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
启发性原则教学案例
篇一: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记得有一次,
一位语文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
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
“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
挥手让我坐下,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
他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很尴尬,竟然
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
“炸刺”了。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念,
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这样的事情?
【答案解析】:
(1)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
(2)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动性,伤害学
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肯定;以这一
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4)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2.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较大,于是对
8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
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
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
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2页共6页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
释。
【答案解析】: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
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
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展。
3.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
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
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
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
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
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
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
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
师很失望。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
能把这次比赛
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
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写作题(本大题20分)
请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
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第3页共6页
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有特定的方式和要求。在专业化视野
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好按需培养与提高质量、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
综合培养与有所侧重、全面发展与学有所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断提
高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
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
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
回。李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
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2)
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
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
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
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
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
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
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
时,一个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于
老师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
‘亿’而用‘万万’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
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
行了总结。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
第4页共6页
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
同学,对他鼓起掌来。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
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
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
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
找答案。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
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
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
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
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
掌握知识。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
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
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
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
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
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
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
分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
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
第5页共6页
的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
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
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其实
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注意在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
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
作为学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
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
明的人才。
1、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邻座学习,班
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
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
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
议。
【答案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
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
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
生,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
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
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
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
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关
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
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校门,更不
第6页共6页
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
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
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2、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
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
美其名曰“学生参与评价”。
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答案解析】
(1)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10:3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294591929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启发性教学原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启发性教学原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