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课外阅读题

更新时间:2023-03-09 11:48:38 阅读: 评论:0

蒜蓉蒸虾的做法-笔记本怎么看内存

课外阅读题
2023年3月9日发(作者:荨麻疹长什么样)

语⽂课外阅读练习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每⼀个练习。下⾯是店铺⽹络整理的语⽂课外阅读练习题及其参考答

案以供⼤家学习。

语⽂课外阅读练习题(⼀)

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学史时期时,通常采⽤年号、朝代的名称,或诸如“初”“中”“晚”等朝代细分期

名称。可是,当他们回顾唐代时,却将⼀个源于植物⽣长周期的新名称插⼊“初唐”和“中唐”之间。这⼀名称的

采⽤,是⽂学史家超出平常的冷静⽽惊叹不已的表现:“盛唐”——“唐朝的黄⾦时代”,没有⼀个朝代的诗歌曾

经如此称呼。在后世读者看来,以⽞宗朝为中⼼的这⼀时代,闪耀着独⼀⽆⼆、辉煌壮丽的光彩,是⽂化繁

盛和⽂学天才幸运地巧合的时刻。然⽽,这种特别的光彩也遮盖了这⼀时期⽂学史的庐⼭真⾯⽬:⼀个持续

变化的复杂过程,却被看成是天才和多样化风格如同⾬后太阳突现,⽽且其消失也如同出现⼀样迅速,留下

后来的时代为获取其余辉⽽努⼒奋⽃。

将盛唐看成中国诗歌顶峰的信念,出现于九世纪,发展于宋代,牢固地植根于所有后来者的⼼中。

但如果我们想对这⼀时代及其诗歌进⾏严肃认真的探讨,就必须将这种辉煌绚丽的神话撇在⼀旁。如果我们

仅仅满⾜于从远处观察它,就不能充分赏识其蓬勃⽣机和多彩丰姿: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被曲解了,这⼀时

代深植于过去诗歌中的根被切断了,⼀系列简单化的、陈旧的词语被⽤来描绘这⼀时代的风格特征。

要坚持盛唐是诗歌黄⾦时代的神话,就必须对三个重要⽅⾯加以注意。⾸先,不能将这⼀时代等同

于李⽩和杜甫,两位被后代读者看成是这⼀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诗⼈。⽂学史并不能包括主要天才的全部,较

为谨慎的做法是将天才安置于其基本背景之下。如果我们撇开盛唐神话,就会发现李⽩和杜甫并不是这⼀时

代的典型代表。后代读者往往满⾜于李⽩和杜甫的这⼀形象:他们不仅被视为诗歌的顶点,⽽且被视为诗歌

个性的两种对⽴典范。但是,同时代诗歌的背景却使我们对李⽩和杜甫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

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本质和程度。我们的⽬标不是⽤主要天才来界定时代,⽽是⽤那⼀时代的实际标准

来理解其最伟⼤的诗⼈。

其次是关于时代风格的⼀般问题。保守的⽂学史家幻想时代风格是⼀种完全⼀致的实体,具有明确

的固定年代。另外⼀些⼈则不相信任何时代的标志,认为其中存在着不利于真正的诗歌鉴赏的东西。但时代

风格是实际存在的;然⽽,时代风格⼜是⽆形的、多侧⾯的、相互渗透的实体,并不容易界定。它们在分界处

体现得最明显:新的观念、有影响的诗⼈或各种再发现能够在短短⼏年的过程中引起诗歌的普遍变化。这些

分界线是⾼度渗透的:新风格的起源和旧风格的延续在这⾥最清晰地显现。⼤约在715年⾄725年间初具规模

的盛唐诗,显然衍⽣于初唐风格;同时,这⼀期间所发⽣的各种变化,正是基于许多初唐诗⼈对⾃⼰时代诗歌

的不满。在分界线的另⼀端,盛唐最后⼀位主要天才杜甫去世后,盛唐风格仍余⾳不绝。直到⼋世纪九⼗年

代初,对复古的关注重新兴起,这才真正进⼊了中唐。但这⼀分界线决不是绝对的:保守的诗⼈继续写着王

昌龄风格的边塞诗,⽽激进的⾰新者在形成新诗歌的同时,仍然盯着李⽩和杜甫。

其三,盛唐神话的最严重危险是被切断其内在发展历程,变成⼀个光辉灿烂、多姿多彩的瞬间。盛

唐诗的丰富多彩⼀部分确实是由于诗⼈个性的不同造成的,但另⼀部分却是七⼗多年历程中⽂学演变的结

果。成熟于⼋世纪⼆⼗年代的诗⼈对于诗歌和诗歌传统的观念,与成熟于⼋世纪四⼗年代的诗⼈是迥然不同

的。在⼋世纪⼆⼗年代,诗歌是⼀种优美圆熟的技巧,从理论上说可以⽤来激发深刻的道德和⽂化意义。更

为重要的是,由于⼏世纪来没有出现过⽆可争议的⼤诗⼈,这就给天才的出现留下了宽⼴的空间。⽽成熟于

⼋世纪四⼗年代的诗⼈,却⾯对着⼆⼗年来所创造的宏丽遗产。因此,杜甫⾯对其直接前驱者的特殊体验,

是年辈较早的孟浩然从未有过的。

(选⾃【美】宇⽂所安著,贾晋华译《盛唐诗》,三联书店,2014年,有删节)

5.和6.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7.选对⼀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

分)

8.下列对于时代风格的说法,不属于作者在本⽂中的观点的两项是(5分)

