1940年,各学校培养的各类医药
人员共有547人,3年后增为1588人。其次,组织医护人员培训及资
格考试。省政府在梧州、桂林等地设医药研究所,“由各县考选中医
人才入所研究,以养成中西医生,助产、看护等人才”。医务所还选
派医生深入县乡,协助办理医务,招收当地人教授医术。针对广大农
村接生条件落后状况,分期培训接生人员等。此外,省政府还自1935
年起,开始办理医药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从1941年、1942年的审
查情况看,在包括医师、药师、牙医师、护士、助产士、药剂士、镶
牙生、中医在内的医事人员审查登记中,1941年请领证书200件,合
格者为182件,不合格为18件,不合格率为9.0%;1942年请领证书
者439件,合格者计260件,不合格者为179件,不合格率为40.7%。
新桂系当局通过审查考察,以尽可能保证医药、护理人员的执业水平。
新桂系当局还注意增加医疗卫生经费投入。1933年以前,广西的
卫生行政由民政厅管理,没有专门的卫生经费预算。卫生委员会成立
后,开始在财政预算中增列卫生经费。1933年度卫生经费支出为
60.81万元,占同年省财政支出1.56%,与同年全国部分省市的卫生经
费支出相比,贵州1.53万元、云南1.11万元、湖北2.74万元、江苏
5.24万元、浙江l0.43万元、南京31.90万元,广西的卫生经费支出
远远超出上述省市,如以人均卫生费支出和占省市总经费支出比率比
较,则广西领先地位会更明显。从县市级政府对卫生经费的投入看,
1934年~1945年,卫生医疗费支出1.38万元,占总支出的3.24%,
除1940年外,也是呈逐年增长趋势,与一般省份的支出比例不及1%
相比,广西医疗卫生投入处先进行列。但是151军两次侵桂后,广西
的卫生事业受到重创,抗日战争后物价猛涨,全省经济陷入瘫痪,新
桂系末期自身难保,无力投入应有的卫生医疗经费。
二、加强卫生保健、防疫工作
广西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湿热,易于疾病的滋生与传播。另外,
经济落后和传统社会观念也是导致疾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具体
表现为:居民普遍营养不良,体质较弱;相信迷信,有病多求神拜佛,
缺乏卫生知识,不讲清洁扫除,或随地堆积垃圾,居室又大都未设厕
所,随地便溺,雨天粪便流人河沟,居民饮用不洁之水。此外,桂西、
桂北等地少数民族多居木楼,人畜同居一室(楼上住人,楼下豢养禽畜),
容易导致病源滋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传染病种类大致有甲状
腺肿大、麻疯病、鼠疫、霍乱、天花、伤寒、赤痢、白喉、猩红热、
斑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等。
早在旧桂系统治时期,疫病在广西已常有蔓延。1913年北海疫症,
“竞有一家大小老幼猪狗同时罗疫毙命,无一幸免者……
人民因疫伤毙者不绝于道”。1920年,庆远、怀远一带居民“患霍乱
而死者,闻已达四万余人”u,后此疫传至柳州、梧州、平南等地,时
逢桂粤军阀混战,政府并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治。
与旧桂系相比,新桂系当局比较重视防疫,采取各种措施予以防
治。省政府颁发一系列法规,要求各地切实执行。例如,《广西医疗
防疫队组织规程》《南宁良庆麻疯村组织规程》《广西省大扫除办法》
《广西省扑灭蚊蝇办法》《广西省检查娼妓健康规则》等,不下几十
项。对流行较广、于民众健康危害大的传染病,集中力量予以防治。
1926年梧州霍乱流行,“每日罗此病者不下二十余起,而能生还
者,不过十之一二而已,一般市民极为恐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除严重取缔街上凉品及无皮瓜果,以减少传染外,更在东门外择广
仁医院地址为临时病院,俾一般患病者入院调治”,“并明令市内各
公厕,收回管理”。
住血吸虫病在广西宾阳、永淳等县经常发生,省政府专门成立宾
阳住血吸虫病防治所,负责防治。该疫区住血吸虫病感染人数,1941
年、1942年分别为7967人、8224人。此疫“流行之最大原因,为疫
区内之所有各河流暨其支流,均有住血吸虫之中间宿主分布,每至雨
季时,河水汜涨,钉螺丝随之移植,及各村均无厕所之建置,便溺随
