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2017.08.11
施行日期2017.08.11
文号南政办〔2017〕136号
主题类别旅游综合规定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正文:
----------------------------------------------------------------------------------------------------------------------------------------------------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
南政办〔2017〕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8月11日
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16〕
26号),加快推动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
本方案。
一、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针对当前居民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旅游消费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进一步发挥我市生态、文化、区
位、政策等优势,以“清新福建·快乐武夷”为主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策划实施项目建设,优化存量、
补齐短板、延伸链条,大力推动旅游产品从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并重发展转变,形成具有
南平特色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一)促进“旅游+”跨界融合
促进旅游+文化。继续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工程,提升朱子文化、闽越文化、印刷文化(建本)、
陶瓷文化(建盏)、茶文化、成功文化、大圣文化等旅游文化内涵和附加值,重点打造武夷新区航天科技主
题馆、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园、武夷山刚泰天堂度假区、邵武和平古镇、建阳考亭武夷
文化园、建阳建盏文化园、顺昌合掌岩万佛石窟、政和佛子山等文化旅游产品。依托当地特色文化,创作
和提升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武夷水秀等一批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引入
创意产业发展机构和平台,推进文化旅游综合体、影视文化、音乐旅游、文化演艺、茶道文化、精品文化
村落与古镇建设,建设一个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一批文创旅游基地,实现南平特色文化遗产和艺术文
化产业化,打造武夷文创品牌。
促进旅游+康养。依托南平优越的森林生态、文化养生、绿色食品资源,将旅游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以建设国际养生度假目的地为目标,全面开发森林养生、温泉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禅修养生和医
疗养生等健康养生产品,全面建设面向老人、女性、城市亚健康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等不同细分人群的康
养基地。重点推进武夷新区、武夷山市与国内外医疗机构、保险机构等合作,发展高端健康体检、医学美
容、养生护理、医疗康复等健康旅游项目。建设一批高标准养老度假村、婚育基地、康复疗养中心,打造
航天员疗养基地、孕妈妈护养基地等一批特色康养项目。
促进旅游+工业。整合工业旅游示范点,培育一批具有南平特色的观光工厂。要充分挖掘利用南平“绿
色工业”的独特优势,以特色食品工业(如茶、酒、笋、栗、肉干、保健品等为重点)、林产工业(竹、木、
根、花、药等为重点)和民间手工艺为重点融合方向,建设观光工厂。鼓励和扶持开发富有武夷特色的旅
游休闲食品、生活日用品、工艺品和纪念品,以及垂钓、登山、露营等户外运动和宾馆饭店专用产品。
促进旅游+农业。依托城市、旅游景区、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周边的传统特色农业区,大力发展多样化、
个性化休闲农业旅游产品。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促进生态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业
休闲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春花秋实”赏采合一的产品体系,引导建设一批兼具科普教育、农业示范、农
耕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体验功能的休闲农庄、果园花园和农产农博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农业文化
挖掘,加强创意农产品设计和休闲农业服务水平提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
持续竞争力。以“快乐武夷”品牌为引领,积极创建一批欢乐农庄、森林人家、田园欢乐谷等农旅产业项
目,促进田园变公园、农民变股民、务农变务工、产品变商品。
促进旅游+体育。推动旅游发展和体育产业相结合,鼓励开发山地越野、山地自行车、森林探险、户
外露营、攀岩、漂流、独木舟、皮划艇等山地河湖运动旅游项目,以马拉松小镇、骑行绿道公园、国际赛
马场、极限运动基地、低空飞行基地、汽车越野赛场、水上运动基地为重点,加强体育赛事策划和赛事基
地建设。通过培育武夷特色的品牌赛事节会活动,提升人气,创造旺季;通过赛事基地与旅游功能的融合,
开发丰富多彩的主题休闲度假产品。
促进旅游+红色。充分挖掘和加快红色资源的旅游开发,促进遗址观光向红旅体验的转变。创新提升
红色纪念场所的展示功能,注重融合节事、高科技、演艺等手段开发新兴活态化产品;依托武夷山大安村、
赤石暴动遗址公园、邵武金坑等精品红旅景区,建设游学大本营,通过红军大讲堂、红色故事会、军营宿
营、军旅训练等方式,打造适合青少年的红旅产品;大力促进红色主题度假产品的创新开发,鼓励和扶持
一批红色主题的精品酒店、特色民宿、主题餐厅、旅游商品等;此外,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加强与周边红
色旅游景区的联动,积极融入区域红色精品线路。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党史研究室、宣传部、经信委、卫计委、教育局、林业局、农业局、文广新
局、体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大力开发赏采合一的农业观光休闲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品种多、特色足、时间长的赏花季、采摘
季,做强“一区一花、一县一果”品牌。依托大武夷丰富的竹、茶、花、果、鱼、根等乡村资源,深入挖
掘大武夷独特的茶文化、民俗艺术等文化,探索创新型的乡村庄园度假新模式。依托国家和省级历史文化
名镇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持续推进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特色村、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建,实施旅游精
准扶贫,加大对旅游扶贫重点村扶持力度。
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
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学习借鉴台湾乡村旅游创新理念和先进经验,大力挖
掘农村文化资源,着力在文化传承、创意设计、品牌培育上提档升级。加大对发展潜力较大、旅游配套设
施较好、工作积极性较高的特色村开展乡村旅游特色村精品工程创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乡村伴手
礼、乡村美食等特色产品。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
通过开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旅发委、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林业局、人社局、各县(市、区)人民
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三)创新提升旅游景区
以景区提升和建设为重心,加快产品升级。以发展标准化、特色化产品为基准,大力提高住宿、餐饮、
娱乐、购物等业态的整体品质。鼓励景区通过自建自营、委托经营、项目招商等方式建设度假型酒店、精
品民宿客栈、生态宿营地、武夷主题庄园等,推出符合景区特色的主题客房。引导景区促进美食革命,通
过提升旅游餐饮的软硬件设施,改善用餐环境,推出餐厅品牌,打造特色菜品。大力发展咖啡吧、酒吧、
书吧、茶吧、儿童乐园、手工作坊等休闲娱乐业态,彰显快乐内涵,3A级以上景区加快配备“快乐武夷”
