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更新时间:2023-03-09 10:51:40 阅读: 评论:0

中小学校园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多,主要是安全安全隐患不能及时被发现,责任体系不健全,对间接的、隐性的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查等。下面https://www.882682.com/为大家介绍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一、创造安全的外部环境

校园安全静夜思拼音版古诗是社会的系统工程。学校和家庭不可能承担其所有的监护责任,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从每个细节做起。

1.建立“三位一体”的联控联防长效机制,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安全防护体系。公安、交通、工商、卫生防疫与教育部门共同维护学丙烷的化学式校及周边地区的治安、消防、交通、市场经营秩序和食品卫生安全,消除各种隐患,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环境。

2.建立社会保险,转嫁风险责任,使损害赔偿社会化,是解决当前学校事故损害赔偿的一剂良方。西方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国上海市也已经实行。

二、增强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1.增强责任意识和古琴的音色危机意识。学校领导应本着对党的教育体内受精事业,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高度出发,增强抓好学校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工作规定,讲安全、抓安全,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学校领导对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均要加强安全教育,掌握一些突发事件来临时求生的方法。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季节、地域、环境等不同特点选择重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伤害预防教育,使师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应对突发事件等安全知识的教育。

2.加强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应以学生为主,同时要开展对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重视和加强中小学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这是有效降低事故率,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年级特点,环境、季节特点及有关规律适时进行防盗,防火、防病、防伤害等方面的教育;要善于利用与学生紧密相关的事例,教育学生从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

三、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建立安全制度,预防校园意外伤害事故。

校园伤害事故有时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学校要做好防范工作,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发生意外伤害。

1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学校要明确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各自的安全责任。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教师体罚学生要接受教育或行政处罚。当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家长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全面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紧迫感。只要发生了安全责任事故,就必须进行责任追查,涉及到谁就要追究谁的相应责任,绝不姑息迁就。只要出现了一票否决的事项,就要按相关管理权限,对涉及到的单位、集体、个人的荣誉和晋职、晋级予以否决。要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认真排查各类事故隐患,层层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采取安全措施。对一些可能造成未成年学生意外伤害的工作和活动要采取安全措施。如:禁止学生登高擦窗子、禁止学生带危险物品到校、组织学生参加”学生人身意外保险”、”学生医疗保险”等等。同时,做好安全隐患的经常性排查和及时整改。安全隐患不仅要看到外显的、直接的,更要善于发现内隐的、间接的。校舍危陋、灭火器材不足、疏散通道不畅通、应急照明设施不完备、饮食卫生不达标、教育教学设施不规范、值班有漏洞、门户不严、活动组织的不严密、学生打逗严重、重点部位被疏忽、违反交通规则等有形的直观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检查发现,及时整改。能够立即整改的,要坚决立即整改;一时整改有困难的,要pron什么词性明确监督责任,严防死守。

学校安全工作,必须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进一步创新工作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中小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更多的学生意外伤害知识尽在https://www.882682.com/,我们会告诉大家如何让学生远离意外伤害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0:5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303001930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小学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措施.pdf

上一篇:芹菜炒腰果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学生   学校   责任   安全教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