A.时代风格是⼀种具有明确的固定年代的完全⼀致的实体。

B.时代的标志并不存在,如果存在则不利于进⾏诗歌鉴赏。

C.时代风格具有⽆形、多侧⾯、相互渗透⽽⼜不容易界定的特征。

D.时代的分界线是⾼度渗透的,新旧风格在⼀定时期会并存。

E.时代风格并不是虚⽆缥渺的,⽽是实际存在的。

9.下列说法不符合⽂意的⼀项是(3分)

A.在⽂学史时期划分的问题上,中国的批评家们给予唐代有别于其它朝代的名称。

B.从九世纪开始,盛唐就被视作中国诗歌的巅峰,这个观点⼀直被延续⾄现代。

C.李⽩和杜甫并不算是盛唐时最伟⼤的诗⼈,他们只是两种诗歌个性对⽴的典范。

D.盛唐的诗歌同样具有其发展的历程,它是⽂学演变的结果,并不只是⼀个瞬间。

10.⽂中第⼀段的“特别的光彩”和“庐⼭真⾯⽬”各指什么?(4分)

11.结合⽂中观点,谈谈你对下⾯所述现象的理解。(4分)

王维和孟浩然都⽣活在盛唐,由于对隐逸主题的共同爱好⽽经常被后代读者联系在⼀起,但两位诗

⼈在才性、诗风等⽅⾯其实都很不相同。王维年青时中进⼠,官⾄尚书右丞,⼀⽣好禅奉佛;他的诗风清新淡

远,⾃然脱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著称。孟浩然前半⽣居家侍亲读书,以诗⾃适,40岁后应

进⼠不第;他的诗不事雕饰,简朴真实,⽣活⽓息浓厚,富有超妙⾃得之趣。

语⽂课外阅读练习题答案:

(“保守的⽂学史家”的想法。B.“另外⼀些⼈”的观点。)

6.C(C项,李⽩和杜甫是盛唐时最伟⼤的诗⼈,作者只是不赞成将盛唐时代的成就只等于这两个

⼈。)

7.“特别的光彩”是指盛唐时期⽂化的繁盛和⽂学天才的⼤量涌现。(2分)“庐⼭真⾯⽬”是指盛唐的出现

其实是⼀个持续变化的复杂过程,并⾮突然出现,⼜迅速消失。(2分)意思答对即可。

8.同时代诗歌的背景使我们对诗⼈们有了殊为不同的眼光,这种眼光能使我们看出他们的独创性的

本质和程度。(2分)王维和孟浩然虽同处于盛唐时期,⼜同样对隐逸主题有共同爱好,但要真正理解这两位诗

⼈,还是要进⼀步深⼊了解,发现他们各⾃的独创性的本质。(2分)意思答对即可。

语⽂课外阅读练习题(⼆)

①⼀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线上线下如⽕如荼地进⾏。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

者要么在24⼩时内向美国ALS(肌⾁萎缩性侧⾯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头上浇⼀桶冰⽔,

并录下视频上传⾄⽹络,同时向⾃⼰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源,⼀个⼴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位⾝患ALS的波⼠顿⼤学棒球⼿弗雷特及

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的在于筹款,并让世⼈对这种被称为“渐冻⼈”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

解。据悉,⽬前针对ALS没有⽐较好的治疗⽅法,患者存活期⼀般是2⾄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就是

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络的⼒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西洋⽉刊》15⽇称,Facebook上参与这

个话题的⽹友已达1500万⼈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扎克伯格、微软创始⼈⽐尔·盖茨、特斯拉创始

⼈马斯克、“钢铁侠”⼩罗伯特·唐尼、“⾦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效应带来连锁反

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也有。据

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是选择⽤捐款来⽀持该活动。这⼏天,这

桶冰⽔已浇⾄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的热门话题,短短⼏天,阅读量已达数亿。⼩⽶

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挑战。可以

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

④然⽽,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部分⽹友不屑于⼀些名⼈在传播公益的同

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部分⽹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的就好。笔者

以为,单从宣传⾓度来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的,让更多⼈了解这⼀病症,唤起世⼈的同情⼼。从这点上

说,该活动是⼀次⾮常成功的⾃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它借助于社交⽹络和短视频的

快速传播能⼒,给公益植⼊了互联⽹基因,使得未来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尽管

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传花式的传播⽅式,虽说造成了很⼤影响,实际上却是⼀

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词来源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媚”。因昆德拉的作品⽽⼴为⼈知。后来,“刻

奇”被⽤于形容⼀种⽹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

被赋予感伤、崇⾼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

居⼼不良。我们在⽹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你必须懂的10条做⼈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

现。

(摘编⾃2014年08⽉21⽇《中国青年报》)

4.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意思的⼀项是(3分)

A.“冰桶挑战”规则⾮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头上浇⼀桶冰⽔,并录下视频上传⾄⽹络,要么在

24⼩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位⾝患ALS的波⼠顿⼤学棒球⼿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的在于

筹款。

C.借助于社交⽹络的⼒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效应⼜带来连锁反应,扎克伯格、⽐尔·盖茨等

名⼈的参与为ALS协会带来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病⽬前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5年,让世⼈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

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的之⼀。

5.下列对原⽂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源,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络”有⼒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

给予关注,多⽅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度来看,该活动是⼀次⾮常成功

的⾃我营销,但其传播⽅式却是⼀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词的来源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场⽹络媚俗,表明

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6.根据原⽂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社交⽹络,快速在社交⽹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效应,使得

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种崇⾼别⼈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旦

被点名,便⾝不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

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络现象中的“刻

奇”表现是虚假的崇⾼和灵魂的虚肿。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1:4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337181934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外阅读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外阅读题.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课外阅读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