伴手礼体验式商品店。促进景区向社交型景区方向升级,加强景区内社交主题活动、线上线下活动的策划,
提高景区设施的景观水平、艺术水平、趣味水平,推动景区多卡通智慧闸机、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导引标
示牌改造,旅游厕所的主题性、时尚性设计,垃圾桶、休憩亭椅等设施的设计和订制,落实一批具有武夷
特色的观光车、自行车,鼓励有条件的景区建设武夷骑行绿道,共建绿道网络。创新景区运营模式,扶持
部分景区将“纸门票”升级为“储值卡”,实施景区消费自助,推出“旅游年卡“、“景区护照”、“特定节
日门票专享”等活动,线上借助旅游门户网站、移动客户终端、电子商务平台、微博、微信等开展门票折
扣、奖品兑换、礼品赠送等激励活动。加强景区服务人员培训,强调“人即风景、人亦产品”的理念,提
高景区的服务水平和软实力。鼓励4A级以上景区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认证、3A级以上景区开展中小企业
量化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各景区主管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四)打造旅游商品品牌
征集各县(市、区)推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重点培育研发武夷养生茶、根雕和竹制艺术品、
南平美食、康养保健品等系列生活文创型旅游商品。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在大
型景区、机场、高铁站设立旅游商品展销中心、旅游购物直销连锁店,开展在线旅游商品营销业务,逐步
实现旅游商品产供销的本土化、一体化。发展旅游商品电子购物,鼓励旅游企业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电
子商务平台开设旅游商品专卖店。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经信委、旅发委、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五)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强化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完善全域化旅游城市标准,丰富城市旅游休闲产品,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
建设,全面铺开武夷山市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阳区、邵武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试点县(市、区),
推动延平区、建瓯市、顺昌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带动和引领全市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
模式转变。突出文化、休闲、茶艺、民俗、艺术、养生等个性化主题,实施“慢游计划”,促进食、宿、购、
娱等旅游产业要素在城镇集聚。将茶旅小镇、邵武和平古镇、光泽圣农小镇、武夷山五夫朱子文化休闲小
镇、政和石圳白茶小镇、建瓯徐墩根艺小镇、延平夏道国际游乐小镇打造成为具有我市特色旅游休闲城镇。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旅发委、住建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二、扩大旅游有效投资,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发挥投资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培育投资新增长点,扩大有效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结构,狠抓项
目建设,打造产业龙头,强化要素保障,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推动武夷山茶旅小镇、武夷山国际健康小镇、武夷山杜坝旅游服务园、武夷山刚泰武夷天堂文化旅游、
武夷山朱子园、延平游乐小镇、建阳考亭武夷文化园、建阳麻阳溪文化旅游度假区、邵武和平古镇、顺昌
合掌岩、顺昌宝山、政和佛子山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健全旅游项目全程动态管理系统,责任到位、
服务到位,有效保障重大旅游项目落地实施。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生成和对外招商,支持开展旅游业众创
众筹计划,鼓励开设旅游众创空间、创客基地,建设众筹旅游项目。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商务局、旅发委)
(二)壮大旅游龙头企业
推动国有或国有控股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做大做强、上市融资,发挥旅游开发龙头引领
作用;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大力引进省外和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力争2020年打造年营
业额超10亿元的旅游产业集团或产业联盟,重点推动有条件的旅游企业挂牌上市,引入省外和国际知名旅
游品牌企业入驻。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发改委、国资委、经信委、财政局、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
夷新区管委会)
(三)实施旅游精准扶贫
对各县(市、区)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开展旅游扶贫工作,针对扶贫试点村的实际
情况,有选择性地帮助对接扶贫项目,精准发力,因地制宜,确保旅游扶贫取得实效。培育一批美誉度高
的乡村旅游产品及项目,构建以精品项目引领、重点项目支撑,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旅发委、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
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四)拓展项目融资渠道
依托国有旅游企业,强化旅游投融资平台建设,搭建线上、线下旅游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内外大中型
投资集团及金融机构投资我市重点旅游项目。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旅游金融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探索旅游企业发展的新路
径,如通过景区收费权、经营权抵质押等方式融资。支持旅游企业整合优质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突出主营
业务,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支持旅游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
短期融资券等,通过资产证券化扩大融资。支持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投资、建设和
运营旅游项目。促进旅行社公平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我市旅游
业发展专项资金带动旅游投资消费,支持旅游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财政局、旅发委,人行南平中心支行、银监分局)
(五)落实项目要素保障
认真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2〕9号)、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2015〕23号)、《国土资源部、住房
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等支持旅游业
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对重点旅游项目所需给予优先保障。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住建局、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
夷新区管委会)
三、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有力激发旅游消费需求
认真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热情,释放旅游消费潜
力,拉动旅游经济发展。
(一)优化休假安排
各级党政机关要带头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鼓励企业把带薪年休假制度列入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