地皆是,一经天雨,粪便则随之冲入河中所致”。该所成立后,在宾
阳、永淳等县附近百余村庄、70多条大小河流、950余平方公里的范
围内展开调查,并为民众治疗住血吸虫病。
甲状腺肿大病主要在桂西各县流行。据1937年各县调查,患病者
1590人。此病系由饮水缺少碘质成分及母体遗传所致。省卫生试验所
配制钾盐一种,分发龙州、百色、庆远各省立医院试用,“俟有成效
后,即大量制造,普遍供给人民服用”。
麻疯病对人的生命危害极大,人见人怕,谈“疯”色变。此病以
桂南各县居多,1937年调查所得总数达几千人。为加强对麻疯病人的
管理与治疗,广西省政府在邕宁县良庆乡设麻疯病人管理所,还设立
绥渌县亭良麻疯病人疗养所,又令梧州西医院兼办麻疯病院收容救济
此类病人。但由于经费有限,仍未能全部收治。广西省政府又订定
《广西省救济麻疯病人办法》,通令各县救济。1940年南宁沦陷,邕
宁麻疯病人乘机潜逃,房舍坍塌。南宁收复后,广西省政府拨款4.2万
元建南宁良庆麻疯村,1942年3月完工,4月1日开始收容男女疯民
41人。但仍因经费不足,且物价高涨,村内一切设备,极为简陋。梧
州西医院也曾收容麻疯病者l5人,抗战爆发后经费断绝,1942年将院
内收容的病人拨送南宁良庆麻疯村。由法国传教士李玛诺主持的绥渌
县亭良麻疯病人疗养所则较有特色。“经费由天主教会拨发,设备颇
称完善,管理亦属周密,房舍宽敞,地址相宜,洵为救济疯民之良好
场所。该所疯民生产计划,注重开垦种植,及牧养牲畜等,疯民日常
衣食住费用,完全由该所供给。”
据此可见,新桂系政府对流行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比较重视,但
限于经费和种种原因,广西的传染病始终得不到根治,仍然不时发生,
威胁着人民的健康。
三、加强城乡卫生管理和宣传
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当局重视卫生宣传,向人民灌输卫生知
识,加强城乡公共卫生管理,开展卫生调查,举行卫生运动,灭蝇灭
鼠与健康比赛等。卫生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一是创办卫生健康报刊,
并在各主要报纸开辟卫生专栏。如梧州卫生区省立医院1933年发行
《卫生旬刊》,桂林医药社于1943年创办《家庭医药》杂志。二是向
民众发放卫生小册子,利用传单墙报宣传,1931年梧州公安局编印白
喉宣传资料5000份分发各地。据《广西省卫生行政工作报告》和《桂
政纪实》记载,1937年~1943年,广西共编印防疫小册子公共卫生
宣传大纲、卫生常识30.14万张(册),发给各县作宣传。三是利用广播、
电影进行宣传。或特约医学专家播讲卫生常识,或由电台播出健康讲
话和卫生专题节目。1939年,广西省政府曾购买幻灯机和卫生幻灯片
下发放映,当年放映幻灯片就有6000多次。四是举办卫生展览和卫生
讲演。1941年桂林市举办卫生展览会,参加机关有桂林市卫生事务所、
省立医院、卫生署医疗防疫队、桂林市政府卫生科等,参观人数达5.9
万人,而1942年全省举办卫生展览达23次。讲演及谈话的主题多为
防疫和宣传卫生常识,其中1938年~1943年通过派医疗队下乡巡回
作公开讲演及个别谈话的方式,受众人数达181.2万人次[21J。各种
形式的宣传教育,使民众逐渐了解科学卫生知识,从而起到主动防治
疾病的作用。与此同时,新桂系还注意公共卫生建设。1932年省会南
宁开展规模空前的卫生运动,颁布卫生施政纲要,设立垃圾堆积场,
规定时间指派清道夫每日依时洒扫街道运输垃圾两次,张贴布告禁止
市民任意倾倒垃圾及保护公共饮水;组织清洁委员会,办理全市清洁,
保护公共卫生;检查取缔不清洁饮食物,取缔不合法医生及接生婆,禁
宰病兽,并组织检查队检查市内外各住户食物和营业店、屠兽场、公
共娱乐场、公共厕所、沟渠等清洁卫生;每年春季,施种牛痘以防天花,
夏季则召集市内各医院及慈善团体,共同组织防疫委员会,购办各种
防疫药苗,分区实行防疫注射,举行灭蝇运动,以及因疫症而死亡者
之消毒等。
新桂系当局还注意加强乡村卫生工作,颁布加强乡村清洁卫生的
条例,令乡村开展卫生运动。如规定人蓄分离,鸡鸭猪栏必须设在屋
外,并须每日打扫;村公所每年应组织大扫除,派医疗队巡回乡村,治
病防疫;乡镇设立医院等。但应指出的是,乡村的所谓卫生运动,大多
是走过场,并无多少实际效果。边远地区乡村甚至无人过问,缺医少
药,流行传染病之频发,依然如故。
四、开展学校健康教育