内容,发放旅游消费券或旅游休闲补贴,将职工旅游休闲作为奖励和福利措施。鼓励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利
用本市旅游资源,按工会制度规定开展劳模和一线职工疗休养、春秋游活动。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
位合理安排职工休假时间,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带薪年休假分段灵活安排,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
活动等相连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依法优化调整作息安排,为职工将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
度假创造条件。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总工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二)丰富旅游节庆
围绕“旅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推介和节庆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格局。
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提升海峡两岸茶博会、朱子文化节、国际骑游大会、马拉松赛等知名
节庆赛事活动,促进茶旅结合、文旅结合和体旅结合,推进旅游营销向全市营销、全民营销转变。支持旅
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和社会组织举办具有地域特色、游客居民广泛参与的旅游节庆
活动,根据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拉动旅游消费效应,研究制定奖补措施。鼓励景区、交通、加油、住宿、
购物等实施联动优惠,为扩大旅游消费创造条件。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财政局、朱子办、体育局、文广新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
管委会)
(三)培育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武夷山新机场、高铁武夷东站等大区域旅游的门户地位和集散功能,发挥“铁、公、机”立体交
通优势,加强区域协作和联合营销,推出若干区域重点旅游线路。依托合福高铁“最美高铁”品牌,推出
“中国最美高铁游”;串联武夷山、三清山、江郎山、龙虎山、泰宁丹霞等五大世遗,推出“世界遗产精华
游”;贯通闽浙赣皖最具东方田园记忆的美丽乡村游线路,推出“东方田园乡韵游”;通过优化旅游出入境
管理、整合武夷山、福州、台湾等海峡两岸优质旅游资源,推出“闽台山海亲情游”;以武夷新区为集散中
心,东至温州雁荡山,南至福州,西连赣州,北向黄山形成“东部风景自驾游”。结合大武夷的优质旅游资
源,提升南平市域内“武夷世遗探秘之旅”、“闽源文化体验之旅”、“山水民俗体验之旅”、“康体养生体验
之旅”、“快乐武夷激情之旅”、“修学游学体验之旅”六条主题精品游线。推进大武夷旅游全域化建设,实
施全域旅游线路动态化,加强各区县的旅游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为自助游、自由行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线
路选择和配套的旅游攻略。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交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四、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努力营造舒适文明氛围
强化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着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
加强市场监管,营造便捷、安全、舒适、文明的旅游消费环境。
(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扎实推进旅游集散和服务中心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通过采取建、改、扩、养、
精、管相结合方式,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分步实施,实现全市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景区的厕所全部达到优
良标准。实施旅游景区“最后一公里”工程,开通旅游直通车,实现从景区景点到汽车站、火车站和各主
要交通干道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构建全市智慧旅游云平台,系统化提升旅游管理、服务、
营销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武夷山智慧旅游县试点工作,建设一批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到2020
年,实现全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重要乡村旅游点、高等级饭店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
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发改委、住建局、交通局、数字办,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
委会)
(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推动国家、行业和地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有效实施,实现旅游服务标准全覆盖。健全动态服务
质量监督机制,规范旅游经营服务行为。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点加强
导游培训,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完善联合推进文明旅游工作机制,强化主体责任、强化宣传引导、
强化重要节点和主要关口,加快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黑名单”制度和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持续开
展文明旅游活动,弘扬文明旅游新风尚,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强化社会监督,以社会评价引导旅游企
业诚信经营,以优质服务提升品牌形象。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文明办、工商局、旅发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
(三)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联合执法力度,完善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依法严厉打击“零负团费”“黑导游”和诱导、
欺骗、强迫旅游消费等行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旅游执法新模式,提升旅游市场执法效能。严格落实
旅游安全管理责任,完善旅游市场应急管理体系,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旅游道路、设施、食品等
安全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景区门票预约、接待量信息发布、超负荷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深化景区门票价
格改革,规范价格行为,落实对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老年人、现役、残疾人
等群体门票价格优惠政策。鼓励景区景点设立公众免费开放日,每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和9月27日(世
界旅游日),实行门票价格减免优惠。
(责任单位:市旅发委、工商局、安监局、食药监局、物价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
管委会)
——结束——
本文发布于:2023-03-09 09:1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16783242481923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武夷水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武夷水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