青年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但以往政府却没有对学生的健
康刻意予以关注。早在1928年2月,新桂系当局就注意学校卫生医疗
建设,规定“省立学校应设校医一名,专管学校医药事宜”。并针对
当时天花流行的状况,要求“校医应知种痘之法。若无校医则设学校
卫生委员会,以校长、舍监及体育、生理卫生各教员组织之,或延谙
于种痘之医,或派人专学种痘法,以资举行。各校应有学生体格检查
表以资稽查,并备报告。各县教育局尤应负起对种痘较少的乡村小学
之督促及劝助之职责”。20世纪30年代后学校卫生教育进一步加强。
1939年,省教育厅制定广西省各卫生区省立医院所在市区学校卫生暂
行办法,并颁发各校卫生室设备标准。由医院设置学校卫生室,派遣
医师主持。所需卫生费,省县立者由省县经费拨给,公立者由设立者
筹给,私立者由该校董事会解决。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4角,后因不
敷使用,每学期增收每生2角。同时,规定各校校医及主持各校卫生
室医师每月至少须向学生作卫生讲话1次。卫生室设备包括生理解剖
图1套、显微镜1架、普通寄生虫及细菌标本等;保健用品有磅枰或市
秤1架、身长尺1条、视力表1张、中山表1只、体温表2只、种痘
针4枚等;药品包括酒精、松节油、汞色素水、苏打明片、消食片等。
进入20世纪40年代,省政府再发布《广西省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纲要》
和《广西省政府继续训练卫生医药人员五年计划纲要》,作为各级学
校实施卫生教育的依据。还订定《广西省各级学校健康学生奖励办
法》,规定各级学校每学年内按照全校学生人数选出2%为健康学生,
予以奖励。奖励包括精神奖励(奖状)、物质奖励(即奖金,中等以上学
校50元,中心国民学校20元~50元)。要求表彰健康学生时应请全
体学生及家长参加。凡发现身心有缺陷的学生,除要求老师让学生到
心理卫生院所矫治外,并函告学生家长注意矫治。
综上所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医疗卫生建设取得一定成绩。
新桂系当局在经费投入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确实作了不少努力,各级各
类医疗卫生机构先后建立起来,一些省立医院设备比较齐全,并形成
全省医疗卫生网络和防疫体系。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广西的医疗卫
生事业仍然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民众的卫生观念还很落
后,人民有病多还有求于鬼神保佑,或“不知讲求卫生,不知卫生为
可事”,科学的保健治疗观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二是城乡卫生状
况仍较差,致使许多传染病流行蔓延。从1934至1941年8年内,广
西各地疫症共流行856次,且呈逐年加剧之势。流行性疾病仍未得到
有效控制。据1946年《桂政导报》记载,当年广西发现天花者有桂林、
柳江等46个县,计患者1372人,死亡228人;患有霍乱病者先有梧
州,后又有柳州、南宁、龙州等8县;发现回归热病者有27个县。各市
县均有疟疾流行。三是人民健康水平很低,患病死亡率较高。从1947
年教育厅所作的一次学生体格检查情况来看,参加检查的学生共
26878人,其中男生22763人,女生3115人。检查结果。有疾病者
达12824人,占参加检查人数47%。死亡率也是衡量卫生水平的一个
重要指标,以1937年为例,当年全省人口总数为1404.69万人,全
年度死亡人数总计236718人,死亡率为18.86%。以上说明,新桂系
统治时期广西的医疗设施和卫生、健康水平依然很差。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2:10: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350031935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法学本科毕业论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